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llerlin
@kellerlin
Tue, Sep 25, 2018 7:49 AM
181
84
[黑]「受害者/高風險者要好好保護自己」或是「肯定受害者/高風險者有自救的能力」或「鼓勵受害者/高風險者從受害者的角色走出來」的言論與作法,其實
不是任何當事人、任何狀況下都適用
kellerlin
@kellerlin
Tue, Sep 25, 2018 7:50 AM
Tue, Sep 25, 2018 8:59 AM
如果不了解當事人背景、狀況不同、有沒有資源、或當事人不接受與沒能力達到言論要求時,這些言論與作法就會變成一種道德壓力、甚至是霸凌跟迫害......而這種言論與作法偏偏是台灣社會輿論的常態......
kellerlin
@kellerlin
Tue, Sep 25, 2018 8:00 AM
事前
呼籲「大家都應該知道要保護自己減少風險」這講法,對已經在高風險/不得以處於高風險/受害當事人/間接受害者的耳裡,是一種「你應該知道保護自己是
基本常識
(不知道表示你連基本常識都沒有)」、「你要知道保護自己才能減少風險(你應該知道
我
說的是對的)」、「如果不保護自己那增加風險是你的事(誰叫你不接受
我
的言論與作法後果自負)」......
kellerlin
@kellerlin
Tue, Sep 25, 2018 8:04 AM
這些話往往是落在「我是為你好」這個光譜上
重點不是「你」怎樣,而是「我」,「
我
」是為「
你
」好...
只要這樣想就會比較容易理解了吧......
kellerlin
@kellerlin
Tue, Sep 25, 2018 8:13 AM
Thu, Oct 11, 2018 1:09 AM
所以這種
事前
呼籲...通常只會惹火一票在高風險/不得已處於高風險/受害當事人/間接受害者...很多時候,真實世界中任一個當事人往往都是處在
1.受害者/高風險者清楚知道自己受到了權利與生命的侵害
2.拼了命要脫離高風險狀況但礙於沒錢、沒人幫助,一時之間無法脫離
3.長期的、不斷地忍受加害者的威脅與來自親友與陌生人的道德非難
4.避免身心狀況影響社交或工作,在重要他人面前不斷忍耐著不崩潰
kellerlin
@kellerlin
Tue, Sep 25, 2018 8:19 AM
Thu, Oct 11, 2018 1:10 AM
受害者/高風險者並不是不能選擇,而是當下沒有選擇/選擇的條件被壓縮到剩一兩個/一個選擇付出的代價可能會賠掉生命/沒有人脈與金錢可以創造新選擇/沒有人注意或相信他的選擇...等等等,而不得已繼續待在高風險的狀態裡,努力活下去的同時已經聽過太多「我是為你好」的言論,更何況台灣社會輿論的常態與網路上動不動就有不認識的人拿這句話來尻洗受害者......
鄉愿,德之賊也
kellerlin
@kellerlin
Tue, Sep 25, 2018 8:21 AM
Tue, Sep 25, 2018 9:19 AM
成年後忙工作還是照三餐被父母叫去吃飯一般人都會爆炸了,更何況是網路上一大堆不認識的人或親戚責怪你不去吃飯就是不孝應該要去跪祖先牌位的這種感覺
舉例錯誤
只有我認為
kellerlin
@kellerlin
Tue, Sep 25, 2018 8:22 AM
當然有人會辯駁:「我只是好心提醒難道這樣也錯了嗎?」
kellerlin
@kellerlin
Tue, Sep 25, 2018 8:25 AM
Tue, Sep 25, 2018 8:25 AM
「明明有人就不知道他在高風險的狀態呀,難道事前提醒他還要好心被雷親嗎?」
kellerlin
@kellerlin
Tue, Sep 25, 2018 8:27 AM
「你好心也要看人家接受不接受啊...」
kellerlin
@kellerlin
Tue, Sep 25, 2018 8:34 AM
Tue, Sep 25, 2018 1:23 PM
「那你私噗去勸那個你知道的那個『有人』啊,當大家被你公開認為的『有人』地圖炮炸到在不爽的時候,你總不能哭哭說自己呂洞賓吧」
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kellerlin
@kellerlin
Tue, Sep 25, 2018 8:40 AM
Thu, Oct 11, 2018 1:10 AM
知道可能會炸到一票在高風險/不得已處於高風險/受害當事人/間接受害者,卻還極力堅持「受害者/高風險者要好好保護自己」或是「肯定受害者/高風險者有自救的能力」或「鼓勵受害者/高風險者從受害者的角色走出來」的言論與作法是對的,然後忽略了其實不是任何當事人、任何狀況下都適用,呃,夏●清案就是這樣搞人的你知道嗎...他們已經到了「為了證明自己是對的而傷害受害當事人,逼得受害當事人寫悔過書」的地步了...
