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漾 / 823同意罷免
@cavale
Sat, Aug 24, 2019 5:52 PM
Sat, Aug 24, 2019 5:53 PM
66
5
【HBO Chernobyl】
The Chernobyl Podcast | Part Six: Bonus Episode With...
上週五編劇Craig Mazin釋出了與podcast主持人額外錄製的節目,特別嘉賓是飾演Legasov的Jared Harris。他以本月8號在發生俄羅斯北方Nyonoksa,測試潛艦與軍艦飛彈為主的基地爆炸意外為開場,重申為謊言付出的代價甚鉅。
下收的內容不涉及個人心得或每集大綱,而是劇終後我看到的正反評論,對於標榜盡可能還原真相,但免不了虛構和對共產體制想像的一些討論。另有節目podcast摘要、其他紀錄片等。
(劇透有,整理很慢,建議消音)
閒君!
@inchee
Sat, Aug 24, 2019 6:07 PM
唯一扼腕的就是要從正版管道看這部有點難。(不好意思插樓
和漾 / 823同意罷免
@cavale
Sat, Aug 24, 2019 6:08 PM
閒君!
: 同感XD 歡迎插樓,我應該會超級慢更新
和漾 / 823同意罷免
@cavale
Sat, Aug 24, 2019 6:19 PM
Sat, Aug 24, 2019 6:21 PM
不知道算不算輿論的直接影響。
Chernobyl to become 'official tourist attraction'
烏克蘭今年新上任的總統Volodymyr Zelensky在七月時簽署一項法案,預計興建撤離區裡對外觀光的綠色廊道,扭轉Chernobyl的負面形象,讓外界可以看見這片人為災難破壞的土地是如何自然重生,由於每年有數以千計的參觀人次(包括科學家、環保人士、歷史學家和遊客),希望透過解禁一舉改善檢查哨的排隊人龍、遊客遭拒進入、當地執法人員向觀光客收受賄賂等貪污情形。
和漾 / 823同意罷免
@cavale
Sat, Aug 24, 2019 6:28 PM
另外是從2016年開始烏克蘭投入將近500億台幣,建造一個大型的金屬遮罩,預計將受損的反應爐封住(體積可以把整個巴黎聖母院圍起來),防止下一個世紀還有更多輻射物質外洩。
和漾 / 823同意罷免
@cavale
Sat, Aug 24, 2019 6:42 PM
Sat, Aug 24, 2019 6:46 PM
這個月英國Portsmouth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的教授Jim Smith的團隊,和基輔水文氣象研究所Gennady Laptev博士,共同成立了一家叫做Chernobyl精神的公司,開始販售一批標榜是用撤離區裡污染的麥穗和水蒸餾出來的伏特加,他們表示經Southampton大學放射物質分析研究所檢測,產品是沒有放射線的。
Chernobyl vodka made in exclusion zone
該篇關於作物生長是否受輻射影響的研究論文:
(PDF) Distillate ethanol production for re-use of ab...
在目睹欠佳的營養攝取、社會福利、工作機會後,這群科學家希望透過社會企業的模式,以伏特加的收益改善撤離區外圍的居民生活。
和漾 / 823同意罷免
@cavale
Sat, Aug 24, 2019 6:57 PM
與前述相反的意見(撰文者是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的研究員)
車諾比核災33年後的今天,死亡與罹癌數據為何仍莫衷一是?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為什麼在死亡與罹癌的數據上如此莫衷一是?從各方報告中可以整理出兩項原因:第一,事發當時正處政治經濟動盪期,且罹癌原因眾多,要建立癌症與核災因果關係,在研究操作上異常困難;第二,車諾比核災資料在當局刻意隱瞞下並不完整,使得後代研究者難以取得完整數據。」
和漾 / 823同意罷免
@cavale
Sun, Aug 25, 2019 1:47 AM
Sun, Aug 25, 2019 1:55 AM
我想了一下要怎麼整理順序,先從比較簡單的開始。
影集的配樂出自冰島音樂人Hildur Guðnadóttir手筆,她在訪談裡表示著裝進入拍片現場(立陶宛境內除役的核電廠)有助於她呈現核電廠內的空曠和環境噪音:
Emmy-nominee Hildur Guðnadóttir On Her Groundbreakin...
