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傘🌂好運比好心更重要
@light1216
Thu, Jul 11, 2019 8:38 AM
Thu, Jul 11, 2019 9:39 AM
19
6
等鷹架時跟工作夥伴聊到前幾日博恩的影片在藝文圈裡掀起一陣小旋風,一派人覺得被講到心聲真的有夠痛而另一派覺得博恩在表現手法上的力道過重有些感到不被尊重;剛好昨晚有個朋友對博恩跟視網膜兩者做了小分享,於是就轉到自己河道上也給大家看看了。後面也有些我個人的話這樣。
博恩跟視網膜的差別不是不能分析。
為什麼視網膜讓人看了輕鬆,但博恩卻很容易讓人感覺「踩線」?
立傘🌂好運比好心更重要
@light1216
Thu, Jul 11, 2019 8:39 AM
他們使用的手法,在藝術哲學方法中統稱「反諷」。簡單來說,「反諷」嚴肅的定義是指「表現某事物後,又將其否定」的作法。例如:視網膜用藉由主播的身分表現自己,但他同時也在同一段表演中暗示:我很可笑,我現在的一舉一動、所思所為都是一場笑話,你們可以踐踏這個角色沒關係。如此一來,觀眾可以透過他的表演理解「什麼是錯的」,當然,也不會得到「什麼是對的」的答案。
立傘🌂好運比好心更重要
@light1216
Thu, Jul 11, 2019 8:39 AM
博恩也是反諷節目類型的操作者。兩人差別在於,視網膜的素材只囊括他想全盤否定的對象,如:郭董、韓國瑜。對他的目標觀眾而言,怎麼開這些人玩笑都無所謂,所以觀看經驗也很安全。但博恩會把人拉下水。博恩展現「反諷」的方式,會把無辜的人找來,然後表演「如何錯誤地對待他們」。比如,他會問蔡英文:「在不承認台灣是國家的地方,我們的地位是一樣的對不對?就是曾先生跟蔡女士?」;他也會找來北藝大傳統音樂系、跟A創藝娛樂全方位表演藝術,示範「如何在只想發大財的土地上讓藝術獲得關注」,看起來像羞辱了他們。
立傘🌂好運比好心更重要
@light1216
Thu, Jul 11, 2019 8:40 AM
Thu, Jul 11, 2019 8:42 AM
他真的羞辱了表演藝術嗎?
他的表演是啊,就像視網膜在表演裡真的支持了韓國瑜。
當然視網膜作為創作者不是那個意思,而博恩做的是更徹底的錯誤示範,讓整個節目同時具有喜鬧、與挑釁效果。表演的潛台詞是:這整個節目都錯了,我們在瞎搞,但裡面有些對的人事物,請不要跟我一樣,請在節目以外的地方善待他們。
立傘🌂好運比好心更重要
@light1216
Thu, Jul 11, 2019 8:40 AM
Thu, Jul 11, 2019 8:42 AM
對視網膜的觀眾而言,他沒有做任何一件真正的錯事。但博恩有,
博恩也知道他有
,那就是這個節目的定位,更挑釁、更衝突、名為「表演」的面具看起來更不懷好意。
看視網膜的心理經驗很安全,而那不是博恩團隊想要的。這不代表要哪一種一定比較好,那是個人偏好。
但文本分析的事實就是這樣。
立傘🌂好運比好心更重要
@light1216
Thu, Jul 11, 2019 8:42 AM
最後,我也沒有要說一定要因此喜歡或不喜歡博恩。對我來說,博恩的手法不是沒有危險或批判空間。比如,他對蔡英文下的手比兩個表演藝術團隊輕非常多,因為力道一直在變,所以某些觀眾也很容易搞不清楚他現在到底有沒有在出招。習慣力道5的人,看到8就嚇一跳;習慣8的人,看到5變很無感。如果想要有龐大、高度附著的觀眾群,這可能會是個問題,也可能可以從議題性、行銷等其他層面彌補。而比較危險的反諷,也不等同比較深入,重點還是段子本身。但「反諷」的事實非常明確,觀眾喜不喜歡是一回事,這點大家自己選,我沒有要幫誰站台;而文本分析結果是另一回事。就像你可以討厭畢卡索的畫,但不能指著它說:「這什麼印象派的爛東西!」
立傘🌂好運比好心更重要
@light1216
Thu, Jul 11, 2019 8:43 AM
--
立傘🌂好運比好心更重要
@light1216
Thu, Jul 11, 2019 8:45 AM
後來夥伴跟我說其實還是要去探討到「藝術是什麼」這個原始議題,到底什麼是「看得懂」?為什麼老是被認為是小眾是譁眾取寵?
立傘🌂好運比好心更重要
@light1216
Thu, Jul 11, 2019 8:51 AM
我總覺得每次講到這種東西又要去討論這些東西已經真的很老掉牙了,後來越來越多人加入我們的談話;有人說博恩的表演能力傳達不到他想要的,詮釋的節奏太緊繃停頓點太怪、有人說就是有些人被打臉之後覺得不爽才這樣,也有人想說直接從台灣現在幾個比較多人認識的脫口秀演員的表演程式去分析究竟是博恩這次下手太重還是只是因為他個人的風格所以常常會讓人想為他捏把冷汗的原因
立傘🌂好運比好心更重要
@light1216
Thu, Jul 11, 2019 8:56 AM
朋友那圈剛好有學妹(我不認識)現在在薩泰爾做case的樣子,剛好看到她說下一季會壓上反串記號和節目效果請勿模仿之類的做好配套,好想告訴那些藝術家,不要甘於自己是小眾,所以作品一般觀眾看不懂沒關係,策展人懂就好這樣子的話
立傘🌂好運比好心更重要
@light1216
Thu, Jul 11, 2019 9:04 AM
身為一個願意花錢進劇場的人,很多時候也希望未來能夠有更多人敢走進劇場願意花錢買票;藝文從來都不是免費的東西,桃園是個常常有免費演出啊贈票啊的地方,上週躍演還演了兩天的
刪減版
濃縮版釧兒,我一邊看朋友在台上熱到流汗然後煙機狂噴好像還不太夠一邊看著四周除了保留席之外全部坐滿的場景,
真的只有「免費」才能吸引人嗎,還是說在大眾眼中只值得這樣的價值呢?
