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口月
@wyc513
Mon, Jan 14, 2019 5:24 AM
1
@aminor0986 - 【原創】電車難題與四個智者的答案 這邊是作品的...
看完這個作品有種微妙的不爽感,跟姐姐討論了一下釐清自己的想法。
(當然最直接的不爽應該是因為前天去看牙齒,才剛被牙醫說年輕人經歷太少,眼界太狹隘XD
違和感一方面來自於作者選擇的敘事角度。看似中立地讓每個人發表不同意見,卻隱約帶有作者自己默認正確的方向。
因此給我的感覺不太像不同立場的人在交流,比較像分飾多角的人在自說自話,然後自認為達到全面、客觀。
另外一點,留言的人也有提到,就是電車難題本身的設計。把很多條件都放入考量當然是現實中處理問題的思考方向,但我覺得就是因為選項設計的那麼少,才能強迫自己去思考「生命可不可以衡量」這件事,而沒有其他藉口。
掰噗~
@baipu
說
Mon, Jan 14, 2019 5:24 AM
我可以
Mr.Zombie
@MrZombie
說
Mon, Jan 14, 2019 5:24 AM
啊...啊...
機器狼🌐AI搜尋全攻略
@KMN_BOT
說
Mon, Jan 14, 2019 5:26 AM
嗯... (´-ω-`)(不小心睡著)
機器狼🌐AI搜尋全攻略
@KMN_BOT
說
Mon, Jan 14, 2019 5:26 AM
嗯嗯汪 (●´ε`●)
川口月
@wyc513
說
Mon, Jan 14, 2019 5:35 AM
要嘛就是承認自己終究認為生命是可以衡量的,所以五條人命大於一條人命;要嘛就是認為生命不可衡量,所以在這個情況下「即使會死五個人」,也只能不作為地任五個人死亡。
很殘酷。
但就是因為殘酷、因為每次思考這個問題的痛苦,才能意識到自己是人吧。
「我」是有感覺的、「我」是會因為事件發生,而對之回應的,所以我是人。
這就要說到下一個我覺得違和的地方了。
中年人和老人在故事裡,都把選擇和犧牲說得太理所當然了。
川口月
@wyc513
說
Mon, Jan 14, 2019 5:54 AM
可能是篇幅、故事張力的限制,作者只能讓角色簡短地表明立場。
但我真的很不喜歡只看到「得到的大於失去的」、「得到的」,而沒有去看到「失去的」這個。
或者說我的雷點很寬吧,我不太能接受把生命的代價看得這麼輕這件事。
生命是很沈重的,不管是出自多麽不得已的理由而讓其消失。
但這也不表示我認同少年的觀點。我覺得還是要先去認清自己在只能選擇殺一或殺五中的抉擇後,認識到自己的殘酷,再保持著戒心去說我什麼人都不想殺。
所以不論是直接迴避面對問題(少),還是忽視生命的沈重而作出選擇(中、老),我都覺得太輕鬆了。
川口月
@wyc513
說
Mon, Jan 14, 2019 6:22 AM
我讀少女的立場倒不像其他人說的「少女只是延後面對問題的時間點而已」,我認為少女的意思是「做好選擇後不要後悔,就是正確的選擇」
嗯好。
我的立場是,因為無法逃避,所以就去瞭解自己要做出的選擇和代價,並承擔下去。
一定會後悔,但這就是代價。
然後關於原始的電車難題,我應該會不更動電車軌道吧。因為生命不可衡量、走「原始」的軌道撞五人和刻意轉成別的軌道撞一人,我會覺得後者是更直接的殺人。
不過如果條件是,兩條軌道任你選,一個會撞五個人,一個會撞一個人,你會怎麼選?