'Chernobyl' composer created entire haunting score f...
Chernobyl整部的劇本Craig有放在網路上供免費下載:
Library | johnaugust.com
和漾 / 823同意罷免
@cavale
Sun, Aug 25, 2019 2:02 AM
節目的podcast(隨著影集而出)可以在各個podcast或音樂串流網站上聽到,對談的是主持人Peter Sagal跟編劇/監製Craig Mazin:
The Chernobyl Podcast on Apple Podcasts
The Chernobyl Podcast | Part One | HBO
和漾 / 823同意罷免
@cavale
Sun, Aug 25, 2019 2:13 AM
Sun, Aug 25, 2019 2:13 AM
這個影片將影集畫面跟紀錄片"Chernobyl: 1986.04.26 P.S."(講述清理人/luquidators的故事)並排陳列,還原度可見一斑:
HBO's Chernobyl vs Reality - Footage Comparison
該系列紀錄片可以在網上看到:
The documentary series "Chernobyl. 1986.04.26 P.S." ...
但,火災通報電話的視覺呈現不是來自於紀錄片,而是Andriy Pryymachenko製作的影片,而他表示HBO並沒有向他要求授權(
原始推特
):
Самый страшный телефонный разговор 20го века
和漾 / 823同意罷免
@cavale
Sun, Aug 25, 2019 2:43 AM
這部影集很大一部分的改編來自於諾貝爾獎得主Svetlana Alexievich的《車諾比的聲音》(Voices from Chernobyl,斯拉夫語原名是Чернобыльская молитва/Tchernobylskaia Molitva,即車諾比的祈禱)
貓頭鷹出版2018年的版本有找核終的黃士修,跟
核災三十週年紀實
的蔣雅郁做平衡的推薦。我同意部分風評被害或當時建造反應爐的設計缺陷、使用目的與今日其他國家所用都截然不同,但低劑量輻射的傷害我還是保留許多,畢竟難以歸類關聯性不代表可以忽略,何況發生事故前的最大諷刺是標榜最高的安全性。
和漾 / 823同意罷免
@cavale
Sun, Aug 25, 2019 2:45 AM
額外的補充是,在韓姓候選人日前公布的顧問團名單裡能源組的構成(對於能源政策跟執政黨背反,就站到對立面的感覺):
和漾 / 823同意罷免
@cavale
Sun, Aug 25, 2019 3:08 AM
Горбачев опроверг представленные в сериале «Чернобыл...
好像俄羅斯廣播節目Говорит Москва (Moscow Speaks)6/9有訪問到戈巴契夫本人對影集的回應(健康欠佳的他今年5/9勝利日有出席紅場閱兵),但英文媒體跟進的不是很多,進行事實查核後找到一家俄文媒體,用自動翻譯的新聞稿如圖:
簡言之就是他還沒看過影集(?)
和漾 / 823同意罷免
@cavale
Sun, Aug 25, 2019 3:24 AM
Sun, Aug 25, 2019 3:25 AM
半途看到的:
1990/08/22(在蘇聯解體前)Boris Shcherbina過世,享年70歲,在他擔任蘇聯部長議會副主席的任內處理過兩次重災,一次是1986年的車諾比核災,另一次是1988年的亞美尼亞大地震。
via
Meduza in English on Twitter
和漾 / 823同意罷免
@cavale
Sun, Aug 25, 2019 4:11 AM
Sun, Aug 25, 2019 4:13 AM
這篇對影集正評、觀察俄國媒體輿情的社論發表在莫斯科時報上:
Putin’s Media Struggle to Deal With HBO’s Chernobyl ...
