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學 @ 噗浪
@socio
說
Tue, Jan 15, 2019 4:13 AM
40
7
陆大鹏:有很多书,根本不该翻译引进到中国
聽說在豆瓣被眾人砲擊,有空來欣賞。
(我就說一下付譯者版稅之說。以前在沒折扣戰之前,我估過銷售大約要超過五千本才抵得過賣斷一次付清,現在,嘿嘿,我沒細算,但離萬本不遠了。--別問我怎麼估出來的?我不會回答的)
變成抖M喵的喵一百
@meowball
Tue, Jan 15, 2019 5:02 AM
我早上有看到譯者之言轉這篇,小編說的那段話很發人深省:既然翻譯人才有限,應該讓他們做能夠讓大眾受惠的事,專業的老師教授應該要自己有閱讀原文的能力。
雨天走路施搭搭
@turnsongyy
Tue, Jan 15, 2019 5:09 AM
專業書大學生也會讀啊 而且通常高中時代才開始學第二外語 英語和文言文以外的語言閱讀有困難
雨天走路施搭搭
@turnsongyy
Tue, Jan 15, 2019 5:15 AM
Pちゃん
: 你要不要看清楚我的留言再回覆
Pちゃん
@peggytsang
說
Tue, Jan 15, 2019 5:16 AM
雨天走路施搭搭
: 因為我這邊看「第二外語」和「英語」之間是連句沒標點也沒斷開,所以就看成了是「第二外語英語」了。
悉達多
@ljcisme
Tue, Jan 15, 2019 5:30 AM
專業書要到多專業才不需要翻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比方說醫護科系,台大之類的學生當然可以讀原文,可是也有讀原文很吃力的私立護專生。又,除非一般書都不會出現任何專有名詞,每個譯者都能涉獵各領域知識才能兜得住。除非所謂的專業知識都不打算普及,那麼專業書的確就不需要翻譯了
變成抖M喵的喵一百
@meowball
Tue, Jan 15, 2019 5:51 AM
悉達多
: 嗯嗯,之前想得淺了。我也在想專業教學這方面,另一方面,很多書也不見得只有專業領域的人能看,比如說社會學、哲學、心理學等等。
群學 @ 噗浪
@socio
說
Tue, Jan 15, 2019 7:04 AM
對於專職譯者,接專業書確實不划算,專業書容易被轟,翻譯又快不起來,容易餓死。除非專業書翻譯稿費超高,偏偏越專業的書銷路越低,不可能。再一個可能性:網募眾籌。(也許有一天我們會走這條路,嘿嘿,到時候妳圖書館想要書也要來參與網募,有趣窩)
變成抖M喵的喵一百
@meowball
Tue, Jan 15, 2019 7:05 AM
群學 @ 噗浪
: 之前是聽過學術界的人說,台灣不重視翻譯,翻譯專業的書不能列入升等的計算,所以很多人不願意投入這一塊。
但其實翻譯書籍是很重要的事情。
群學 @ 噗浪
@socio
說
Tue, Jan 15, 2019 7:14 AM
有興趣可去看我以前討論翻譯的園區:
群學出版論壇 :: 檢視版面 - 翻譯縱橫談
悉達多
@ljcisme
Tue, Jan 15, 2019 7:33 AM
變成抖M喵的喵一百
:
但我看有些老師在履歷上會把翻譯書寫成編譯,狠一點的會列成著作,也有人會把譯稿整一整重改找別的出版社變著作
變成抖M喵的喵一百
@meowball
Tue, Jan 15, 2019 7:38 AM
悉達多
: 寫來騙騙還可以,真的用在升等上就不行了。升等有內外審,除非委員們很愛她/他。
群學 @ 噗浪
@socio
說
Tue, Jan 15, 2019 8:30 AM
科技部的經典譯著計畫有點數。但該辦法現在要出版社讓出繁體中文版著作財產權,而且不是補助翻譯費,只補助翻譯授權費(而且看起來只補助首次)。我看了就頭痛。
群學 @ 噗浪
@socio
說
Tue, Jan 15, 2019 8:53 AM
譯者對其譯作有著作權嗎?有。但著作權包括著作人格權和著作財產權,前這不可分割,後者則可轉讓。但翻譯書簽約的對口單位是出版社對出版社,這就會變成一種「委託翻譯」的情況。也就是譯者要看出版社的意願,採取版稅制或買斷制。陸大鵬看起來對學術翻譯書不怎麼熟,才會講得那麼義正詞嚴。一般來說,好銷的書版稅有利,不好銷的書賣斷為宜,但這樣一來,學術出版社就要喝西北風了。哈哈。很現實的問題齁。
群學 @ 噗浪
@socio
說
Tue, Jan 15, 2019 9:10 AM
不過陸大鵬講對的一件事:有許多做暢銷書的出版社誤闖黑森林,跑到學術書的領域來,卻不先摸清學術出版的狀況,就拿著做暢銷書的做法去簽學術書,結果學術書的預付金及版稅率就頓地拔空,搞得學術出版社民不聊生,很難生存,而他們拍拍屁股就走人,不帶走一片雲,只留下一堆屎,讓原先的學術出版社去擦。唉,現在翻譯書的成本已經不分暢銷與學術了。難怪我以前的同事斬釘截鐵地說:沒有長尾這回事啦。(本段純宣洩文,噗浪以外的社媒請不要轉)。
悉達多
@ljcisme
Wed, Jan 16, 2019 3:04 AM
出版社也不是傻瓜,除了真是抱著做善事的心情,不然沒人會簽一本自己也覺得賣不出去的書吧,所以管人家要出多小眾的書,虧損毀名聲的也不會是陸先生啊。至於譯費的部分,或許折衷的方式可以是每本書不管賣多少本,譯者都有個基本買斷收入,當書籍銷售利潤可以讓出版社營利到某程度後,再不虧本的情況下,以漸增抽成的方式給予譯者版稅。
至於譯稿,坦白說譯者直接拿了也沒有什麼用吧,除非是公版書,不然還是需要取得原文書授權才能賣,人格權不能轉讓是一層保障,那麼財產權的部分或許可以明文規定譯者有優先承購權,如有人想要買譯稿必須問過原譯者 (就是遇到多人翻譯的大部頭操作上會比較麻煩而已)。只是譯稿用詞也有時代性、地區性,完稿的時候可能已經和譯者當初交稿差很多,很少只有譯者單獨的貢獻,譯者也不用承擔其他風險。
載入新的回覆
聽說在豆瓣被眾人砲擊,有空來欣賞。
(我就說一下付譯者版稅之說。以前在沒折扣戰之前,我估過銷售大約要超過五千本才抵得過賣斷一次付清,現在,嘿嘿,我沒細算,但離萬本不遠了。--別問我怎麼估出來的?我不會回答的)
但其實翻譯書籍是很重要的事情。
群學出版論壇 :: 檢視版面 - 翻譯縱橫談
但我看有些老師在履歷上會把翻譯書寫成編譯,狠一點的會列成著作,也有人會把譯稿整一整重改找別的出版社變著作至於譯稿,坦白說譯者直接拿了也沒有什麼用吧,除非是公版書,不然還是需要取得原文書授權才能賣,人格權不能轉讓是一層保障,那麼財產權的部分或許可以明文規定譯者有優先承購權,如有人想要買譯稿必須問過原譯者 (就是遇到多人翻譯的大部頭操作上會比較麻煩而已)。只是譯稿用詞也有時代性、地區性,完稿的時候可能已經和譯者當初交稿差很多,很少只有譯者單獨的貢獻,譯者也不用承擔其他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