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碼Нюма錢包你在哪我想你
@vivianacarol
寫
Sat, Sep 21, 2019 6:20 PM
Sat, Sep 21, 2019 6:25 PM
7
2
紐碼的筆記
17世紀以前並沒有專為兒童所創作的文學故事跟書籍內容(伊索寓意等只是民間故事,非正式文學創作),當時兒童所閱讀的是宗教禮儀、道德相關的訓誡,提醒他們應如何提升自己道德品性與虔誠信仰。
兒童被視為出生即帶有罪孽(原罪),壞孩子(不夠虔誠與提升自我、敬愛父母的孩子)容易早夭。他們同時被叮囑,應該
欣然赴死,其為上帝所能施予的最高恩德
(例:簡威《兒童的標記:皈依天主、神聖之模範人物及數名孩童欣然就死的事蹟》“A Token for Children, being an Exact Account of the Conversion, Holy and Exemplary Lives, and Joyful Deaths of Several Young Children”)
紐碼Нюма錢包你在哪我想你
@vivianacarol
Sat, Sep 21, 2019 6:22 PM
兒童應欣然就死......我知道以前的兒童教育很......很嚴厲拉,但這種帶有茫目殉道意味的勸戒也太那個(哪個
清良
@ketsutsuki
Sun, Sep 22, 2019 2:05 AM
紐碼Нюма錢包你在哪我想你
: 兒童十字軍
紐碼Нюма錢包你在哪我想你
@vivianacarol
Sun, Sep 22, 2019 3:14 AM
kiki09270927
: 哈梅爾的吹笛手
載入新的回覆
17世紀以前並沒有專為兒童所創作的文學故事跟書籍內容(伊索寓意等只是民間故事,非正式文學創作),當時兒童所閱讀的是宗教禮儀、道德相關的訓誡,提醒他們應如何提升自己道德品性與虔誠信仰。
兒童被視為出生即帶有罪孽(原罪),壞孩子(不夠虔誠與提升自我、敬愛父母的孩子)容易早夭。他們同時被叮囑,應該欣然赴死,其為上帝所能施予的最高恩德
(例:簡威《兒童的標記:皈依天主、神聖之模範人物及數名孩童欣然就死的事蹟》“A Token for Children, being an Exact Account of the Conversion, Holy and Exemplary Lives, and Joyful Deaths of Several Young Child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