主流媒體的批評可想而知就不贅述⋯⋯俄羅斯NTV有意拍攝一部美國CIA潛入車諾比進行破壞的劇。
Rossia 24新聞頻道的當家Stanislav Natanzon批評HBO無視當時政權不畏於坦承錯誤,刻意扭曲,證明是Legasov不僅當時主導政府對外的核災回應,他也有將對核工業的批評公開發表在主流報刊Komsomolskaya Pravda (KP)上⋯⋯
但是,Legasov在1987年投稿該評論時被主編拒絕刊登,刊出的時間點是在他1988年上吊自縊的兩週後。那時他的意見被科學院拒於門外,而戈巴契夫也沒有頒給他英雄勳章(但有頒給與他共事的人)(儘管在上面貼的廣播訪談裡戈有說他沒有拒絕授勳)
和漾 / 823同意罷免
@cavale
Sun, Aug 25, 2019 4:49 AM
Sun, Aug 25, 2019 4:51 AM
PTT上有人講解KGB頭子Chebrikov跟部長會議副主席+技術官僚Shcherbina的位階。
很感謝這篇,因為我每次要釐清許多影視裡的共產體制都看得很亂XD
Re: [請益] Chernobyl 核爆家園 角色階級
和漾 / 823同意罷免
@cavale
Sun, Aug 25, 2019 5:40 AM
Sun, Aug 25, 2019 5:43 AM
(結果說半天都沒進入影集本身...)
這篇刊載在Russia Beyond(是日文)耶,主要是引述前蘇聯背景底下長大的觀眾的意見,儘管需要付費觀賞HBO影集或是尋求網路海盜資源,絕大多數對於影集裡呈現物質文化的細節十分讚賞,像是坐上時光機的程度,除了主演群為英國人(BK是愛爾蘭人)跟他們沒有那麼常喝伏特加之外(?),也有點扼腕俄羅斯在2014年有相關的影集"車諾比:禁止進入的區域"(チェルノブイリ、立ち入り禁止区域),卻只是著墨在小孩誤闖禁區而不提事件發生經過。
也有人覺得拍攝很好,但接觸紀實電影或實際走訪後,觀眾不該只停留在驚悚害怕的情緒裡,而需要有更多人深入理解。
アメリカHBOテレビのミニドラマシリーズ「チェルノブイリ」に対する一般のロシア市民の反応
和漾 / 823同意罷免
@cavale
Sun, Aug 25, 2019 6:01 AM
在物質部分,除了Craig本身做了多年的專研和實地走訪車諾比,劇組和演員群裡也有不少前蘇聯國家的人,像是婚戒戴不是戴左手而是右手之類的細節,我記得有人特別在推特上問他第四集裡怎麼會用黑烏鴉那首歌,非相關成長背景的人應該不知道才對,他說是現居瑞典的俄國人Alexej Manvelov——飾演清潔小隊裡的Garo——建議。
Craig Mazin on Twitter
有人補充這首歌的背景通常是跟衛國戰爭和內戰綑綁,描述軍人英勇在戰場上捐軀的情操。曾用於1934年的蘇聯電影Chapaev(Чапаев)。
和漾 / 823同意罷免
@cavale
Sun, Aug 25, 2019 6:20 AM
'Chernobyl': HBO Series Never Hides From History's P...
