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星
@travelstar
Sat, Oct 5, 2019 6:22 PM
Sat, Oct 5, 2019 7:57 PM
67
13
亂寫一下<天氣之子>,我不懂新海誠,也沒看過他的訪談或紀錄片或其他影評,觀點也很陳腐,反正就隨便亂記抒發一下情緒(?)
然後百分之百都是劇情洩漏,百之兩百都是個人感想。
旅星
@travelstar
Sat, Oct 5, 2019 6:35 PM
Sat, Oct 5, 2019 7:59 PM
先說立場,在我看之前,我室友先分享過說他意外地很喜歡這部,因為他覺得「這部片很『臭』」。在他的語言裡,臭指得是「臭到反而想聞」的心情,比方說作品某面向的個性太強,反而壓倒了其他明顯的缺點,或是明明很爛卻反而爛得有點好看的一種詭異的心境,這便成為我打開這部片的方式。
而這部的劇情也的確有很多不忍促睹的部分,像是嚴重中二的旁白,陳腐的情節,濫用通俗元素,剪輯大致輕快但偶爾還是突兀。我最受不了的情節是:圭介突然掉淚(這真的很噁!)、帆高在鐵軌上慢跑(真的都沒有人去攔住他耶),其他BUG什麼撿到槍兩次就算了,反正劇情需要
不過從腳本結構的完整度看得出,新海誠是真的已經盡力調配過了,既然他還是決定寧可陳腐也要硬用這些情節,我相信他也不是笨到覺得這些東西可以蒙混過關,而是即使做到這地步他也要把這故事講完(所謂臭的部分)。
旅星
@travelstar
Sat, Oct 5, 2019 6:50 PM
Sat, Oct 5, 2019 8:13 PM
但他到底想要講什麼我根本不可能知道,我能講的只有我感受到的部分:我覺得這是一部多元成家的故事,這是為什麼我邊看邊想到小偷家族。
先簡單拆解,劇情主要角色都有家的問題,帆高離家出走、天野姊弟沒有父母、圭介喪妻而且被迫與女兒分離。因為這部很明顯在複製/承襲<你的名字>的要素,加上新海誠過去嗜寫少男少女戀愛故事的背景,看之前的重點當然都會放在帆高跟陽菜二人身上,但我看的過程反而發現凪跟圭介的存在感不太單純,一切起點都是因為帆高帶著天野姊弟要逃走的時候,他的用詞我大概記得是,他們三個要一起逃走,共築另一個家還是因為他們是家人之類的,反正跟家/家人有關係。接著又花了一些篇幅描寫這個只有少男少女的三人家庭,在大東京裡找不到居身之處,被警察刁難,最後只能夠在飯店裡享受片刻短暫的幸福。(忍不住又聯想<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
旅星
@travelstar
Sat, Oct 5, 2019 7:00 PM
Sat, Oct 5, 2019 8:30 PM
雖然<你的名字>裡三葉也有妹妹四葉,但凪跟四葉不同(我不知道四葉在小說裡是怎樣就是……)不是單純的家人配角,甚至參與到了最重要的逃難->飯店訣別的過程裡,作為戀愛故事這很明顯是雜質,少了凪這段根本就可以描寫得更淒美更純愛;但凪不是兩人世界的第三者,他是三人家庭的一員。在飯店裡帆高甚至給陽菜套上了戒指,雖然戒指在現在已經是普通的情侶定情之物,但在象徵的意義上,這兩人已經在這一刻結為夫妻了。帆高一直計較的他與陽菜的年齡差距,其實也有「一家之長」的含意在。
再講到圭介,圭介很明顯是用來作為對比的「屬於舊思維的大人/老人」,也就是<追逐繁星的孩子>裡面那個反派,<繁星>我已經不太記得了,好像最後女主角跟大叔分道揚鑣的關鍵差異是,能否接受已逝之人終究是無法挽回之類的,大概就是這種對比用的功能性角色。
旅星
@travelstar
Sat, Oct 5, 2019 7:03 PM
Sat, Oct 5, 2019 8:46 PM
所以圭介跟帆高就是父子般的一體兩面,追逐同樣的東西。圭介最初在帆高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上京的過去與孤身一人的現在)而伸出援手,成為帆高在東京的「爸爸」(兩人共同生活下的監護人),但在途中圭介為了自己珍視的女兒而選擇拋棄帆高:他不願意繼續當「爸爸」去照顧這群「成家」的少男少女,更要帆高回到自己的原生家庭去。跟少年少女不同,圭介畢竟是女兒血親,只要屈從於社會,扼殺自我,或許終究某天他還是可以獲得社會首肯而達成目的(重組家庭)--直到最後被帆高的決心撼動,而再次伸出援手。