kellerlin
@kellerlin
Tue, Sep 25, 2018 8:42 AM
[補]輔大心理系性侵事件
@kellerlin - [鍵盤聲援] 抗議輔大心理系性侵事件處理不當→
@kellerlin - [心得]輔大心理系性侵事件有感
kellerlin
@kellerlin
Tue, Sep 25, 2018 9:01 AM
Tue, Sep 25, 2018 12:17 PM
對於某些言論與作法之所以會爆炸,就是因為大家注意到有些敢講「我是為你好」的人不一定會站出來幫助別人(
跟親戚有私仇
)、社會事件中袖手旁觀或
無能為力
的狀況太多(比方輔大心理系性侵)、網路上用馬後砲與性羞辱洗版還覺得自己很好笑很無辜轉頭再辱罵當事人(八卦版或9in事件),因此認為「事前呼籲的言論與做法沒有任何
信賴度
可言啊」......
kellerlin
@kellerlin
Tue, Sep 25, 2018 9:06 AM
Tue, Sep 25, 2018 9:16 AM
比方說,我要怎麼知道「事前呼籲的言論與做法」是不是「我是為你好」的
變體
?是不是「袖手旁觀或無能為力」的
藉口
?是不是「再辱罵當事人」的
跳板
?有沒有可能增加別人混在你的言論裡面暗箭傷人的機會?你不做壞事但是別人透過你做壞事你該怎麼辦?有沒有可能好心做壞事?
kellerlin
@kellerlin
Tue, Sep 25, 2018 9:11 AM
Tue, Sep 25, 2018 1:05 PM
這是社會整體脈絡的風氣與
想像
造成的,不是因為「
有人
不懂風險」或是「
大家
有沒有好好保護自己」造成的,而是在
不同的社會事件
中,整個社會輿論就是傾向於
責怪受害者/高風險者
,然後從
事後諸葛
的心態
浸染
到
事前呼籲
裡面...
也就是說,很可能會變成「
既然大家說不要
事後
責怪受害者/高風險者,那我們來
事前
責怪受害者/高風險者吧
」
kellerlin
@kellerlin
Tue, Sep 25, 2018 9:18 AM
Thu, Oct 11, 2018 1:11 AM
這就是一種壓迫高風險/不得已處於高風險/受害當事人/間接受害者的道德輿論了,而承受者往往是無力反抗、無力應付排山倒海的言論的......
然後再被抱怨沒有好好保護自己,讓自己承受輿論風險很不應該...噢...去你的!
有功無賞,打破要賠
kellerlin
@kellerlin
Tue, Sep 25, 2018 9:29 AM
Tue, Sep 25, 2018 9:47 AM
在社會福利的領域裡,降低社會風險的目的,是讓人就算不用特別保護自己,也能夠不受恐懼、互相幫助的活著,享有基本的人權與幸福(物質、生理與心理、社會文化等各全方面的滿足需求或免於匱乏)
kellerlin
@kellerlin
Tue, Sep 25, 2018 9:39 AM
Tue, Sep 25, 2018 9:40 AM
我們應該做的是以「了解當事人背景、狀況不同、有沒有資源、或當事人願不願意接受與有沒有能力」來取代「責怪」、「我是為你好」等的言論,並且同時阻止侵害他人的人、或是盡可能減少其他「責怪」、「我是為你好」等言論...
