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上鶯
@warbler
Sun, Jan 20, 2019 6:52 AM
3
澳洲 政治 人口
為了查澳洲的電視劇,得知澳洲人口政策是移民社會。
目前澳洲有24%公民並非該國出生,有更高比例是出生為一二代而已。
扣除原住民人口,以及17世紀在地人。
新都會區域根本就是個外國移民社區。
你全村都是外地人。
弦上鶯
@warbler
Sun, Jan 20, 2019 6:53 AM
他們為了從外國補充人口,甚至規劃了移民部長。
在問政說明會時候,每年要突破幾十萬移民人口,都是兩黨執政壓力
弦上鶯
@warbler
Sun, Jan 20, 2019 6:55 AM
根據維基百科理解,他們為了均衡發展各產業,以及技術升級。
每個產業分配要有多少技術移民。
弦上鶯
@warbler
Sun, Jan 20, 2019 7:17 AM
為什麼澳洲政府要拼移民政策?
他們老道的移民政策史非常豐富。
早期推出過「10硬幣一個公民」的政策。
每個新移民都能拿到錢以外,還有住宅補助跟就業機會。
弦上鶯
@warbler
Sun, Jan 20, 2019 7:18 AM
因此,早時代甚至出現「組合式家庭」移民,
組合式家庭跟婚姻家庭,或者三代家庭不同。
弦上鶯
@warbler
Sun, Jan 20, 2019 7:21 AM
這麼積極推動移民政策,政府除了要拼經濟,也要拼就業市場。
弦上鶯
@warbler
Sun, Jan 20, 2019 7:24 AM
因為新移民家庭會增加對社會依賴,需要更多政府提供幫助,需要更多鄉公所公務員。
需要更多成人教育,需要更多政府提供幫助了解自己國家。
需要褓母照顧幼兒,需要更多的教育老師。
需要更多校車跟學校等等。
弦上鶯
@warbler
Sun, Jan 20, 2019 7:26 AM
因為收納各國公民,需要更多針對該國移民者的法人基金會等等。
澳洲政府認為每上升多少移民人口,就會降低多少的人口老化副作用。
弦上鶯
@warbler
Sun, Jan 20, 2019 7:27 AM
這也能理解為什麼澳洲規定公民必須投票,如果不投票就是以日計算進行罰款。
因為很多人都要做成人教育之後,忘記要做到。
弦上鶯
@warbler
Sun, Jan 20, 2019 7:28 AM
較為極端的國家應該是日本了,
再來極端的是中國。
前面那個是拒絕移民人口。
後面那個是強制執行同化政策
弦上鶯
@warbler
Sun, Jan 20, 2019 8:03 AM
兩黨甚至討論各種不同的方向,沒有技術移民人口對社會是否有幫助?
甚至討論過零移民政策。
不管怎樣,每年進口個16萬人,對澳洲政府來講,配套措施都做到非常上手。
這個澳洲政府從1700年代就有內建移民應對流程。
弦上鶯
@warbler
Sun, Jan 20, 2019 8:07 AM
澳洲移民跟美國移民政策不同。
澳洲曾經有過白澳政策,甚至要通過歐洲語言考試才能移民。
直到跟中國建交,才開始跟亞洲接軌
afsj
@afsj
Sun, Jan 20, 2019 10:52 AM
有澳洲人開過玩笑,說住雪梨的都是外國人。(我覺得也沒說錯啦
跟移民政策比起來,澳洲的原住民政策非常的…
弦上鶯
@warbler
Sun, Jan 20, 2019 10:54 AM
afsj
: 失竊的一代(?
afsj
@afsj
Sun, Jan 20, 2019 11:04 AM
目前也常聽他們的政策就只是每週發錢補助,文化保存大多還是民間自己來。
多年前去澳洲有聽過「政府發錢讓我們(原住民)買酒,再等我們絕種的言論。」 然後澳洲北領地的原住民頻道,會播台灣原住民台的節目xd。我們的原住民政策好像被當作比較先進的參考對象。
弦上鶯
@warbler
Mon, Jan 21, 2019 11:08 AM
afsj
: 我覺得人有一段時間會這樣,起床沒事做就是花錢買酒喝一喝,在睡覺。
弦上鶯
@warbler
Mon, Jan 21, 2019 11:09 AM
看一下百科內容,
有一段是「約有XX萬澳洲公民都在國外工作」這一點成為執政黨跟在野黨互相爭論的議題。
弦上鶯
@warbler
Mon, Jan 21, 2019 11:11 AM
既然澳洲首都「你全村都是外國人」,再加上盛行「組合式家庭」這種多樣性。
有很高的機率是返鄉就業,或者是「熟悉兩國文化之下」進行一個就業跟創造機會。
弦上鶯
@warbler
Mon, Jan 21, 2019 11:12 AM
台灣的外國就業人口期許,跟澳洲自願出去國外工作的期許是有些差異吧。
畢竟,台灣首都也沒這麼多在外國出生的公民。
長大後回去童年故鄉工作跟往來。
載入新的回覆
為了查澳洲的電視劇,得知澳洲人口政策是移民社會。
目前澳洲有24%公民並非該國出生,有更高比例是出生為一二代而已。
扣除原住民人口,以及17世紀在地人。
新都會區域根本就是個外國移民社區。
你全村都是外地人。
在問政說明會時候,每年要突破幾十萬移民人口,都是兩黨執政壓力
每個產業分配要有多少技術移民。
他們老道的移民政策史非常豐富。
早期推出過「10硬幣一個公民」的政策。
每個新移民都能拿到錢以外,還有住宅補助跟就業機會。
組合式家庭跟婚姻家庭,或者三代家庭不同。
需要更多成人教育,需要更多政府提供幫助了解自己國家。
需要褓母照顧幼兒,需要更多的教育老師。
需要更多校車跟學校等等。
澳洲政府認為每上升多少移民人口,就會降低多少的人口老化副作用。
因為很多人都要做成人教育之後,忘記要做到。
再來極端的是中國。
前面那個是拒絕移民人口。
後面那個是強制執行同化政策
甚至討論過零移民政策。
不管怎樣,每年進口個16萬人,對澳洲政府來講,配套措施都做到非常上手。
這個澳洲政府從1700年代就有內建移民應對流程。
澳洲曾經有過白澳政策,甚至要通過歐洲語言考試才能移民。
直到跟中國建交,才開始跟亞洲接軌
跟移民政策比起來,澳洲的原住民政策非常的…
多年前去澳洲有聽過「政府發錢讓我們(原住民)買酒,再等我們絕種的言論。」 然後澳洲北領地的原住民頻道,會播台灣原住民台的節目xd。我們的原住民政策好像被當作比較先進的參考對象。
有一段是「約有XX萬澳洲公民都在國外工作」這一點成為執政黨跟在野黨互相爭論的議題。
有很高的機率是返鄉就業,或者是「熟悉兩國文化之下」進行一個就業跟創造機會。
畢竟,台灣首都也沒這麼多在外國出生的公民。
長大後回去童年故鄉工作跟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