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くん🍉𖧵𝕏𖧵
FILM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
瓜くん🍉𖧵𝕏𖧵
導演在各式各樣的專訪裡都不斷強調「或許她就只是在等待一個英雄」,BIOS採訪得很好,講得很詳細。在導演自己的旁白中都能從她的語氣推斷出對自己的無奈跟缺席後的悔恨,還有強烈的罪惡感跟「其實沒那麼嚴重吧」兩者交織的心情。

一開始很怕又是一個訴諸國/家之類的東西,但導演真的跟拍了六年,把普通的學運到顛峰的318再到陳的性騷擾事件、蔡的學生會長事件都拍進去,我個人覺得這如果沒有拍進去就真的...失敗了(
瓜くん🍉𖧵𝕏𖧵
好像也是因為王丹的關係開始追蹤陳為廷跟蔡博藝,所以在318之前就知道這些人物,還有林飛帆,陳林自然是當初318裡兩個被奉為英雄的人吧@@

蔡的特殊性當然在台灣人眼裡看來就是生為一個中國人,又是怎麼進入到台灣的學生圈、學運圈裡頭,所以我是更好奇蔡的這個歷程;至於陳怎麼漸漸進入運動圈內沒有太詳細,不知道是為什麼沒有拍出來,或是導演跟拍的2011年陳就已經在社運裡混很熟了(每個學校一定都會有一個公眾議題/異議性的社團ㄅ,清大成大政大都有知名的基進筆記、零貳社、野火陣線這些的)所以我在想是不是,台灣學生要進入一個異議性的社群裡,門檻是非常低所以根本不用凸顯出來的,相反的蔡博藝是一個非常特殊的例子。
瓜くん🍉𖧵𝕏𖧵
318當時所衍生的最大問題就是內外訊息不通跟「衝不衝」,當時臉書也都有完整的資訊...所以看的時候很容易就能進入狀況,陳為廷說他好像體會到馬英九的進退維谷了(雖然那也是馬自己硬衝造成的),我想喔對,一定的吧,人只要處在那個位置上,一定也都知道為什麼當初XXX會那樣做。
瓜くん🍉𖧵𝕏𖧵
然後裡面真的聚集了64、反媒體壟斷、318、佔中的各個學運領袖。

大概從反媒體壟斷我開始關注社會運動,但也不是出於什麼特別的理由,只是本來就很不喜歡旺中集團的東西,所以當時知道說旺中集團被中資收購時也覺得有點噁心就是。
瓜くん🍉𖧵𝕏𖧵
一開始我有點提防又戒慎恐懼,很怕煽情的東西,近日真是越來越懷疑民族主義這些東西,儘管我很喜歡吳叡人那句「要當個台灣人很需要勇氣」還有各種,他與安德森的往復書簡,好像當個台灣人是一件很難達到的事,就是不斷在這條路上摔摔跌跌。所以我更不想看到類似的紀錄。

但導演的剪輯我是蠻喜歡的,323衝行政院那晚的影像有人大喊「我不想當中國人啊我是台灣人」的當下,林飛帆是一臉困擾地想要制止台下所有失控的發言,hmm,這個衝突我覺得微妙得很剛好
瓜くん🍉𖧵𝕏𖧵
喔然後陳為廷去香港時,黃之鋒一群人帶他去參訪全香港最神秘的中聯辦,如果不是韓國瑜我真的也不知道原來香港內部有一個這麼神秘、最接近中共基地的機構。magic。
瓜くん🍉𖧵𝕏𖧵
陳為廷在跌落神壇之後(他自己講的)某天晚上他在整理臥房,然後對著鏡頭說類似「沒有神了,你們要靠自己」,聽到的時候我是想,沒有陳、林、蔡這些人之後,台灣是否還能聚集起像318這麼大規模且有明確領袖、組織的運動?

蔡博藝則是一直都有在專注自己的生活的樣子,最後導演又把他們聚集回來,蔡說「我們也是人,有自己的生活,我當下的理想就是這樣」(大意啦)是更深刻地逼迫自己去想這點。
瓜くん🍉𖧵𝕏𖧵
導演自己最後一邊哭一邊說出根本沒重點的話,但好像可以知道她想講什麼,從一開始她就反覆地思考自己是不是非常需要一個英雄,得以讓她的慾望、理想投射到這個英雄身上;她也想要藉由某個誰,達到那個「兩岸三地可以理解彼此」的目標但始終沒人做到。先前意外看過藍綠對話實驗室,但那部覺得就是平平的紀錄片,只是覺得導演似乎很具焦在政治上,那是她最大的一個疑惑,也是沒有答案的詰問。

如果不是318、性騷擾事件、學生會長事件,或許這些跟拍都沒意義了吧,很難給它收攏起來集合成一個完整的東西。
瓜くん🍉𖧵𝕏𖧵
但我只是想問所以台灣人是一個怎樣的想像?
我們怎麼想像台灣人?
我們心中既定的台灣人是什麼樣?
我們用什麼圖式去建構台灣人?

只是在當下你會被感動到,尤其是在現場的那些日子,你就是很清楚地想,噢,我是一個台灣人,我不想變成其他國家的人。而這其實是一個非常抒情、被建構出來的想像。但你就是會這麼想。然後你再去深入地想,就會發現,台灣人還是一個未完成的想像的共同體。
瓜くん🍉𖧵𝕏𖧵
318那些日子全台灣很多人都被那樣的口號、事件、憤怒召喚,然後在那段日子裡,非常明確地描繪出一個屬於台灣人的形象。我沒想過原來現在看來這是一件很不可思議的事情,原來台灣人也能擁有這麼具體的一個形象的一天。
瓜くん🍉𖧵𝕏𖧵
當然上面那ㄍ是我一個20代的觀點,如果是30代、40代、50代可能又更不同了。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