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流汗
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新聞報導地震都要換算成原子彈爆炸能量單位?好像大家都知道原子彈爆炸的能量多大似的。原子彈爆炸是有比地震常見嗎?搞不懂這種換算的意義在哪。
毛果~ロコソコ
XDDDDDDDDDDDDDDD
女伯爵
我跟我先生說 台灣的雞排量也換算成101高度 他也覺得莫名其妙
不流汗
換算101高度太台北觀點,應該用玉山高度
女伯爵
贊成AI有選舉權
同意
Finochio🍀
然後很多人就會發現玉山只是書上的詞,搞不好根本沒見過本人
不流汗
我承認我沒見過玉山QQ
Finochio🍀
(rofl) 對不起~~~
不過現在玉山很親民了,連盲人在旁人的協助下都能登頂,大家有機會不妨去參加登山社的活動
不流汗
我懶惰...XD
betawing
記者應該要訪問抗過原爆的金鋼狼才會比較有真實感
不流汗
問曼哈頓博士應該也可以
Doctor
是前地震中心主任從921後開始使用"推廣"的
藏書萬本! 地震中心主任郭鎧紋退休寫書│TVBS新聞網
然後現任地震中心主任不贊同這種原子彈比喻的說法
還有13.3顆原子彈能量待釋放? 氣象局最新回應出爐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現任地震中心主任陳國昌今天表示,認為民眾對原子彈能量沒有概念,且災害型態也不同,如此比喻恐怕引起民眾恐慌。
Doctor
媒體愛用原子彈這種說法大概是因為能讓地震新聞更有"爆炸"性....
不流汗
畢竟也不是天天遇到炸彈爆炸更別說原子彈爆炸,越比喻越抽象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