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i
@ohole
Tue, Jan 1, 2019 5:41 PM
Tue, Jan 1, 2019 5:56 PM
52
22
Germany adopts a third gender identity
作為「中性人(intersex)」的德國公民1月1日起可在官方文件中選擇「第三性別選擇」。但LGBT活動人士表示,這項措施還遠遠不夠,因為它需要醫生的證明「證明」一個人為中性人,他們希望新法律能夠讓不認同自己出生性別的人,能更容易在官方文件中更改性別。
德國憲法法庭於2017年裁定,第三性將列入合法的選項中,未來出生紀錄除了提供男性及女性,還有第三性別。一名出生於1989年的雙性人Klage Vanjas委托性別平等團體Dritte Option,向德國憲法法庭爭取她註冊為「多性別」。Vanjas表示,經由醫生判定自己的染色體顯示既非男也非女,但下級法庭根據當時的法律,僅允許註記男性、女性或空白。她提出基因報告,要求政府給予她合適的公民身份。
🧃CHAi
@ohole
Tue, Jan 1, 2019 5:44 PM
Tue, Jan 1, 2019 5:56 PM
對於性別的定義,目前有三種說法,第一種以性染色體來認定;但也有科學家發現,
男女之間的差異除了在性器官外,還有存在6,500種不同的基因
。這兩種不同的定義,第一種定義,認為變性手術可以改變性別,而第二種則給予否定答案。第三種性別的定義,是以心理性別做為認定性別,是浮動的光譜,但在科學上卻沒有相應的事實根據。
根據聯合國統計,具有男女性別混合性徵的雙性人佔了全球人口的1.7%;而根據北美中性人協會(ISNA)的統計,美國1,000人就有1人罹患「克氏綜合症」(Klinefelter’s syndrome),雖然他們外表可以辨識出是男性或女性,但特徵就是沒有生殖系統或生殖系統運作不完全,在學術上也被稱為中性人。
🧃CHAi
@ohole
Tue, Jan 1, 2019 5:45 PM
誰說性別只有男與女?「性別不明」也該被尊重!德國憲法法院判決:應保障「第三性別」權益-風傳媒
德國聯邦憲法法院(Federal Constitutional Court)8日判決指出,當前德國公民身分法規僅只提供男女二元分類的身分類別,並沒有保障到性別不明的人民,已經違反了人權。
「性別分類對個人的身分認同至關重要,在人們看待自己的方式、或社會看待個體的眼光裡,性別分類通常都扮演了關鍵角色。而性別認同既非男也非女的人群,也需要被保護。」
判決書寫道。
🧃CHAi
@ohole
Tue, Jan 1, 2019 5:47 PM
國際特赦組織(AI)報告指出,在德國,絕大部分難以判定性別的嬰兒,都在父母決定下接受了無法回復的重大手術,例如移除睪丸或子宮等等,好讓寶寶的外觀符合男性或女性,有時甚至連醫生都鼓勵這種做法,嚴重違反了身體完整權與自主權。
聯合國指出,這一類手術施行時,家長通常對醫療後果缺乏了解,更遑論孩子本身的意願。許多童年時期經歷過手術的雙性人都表示,術後疼痛與疤痕帶來巨大痛苦之外,家人意圖抹去雙性特徵更讓他們長年深陷羞恥當中。也有不少雙性人表示,被強迫劃分為自己不喜歡的性別,身體卻已經無法回復。
事實上,全球大部分國家都未立法禁止此類手術,目前僅芬蘭、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希臘和馬爾他明文禁止不必要的性別決定手術。
🧃CHAi
@ohole
Tue, Jan 1, 2019 5:51 PM
---
台灣在身份證上的修正。
2020年啟用晶片身分證 保留數字7給跨性別人士 | 生活 | 重點新聞 | 中央社 CNA
