弦上鶯
閱讀
前幾年分享「無條件收入」書籍之後,這次看
收入不平等:為何他人過得越好,我們越焦慮?
「收入不平等」
弦上鶯
前幾天還在看槍砲細菌那本書,多少提到已開發國家(歐亞)人口稠密細菌問題。
昨天配這本書閱讀的概論,「醫學屬於社會科學,政治則是規模更大的醫學」
弦上鶯
這本書談到已開發國家在收入不平等+貧富懸殊越大環境,市民的精神障礙問題會逐漸加深,甚至在同期的兒童精神障礙也特別多。
由於在達到標準才會進入醫療排成內,而輕度現象不會列入,但是精神障礙普及率確實很高。
弦上鶯
內容有一份統計,1950年跟2006年同期兒童遇到精神障礙比例,後現代人數激增。
弦上鶯
===
這本書的前導看完一次,
會想到以前看諾貝爾哲學獎的作品內容,在工業時期傳統的信仰跟哲學方式無法解釋工業時期的社會跟道德。
因此,哲學家開始研討出新的社會思維。
弦上鶯
因為在該時期貧窮者與富裕權貴都沈溺在舊有道德思想,導致社會腐敗不堪。
弦上鶯
=====
這本書前導也討論了舊有思維階級概念,無法解釋後現代社會,精神障礙部分也會加劇。
以社會階級為例,原本概念是優秀者往上流動,低劣者往下流動,這種動物的啄食順序概念。在近代分析來講,並不會因為上下流動,具有勝利者特質人格的人們會有增減。
弦上鶯
按照傳統的著實順序概念,那麼社會貧富差距增大,中產階級扁平消失,那麼窮人數量增加,照理說:「擁有富貴者的勝利特質人格」的市民數量會減少。
但是,事實上,並沒有改變。
弦上鶯
所以著實順序不能解釋貧富差距跟社會階級。
弦上鶯
====
這本書解釋為何「不平等」的社會,小市民從教育到平均壽命會遠低於「平等社會」
以及社會上普遍認為菁英較有能力,低為低者天生能力較差為「自然結果」這一點提出反駁。因為「自然說」無法解釋後現代的社會。
弦上鶯
====
平等主義的起源
社會階級源於5500年前的兩河流域人口稠密區域,但是在更早之前人類社會,起源了平等主義。
狩獵採集活動為社群活動,因此,發展了「迴避動物的階級主義」選擇了「平等主義」
弦上鶯
研發了「反支配策略」將展現支配欲望的人會被群眾排擠忽略,嚴重時候會驅逐。
即使如此,個體在團體中較為突出者,得到許多人尊重,但是在權力方面跟眾人一樣的。
弦上鶯
====
社會階級
不同社會中,階級差異具有不同影響力。
在英國保存12世紀權貴宅邸,導遊會解說,這棟宅邸12世紀時期,權貴跟僕人同寢(睡地上),來自不同階級人們會互相交流跟同寢。
弦上鶯
=====
社會評價威脅
這一點會是導致市民生活壓力升高,產生精神障礙。
社會評價源自於社會階級論點,在貧富懸殊社會中,會更加相信社會階級以及深陷底層的人格受損。
人與人接觸的社交害羞與恐懼勝過於與人接觸的親密感。
為此,人們心理上出現焦慮躁鬱,酒癮,自我過剩等問題。
弦上鶯
退休生活唯一好處是,無需隨時接受檯面上的各種評估,也不用和他人比較高下,不過私下被他人以社會階級高低來評斷個人價值的現象,不會隨這退休而消失。
弦上鶯
====
收入與財富的不均等,貧富差距越大,社會階級金字塔會越高越陡峭。
也就是說,停滯在某一層級時間會拉長。
(我想到斗六雞排老闆上吊事件,背景來看是用政府低收輔助創業開雞排店,新聞報導後出名,實際上營收部份是大字赤數年了)
弦上鶯
貧富差距越大,展現階級地位生活方式更加懸殊。
弦上鶯
(對岸中國有錢人,在身上掛大豬肉炫富,拿養樂多泡浴缸)
弦上鶯
1899年提出「炫耀性消費」說法,人們企圖用消費行為來展現身份地位,貧富懸殊社會對身份展現壓力依舊不減。當收入增加第一時間並非換取民生環境改善這類看不見的投資,而是外人第一眼會注意到的地方。