圭介整個心境轉變是常見的影視配角邏輯,從這邊旁證的是,既然兩人追逐的應該是一樣的東西,那帆高守護的就不僅僅只是消失的女朋友,而是那個不被社會承認的家庭才對。
旅星
@travelstar
Sat, Oct 5, 2019 7:09 PM
Sun, Oct 6, 2019 1:07 AM
結論,這部電影究竟講了什麼?這部片的台詞我不記得全部,後段有些對白大概意思好像是:我們只是想要一起生活而已,如果因為這樣世界(社會)就要阻止我們,那麼錯的不是我們,而是這個世界。這跟<你的名字>的命題簡直是一體兩面,<你的名字>講的是我們有那個能力可以讓災難之後的社會復興,可以重新帶來希望,是屬於創造性的力量,但<天氣之子>讓主角做出各種反社會的行為,又刻意讓他跑在鐵軌上受盡冷眼旁觀,就是要在最後帶來毀滅->重生的力量,重新改造這個世界,於是,
同志婚姻就合法了
天氣就被徹底改變了。
旅星
@travelstar
Sat, Oct 5, 2019 7:11 PM
Sat, Oct 5, 2019 9:16 PM
所以最後結局那個,男主角看到陽菜的自白,老實說我真的是感動得一塌胡塗耶,他是正面對決、直接否定圭介跟老奶奶那種「你以為你做出的貢獻/造下的業果只是你年輕氣盛的錯覺」「時代本來就是來來去去,世界只是剛好走到另個方向,跟我們小老百姓無關」的保守觀點,而是看到自己所守護的人事物終於重現在眼前,承認沒錯!這一切就是我做的!但是就算世界改變了、社會改變了又怎樣!當然、絕對、百分之兩百萬,還是要相信自己做的是正確的事情啊!!!
旅星
@travelstar
Sat, Oct 5, 2019 7:11 PM
以上是看完天氣之子的感想XD
旅星
@travelstar
Sat, Oct 5, 2019 7:17 PM
Sat, Oct 5, 2019 7:46 PM
順便一提,雖然世界系好像已經不流行了orz,不過從上面這樣推下來,如果要說「世界-社會-妳與我」的三層結構在這部如何展現,我會說社會在阻止妳與我改變,但因為妳與我是屬於未來的下一代(妳與我與世界是直接聯繫的),所以妳與我所操控的世界的力量最後可以去改變社會,於是這部的世界就像是社會背後的某種後設的存在這樣吧(<你的名字>應該也是這樣,只是<你的名字>裡這股力量被拿來重建社會了,所以兩邊的區隔不夠明顯)。這部分我也不懂~~
旅星
@travelstar
Sat, Oct 5, 2019 7:40 PM
Sat, Oct 5, 2019 7:46 PM
為什麼要撿到槍,大概就是以少年所能做的反社會行為的最高點,作為反社會行為的象徵吧。第一次是無意間不小心鳴槍,怕得要死還是被社會盯上;第二次則是抱著決意鳴槍,告訴社會我就是反抗你到底之類的。
真的好中二喔新海誠果然永遠還是那個中二少年郎
但問題根本不在象徵意涵,大家都看得懂,而是當這些象徵性情節串在一起能否通順,我的標準因為室友的
警告
好評已經放到很鬆了,所以只要維持住娛樂性就可以過關,但完全可以理解為什麼大家無法買帳,因為真的很瞎啊XDD
怎樣啦
@Lindy_Lin
Sat, Oct 5, 2019 7:51 PM
我我我(我好喜歡這篇)我覺得第二次開槍那邊,讓我很有「沒錯確實有一些8+9笨小孩是這樣掉下去的」的感覺嚶嚶,帆高做的事沒有一件事聰明的,應該很多人看得既彆扭又尷尬吧,但他完全是「世界以自己為中心運轉」的那種小孩,包括剛開始在東京(穩定)生活,背景輕快的歌曲響起,畫面卻一點都不輕快,反而十分沉悶(下雨、塞車、工作),那份不協調感非常抓住我,讓我意識到帆高的視野其實完全沒長開,而他就是這樣的故事。
旅星
@travelstar
Sat, Oct 5, 2019 8:10 PM
怎樣啦
: 真的就是這樣!我覺得帆高就是這點
8+9氣質
戳到我
的性癖
新海誠大概也知道觀眾會難以接受,才故意讓帆高看麥田捕手
順便添增中二度
,但埋這梗沒用啊,看完不能接受的人還是不能接受XDD
怎樣啦
@Lindy_Lin
Sat, Oct 5, 2019 8:16 PM
他可能沒把《麥田捕手》看完,單純拿來蓋泡麵!
