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巴奇巴恩斯的望∥ゴミ丼 가!
香港 反送中條例 反逃犯條例
中學生、水電工、劏房戶⋯三代港人反送中群像:一場真正的跨世代抗爭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他們當中最年輕的,有16、17歲的中學生,對僅僅3、5年前的學運領袖周永康、岑敖暉、梁天琦,都只有非常模糊的印象。他們迷路在高樓林立、天橋縱橫的金鐘站,不知該如何紮鐵馬,眼睜睜看著警察把子彈上膛,卻又不懼於一次次回到現場。

中生代的雨傘運動親歷者,則有基層工人,曾在金鐘睡足79日,甚至在馬路上經營出社區感的大隻佬。傘運結束後聯絡漸少的幾十名佔領區鄰居,卻因反送中而重新聚集,互相保護,甚至加入唱聖詩的基督徒隊伍,成為現場留到最後的人。

更老的一代,有1989年曾親上北京見證六四屠殺的前學聯(香港專上學生聯合會)成員,在催淚彈的煙霧瀰漫中趕赴現場,回想起當年中彈的北京學生,同樣的憤怒延燒到今天。』
愛巴奇巴恩斯的望∥ゴミ丼 가!
——阿雪,17歲,中學生——
「我們是看中國綜藝的一代,但我們不要中共統治香港。」

——小白,16歲,中學生——
我的經歷有些特別,近年才由大陸來香港讀書,媽媽還在大陸。來之前我就看電視知道,香港人叫我們做「蝗蟲」。來香港之後,我第一次介紹自己在大陸讀書,有的人真的用很嫌惡的表情看我。
(中略)
之前有一段時間,我因為身分認同的反覆,有時覺得自己是香港人,有時又覺得自己是中國人,情緒好低落。但我現在好像看開了,我是以香港人的身分去看反送中這件事,這次我是真心出來撐香港的。
愛巴奇巴恩斯的望∥ゴミ丼 가!
=
愛巴奇巴恩斯的望∥ゴミ丼 가!
——阿進,35歲,水電工——

我見到好多小朋友素人在最前排,大家都好勇敢,我非常敬佩他們的勇氣,我今時今日再走出來都不敢走到最前排去頂住警棍。暴動罪過去幾年判刑太重,抗爭成本太高了。而且太多佔領區老友拉住我,好照顧我,好緊張我,我很感恩。放催淚彈那日,當我知道立法會示威區開槍,我瘋了一樣無論如何都想衝過去,跟這幫警察拼死一搏,想隨便拉一個過來扭斷他的脖子,我心裡面的仇恨已經到了這個地步。但我被身邊的人拉住了。我們的感情就是這樣出來。

這次的年輕人其實很厲害,知道用水淋熄催淚彈,真的學到外國那種抗爭模式,最起碼應對催淚彈不是只會逃走。有些人還有豬嘴那種防毒面罩,從eBay上買的。
愛巴奇巴恩斯的望∥ゴミ丼 가!
一個好正的變化是,不同抗爭路線的人這次都很團結。如果有些年輕人要衝,真的可以衝,要唱詩歌就唱。抗爭路線不一定要選邊站,要衝的就只能衝,要左膠的就左膠,其實你只要在那一刻覺得是適合的方法,就可以做。
愛巴奇巴恩斯的望∥ゴミ丼 가!
我想我們都要思考一些更靈活和低成本的抗爭方式。因為警察已經進化了,手法愈來愈兇狠,報復式的,養了5年兵,就是為了等你這一日。香港人從來都是轉數快,要變就變,適應環境的能力好強。我希望未來的抗爭可以走向「睇餸食飯」(指視乎情況調整),警察打你,你就唱聖歌哈利路亞;警察回家,你就衝。
愛巴奇巴恩斯的望∥ゴミ丼 가!
政治、民生、經濟密不可分。多些香港人醒覺,就會多些人走入政治。
愛巴奇巴恩斯的望∥ゴミ丼 가!
=
愛巴奇巴恩斯的望∥ゴミ丼 가!
——阿軒,34歲,學者、藝術工作者——

6月9日,(發起遊行的)民陣並沒有叫大家要做什麼,現場不需要議員或任何領袖去說,大家很快就發展出一個默契。他們其實很成熟,知道參與一個運動是什麼意思,包括心理準備,知道遊行散了還留在那裡是什麼意思,知道被捕是什麼意思,但他們也不想被捕。

我覺得不可以說這是雨傘2.0。
你可以感覺到年輕人不只在說反送中,而是新仇舊恨加在一起。你想想這兩年發生的所有事,會生氣到震。這次已經不是為了爭取什麼,而是「不要什麼」,是為了尊嚴,是鄙視政府。
愛巴奇巴恩斯的望∥ゴミ丼 가!
我一開始很討厭反送中這個口號,覺得很簡單化,把議題變成反中。我很不喜歡看到一些排外的東西。結果真的動員了這麼多人,你會見得到,這個東西仍然是香港身分很重要的一部分。有年輕人會對上一代說,你們都是怕共產黨才來香港的,還真的可以說服到。

(這個部分其實台灣也有點相似:-o
愛巴奇巴恩斯的望∥ゴミ丼 가!
=
愛巴奇巴恩斯的望∥ゴミ丼 가!
——陳sir,55歲,六四親歷者、社工——
「記住,30年來,我們的敵人都是同一個中共。」

(這句真帥……)
愛巴奇巴恩斯的望∥ゴミ丼 가!
這次反送中的兩次遊行,比當年反對第23條更多人。
中間還有2014年雨傘運動,香港人佔領79日都爭取不到民主普選
其實邏輯都是一樣的,就是中央不要香港有三權分立、不要西方民主,它要的是一黨專政的黨國,從來都沒變過。大家不惜犧牲自己的個人自由、身體,都是為了反對這件事。
愛巴奇巴恩斯的望∥ゴミ丼 가!
我年紀大,不少朋友都在商界,有的還做一些頗重要的位置。但最近連這些最溫和、有利益關聯的人,都覺得很氣憤,不接受暫緩條例,因為覺得林鄭月娥在警察暴力之後的回應太過分。我30年來第一次見他們這樣。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