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kAsk
@DarkAsk
Tue, Jul 9, 2019 6:48 AM
Tue, Jul 9, 2019 8:27 AM
67
21
[雜談]跨越黑潮的成功讓人振奮,蹭這波熱度,來聊一下柳田國男的《海上の道》。
被稱為日本民俗學之父的柳田國男,眾所周知的作品為《遠野物語》,然而其一生著作頗豐,論文集結成冊編為文庫,足足有十數冊,《遠野物語》僅為其一。
《海上の道》是柳田國男晚年最後一篇論文,於1961年發表,在本書中,柳田提出一個假說:日本人的祖先在繩文及彌生時期,從沖繩出發乘著「黑潮」(日本暖流)沿島北上,擴散到日本列島各處。開始是偶然的漂流,之後發展成計劃性的人口移動,為了尋找更佳的生活空間,攜帶著稻種,沿著一條由「海島」構成的「海上之路」一路北上,最終來到日本列島,成為最初的日本人。
在柳田國男年輕時,曾經在愛知縣的伊良湖崎暫居,當時見到南國的椰子乘著海流被打上沙灘,而有了想法。
Folk
DarkAsk
@DarkAsk
Tue, Jul 9, 2019 6:48 AM
《海上の道》一書中分為以下幾個章節:
「海上の道」「海神宮考」「みろくの船」「根の国の話」「鼠の浄土」「宝貝のこと」「人とズズダマ」「稲の産屋」「知りたいと思う事二、三」等篇。
柳田國男所提出「原日本人南方渡来説」的假說,為之後的學者如小田静夫所承接,在更多的考古證據出土,以及分子人類學的進步後,有了更多的證據支持。
目前所能確認日本最古老的人類遺跡,大約是四萬至三萬五千年前,位於琉球列島及古本州島所發現的舊石器文化,這些石器所具備的特徵,可以推定是由東南亞舊石器人種,在四萬年前,乘著黑潮經由菲律賓群島、台灣、琉球群島,而到達日本列島沿岸區域,並移居擴散。
「黒潮圏の先史文化」。
DarkAsk
@DarkAsk
Tue, Jul 9, 2019 6:50 AM
Tue, Jul 9, 2019 6:56 AM
關於《海上の道》以及黑潮圈的考古,以後有機會(?)再整理文章討論。
最近河道學術味太濃厚,再發這種硬梆梆東西,大家都要跑光了。
有興趣自己讀的,可以在青空文庫公開閱覽(日文)。
作家別作品リスト:柳田 国男
海部陽介博士在2017年的討論,提及《海上の道》。
日本人の祖先はチャレンジャーであった 海部陽介先生 | 慶應MCC 夕学リフレクション
DarkAsk
@DarkAsk
Tue, Jul 9, 2019 7:24 AM
在更進一步討論之前,要先來辨清柳田國男民俗學的特質。
柳田國男民俗學,是搜集與比較各地現行或是傳承的民俗現象,藉由理清相互間的細微差異,以理清歷史變遷過程的比較研究。從《蝸牛考》提出了「文化周圈論」,其預設為離文化發源地較近的民俗較新,而距離中心較遠的民俗較古老,也就是說,在新文化產生後,就會向四面八方擴散,因為離中央較遠的區域需要更久的時間來散佈,因此古老的狀態會被保留在遠方。
另外一個重點是關於「詞語」,在不同的地方,對於相同的事物會有不同的發音或是稱呼,柳田國男將各地表現民俗現象與事物的日語詞彙,稱為「民俗詞彙」,以紀錄與比較日本各地的民俗詞彙來當作研究的基本方法。因此,柳田國男的民俗學一個特色,就是以語言為切入點。
由於這個特徵,使得外語翻譯著作相當難以進行,非常容易失真,或是點不到關鍵。
DarkAsk
@DarkAsk
Tue, Jul 9, 2019 7:35 AM
Tue, Jul 9, 2019 7:36 AM
如此就能理解,為何柳田國男所為人週知的著作是《遠野物語》,而其他作品往往連個大概都沒多少人清楚。
因為遠野物語的內容主要是民俗紀錄,對於許多人來說,讀起來像是「耳袋」般的短篇故事,十分的輕鬆無負擔。但其他的著作多是充滿著各種方言、詞彙的比較研究,一般的讀者很難看懂因為發音的轉變,而帶來的不同關係,尤其是非日語母語者。
柳田國男曾經熱衷於收集「風」的名字,在不同的區域,風會有不同的稱呼,在海上,風的性質決定了風的稱呼,但內陸多半只在意風所吹來的方向。「ヤマセ」是來自山中的風,「アユ」或是後稱的「アイノカ」,是從海上吹往海岸的風,能讓眾多渡海的船隻平安入港,又能將許多不同的新奇海物推上海灘。
這種自然現象被稱為「寄物(よりもの)」。
DarkAsk
@DarkAsk
Tue, Jul 9, 2019 7:39 AM
kuki
: 那是上一篇喔。(滑)
kuki
@kukilee
Tue, Jul 9, 2019 7:40 AM
剛剛發現打錯幾個錯字,正要打掉重練就發現噗主回文了...這樣我到底要不要重打....
