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轉]
不合時宜的提問,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歷史感?──《歷史的運用與濫用》 | 故事
//麥克米蘭告訴讀者,我們的歷史和民族認同經常根植於神話而非現實。

舉例來說,在美國的南北戰爭之後,南方使用的歷史教科書對於蓄奴的殘酷現實,有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刻意遺忘。即便是號稱改革進行式中的中國,對於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的批判也是為政府所無法容忍之事。

這讓我們很清楚地看到,當政府伸出看不見的手掌握歷史詮釋的權力之時,歷史終將面對被扭曲的危機。//

只是「民族發明」罷了...
掰噗~
(cozy)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麥克米蘭在本書的第三章「誰擁有歷史?」中對於專業史家的角色提出了針砭的看法。

麥克米蘭認為專業史家掌握了歷史發展的細節,而這些細節正是業餘史家所無法企及之處。對於麥克米蘭來說,每一位對於歷史感到興趣的人都應該知道,歷史是一門追求真相的學問。

闡述不佳的歷史對於真相的追尋有所缺失,這些缺失讓歷史只是成為一部好聽的故事,但卻遺漏了歷史本身複雜的面貌。一部缺乏細節的道德寓言充其量只能算是「撫慰人心的歷史」(nursery history)。//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v.s.

民族發明學與歷史真相學. 優秀的烏克蘭民族發明家應該懂得,集體農莊是俄羅斯帝國主義者和共產主義者對烏克蘭...
//民族發明家的戰爭爆發以前、結束以後和範圍以外,才有所謂的歷史真相。歷史真相存在的前提,就是大多數人對此已經失去興趣。//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專業史家對於史實細節的描摩能力,是政治家無法利用的。
如果專業史家放棄了自己的領域,這就會導致政治領袖或是決策者濫用歷史,進而支持一些虛假的宣稱和錯誤的決策。專業史家應當盡力描繪出歷史的豐富性和複雜性,指出過去的多樣性和挑戰當下的迷思與信念,藉以提升公眾對於歷史的興趣。

然而,我也不禁要問,歷史所具備的複雜面向本是我們所習知之事,沒有人會否認歷史的多樣性。但要如何以一個簡單化的故事將這些方方面面講述得宜,或許才是專業史家需要究心之處。

特別是在凡事講究簡明快速的本世紀,就以政治或經濟領域為例,人們在乎的可能不再是細節的展現,而是需要一個精簡的解答。//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v.s.

切割與構建. 台灣自古便是中國剋星■國民黨張自忠將軍多次擊敗日軍,人稱活關公■1940,中日在… | b...
//個人記憶是你為了未來的人格整合而重新選擇的一部分過去材料,重新塑造的過程是終身的,你以為遺忘的東西其實是因為發明的需要而放進地下室的,很可能在以後的重新塑造重新放在客廳裡面。

共同體的歷史發明複雜一點,但基礎相同。
民族發明,是類似大馬士革路和一見鍾情的人格整合。材料是一樣的或基本一樣,但同樣的積木搭成了不同形狀的建築物。//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粗暴點講,沒有歷史真相這種東西:光是這樣以為,本身就是一種扭曲。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沒有歷史真相,不然怎麼解釋法蘭西民族神話擁護聖女貞德支持法王,卻又擁護法國大革命砍掉了法王的腦袋?

不然怎麼解釋看著同樣一大堆的歷史材料,就是有人能夠指稱住在台灣島上的人是中華民族?又有人能夠指稱是台灣民族?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還被荷蘭與日本統治過呢。若真相只有一個,那到底是哪一個對?

最簡單合理的解釋,就是以上都不是真相。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答案是,歷史與世界太過複雜了,遠遠超越一個業餘人士所能理解與掌握的份量。

那麼以上這些真相是哪來的?就是有著很多很多的積木,隨你高興隨你技巧,每個人都能夠開心地拚出飛機或是火車而已。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然後一派人聲稱,這些積木本來就是一台火車,跟另一派人聲稱,這堆積木本來就是一架飛機。

那那些拼不上的部分呢?例如那個螺旋槳?火車那派怎麼處理?
當然就是壓進地下室裡,眼不見惟淨。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舉例來說,在美國的南北戰爭之後,南方使用的歷史教科書對於蓄奴的殘酷現實,有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刻意遺忘。//

這才是這段文字的真正含意。但這並不表示真相被扭曲。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因為根本沒有一個先驗的、絕對的真相在背後。只有一大堆的積木。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下兩個會出現的標準問題:

1.沒有真相!?那世界豈不是完蛋了?那我們都在追求什麼!?
2.既然沒有真相,那憑什麼說這個火車比飛機更加正確?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我一直覺得阿,在做個人採訪時,問到一個人人生做抉擇、改變的契機時,他們都會掰出一個看起來很堂而皇之的理由,比如說剛好看過某本書、剛好參加了什麼活動營之類的。

但回顧我自己的人生,以及觀察其他人的人生,似乎都沒有因為參加過甚麼營而徹底改變的樣子?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坦白講,我覺得我自己一成不變。不論是在參加前或是參加後。

我開始認為,這不是在說那些受訪者說謊喔,我只是認為,那些受訪者真正改變的地方,根本不是因為那些契機,而是某些更深的原因。但是那些受訪者自己也不知道罷了。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只是剛好舉那些看似契機當理由罷了。

我可以想見,假設我走上了電競選手之路(非常不可能的假設),那我肯定會說:這都是我國小時玩過世紀帝國的緣故巴拉巴拉,啟發了我的興趣讓我開始朝這方向去走諸如此類。

但我們更清楚,我現在當然還是曾在國小玩過世紀帝國,但我看起來卻完全不像是要走電競這塊的樣子。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世上有非常多的白天鵝;但只要世上有一隻黑天鵝,你就不能說天鵝都是白的。」這個道理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分析;但碰到剛剛那種情境時一堆人就會立刻犯錯。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但下一點,說「全天下都是白天鵝」跟「全天下都是黑天鵝」哪個比較正確?這個就不一樣了。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當然,我們都知道,這兩者都不盡然正確。以國小的是非題來說,這兩個都要打X。

但現實是,我們跟業餘人士一樣,不可能有時間有精力去獲得這個能夠寫O的答案。甚至,我們應該懷疑,或許連專業人士獲得的答案也是X的程度而已。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但我們並不應該就此放棄一切努力。

真相或許永遠無法企及,甚至是沒有真相?那也無妨,我們只要有個更逼近於真相的答案就可以了。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這個說法或許不太對?畢竟我們已經否定世上有個真正的真相。

我應該說,我們應該找個錯得更少的答案才是。一個能夠解釋更多看似矛盾,一個能夠說明、預測更多現象與未來的答案。雖然它顯然不會是正確的。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回到問題2,這就是我的解答。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因為火車錯得更少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因為假設台灣島上居住的人們是一個台灣民族,將會是錯得更少的。
將會是能夠撐得更久的。

當然,你可以翻出那個螺旋槳,說我錯了。我也不會跟你吵,畢竟我也很清楚我是業餘,在細節上自然比不過專家。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但這並不會改變這台積木會一邊噴煙一邊在地上跑的事實。

當然,飛機也能在地上跑。但憑常識就可以看出,那不足以讓這台積木被稱為是飛機。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問題1.接近於信仰問題,光用理性討論是無解的。
唯有宗教戰爭能解,所以在此暫且不論。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