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劉仲敬評《美國的反智傳統》:沐猴而冠的菁英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這是「書評」嗎?XDDD
我沒讀錯的話,這「書評」持有的觀點完全是與書中觀點相悖阿XDDD

劉仲敬 右派 偏見 歧視 蒙昧
美國 反智 「傳統」 理性 秩序
掰噗~
請專業的五樓回答 (p-unsure)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艾森豪和雷根的勝利都引起了知識份子的普遍反感,所以川普現象並不像健忘的公眾想像的那樣特殊。知識份子雖然最鄙視其他人的偏見,對自己的偏見卻是無比珍惜的。//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世界員警美國/綏靖主義歐洲、宗教美國/世俗歐洲、資本主義美國/社會主義歐洲的二元對立,註定了美國知識份子天生的軟弱性。
《美國的反智傳統》其實是美國例外論的《知識份子篇》,雖然是從思想史的角度切入的。//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這種偏見蘊涵的智慧,比其主人和敵人的想像大得多。
偏見是民主的基石,為理論知識不可能豐富的普通人服務。

政治正確需要的成本,比科舉還要高得多,給普通人造成的負擔,比兵役和稅收還要大。//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托洛茨基是每一個知識份子內心深處的夢想,正如《風月寶鑑》是每一個男人內心深處的夢想。美國知識份子和大多數男人沒有落到精盡人亡的下場,多虧他們是輸家。

失敗是上帝對大多數人,甚至可能是對所有人的最大恩典。人性敗壞的最有力證據,就是人人都對這種保護不知感恩。

如果你想讓誰毀滅,最可靠的方法就是讓他心想事成。浮士德博士的契約,就是用來購買這種待遇的。//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美國的反智傳統:宗教、民主、商業與教育如何形塑美國人對知識的態度?
//活躍於二十世紀中葉的理查・霍夫士達特是少數最早注意到美國文化中的「反智」現象的學者之一。
作為哥倫比亞大學美國史教授,他深深感受到美國人對純粹的學術——包含深厚的人文學養、抽象的理性思辨等——的漠視與敵視,尤其是五〇年代以反共為名卻動輒以知識分子為標靶的麥卡錫主義,更另人痛心疾首。

他於是於一九六三年出版了這本結合了思想史、社會史與政治史的《美國的反智傳統》,對「反智」做了有系統與歷史深度的爬梳。//

--
真的,書中持有的原觀點是這樣XD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喔,不太對,後面的字句形容的又不太一樣?
我還是先看完再來下定論好了0.0
江ノ鳥
新關鍵的文章常常很奇妙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對於歐洲與亞洲的古老國家,「美國文化」很新,很年輕,大家也會對它的特色作不同的形容,但是用「反智」(anti-intellectualism)貫穿其中,這倒是聞所未聞。

然而作者並非市面上一般語不驚人則不休的商業性寫作者。//

--
不,應該就是沒錯。
起碼從博客來提供的試閱部分中我讀到的是這點。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於是他們歡迎簡單直接訴諸情感的宗教方式:平易親和的牧師與簡易振奮的講道,「與智識愈近,離上帝愈遠」。作者認為,這種下了美國「反智」傳統的第一個種籽。

接下來的第二個原因,卻有點兒令人納悶。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有成文憲法的民主共和國。//

--
而且這傢伙的眼界還很差(嚼嚼
果然是個知識份子?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江ノ鳥 : 我個人以為這篇文奇妙的地方應該不在於新關鍵;是在於這篇文的作者XDD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沐猴而冠的菁英
文明和菁英幾乎就是一回事,因為前者總是由後者體現和定義的。民主只是菁英生成機制的一種,從來不曾取消菁英存在的理由和事實。

反智主義和反菁英主義不是同一個概念,因為知識份子並不總能以菁英自居。//

開頭就直接戳破這幾點了。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