弦上鶯
面對社會評價威脅,逐漸拉大貧富差距讓市民習慣用階級來評價他人,對社會評價恐慌,自信跟自尊容易受到打擊,對身份地位的不安全感上升。
弦上鶯
可以想見在社會評價威脅之下,有錢人的低自尊問題蠻嚴重的。
弦上鶯
定期想出炫富的活動,精神障礙部分很嚴重。
弦上鶯
======
平等社會與血壓
活在平等社會能大幅改善人們的健康與社群關係,壓力降低,血壓降低。
普遍人們認為已開發國家60歲以上的人很多,血壓上升為趨勢。
但是在調查之後,血壓沒有隨著年齡上升是的群體是存在的。
弦上鶯
該族群的社群固定,鮮少有外人,社群壓力值很低,血壓不會隨著年齡上升。
弦上鶯
在關係平等的社群中,即使個人展現了不討喜人格特質,也不會被社群驅逐。
彼此信任度高,血壓並不會升高。
反觀過來,貧富差距帶來的社會評價威脅,人們產生高度社交焦慮,將社交活動視為戰役,人們試著逃出社交生活,感到鬱鬱寡歡。因優越感與自卑感產生的常見精神疾病也較為普及。
弦上鶯
假裝樂觀
在平均壽命較短的區域,人們評斷自我健康狀況較佳,為何人們感覺跟現實有落差?
而較為平等國家人們壽命較長,也坦承自己健康狀況有瑕疵
弦上鶯
在貧富差距擴大的區域,地位競爭激烈,表現出強悍獨立、身體健康是在社會中維護自我形象手段。
而較為平等國家群體平等,直接坦承自身的狀況
弦上鶯
(這讓我想到fb上面有爸爸炫耀自己養女兒ㄧ週不洗頭,小孩活潑可愛,頭髮黑長直光亮漂亮)
弦上鶯
在貧富差距擴大的區域與自我提升相關,
在機會跟平等國家人們蓄意展現自己比別人優越並不會帶來更大的利益,認為自己優秀的信念不會堅定
弦上鶯
上層階級與精神病態頃向
(前述貧富差距擴大的區域,上層病態頃向比平等社會多)
弦上鶯
所有社會都自認自己是好的,不過貧富差距大的社會、地位競爭、個人主義,似乎讓文化中的貪婪至上、冒險投機風氣盛行。
漠視社會契約履行,(勞ㄐㄧ法、保險、社會規範)
而過度支配行為和領導才能的界線模糊
弦上鶯
貧富差距擴大的區域,不僅人有精神病態頃向,甚至在越殘酷環境下,被讚賞珍貴特質。
2011年記者推出書著,描述自己如何學會辨識精神病態
若在某些文化中,某些精神病態行為的某種表現會受到賞示,那些人短期有好的發展。
弦上鶯
書本舉例美國某出名冷血總裁,受訪表示這些病態特質是優越的條件,沒有懊悔與自責感干擾,他才能往上跑。
甚至訪談時對自己裁員舉動感到愉悅。
弦上鶯
但是在他的作風下,大規模關門、開除員工、導致數個鄉鎮經濟區毀滅。這樣做法讓股東分紅,股東短期內賞識他。
之後會計詐欺、股東誤信、套牢。
而他的作風也讓公司數年後倒閉,並且遭到證卷所起訴。
弦上鶯
英國心理學家將39名資深經理的人格特質跟高度戒備精神病患比較,
結果經理人的病態指數比高戒備病患高出許多
弦上鶯
因此,2007-2008年紀錄片描述企業投機領導人和不負社會責任的商業模式,如何對全球人們構成極大傷害。
弦上鶯
第九章期許經濟制度改善,避免精神病態的自戀個體擔任企業領導人,或者停止他們支配員工,避免他們使用取巧的高風險營運手法,漠視社會契約(勞資法、消防法等等)
使用正常商業模式,在社會爭取應有的地位。
弦上鶯
在病態領導人控制下,公司偏好病態與自戀員工,進而擴大為高風險投機企業。(補述)
這是在貧富懸殊社會中,會產生高破壞力企業跟牟利模式。
弦上鶯
很有最近車禍事故的風格,一部分人認為追求高投機利益,不需要社會契約(保險、勞動法)而一部分消費者也認為此模式有其正確性。
並不會反省自己的臨時交貨是否有其嚴重性跟道德正當性。例如:颱風天叫晚餐。天氣預報本來有一週預報,為什麼不存糧?