關於語言選用英文的部分,我個人覺得還好,一如Craig在podcast第一集說的,會面臨許多執行上的困難,一開始是要求演員用些微的俄文腔,但後來意識到這樣會讓演員專注於「說話」,並非「對話」,所以決定參考Citizen X(HBO的電視電影,劇情改編自蘇聯時期烏克蘭地區的連續殺人案件)的做法,一旦觀眾接受了設定(演員保有自己的口音,稱謂上使用comrade/同志)就可以直接進入故事裡。
類似道理可以看電影史達林死了沒。
下圖是導演的想法,固然捨棄語言也會失去部分文化的理解,但也得取捨(最後一句好微妙):
和漾 / 823同意罷免
@cavale
Mon, Sep 2, 2019 1:34 PM
Mon, Sep 2, 2019 1:39 PM
影集主要的缺陷可讀紐約客這一篇 What HBO's “Chernobyl" Got Right, and What It Got Terribly Wrong
感謝Navi校譯,因為我不想省略前後文的脈絡,所以我把全文翻完了:
HBO影集〈核爆家園〉哪裡做對了,而哪些部分卻大錯特錯
和漾 / 823同意罷免
@cavale
Mon, Sep 2, 2019 1:36 PM
> 這是該影集最大的缺陷之一:它未能準確地描繪出蘇聯的權力關係。
> 蘇聯制度下的宣傳和審查制度不是為了傳播特定的信息而存在,而是為了使人們不可能覺察,以填充物取代事實,並將面貌模糊的單調置於不斷變化的現實之上。
> 在缺乏車諾比故事的情況下,影集製作方套入了災難電影的大綱。總有一些可怕的人帶來了災難,還有一些勇敢且無所不知的人,將歐洲從無法居住的災厄裡解救出來,並向全世界訴說真相。確實,歐洲得以倖存;但要說有人了解真相,或得以訴說真相,則是不正確的。
> 在哈佛大學的歷史學家 Serhii Plokhy 於2018年出的著作裡,他重建了車諾比事件的時序,並指初應負責之人。Plokhy 認為,實際上正是蘇聯制度創造了車諾比,並且使得爆炸的發生無可避免。
和漾 / 823同意罷免
@cavale
Mon, Sep 2, 2019 1:37 PM
Mon, Sep 2, 2019 1:38 PM
> Khomyuk 似乎代表了所有可能的好萊塢幻想。她是個知道真相的人:當觀眾第一次看到她時,她已經推測出有極度糟糕的事情發生,跟上狀況的速度也非常快,不像絕大多數在災難現場的人,他們需要數小時的時間。她同時也是一位追求真相的人:她採訪了數十人(其中一些人正因輻射暴露而垂死),挖掘出一份已遭審查的科學論文,拼湊出意外發生時每一分鐘發生了什麼事。她的舉動讓自己被逮,卻隨即能坐在 Gorbachev 主持的災難檢討會議上。以上種種都不可能發生,而且一切都是老調重彈。問題不僅是在於 Khomyuk 為虛構人物,而是她所代表的專業知識是虛構的。
和漾 / 823同意罷免
@cavale
Mon, Sep 2, 2019 1:38 PM
> 要凸顯災難是一個體制自掘墳墓造成,而不是歸罪於一個雄心勃勃的邪惡人物,是比較困難的。同樣的,如果你能創造一個擁有一切對抗災難特質的單一自創虛構人物,比起數十位科學家一起尋找線索,會更簡單。這是一個一位偉人(和一名女性)主導歷史的敘事,其中幾個關鍵步驟、一些決定僅由幾個人決議,而非探討人類製造且必須自己承擔的混亂。
和漾 / 823同意罷免
@cavale
Mon, Sep 2, 2019 2:02 PM
Mon, Sep 2, 2019 2:10 PM
Dyatlov的部分我忘記Craig在哪一集podcast裡說他們其實有拍兒子去醫院探望他的片段,但後來決定拿掉,有點可惜(展現人性的一面)但好像也可以理解無關乎劇情主幹
和漾 / 823同意罷免
@cavale
Mon, Sep 2, 2019 2:07 PM
Mon, Sep 2, 2019 2:09 PM
bonus podcast我記得Jared Harris有提到他覺得這部是關於政治的(Craig則是認為大家太過聚焦政治,應該回歸到人的身上),我還挺同意的,他也有提到遇過看完劇的老人向他反應緬懷蘇聯時期的生活,因為不需要過度的去思索,這讓他感受到體制的可怕在於它會削弱人民的力量,讓他們認為自己沒有能力/辦不到。
和漾 / 823同意罷免
@cavale
Mon, Sep 2, 2019 2:12 PM
The Real Chernobyl
英國天空新聞的紀錄片我看了一點前面覺得還不錯(訪談的核電廠員工)(其實在四號機爆炸後,其他反應爐還繼續運轉喔......)