當然其實說免費的演出還是拿稅金跟預算下去支付給團體們的啦,所以實際上說免費但其實只是花稅金而你不知道罷了(攤手
立傘🌂好運比好心更重要
@light1216
Thu, Jul 11, 2019 9:14 AM
Thu, Jul 11, 2019 9:14 AM
「我沒被感動是我藝術涵養不夠」、「我看完都沒感想只覺得好看而已別人問我我好有壓力」這兩件事似乎也是很多人卻步於劇場的原因。
的確我也曾經因為個人私情原因問了一個朋友她看完戲之後有什麼心得想法她跟我說沒有而我後來又因為一些同檔期的事情而受到一些傷害而向我劇場界的朋友抱怨過這件事;其實跟風看戲也沒什麼不對,反正錢都花了沒做什麼惹人舉動不就好了。
很多人看戲是想受當下還有結束之後的感受,就好像演唱會那樣結束後就剩下激動與快樂心情很多片段其實都忘了,其實那樣也不錯啊至少他們覺得有享受到就好,而且後來我才發現我在意的其實是同質性別的層面的事情,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立傘🌂好運比好心更重要
@light1216
Thu, Jul 11, 2019 9:29 AM
Thu, Jul 11, 2019 11:54 AM
好像突然有點扯遠,再回到博恩來一下好了。
身邊蠻多覺得不自在的朋友是對於最後那邊還有中間當代舞的部分,但我覺得他那種完全去脈絡化評論與想法其實跟普遍大眾想的是一樣的吧,「是不是我只要搞怪讓人看不懂然後有自信就可以當藝術了?」之類的。
概念傳遞這種事我認為很難,到底所謂
大眾化
的定義在哪?怎麼做都一定會有人不舒服,我覺得博恩有讓我痛到啦而且最近剛好就在申請政府補助這方面所以力道真的痛到我剛好看完的隔天要跑送件嗚嗚嗚
我想博恩可能想繼續挑戰更多更深層或是平常不太敢去觸碰的東西,這種事不可能每次都可以很到味讓大家都舒服的。
套句別人的話來說就是我們很努力想找更好的人才,也很努力在育成當中,現實就是懂的人不出來做,來做的不夠丟到市場。
立傘🌂好運比好心更重要
@light1216
Thu, Jul 11, 2019 9:33 AM
講一講我又要繼續上工了,反正這樣子的話題永遠都說不完,透過這個去延伸還有更多可以說的東西呢……總之後來我也是隨意該該啦,這噗就有想說什麼都可以說隨意就好,我上工去……
載入新的回覆
博恩跟視網膜的差別不是不能分析。為什麼視網膜讓人看了輕鬆,但博恩卻很容易讓人感覺「踩線」?
他的表演是啊,就像視網膜在表演裡真的支持了韓國瑜。
當然視網膜作為創作者不是那個意思,而博恩做的是更徹底的錯誤示範,讓整個節目同時具有喜鬧、與挑釁效果。表演的潛台詞是:這整個節目都錯了,我們在瞎搞,但裡面有些對的人事物,請不要跟我一樣,請在節目以外的地方善待他們。
看視網膜的心理經驗很安全,而那不是博恩團隊想要的。這不代表要哪一種一定比較好,那是個人偏好。但文本分析的事實就是這樣。
刪減版濃縮版釧兒,我一邊看朋友在台上熱到流汗然後煙機狂噴好像還不太夠一邊看著四周除了保留席之外全部坐滿的場景,真的只有「免費」才能吸引人嗎,還是說在大眾眼中只值得這樣的價值呢?當然其實說免費的演出還是拿稅金跟預算下去支付給團體們的啦,所以實際上說免費但其實只是花稅金而你不知道罷了(攤手
的確我也曾經因為個人私情原因問了一個朋友她看完戲之後有什麼心得想法她跟我說沒有而我後來又因為一些同檔期的事情而受到一些傷害而向我劇場界的朋友抱怨過這件事;其實跟風看戲也沒什麼不對,反正錢都花了沒做什麼惹人舉動不就好了。
很多人看戲是想受當下還有結束之後的感受,就好像演唱會那樣結束後就剩下激動與快樂心情很多片段其實都忘了,其實那樣也不錯啊至少他們覺得有享受到就好,而且後來我才發現我在意的其實是同質性別的層面的事情,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身邊蠻多覺得不自在的朋友是對於最後那邊還有中間當代舞的部分,但我覺得他那種完全去脈絡化評論與想法其實跟普遍大眾想的是一樣的吧,「是不是我只要搞怪讓人看不懂然後有自信就可以當藝術了?」之類的。
概念傳遞這種事我認為很難,到底所謂大眾化的定義在哪?怎麼做都一定會有人不舒服,我覺得博恩有讓我痛到啦而且最近剛好就在申請政府補助這方面所以力道真的痛到我剛好看完的隔天要跑送件嗚嗚嗚
我想博恩可能想繼續挑戰更多更深層或是平常不太敢去觸碰的東西,這種事不可能每次都可以很到味讓大家都舒服的。
套句別人的話來說就是我們很努力想找更好的人才,也很努力在育成當中,現實就是懂的人不出來做,來做的不夠丟到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