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
@haruspring
Sat, Jan 12, 2019 3:30 PM
Sun, Jan 13, 2019 11:01 AM
4
book
GraphicNovel
Memoirs
《我和母親之間:一齣漫畫劇》(Are You My Mother? —a comic drama)
如果要我簡單粗暴地總結閱讀感受,一個字就是「難」,兩個字就是「很難」,不過那是一種「引人入勝」的難,而且我的確在最後一章的最後兩頁感覺到某種顫慄的暢快,認識自己真是恐怖與療癒兼備之事
LGBTQ+
(kind of)
新新
@haruspring
Sun, Jan 13, 2019 3:22 AM
Q:能聊聊《我和母親之間》的命名過程嗎?
新新
@haruspring
Sun, Jan 13, 2019 3:23 AM
Sun, Jan 13, 2019 3:23 AM
艾莉森:
有一天,我和編輯在腦力激盪,想著這本書要叫什麼名字,我開玩笑取名叫「Are you my mother?」好了。
這是一本美國暢銷童書的名字,1960年出版,講的是一隻幼鳥在媽媽不在的時候,從自己的蛋孵了出來。
新新
@haruspring
Sun, Jan 13, 2019 3:24 AM
Sun, Jan 13, 2019 5:05 AM
不過那隻幼鳥出發去找媽媽,問每隻牠遇到的動物「你是我母親嗎?」這跟我在書中做的事有點像,所以拿來當書名似乎頗貼切──可是我那時只是開玩笑!我從沒想過可以偷另一本書的名字來用,但顯然可以,因為我的編輯大叫「好!」就那麼決定了。
Are You My Mother
新新
@haruspring
Sun, Jan 13, 2019 4:26 AM
Sun, Jan 13, 2019 4:30 AM
以上出自這篇好看的訪談:
「我非常相信愛,但我也相信,愛的實踐之路困難重重。」──專訪《歡樂之家/我和母親之間》作者Alison ...
(作者帥了我一把)
新新
@haruspring
分享
Sun, Jan 13, 2019 4:29 AM
對一個年輕孩子來說,我始終感覺到一段與母親之間的距離,這並非她的錯──她只是無法提供我所渴望的親密感,因為她自己也有心理創傷。
明白這件事,是一個很強烈的體驗。我覺得我不再受自己的期望左右,進而重獲自由,也終於有能力用她理解「愛」的方式更愛她。
新新
@haruspring
分享
Sun, Jan 13, 2019 4:29 AM
我的確非常相信愛,但我也相信,愛的實踐之路困難重重。
對愛的錯誤理解,很容易讓我們落入「主導者」與「被主導者」之間的感情模式;然而真愛,是兩個個體平等相待,並持續、互相地在感情的路途中尋找平衡點。
新新
@haruspring
Sun, Jan 13, 2019 5:07 AM
Q:那麼,你現在覺得《歡樂之家》以及《我和母親之間》對你的意義是什麼?和你的初衷一樣嗎?
新新
@haruspring
分享
Sun, Jan 13, 2019 5:07 AM
它們都呈現了我的父母如何將我視為他們的延伸,拒絕我擁有個人的主體性和感受。然而,他們也都給了我禮物,得以彌補那些失去──我的母親教我如何書寫,我的父親教我如何做一個藝術家。即使他們無法給我一種自我完整性的感受,他們給過我的這些能力,讓我得以重建那樣的感受。
新新
@haruspring
Sun, Jan 13, 2019 10:31 AM
-
新新
@haruspring
Sun, Jan 13, 2019 10:37 AM
Sun, Jan 13, 2019 10:50 AM
噗首下了圖像小說的 tag,因為這真的不是 comic。
先別說我的閱讀速度慢到小鳳側目(comic 我可以看得快很多),也不說裡面穿插引用吳爾芙、佛洛伊德、溫尼考特和許多的夢境與交替的對話以及自我剖析,如果要用簡單粗暴的方式讓我快速地說出閱讀感受,一個字的話就是「難」,兩個字就是「很難」,不過那是一種「引人入勝」的難,而且我的確在最後一章的最後兩頁感覺到某種顫慄(?)的暢快,認識自己真是恐怖與療癒兼備之事。
新新
@haruspring
Sun, Jan 13, 2019 10:39 AM
對,是「暢快」而並非「愉快」。
新新
@haruspring
Sun, Jan 13, 2019 10:40 AM
Sun, Jan 13, 2019 10:41 AM
認識自己,可能永遠都不會是「愉快」之事,但有時候的確是一種必須。
新新
@haruspring
Sun, Jan 13, 2019 10:43 AM
Sun, Jan 13, 2019 10:46 AM
如果要我介紹這本書,與其說是一個拉子與母親之間的故事,更像是一個聰敏的女子的自我探索,然後在過程中釐清了自己與母親/家庭/伴侶之間的感情
——簡言之,我的最愛!
