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sh
剛剛和我媽討論石虎米一斤價格約是普通米的三點五倍這事,結果她的回答超猛爆:「有機的商品本來就不能和普通比啊,那個是做慈善欸,這種東西就是人家開價多少都不能有意見!」
呃,最後這句太豪邁,我一瞬間還以為是在討論愛心筆(不對)當然她口中的慈善定義應該很廣泛,只要有做好事的感覺就算吧,所以也不用急著解釋自己覺得行有餘力買有機比較偏向一種生活態度。而且她比我還堅決的強調有機的東西才不會比較好吃,買有機只因為那是好事,雖然整體理解的方向微妙但原則無誤呢。
楓樹窩石虎米(107年第一期米新鮮上市中)
elish
我絕不承認我有點買帆布袋送米了(原本我是要買五斤裝的,直到我的膝蓋覺得它走路時需要一個印了超可愛工筆石虎圖案的帆布袋在旁邊晃……)
elish
是說我發現揪米香團比揪米還好揪(默)
啊嗚封狼
吃點心的比開伙的多啊
elish
說得也是 XDDDDDDD
Eightlet
媽媽太讚了!
elish
啊哈哈,我媽聽到一定很得意 XD
六畜興旺闔家安康
在台灣因為農民太強大了,慣行農法種出來也很好吃,才會覺得有機作物沒有特別好吃。這件事我是到美國生活多年,吃太多沒有味道的普通農產品之後才發現的。這邊往往要買有機農產品才能有比較接近台灣吃到的味道,而且只是接近而已,不是同等好吃喔。
elish
味道這回事我覺得跟品種比較有關係,台灣就我的經驗,有機和非有機農產品的品種差距原則不會很大。但美國很多主流農產品的品種,重點都是長得快然後方便運送,結果就是正常該有的內容物都被水給取代了,我在澳洲吃過看起來很漂亮結果完全沒有味道的草莓,有點哀傷啊 ~(當然這點又涉及國土大小了,美國那種大小和運輸流程如果農產品不夠強韌的話,應該是真的送不了太遠)
elish
不過我有點好奇上面提到的「要買有機農產品才比較接近台灣吃的味道」這點,想請問買的是大企業的有機產品,還是小農的有機商品呢?如果是大企業而且品種也和一般農產品沒有差別的話,我上面的想法看起來就不完全了(另外還有收成時間的問題,雖說不要趕多放一陣子再收成味道會更豐富,但也看過有人實驗後覺得有些供大量工作化種植的蕃茄品種,就算在枝頭上多留一陣子味道也沒怎麼變好)。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