kuki
@kukilee
Tue, Jul 9, 2019 7:41 AM
XD既然噗主上噗有,那我就不重來一次了~~~醒來看到消息超開心的
DarkAsk
@DarkAsk
Tue, Jul 9, 2019 7:52 AM
在「津」(按:渡口)與「問屋」還沒具體成形前,偶發前來靠岸的船隻也能視為一種「寄物」。在海灘上能夠看到大大小小各種遇難船隻的殘骸,以及海帶與各種漁網繩索所糾纏的遺棄物。
然而海洋恩賜之物原本不問種類,皆為漁民所得,直到後來法規限制,禁止將「寄鯨(よりくじら)」據為己有;而在幕府時代的奄美大島北部,也有法令限制,當一種被稱為「唐木」產自南方的貴重木材漂流來時,嚴禁將其私用,必須上繳官府。此為「寄木(よりき)」。
風把各種珍貴之物,度過海洋帶到日本人身邊,這個「アユ」之風留存在各個痕跡中,例如說尾張的「アユチガタ」,後來成為郡名,而再之後成為了「愛知縣」這個縣名。其所在地就是緊鄰熱田神宮以東的平坦沙地,恰好正面朝向伊勢海的海灣。
DarkAsk
@DarkAsk
Mon, Feb 24, 2020 5:44 AM
延伸閱讀:
柳田國男《海上の道》全文。
柳田国男 海上の道
南島考古。
考古学からみた新・海上の道
1144夜『海上の道』柳田国男|松岡正剛の千夜千冊
載入新的回覆
被稱為日本民俗學之父的柳田國男,眾所周知的作品為《遠野物語》,然而其一生著作頗豐,論文集結成冊編為文庫,足足有十數冊,《遠野物語》僅為其一。
《海上の道》是柳田國男晚年最後一篇論文,於1961年發表,在本書中,柳田提出一個假說:日本人的祖先在繩文及彌生時期,從沖繩出發乘著「黑潮」(日本暖流)沿島北上,擴散到日本列島各處。開始是偶然的漂流,之後發展成計劃性的人口移動,為了尋找更佳的生活空間,攜帶著稻種,沿著一條由「海島」構成的「海上之路」一路北上,最終來到日本列島,成為最初的日本人。
在柳田國男年輕時,曾經在愛知縣的伊良湖崎暫居,當時見到南國的椰子乘著海流被打上沙灘,而有了想法。
Folk
「海上の道」「海神宮考」「みろくの船」「根の国の話」「鼠の浄土」「宝貝のこと」「人とズズダマ」「稲の産屋」「知りたいと思う事二、三」等篇。
柳田國男所提出「原日本人南方渡来説」的假說,為之後的學者如小田静夫所承接,在更多的考古證據出土,以及分子人類學的進步後,有了更多的證據支持。
目前所能確認日本最古老的人類遺跡,大約是四萬至三萬五千年前,位於琉球列島及古本州島所發現的舊石器文化,這些石器所具備的特徵,可以推定是由東南亞舊石器人種,在四萬年前,乘著黑潮經由菲律賓群島、台灣、琉球群島,而到達日本列島沿岸區域,並移居擴散。
「黒潮圏の先史文化」。
最近河道學術味太濃厚,再發這種硬梆梆東西,大家都要跑光了。有興趣自己讀的,可以在青空文庫公開閱覽(日文)。
作家別作品リスト:柳田 国男
海部陽介博士在2017年的討論,提及《海上の道》。
日本人の祖先はチャレンジャーであった 海部陽介先生 | 慶應MCC 夕学リフレクション
柳田國男民俗學,是搜集與比較各地現行或是傳承的民俗現象,藉由理清相互間的細微差異,以理清歷史變遷過程的比較研究。從《蝸牛考》提出了「文化周圈論」,其預設為離文化發源地較近的民俗較新,而距離中心較遠的民俗較古老,也就是說,在新文化產生後,就會向四面八方擴散,因為離中央較遠的區域需要更久的時間來散佈,因此古老的狀態會被保留在遠方。
另外一個重點是關於「詞語」,在不同的地方,對於相同的事物會有不同的發音或是稱呼,柳田國男將各地表現民俗現象與事物的日語詞彙,稱為「民俗詞彙」,以紀錄與比較日本各地的民俗詞彙來當作研究的基本方法。因此,柳田國男的民俗學一個特色,就是以語言為切入點。
由於這個特徵,使得外語翻譯著作相當難以進行,非常容易失真,或是點不到關鍵。
因為遠野物語的內容主要是民俗紀錄,對於許多人來說,讀起來像是「耳袋」般的短篇故事,十分的輕鬆無負擔。但其他的著作多是充滿著各種方言、詞彙的比較研究,一般的讀者很難看懂因為發音的轉變,而帶來的不同關係,尤其是非日語母語者。
柳田國男曾經熱衷於收集「風」的名字,在不同的區域,風會有不同的稱呼,在海上,風的性質決定了風的稱呼,但內陸多半只在意風所吹來的方向。「ヤマセ」是來自山中的風,「アユ」或是後稱的「アイノカ」,是從海上吹往海岸的風,能讓眾多渡海的船隻平安入港,又能將許多不同的新奇海物推上海灘。
這種自然現象被稱為「寄物(よりもの)」。
然而海洋恩賜之物原本不問種類,皆為漁民所得,直到後來法規限制,禁止將「寄鯨(よりくじら)」據為己有;而在幕府時代的奄美大島北部,也有法令限制,當一種被稱為「唐木」產自南方的貴重木材漂流來時,嚴禁將其私用,必須上繳官府。此為「寄木(よりき)」。
風把各種珍貴之物,度過海洋帶到日本人身邊,這個「アユ」之風留存在各個痕跡中,例如說尾張的「アユチガタ」,後來成為郡名,而再之後成為了「愛知縣」這個縣名。其所在地就是緊鄰熱田神宮以東的平坦沙地,恰好正面朝向伊勢海的海灣。
柳田國男《海上の道》全文。
柳田国男 海上の道
南島考古。
考古学からみた新・海上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