妮爾波莎 | 許深

讀嘛讀嘛

我的國家:土耳其的憂鬱與瘋狂──西方與東方、民主與專制之橋

全文下收

書名:我的國家:土耳其的憂鬱與瘋狂(Euphorie und Wehmut : die Türkei auf der Suche nach sich selbst)

作者:Ece Temelkuran

譯者:紀耀凱、黃楷君

出版社:遠足文化

出版年:2016
*不知道為什麼,版權頁跟封面的外文書名是德文,但兩位譯者確實分別有土耳其文、阿拉伯文背景。土德關係密切,究竟繁體中文譯本是由德文還是土耳其文翻譯的,則不得而知。
妮爾波莎 | 許深
剛結束土耳其的十二日旅行,在旅行途中,除了跟著旅遊書跑景點外,也帶了本書當作旅行讀物,希望藉由結合書本與實地的經驗,來深入一點看看這個近年來成為熱門旅遊地的國家。
妮爾波莎 | 許深
作者艾婕‧泰梅爾古蘭是土耳其知識分子,曾被票選為土耳其最淵博的專欄作家。因為撰寫過許多批評自己國家的文章,一直頗受爭議。本書延續她一貫的風格,可說是毫無遮攔地批評自己的國家現狀,某些段落讀起來十分暢快。難得的是,與台灣現狀對照,也不能得出不少自我警惕的感想。
妮爾波莎 | 許深
全書分為昨日、今日、明日三大章篇,論述土耳其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並藉此試圖歸納「蓋齊公園事件」的始末與影響。
妮爾波莎 | 許深
說到土耳其,最常提到的不外乎是它最大的城市──橫跨歐亞兩洲的伊斯坦堡。因為有伊斯坦堡,土耳其常以東西方世界的橋樑自居(這裡的東方指的是位於土耳其東方的穆斯林世界)。他們以橫跨兩大洲為傲,許多人民似乎還沉浸在過往的奧斯曼帝國榮光裡。
妮爾波莎 | 許深
用「沉浸」這詞似乎有些負面意義,原因是當前的土耳其,似乎只知道「奧斯曼帝國是個偉大的帝國」如此而已。依作者的角度來看,他們現在其實是一個沒有過去的民族。會造成這樣的狀況很複雜,其中一個原因是當土耳其文改用拉丁文字母書寫後,新一代的土耳其人再也看不懂之前用阿拉伯文寫的文獻;第二個原因為,他們並不清楚留在他們土地上的希臘人、亞美尼亞人留下的房子的來歷。
妮爾波莎 | 許深
一個沒有過去的國家,會變成什麼樣子呢。在不了解自身歷史的情況下,政客又不斷引述過去光榮的歷史,並聲稱土耳其人是永遠的受害者,藉此驅使民眾、製造對立,進而得到自身的政治利益。
妮爾波莎 | 許深
他們又說:「因為『昨日』處在一種行蹤飄忽不定的距離,所以它要利用人們的記憶來呼攏大家也就變得相當容易。」(P.74)
妮爾波莎 | 許深
在今日的土耳其,雖有公民選舉的機制,但還是讓正義發展黨獨大多年。當知識分子還在慶祝自己是民主的穆斯林國家之時,正義發展黨已啟動精密的計畫,讓普通老百姓開始仇恨擁有知識的人。土耳其國內的保守勢力,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崛起。
妮爾波莎 | 許深
保守勢力在土耳其造成的亂源,包含知名的壓迫庫德族(及其他少數民族);在社會氛圍的壓力下,女孩被迫重新戴上穆斯林頭巾。正義發展黨對外宣稱,自己是個歡迎西方思想的國家,願意做基督宗教、伊斯蘭教國家間的橋樑;對內則不斷提高保守派穆斯林的勢力。
妮爾波莎 | 許深
一個應領導國家發展的執政黨,反倒將國民劃分為「我們」和「他們」。只要不同意正義發展黨所做所為的人,不斷信仰、種族、身分,一律被視為「他們」。接著就會被該政黨抹黑,甚至抹除。
妮爾波莎 | 許深
這個曾經以「小美國」為目標的國家,最終「杜拜化」,在境內建起一座座購物商場,為的就是要將民眾趕入內,不再於街頭聚集,免得想要改革的聲量因討論而過度喧嘩。
妮爾波莎 | 許深
種種壓力匯集,最終在伊斯坦堡塔克辛大街爆發了「蓋齊公園運動」。這個土耳其共和國建國以來最大的抗議活動,讓其實也有種種分歧的「他們」團結起來,用嘲諷的方式,面對威權政府的種種指控與抹黑,像是放棄又像是充滿希望般,大聲說著:「是的,我們就是這樣的人。」
妮爾波莎 | 許深
「蓋齊公園運動」使理念不同的「他們」集合起來,一起對抗正義發展黨的「我們」。作者認為這個運動未來的影響還難以估量,這個歐亞陸橋,目前還在找尋屬於自己的道路。
妮爾波莎 | 許深
不知道是不是旅行路上看著這本書的影響,總覺得土耳其很像「(中國+台灣)/2」。有民主投票的機制沒有錯,但還是讓一黨獨大;為了迎接選局,在設施還沒完全完工前,提早開幕的新機場。每座城市、荒原的最高點,飄盪著大大的土耳其國旗、車站和景點都設有檢查站,頗有一種「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之感。
妮爾波莎 | 許深
書中所敘,某些現狀不免與台灣未來的趨勢相符(如保守勢力崛起、仇視知識分子等),不免讓人大讚痛快的同時膽戰心驚。
妮爾波莎 | 許深
這本書推薦給想了解土耳其、想藉他國的經驗了解台灣自身的讀者。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