我覺得看這部作品會需要一點把背景當相對閱讀對象的能力,單純只看主角行徑真的會受不了XDD 我覺得我也是退了三步在看,第一次看的時候前半段還要一直調頻,才慢慢抓到新海誠的主景物是一整個下雨的東京。(而少年是外來者)
elek
@Einsicht
Sun, Oct 6, 2019 12:35 AM
感動點基本相同。從怪物的孩子以來,我覺得日本監督很努力在製作成本相對高的「大片」裡放進「家」可以長得不一樣的各種想法,顯然 1990 年代末期以來被叫做「家」、實則為「棺」的東西,已經撐不住了。所以那句為什麼要攔我出來的時候,我根本無法計較這部片種種明顯的瑕疵(還記得當初討論你名劇情討論很久才找到關鍵的瑕疵),而是轉而認同新海誠儘管背負著那麼多名字的期望,還是要這麼中二的「志氣」 XD
再刷一次的阿杰
@jei4869
Sun, Oct 6, 2019 2:58 AM
樓上大家都講得好棒!!!!!!
有貓有狗萬事足★NёBk
@notebook3820
Sun, Oct 6, 2019 4:06 AM
噗主說自己不懂新海誠,但說的完全抓到他在接受採訪時說的點啊!超強的!
神作或劣作?新海誠帶來注定兩極評價的動畫電影《天氣之子》 – 電影神搜
亜図POP笑わない
@artur009
Sun, Oct 6, 2019 5:26 AM
這樣的世界系感覺可以走出一些新東西
旅星
@travelstar
Mon, Oct 7, 2019 12:12 AM
Mon, Oct 7, 2019 12:17 AM
補記,帆高在18歲與陽菜重逢這點,情節看來雖屬自然,但也有點意思。
<你的名字>的結局:五年後成為社會人的兩人重逢(即使已經歷社會洗禮,仍然想起青春期的激情),是對<秒速五公分>的翻案。不同於<秒>的散文式抒情,<你>是闡述懷抱希望就能改變的故事,故新海誠必須以推翻自己過去結論的方式來作結。(不是真的要推翻,但「翻案」的呈現方式會更有力道)
與<你>表裡一體的<天氣之子>,雖同為重逢結局,卻選擇三年後帆高18歲成人的年紀(日本已修法在3年後的2022年起,18歲即為成人)讓兩人相逢,於是圭介與奶奶的勸誡看起來就像來自成人世界的最後呼喚,要他「是時候該長大了」,才接到最後帆高「拒絕『長大』而要保持初衷」的結論。
旅星
@travelstar
Mon, Oct 7, 2019 4:22 AM
elek
: 很感嘆細田守近年繞來繞去反而越繞越窄的題材,被新海誠這麼異男到底的人用如此我流的方式給衝破,細田守加油啊……
旅星
@travelstar
Mon, Oct 7, 2019 4:26 AM
notebook380
: 謝謝!也謝謝分享好文XD
旅星
@travelstar
Mon, Oct 7, 2019 4:30 AM
亜図POP笑わない
: 我喜歡世界系這個概念,但老實說我不敢肯定作為分析框架他能具備多少威力,而且這種所謂帶有特殊能力的少年少女改變社會的主題,似乎也早就行之有年,甚至可能是日本動畫想像力的重要根基之一?我總覺得新海誠只是借用了這個想像力而已~~
載入新的回覆
然後百分之百都是劇情洩漏,百之兩百都是個人感想。