老實說,在只有「一個或五個」的條件下,我還是會受到「選人數比較少」這個條件的影響。
看來「主動殺人」這個條件對我的影響很大,而會蓋過「人數」的條件。
川口月
@wyc513
說
Mon, Jan 14, 2019 6:29 AM
我覺得很難不去衡量。
光是說「要嘛就是認為生命不可衡量,所以在這個情況下『即使會死五個人』,也只能不作為地任五個人死亡。」就已經在衡量「主動殺人」和「任五個人死」了。
不去衡量,就有可能忘了代價是什麼。
就像是在這個問題下選擇隨機一條軌道撞五個人或撞一個人。透過把選擇的權利交出去(但還是做了決定),讓自己免於承擔代價,也讓自己失去了感受痛苦、感受生命。
川口月
@wyc513
說
Mon, Jan 14, 2019 6:32 AM
線性思考跟路徑 – 王立第二戰研所 – Medium
對於線性思考的理解,不能是逆推的。
逆推只會讓我們誤以為當初有其他的選擇、其他的結果。
做好決定後,就只能往下走了。可以反省,但不能幻想自己有平行時空的結局而自怨自艾。
載入新的回覆
(當然最直接的不爽應該是因為前天去看牙齒,才剛被牙醫說年輕人經歷太少,眼界太狹隘XD
違和感一方面來自於作者選擇的敘事角度。看似中立地讓每個人發表不同意見,卻隱約帶有作者自己默認正確的方向。
因此給我的感覺不太像不同立場的人在交流,比較像分飾多角的人在自說自話,然後自認為達到全面、客觀。
另外一點,留言的人也有提到,就是電車難題本身的設計。把很多條件都放入考量當然是現實中處理問題的思考方向,但我覺得就是因為選項設計的那麼少,才能強迫自己去思考「生命可不可以衡量」這件事,而沒有其他藉口。
很殘酷。
但就是因為殘酷、因為每次思考這個問題的痛苦,才能意識到自己是人吧。
「我」是有感覺的、「我」是會因為事件發生,而對之回應的,所以我是人。
這就要說到下一個我覺得違和的地方了。
中年人和老人在故事裡,都把選擇和犧牲說得太理所當然了。
但我真的很不喜歡只看到「得到的大於失去的」、「得到的」,而沒有去看到「失去的」這個。
或者說我的雷點很寬吧,我不太能接受把生命的代價看得這麼輕這件事。
生命是很沈重的,不管是出自多麽不得已的理由而讓其消失。
但這也不表示我認同少年的觀點。我覺得還是要先去認清自己在只能選擇殺一或殺五中的抉擇後,認識到自己的殘酷,再保持著戒心去說我什麼人都不想殺。
所以不論是直接迴避面對問題(少),還是忽視生命的沈重而作出選擇(中、老),我都覺得太輕鬆了。
嗯好。
我的立場是,因為無法逃避,所以就去瞭解自己要做出的選擇和代價,並承擔下去。
一定會後悔,但這就是代價。
然後關於原始的電車難題,我應該會不更動電車軌道吧。因為生命不可衡量、走「原始」的軌道撞五人和刻意轉成別的軌道撞一人,我會覺得後者是更直接的殺人。
不過如果條件是,兩條軌道任你選,一個會撞五個人,一個會撞一個人,你會怎麼選?
老實說,在只有「一個或五個」的條件下,我還是會受到「選人數比較少」這個條件的影響。
看來「主動殺人」這個條件對我的影響很大,而會蓋過「人數」的條件。
光是說「要嘛就是認為生命不可衡量,所以在這個情況下『即使會死五個人』,也只能不作為地任五個人死亡。」就已經在衡量「主動殺人」和「任五個人死」了。
不去衡量,就有可能忘了代價是什麼。
就像是在這個問題下選擇隨機一條軌道撞五個人或撞一個人。透過把選擇的權利交出去(但還是做了決定),讓自己免於承擔代價,也讓自己失去了感受痛苦、感受生命。
逆推只會讓我們誤以為當初有其他的選擇、其他的結果。
做好決定後,就只能往下走了。可以反省,但不能幻想自己有平行時空的結局而自怨自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