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 ō o↵
努力生活法

《壹號人物》佛系男子 大原扁理

在某個社團自我介紹時(我寫「人生目標是脫離萬惡資本主義社會,和喜歡的人到世界角落過自給自足的生活」),成員留言貼了這個人的訪問給我。

點進去才想起,我很久以前就看過大原扁理的訪問,當時看的感覺跟現在一樣心動啊。
努 ō o↵
[引] 三十二歲的他出過兩本書。寫自己週休五日,少工作也能在東京快樂生活。但家裡蹲、繭居、尼特(啃老)、魯蛇等字詞在他身上其實不適用。儘管他做出與社會期待不符的「不工作」宣言,讓人質疑是否靠爸媽,但事實上他在日本維持生活的方式是擔任一週二次的看護;照顧重度身障者,偶爾還寫書評與文章。

若真要定義他,不如說他是某程度的隱居者。他獨自住在東京郊區,便宜、但周遭沒有任何便利商店。書是他的精神來源,不做多餘花費,平常吃喝簡單。散步時,偶爾會採野草回家烹煮。
努 ō o↵
他還很誠實,「生理需求依然有,所以真的想做愛時,就出門約砲。」但除生理之外,平日沒有需要見到的家人、朋友或是戀人…。他的年收入只有九十萬日圓(約新台幣二十七萬元),每月總花費包括房租僅七萬日圓(約新台幣二萬元)。他是這樣維持最低限度的生活所需。

來台灣long stay,他原本也想找看護工作;他在日本是通過考試有執照的看護。但他訝異台灣多是委由仲介派遣東南亞移工,因此,他暫時先以寫日本旅遊雜誌的稿件維生,再試著找到在台北生存的方法。
努 ō o↵
⋯⋯

大原扁理展開所謂的隱居生活至今已逾五年。高中畢業後的三年先是過著繭居、足不出戶的生活。那時的他近乎「失語」,無法與人溝通。生長於鄉村,因此獨立後自然地離開家鄉愛知縣,到東京打工,受不了窮忙的生活,「賺來的錢幾乎都奉獻給房東。」痛苦的他決定進行隱居。
努 ō o↵
⋯⋯

開始隱居時,旁人的評價是如何?他說,自己因為本身就很挑朋友,所以身旁的朋友都能夠接受,「反而是出書後,有許多陌生人疑問與反對,問我『這樣好嗎?』但我是對這樣的反應覺得很有趣。」

有人問,他要怎麼面對家庭與家人?關於家人,父母以年金與退休金過活,他還有一名哥哥,但彼此不知道在做些什麼。他說,現今的日本核心家庭已經開始崩毀,大家族已不復在,「大家各自生活是沒問題的。」關於他的性傾向是同志,他不知家人是否知悉。「但書出了以後,我有寄回家,不知道他們有沒有讀就是了。」
努 ō o↵
生活極簡,他自問「有什麼是不能捨棄的啊?」很快他就找到了捨棄方向,「想要」的東西就會先捨棄,因為只是欲念,並非必需。

在情感上,他也力行斷捨離。「與其說捨棄,不如說是取捨。」家庭是無法選擇的,但友情就可以;要不要跟對方靠近一點,還是往後退。聞此言,只想問他,是否曾被說是無情的人?「有。」像是同學的邀請,他不願意就直接拒絕,念書也是一人上下學,被霸凌、惡作劇是家常便飯,他自知與日本社會格格不入。
努 ō o↵
到他在淡水暫居的處所,與他一起散步、看他是如何度過平日生活時,他忽然問我台灣人念書的時候,是否也被規定要參與社團活動?我想了想告訴他不一定、看個人。他聽了點點頭,語帶羨慕地說:「是啊,為什麼一定要集體做這些事情呢?」

他在筆記本上寫下「知足」兩字,應是他最想傳達的一件事,帶了點佛學的意味。他說僅有的幾個朋友都是占卜師或具有靈異體質的人,與朋友相聚的話題都是前世。曾有人說他前世是印度深山的和尚,難怪他到了印度的幾個城市旅遊時,竟十分喜歡,給了他歸屬感。「我的幸福就在於想要做讓自己舒服的事,不用去倚靠社會的任何人。」
努 ō o↵
我問,難道不會畏懼這樣的自己,有一天「孤獨死」嗎?「我的目標就是把眼前的事、每一餐飲食做好,讓自己活下去,不造成任何人的困擾。」他說,現代人會有煩惱,是因為擔心會死掉。像他沒家族子嗣也沒多餘存款,開始隱居後,發現死也不是一件大事情,「因為大家都會死掉。不是特別想要死去,只是普通地就接受了這件事情。」他還說,在室內或室外死掉,其實都一樣。
努 ō o↵
---
努 ō o↵
努 ō o↵
[引]「我喜歡做菜,不愛工作,想過好的生活一定要通過拼命掙錢來實現嗎?掙得少也花的少同樣可以獲得自己想要的生活。」一週的大部分時間,永井都是不工作的。他一週去大學兼職教兩天國語課,說是兩天,其實只有四節大課而已,是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大部分時候,他都悠閒地躺在家中的榻榻米上讀感興趣的書,或是琢磨今天可以挑戰什麼新菜譜。亞由美雖然現在一週工作五天,但是他並沒有打算靠女友這份工資生活的想法,希望女友可以儘快去實現自己寫小說的理想。「如果她因為無聊的工作倍感壓力,那她就不會開心,她不開心,我也不開心,那何必讓自己不開心呢?」永井平靜地說道。
努 ō o↵
在日本這個崇尚勞動的國度,永井這樣的人被認為是異端,是不負責任的廢柴。每次永井回老家,家鄉的親朋好友就會滿臉狐疑地問「你到底在做什麼工作?是正式員工嗎?」這樣的詢問令他陣陣尷尬,他的尷尬並不在於自己閒散的工作,而是在於不知道該如何讓抱有勞動信仰的人理解自己的選擇。
努 ō o↵
---
日宕呂 珛🕯低浮上
抱歉講個廢話,但年收27萬...在台灣就是月休8天的工作型態啊....(以最低薪資來算的話
所以想在台灣過隱居生活,似乎不能靠別人給薪水?
努 ō o↵
日宕呂 珛🕯低浮上 : 他應該不只一份工作,除了兼職還會寫文章給雜誌等等

以我目前的經驗(?)想隱居的話,只靠別人給薪水的確很難達成,必須自己開拓其他收入方式
日宕呂 珛🕯低浮上
原來如此,那自給自足種田生活(緯來日本台有在播的日本節目)似乎也是一種方式? 雖然不曉得在台灣有沒有辦法達成...XD
努 ō o↵
日宕呂 珛🕯低浮上 : 那也是我蠻嚮往的,不過我要先學點農業知識才行XDD
可以再多睡一下嗎?
我猜他是不是拿日本薪水,也就是說版稅,和寫文章都是日本工作,所以才湊得到台灣要工作的薪水?然後台灣的消費低,這樣才能達成目標
努 ō o↵
可以再多睡一下嗎? : 這我就不知道了,不過台灣也有人過著類似的生活(如空屋筆記作者,但他比較不隱居一點XD)
可以再多睡一下嗎?
其他台灣人的大概比較有參考性,若是要在台灣執行為目標
努 ō o↵
可以再多睡一下嗎? : 我努力蒐集案例中!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