載入新的回覆
下收的內容不涉及個人心得或每集大綱,而是劇終後我看到的正反評論,對於標榜盡可能還原真相,但免不了虛構和對共產體制想像的一些討論。另有節目podcast摘要、其他紀錄片等。
(劇透有,整理很慢,建議消音)
影集的配樂出自冰島音樂人Hildur Guðnadóttir手筆,她在訪談裡表示著裝進入拍片現場(立陶宛境內除役的核電廠)有助於她呈現核電廠內的空曠和環境噪音:
Chernobyl整部的劇本Craig有放在網路上供免費下載:
Library | johnaugust.com
但,火災通報電話的視覺呈現不是來自於紀錄片,而是Andriy Pryymachenko製作的影片,而他表示HBO並沒有向他要求授權(原始推特):
貓頭鷹出版2018年的版本有找核終的黃士修,跟核災三十週年紀實的蔣雅郁做平衡的推薦。我同意部分風評被害或當時建造反應爐的設計缺陷、使用目的與今日其他國家所用都截然不同,但低劑量輻射的傷害我還是保留許多,畢竟難以歸類關聯性不代表可以忽略,何況發生事故前的最大諷刺是標榜最高的安全性。
簡言之就是他還沒看過影集(?)
1990/08/22(在蘇聯解體前)Boris Shcherbina過世,享年70歲,在他擔任蘇聯部長議會副主席的任內處理過兩次重災,一次是1986年的車諾比核災,另一次是1988年的亞美尼亞大地震。
via
Rossia 24新聞頻道的當家Stanislav Natanzon批評HBO無視當時政權不畏於坦承錯誤,刻意扭曲,證明是Legasov不僅當時主導政府對外的核災回應,他也有將對核工業的批評公開發表在主流報刊Komsomolskaya Pravda (KP)上⋯⋯
但是,Legasov在1987年投稿該評論時被主編拒絕刊登,刊出的時間點是在他1988年上吊自縊的兩週後。那時他的意見被科學院拒於門外,而戈巴契夫也沒有頒給他英雄勳章(但有頒給與他共事的人)(儘管在上面貼的廣播訪談裡戈有說他沒有拒絕授勳)
很感謝這篇,因為我每次要釐清許多影視裡的共產體制都看得很亂XD
Re: [請益] Chernobyl 核爆家園 角色階級
這篇刊載在Russia Beyond(是日文)耶,主要是引述前蘇聯背景底下長大的觀眾的意見,儘管需要付費觀賞HBO影集或是尋求網路海盜資源,絕大多數對於影集裡呈現物質文化的細節十分讚賞,像是坐上時光機的程度,除了主演群為英國人(BK是愛爾蘭人)跟他們沒有那麼常喝伏特加之外(?),也有點扼腕俄羅斯在2014年有相關的影集"車諾比:禁止進入的區域"(チェルノブイリ、立ち入り禁止区域),卻只是著墨在小孩誤闖禁區而不提事件發生經過。
也有人覺得拍攝很好,但接觸紀實電影或實際走訪後,觀眾不該只停留在驚悚害怕的情緒裡,而需要有更多人深入理解。
類似道理可以看電影史達林死了沒。
下圖是導演的想法,固然捨棄語言也會失去部分文化的理解,但也得取捨(最後一句好微妙):
感謝Navi校譯,因為我不想省略前後文的脈絡,所以我把全文翻完了:
> 蘇聯制度下的宣傳和審查制度不是為了傳播特定的信息而存在,而是為了使人們不可能覺察,以填充物取代事實,並將面貌模糊的單調置於不斷變化的現實之上。
> 在缺乏車諾比故事的情況下,影集製作方套入了災難電影的大綱。總有一些可怕的人帶來了災難,還有一些勇敢且無所不知的人,將歐洲從無法居住的災厄裡解救出來,並向全世界訴說真相。確實,歐洲得以倖存;但要說有人了解真相,或得以訴說真相,則是不正確的。
> 在哈佛大學的歷史學家 Serhii Plokhy 於2018年出的著作裡,他重建了車諾比事件的時序,並指初應負責之人。Plokhy 認為,實際上正是蘇聯制度創造了車諾比,並且使得爆炸的發生無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