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ironyaria2
Fri, Jun 21, 2019 10:00 AM
Fri, Jun 21, 2019 10:01 AM
6
4
[科技]
打開鍋蓋說亮話–從日本電氣釜到臺灣電鍋
〖丁】
@ironyaria2
Fri, Jun 21, 2019 10:02 AM
為規劃家戶電器工業發展,行政院美援運用委員會工業發展投資中心曾委託日本芝浦電器株式會社 Mori、Fumino和Goro電器專家來臺。三位專家於1962年2月11日抵臺,13日正式展開調查。在調查書中,他們建議臺灣廚房電器業未來發展重點,應該以配合臺灣主食和適合臺灣生活方式為優先考量。討論到電鍋時,他們還特別稱讚大同電鍋已符合臺灣米食口味,把電鍋最高溫度設定在攝氏230度,而非日本的攝氏180度。
〖丁】
@ironyaria2
Fri, Jun 21, 2019 10:02 AM
不同於日本以蓬萊米為主的情形,1960年代的臺灣,新米、老米、在來米和蓬萊米都有人食用。工程師訪談時提到,煮飯時每種米的吸水度不同,外鍋放水量需配合增減外,把溫度設定提高更確保每種米都可以煮熟。依據間熱式電鍋原理,溫度的高低會影響飯煮熟後的狀態。因此,工程師把溫度設高一些,可產生類似「烘烤」作用,使飯香更能散發出來。這種「烘烤」效果正是比較接近臺灣當時灶、煤球爐煮出來的口味。
〖丁】
@ironyaria2
Fri, Jun 21, 2019 10:04 AM
當時臺灣電工業者遇到的先天困境,包括缺乏東芝原廠的圖面、內外鍋接觸面熱傳導係數等數據資料,不具備東芝長久累積製造電熱炊煮器經驗等。除此之外,在技術轉移過程中,工程師必須考慮到臺灣電力供給政策、加工技術限制、炊煮文化、使用者建議、製造廠鑄造機器設備的改變和更新等條件,進一步調整轉移的技術。
載入新的回覆
打開鍋蓋說亮話–從日本電氣釜到臺灣電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