弦上鶯
這本書看得到一半台灣,多數的中國。
貧富懸殊社會的產生災難型企業禍害全球,這個很經典。
弦上鶯
下一章
有錢人真的不一樣:貧富差距與特權意識
有人因為身處優越地位,覺得自己值得擁有比別人更好生活,這種邏輯對社會造成巨大損失。
弦上鶯
搭配上上個主題,自戀。
自戀傾向認為自己是特別的,產生高估自己能力,以及貿然投身風險之中。
弦上鶯
利社會行為,底層族群往往做出更多利他行為,捐款額度、互助、與遵守交通規則比例較高。
弦上鶯
平等社會的上層階級捐款額度比貧富懸殊社會的上層更多。
而懸殊社會的特權階級,名車不遵守交通規則比例非常高,甚至獨佔型
弦上鶯
特權意識跟自我意識膨脹,常見範例:「我在地人可不可以算便宜一點」「軍公教有沒有優惠」「公x員出示值班證可免費搭車」「我每年都來,不能算我便宜一點嗎?」「我買你的車是投資你這家公司,算便宜一點」
弦上鶯
「老人票又沒有優惠」「老人掛號不能掛前面一點嗎?」
弦上鶯
「博愛座事件」
弦上鶯
同理心:社會對貧富差距做何反應
弦上鶯
貧富差距對同理心效果跟前述自戀傾向精神病態一樣強烈。
「妒忌上層、藐視下層」而分化社會,為何貧富差距造成災難如此巨大,沒有人主動對抗?
人們用矛盾觀點看待他者。
弦上鶯
像是「百萬庶民韓國瑜」
弦上鶯
在貧富懸殊社會中,有越多人變得更有錢,人們將他的富裕合理化。
人們傾向對他者有刻板印象,不同族群有不同長處與缺席。
例如:女性嫻熟但是能力不足、有錢人較優秀但是個性冷酷、窮人生活無以為繼但是待人親切。等等矛盾觀點
弦上鶯
例如:反毒宣導大使是被警察抓最多次吸毒的名人,世間情上摩鐵辦公合理化、家暴男為台灣某屆副總統(愛之深責之切)、劈腿男表示她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無傷妻子感情、
弦上鶯
三歲農夫實屬正常
弦上鶯
團結度指數定義為人們對他人福利的奉獻意願,銅鋰鋅面向訪問「是否準備好幫助以下的人?鄰居、國內老人、國內病患跟殘障、外來移民」
在較平等國家人們願意幫助別人
弦上鶯
普遍來說人們願意幫助老病殘,幫助外來人口意願較低。
弦上鶯
例如:
外縣市旅行疲憊的中暑青年做台北捷運博愛座被正義魔人攻擊。
而老人即時無需座位,人們願意禮讓普通座位。
弦上鶯
幫助對象比例根據國情不同,比例不同。
瑞典願意幫助老人,而英國幫助老人意願降低。
隨時準備好幫助病患,不等於該區樂意幫助其他族群。(老殘,外人意願較低)
弦上鶯
例如:台北捷運博愛座認同健康老人意願,會比重症病患的青年更高。
而病患外地人不一定受到當地人協助取得座位
弦上鶯
成癮社會:對酒精、甜食、電玩電視、購物依賴
弦上鶯
成癮行為最出名實驗為「老鼠樂園」
以廣義角度,成癮是現代性副產品。由於自由市場破壞社會凝聚力,造成心理錯位。
上癮行為是我們適應心理錯位、孤立、疏離的方式
東京セレナーデ
弦上鶯
貧富懸殊的社會中,
其中一個概念是否定窮人的才能,按照社會學角度,開發中國家整體智能產生大躍進上升。直接跳級到美國人上一世代平均智能。
而印度人文實驗結果顯示,特別強調階級意識,窮人的平均表現「故意」下滑到富裕人士以下程度。
弦上鶯
但是不強調測驗的目的性,個人表現不受到社會階級影響,就會呈現出應有的水平因為已發展國家市民智能表現,涉及到心理認知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