國發會主委陳美伶今天表示,政府規劃於2020年全面使用晶片式身分證(eID),且保留數字「7」給跨性別人士使用。過去身分證上性別僅註明男性或女性,考量台灣性別平等的意識抬頭,陳美伶今天也說,未來身分證還是會有性別欄,不過要採隱性或是顯性,可以再討論。
🧃CHAi
@ohole
Tue, Jan 1, 2019 5:52 PM
關於台灣雙性人。
【性別悲歌】戶政僵化 13年來全台13名性徵不明嬰兒「被男女」--上報
行政院暇下各部會研議在身分相關證件的性別欄增列「第三個性別選項」,但事實上,
現行我國醫院開立的出生證明書,早已在性別欄設有男、女之外的「第三選項」,只要是生理性徵無法判定男、女的新生兒,出生時可勾選「不明」欄位。但礙於現行戶政規定,這類「雙性兒」必須在法定一個月的「報戶口」期限內「二選一」,由家長及醫師決定是男是女
。
🧃CHAi
@ohole
Tue, Jan 1, 2019 5:54 PM
據了解,第一線的戶政機關多半會告訴父母,若孩子的性別欄註記「不明」,將無法判定是要「配賦男性統號或女性統號」而無法受理。這些雙性兒,即便家長願意同意讓孩子「保留性別決定權」,等到他們長大後再決定,但戶政系統的執行面也滯礙難行。
內政部官員受訪表示,現行戶政系統的性別欄位的確只能男、女二擇一,加上過去許多家長通常也希望確認孩子性別,最後作法就是到醫院做「性染色體」檢測,擇一性別再到戶政事務所登記;
未來若政府拍板開放第三性別選項,相關戶政系統也會跟著調整。
你怎麼說都對!無相世界
@smartboss168
Tue, Jan 1, 2019 10:34 PM
無住生心
@withnoheart
說
Wed, Jan 2, 2019 4:52 AM
載入新的回覆
德國憲法法庭於2017年裁定,第三性將列入合法的選項中,未來出生紀錄除了提供男性及女性,還有第三性別。一名出生於1989年的雙性人Klage Vanjas委托性別平等團體Dritte Option,向德國憲法法庭爭取她註冊為「多性別」。Vanjas表示,經由醫生判定自己的染色體顯示既非男也非女,但下級法庭根據當時的法律,僅允許註記男性、女性或空白。她提出基因報告,要求政府給予她合適的公民身份。
根據聯合國統計,具有男女性別混合性徵的雙性人佔了全球人口的1.7%;而根據北美中性人協會(ISNA)的統計,美國1,000人就有1人罹患「克氏綜合症」(Klinefelter’s syndrome),雖然他們外表可以辨識出是男性或女性,但特徵就是沒有生殖系統或生殖系統運作不完全,在學術上也被稱為中性人。
「性別分類對個人的身分認同至關重要,在人們看待自己的方式、或社會看待個體的眼光裡,性別分類通常都扮演了關鍵角色。而性別認同既非男也非女的人群,也需要被保護。」判決書寫道。
聯合國指出,這一類手術施行時,家長通常對醫療後果缺乏了解,更遑論孩子本身的意願。許多童年時期經歷過手術的雙性人都表示,術後疼痛與疤痕帶來巨大痛苦之外,家人意圖抹去雙性特徵更讓他們長年深陷羞恥當中。也有不少雙性人表示,被強迫劃分為自己不喜歡的性別,身體卻已經無法回復。
事實上,全球大部分國家都未立法禁止此類手術,目前僅芬蘭、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希臘和馬爾他明文禁止不必要的性別決定手術。
台灣在身份證上的修正。
內政部官員受訪表示,現行戶政系統的性別欄位的確只能男、女二擇一,加上過去許多家長通常也希望確認孩子性別,最後作法就是到醫院做「性染色體」檢測,擇一性別再到戶政事務所登記;未來若政府拍板開放第三性別選項,相關戶政系統也會跟著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