新新
@haruspring
Sun, Jan 13, 2019 10:45 AM
順帶一提,除了小鳳,我的髮型師也注意到了這本書,而且她光看了幾頁就明白,這是母女之間的故事,讓我也想了一下文字的威嚇性還有圖像與探討母子/女感情的普世性之類的事。
新新
@haruspring
Sun, Jan 13, 2019 10:48 AM
Sun, Jan 13, 2019 10:50 AM
另外想 memo 這個故事跟馬男波傑克的互可參照之處
新新
@haruspring
Sun, Jan 13, 2019 10:50 AM
-
新新
@haruspring
Sun, Jan 13, 2019 10:51 AM
新新
@haruspring
Sun, Jan 13, 2019 10:54 AM
新新
@haruspring
Sun, Jan 13, 2019 10:55 AM
Sun, Jan 13, 2019 11:05 AM
可能有雷
這一頁我愛到不行
新新
@haruspring
Sun, Jan 13, 2019 10:56 AM
-
新新
@haruspring
Sun, Jan 13, 2019 10:59 AM
Sun, Jan 13, 2019 11:00 AM
Emily:替父親出櫃,揭母親傷口,女兒追尋「真我」的家庭悲喜劇──讀《歡樂之家》《我和母親之間》
新新
@haruspring
Sun, Jan 13, 2019 11:00 AM
紀大偉:在「同志文學」、「BL漫畫」和「精神障礙」之間──從經典漫畫《歡樂之家》和《我和母親之間》談起
這兩本漫畫通常被定位成「同志漫畫」、「女同志漫畫」、「中老年同志漫畫」,因為漫畫作者貝克德爾是(優雅老化中的)女同志。但是這兩本書顯然將大量篇幅投資在精神障礙上;我甚至覺得,這兩本書裡頭的同性戀像是「配菜」,精神障礙才像「主菜」。
新新
@haruspring
Sun, Jan 13, 2019 11:02 AM
圖像小說的中文化過程原來是這樣!《歡樂之家/我和母親之間》的4個編輯細節魔鬼
這篇有幕後花絮感
新新
@haruspring
Sun, Jan 13, 2019 11:07 AM
2018Openbook 年度好書.翻譯書》歡樂之家:一場家庭悲喜劇/我和母親之間:一齣漫畫劇 | Op...
書中袒露的家庭祕密以及與非典型父母的和解,不只是個人的體驗,也刻畫了
少數族群在話語權匱乏的歷史中,如何仍受惠於文學的呵護與支援,使我們再次認識到,閱讀既是生活的,也是性別的。
貝克德爾不但補綴了星散、不為人知的同志心聲,更完成了深情的文學致敬書。這是它帶給書籍的獨特風景,也是它溫馨感人之所在。
新新
@haruspring
Sun, Jan 13, 2019 11:09 AM
^讓我想起《正常就好,何必快樂》
新新
@haruspring
Sun, Jan 13, 2019 11:10 AM
三月選書|
有時我感覺,艾莉森在書中描述自己幼時強迫症傾向,根本暴露在「堅持要完成這兩本書」的行為裡,她一再用(母親賜予的)內建的高標準苛刻對待自己,質問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做,為什麼無法好好愛,一次次把當下的自己化成未來筆下的悲劇性角色。
新新
@haruspring
Sun, Jan 13, 2019 12:28 PM
悲慘出櫃派對之後,通往療癒、和解與自由的漫漫回家路──二月選書《歡樂之家/我和母親之間》
此刻的台灣,前所未有地接近婚姻平權的實現,但過往歲月的遺緒──那些關乎性向的壓抑、矛盾、恐懼、羞恥感......──大概還是會伴隨我們很長一段時間,也仍然很可能是不同世代間溝通與理解的障礙,一味將之隱藏或否定,未必是最理想的解方。正如貝克德爾的兩本漫畫中,也常見那些深深影響著父母、影響著兒時的她的難堪回憶,而她沒有掩飾或避諱那些不夠與時俱進、陽光正向的片段,也沒有立刻站到它們的對立面,而是真誠且深入地探問,這一切使她與父母成為了什麼樣的人、又讓他們用什麼樣的觀點看待自己與外界?而最終,生命難題的出口,正是靠著那份真誠、那份深刻而細緻的省思,才得以尋到。
載入新的回覆
《我和母親之間:一齣漫畫劇》(Are You My Mother? —a comic drama)
如果要我簡單粗暴地總結閱讀感受,一個字就是「難」,兩個字就是「很難」,不過那是一種「引人入勝」的難,而且我的確在最後一章的最後兩頁感覺到某種顫慄的暢快,認識自己真是恐怖與療癒兼備之事
LGBTQ+ (kind of)
有一天,我和編輯在腦力激盪,想著這本書要叫什麼名字,我開玩笑取名叫「Are you my mother?」好了。
這是一本美國暢銷童書的名字,1960年出版,講的是一隻幼鳥在媽媽不在的時候,從自己的蛋孵了出來。
先別說我的閱讀速度慢到小鳳側目(comic 我可以看得快很多),也不說裡面穿插引用吳爾芙、佛洛伊德、溫尼考特和許多的夢境與交替的對話以及自我剖析,如果要用簡單粗暴的方式讓我快速地說出閱讀感受,一個字的話就是「難」,兩個字就是「很難」,不過那是一種「引人入勝」的難,而且我的確在最後一章的最後兩頁感覺到某種顫慄(?)的暢快,認識自己真是恐怖與療癒兼備之事。
——簡言之,我的最愛!
這一頁我愛到不行
有時我感覺,艾莉森在書中描述自己幼時強迫症傾向,根本暴露在「堅持要完成這兩本書」的行為裡,她一再用(母親賜予的)內建的高標準苛刻對待自己,質問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做,為什麼無法好好愛,一次次把當下的自己化成未來筆下的悲劇性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