而這部的劇情也的確有很多不忍促睹的部分,像是嚴重中二的旁白,陳腐的情節,濫用通俗元素,剪輯大致輕快但偶爾還是突兀。我最受不了的情節是:圭介突然掉淚(這真的很噁!)、帆高在鐵軌上慢跑(真的都沒有人去攔住他耶),其他BUG什麼撿到槍兩次就算了,反正劇情需要
不過從腳本結構的完整度看得出,新海誠是真的已經盡力調配過了,既然他還是決定寧可陳腐也要硬用這些情節,我相信他也不是笨到覺得這些東西可以蒙混過關,而是即使做到這地步他也要把這故事講完(所謂臭的部分)。
先簡單拆解,劇情主要角色都有家的問題,帆高離家出走、天野姊弟沒有父母、圭介喪妻而且被迫與女兒分離。因為這部很明顯在複製/承襲<你的名字>的要素,加上新海誠過去嗜寫少男少女戀愛故事的背景,看之前的重點當然都會放在帆高跟陽菜二人身上,但我看的過程反而發現凪跟圭介的存在感不太單純,一切起點都是因為帆高帶著天野姊弟要逃走的時候,他的用詞我大概記得是,他們三個要一起逃走,共築另一個家還是因為他們是家人之類的,反正跟家/家人有關係。接著又花了一些篇幅描寫這個只有少男少女的三人家庭,在大東京裡找不到居身之處,被警察刁難,最後只能夠在飯店裡享受片刻短暫的幸福。(忍不住又聯想<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
再講到圭介,圭介很明顯是用來作為對比的「屬於舊思維的大人/老人」,也就是<追逐繁星的孩子>裡面那個反派,<繁星>我已經不太記得了,好像最後女主角跟大叔分道揚鑣的關鍵差異是,能否接受已逝之人終究是無法挽回之類的,大概就是這種對比用的功能性角色。
圭介整個心境轉變是常見的影視配角邏輯,從這邊旁證的是,既然兩人追逐的應該是一樣的東西,那帆高守護的就不僅僅只是消失的女朋友,而是那個不被社會承認的家庭才對。
同志婚姻就合法了天氣就被徹底改變了。真的好中二喔新海誠果然永遠還是那個中二少年郎但問題根本不在象徵意涵,大家都看得懂,而是當這些象徵性情節串在一起能否通順,我的標準因為室友的
警告好評已經放到很鬆了,所以只要維持住娛樂性就可以過關,但完全可以理解為什麼大家無法買帳,因為真的很瞎啊XDD8+9氣質戳到我的性癖新海誠大概也知道觀眾會難以接受,才故意讓帆高看麥田捕手
順便添增中二度,但埋這梗沒用啊,看完不能接受的人還是不能接受XDD他可能沒把《麥田捕手》看完,單純拿來蓋泡麵!我覺得看這部作品會需要一點把背景當相對閱讀對象的能力,單純只看主角行徑真的會受不了XDD 我覺得我也是退了三步在看,第一次看的時候前半段還要一直調頻,才慢慢抓到新海誠的主景物是一整個下雨的東京。(而少年是外來者)
<你的名字>的結局:五年後成為社會人的兩人重逢(即使已經歷社會洗禮,仍然想起青春期的激情),是對<秒速五公分>的翻案。不同於<秒>的散文式抒情,<你>是闡述懷抱希望就能改變的故事,故新海誠必須以推翻自己過去結論的方式來作結。(不是真的要推翻,但「翻案」的呈現方式會更有力道)
與<你>表裡一體的<天氣之子>,雖同為重逢結局,卻選擇三年後帆高18歲成人的年紀(日本已修法在3年後的2022年起,18歲即為成人)讓兩人相逢,於是圭介與奶奶的勸誡看起來就像來自成人世界的最後呼喚,要他「是時候該長大了」,才接到最後帆高「拒絕『長大』而要保持初衷」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