kellerlin
@kellerlin
Tue, Sep 25, 2018 9:40 AM
Tue, Sep 25, 2018 12:55 PM
若凡事訴諸保護所需要的社會成本相對較高(有些地方警車救護車只有幾台,使得救難資源不平均)、而且執行上往往是由限縮當事人的人權來達成(不能夜歸、不能共處、不能工作)、卻沒有辦法有效阻止加害者時,「受害者/高風險者要好好保護自己」或是「肯定受害者/高風險者有自救的能力」或「鼓勵受害者/高風險者從受害者的角色走出來」的言論與作法顯然就不是很有效的方法了...可能會變相被理解為支持「受害者/高風險者要削足適履符合保護的要件,否則就不予以保護」(資格論)的暗示
kellerlin
@kellerlin
Tue, Sep 25, 2018 9:46 AM
總之...務實的作法,真的是要看當事人的狀況而定,並且以當事人的狀況與風險環境量身打造解決辦法...所以當目前大家開始有意識到「欸!原來每個人的狀況都不一樣,解決辦法也不同」而謹慎發言的時候,突然尻來一句「可是我覺得大家都應該(ry」就真的會很...
kellerlin
@kellerlin
Tue, Sep 25, 2018 9:50 AM
拜託你不讀書也看一下社會新聞好不好...
kellerlin
@kellerlin
Tue, Sep 25, 2018 10:00 AM
Tue, Sep 25, 2018 1:01 PM
高風險者可以替換成任何弱勢、少數群體、受壓迫者等等:女性的性侵/性騷擾/威脅、移工、外籍配偶、身心障礙、原住民族、低收入戶、罕疾患者、受災民眾或受災戶...對於這些群體,我們的非難有少到哪裡去嗎...尤其你根本不了解這個群體的時候,難道就沒想過
自己的好心對別人來說可能是非難嗎
...
kellerlin
@kellerlin
Tue, Sep 25, 2018 10:06 AM
Tue, Sep 25, 2018 10:08 AM
不過要是注意到有人真的是刻意非難別人卻裝成自己在關心的...
建議作法
→
聽我在放屁
淦我好生氣喔我能不能把鍵盤砸成兩半啊
載入新的回覆
重點不是「你」怎樣,而是「我」,「我」是為「你」好...
只要這樣想就會比較容易理解了吧......
1.受害者/高風險者清楚知道自己受到了權利與生命的侵害
2.拼了命要脫離高風險狀況但礙於沒錢、沒人幫助,一時之間無法脫離
3.長期的、不斷地忍受加害者的威脅與來自親友與陌生人的道德非難
4.避免身心狀況影響社交或工作,在重要他人面前不斷忍耐著不崩潰
鄉愿,德之賊也
成年後忙工作還是照三餐被父母叫去吃飯一般人都會爆炸了,更何況是網路上一大堆不認識的人或親戚責怪你不去吃飯就是不孝應該要去跪祖先牌位的這種感覺舉例錯誤
只有我認為
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跟親戚有私仇)、社會事件中袖手旁觀或無能為力的狀況太多(比方輔大心理系性侵)、網路上用馬後砲與性羞辱洗版還覺得自己很好笑很無辜轉頭再辱罵當事人(八卦版或9in事件),因此認為「事前呼籲的言論與做法沒有任何信賴度可言啊」......也就是說,很可能會變成「既然大家說不要事後責怪受害者/高風險者,那我們來事前責怪受害者/高風險者吧」
然後再被抱怨沒有好好保護自己,讓自己承受輿論風險很不應該...噢...去你的!有功無賞,打破要賠
拜託你不讀書也看一下社會新聞好不好...不過要是注意到有人真的是刻意非難別人卻裝成自己在關心的...建議作法→聽我在放屁
淦我好生氣喔我能不能把鍵盤砸成兩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