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間窩在草堆裏
[日常]身為一位台灣人,學會不只一種語言好像變成常識了
草間窩在草堆裏
雖然不太確定其他國家的狀況為何,但今日突然意識到
如果硬要寫一個台灣背景的故事,單純一個家庭可以塞進超多語言的
草間窩在草堆裏
假設主角家中定位為一般中產階級,他爸是閩南人,他媽是客家人
但因他母親從小就在南部打工,所以父母對話都說閩南語
然後他爸爸的爸爸又經歷過日治時期,所以雖然會說台語但日語更好
媽媽那邊則都是客家族群,所以外婆只會說客語
再者因為爸爸的媽媽身體不好有請外勞,但外勞只會英文
草間窩在草堆裏
在這種狀況下,雖然主角學生時期在社會教育的體系下學的是國語和英語
但因為家庭因素他必須要知道閩南語、客語
我們在假設外公是原住民好了,媽媽那邊都很早婚(阿美族之類的?
那他就一定會接觸到原住民語
草間窩在草堆裏
光是在這座小島上,這主角多多少少聽得懂五種語言
更遑論大學時刻意修的第二外語,像是法語、德語或西班牙語
草間窩在草堆裏
然後聽得懂就算了,假設只有外婆和外勞在的情況,他必須充當翻譯
將這個語言轉成兩種自己不太熟悉的語言給對方聽
草間窩在草堆裏
其實發這噗不只是想要記錄一種語言上的進程(?
我更想知道,在這種多語言的情況下,到底要如何以文字的方式來表達呢?
草間窩在草堆裏
若以第一熟悉的語言當作主要文字對象
外語通常會用類似這樣等另一種字型表示
台灣若遇到本土語言則多用直譯的方式,像是「電火」之類的
也有些人會在頁面或篇章末尾加上註解
草間窩在草堆裏
但多語言的話好像沒看過呢
草間窩在草堆裏
雖然我也不太確定多語言到底算不算是常態了?
草間窩在草堆裏
然後上面少算日語,所以大概主角大概會略懂四種語言,只會聽不會說得話粗略估計應該是兩種?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