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夜。
@RaiyaAokiba
Sun, Jul 1, 2018 2:09 PM
Tue, Jul 3, 2018 1:24 PM
1
觀影心得<只有大海知道>
劇透下收
因為太容易失憶所以只有跳躍式的片段回憶
完整論述大概要重新看片並且不時暫停吧
好希望之後可以在網路上重看...((不要做違法的事!
剛去過蘭嶼接著看這片,滿多場景都好熟悉
雷夜。
@RaiyaAokiba
Sun, Jul 1, 2018 2:11 PM
先說綜合觀點
雷夜。
@RaiyaAokiba
Sun, Jul 1, 2018 2:20 PM
這部片劇情幾乎都是可預測的
唯一猜錯的是主角馬那衛的爹真的有買鞋給他還送到會場
不是老師游仲勛自掏腰包買給他假裝是他爸送的
好處是沒有強制塞進令人受不了的愛情線
親情跟師生情誼也都很自然
那些令人感傷的議題也都是自然呈現不矯揉造作
沒有刻意的煽情跟狗血橋段
讓我想吐槽的都是針對角色本身的行為
而不是吐槽劇情安排不科學
這還滿難得的
雷夜。
@RaiyaAokiba
Sun, Jul 1, 2018 2:22 PM
以及,好想收全片的BGM!!!每一首!!!
這片我知道有很多點其實可能是我的哭點
但是沒想到實際看的時候
居然是BGM先讓我哭出來
為什麼可以有那麼溫柔有力量的歌呢?
大概是歌者把靈魂灌注到歌聲裡了吧
雷夜。
@RaiyaAokiba
Sun, Jul 1, 2018 2:28 PM
裡面有的議題很多
包括文化傳承、隔代教養、等待與被等待的人、資源分配、價值觀衝突等等
最主要是親情,父母到台灣工作只寄錢寄禮物等等回去給小孩
其實這跟東南亞移工到台灣工作產生的狀況應該是類似的
為了家人在外打拚,但小孩其實想要父母的陪伴多於那些禮物
雷夜。
@RaiyaAokiba
Sun, Jul 1, 2018 2:31 PM
除了離島到台灣工作的父母
也有離島到台灣讀書的小孩
劇中有一首曲子是留在島上的父親寫來思念女兒的
用達悟語唱的
一開始有翻譯 後來即使沒有翻譯也知道他在重複同一段或是同一句歌詞
那段歌詞應該是表達思念的意思
大概最深刻的思念不是任何花巧的文辭能夠表達的吧
所以濃縮到最後只剩下一句“我想念你”不斷重複
雷夜。
@RaiyaAokiba
Sun, Jul 1, 2018 2:35 PM
等待與被等待的人
除了親子也有男女朋友
老師的女友最後跟他分手也是意料中的事
當一個人被派到離島 親友會擔心/掛心也是意料中的事
劇中關於老師只有提到他女友
或許是不想另外讓老師的親情部分出來搶戲分散焦點吧
雷夜。
@RaiyaAokiba
Sun, Jul 1, 2018 2:44 PM
關於文化傳承
一開始老師只是想要帶隊比賽被記功好調回台灣
而學生們只學了舞蹈的形態動作卻沒有學到舞蹈的精神
寧可穿內褲上台也不想穿丁字褲
還是另一名達悟族老師當場脫褲露出丁字褲
才讓小孩們不甘不願的換上丁字褲
這裡其實還有另一個點是關於教育的點
因為一開始老師其實也不是認真想要教這些小孩
所以用的都是粗暴、強迫、命令的方式,口氣也很兇
直到後來是真心為小孩們付出
這種轉變在劇情中安排的很自然但又不致於讓人忽略,表現的方式也不狗血不刪情,就是自然流露而已
🎈Cozy🎈日本代購
@yushin1118
Sun, Jul 1, 2018 2:48 PM
感覺跟老師你會不會回來有點像
雷夜。
@RaiyaAokiba
Sun, Jul 1, 2018 2:48 PM
到後來族中耆老前來傳承舞蹈
這裡我也看到了老人和小孩之間的連結建立
老人們唱歌跳舞的時候很有活力,或許是因為得到認同感跟滿足感吧
對於要如何重新連結一個社會的老人跟小孩
這是一個方法
同時也進行了文化的傳承
在這之後學生們的舞蹈與歌聲終於獲得了內在的精神
變得更生動也帶上了某種之前沒有的靈魂或是核心信仰
雷夜。
@RaiyaAokiba
Sun, Jul 1, 2018 2:54 PM
文化的部分除了歌舞服裝也有用食物來表達的部分
劇中馬那衛一開始跟阿嬤起衝突說他想吃排骨麵、雞排、熱狗
不想吃阿嬤準備的芋頭跟魚(達悟族的傳統食物)
我覺得這就是一種文化衝突的表現
以及之後馬那衛跑到海邊生悶氣而阿嬤帶著炒飯出來找他
大概算是某種妥協吧
以及到後來馬那衛在阿嬤給他準備了麵的時候
主動說他想吃芋頭跟魚
那大概像是一種對於傳統文化的認同的表現吧
雷夜。
@RaiyaAokiba
Sun, Jul 1, 2018 2:55 PM
說點跳痛的
雷夜。
@RaiyaAokiba
Sun, Jul 1, 2018 2:58 PM
劇情一開始不久老師摔車
在蘭嶼騎過車就知道
那種騎法在那個路段真的會衝出去落海
老師撐著拐杖包著紗布到不用拐杖到拆敷料的過程也是暗示時間的推移
之後老師小腿上的傷疤這種小細節我很欣賞
因為這讓劇情前後連貫,而非像某些動漫劇情,這秒受傷下一秒滿血復活不留傷疤
雷夜。
@RaiyaAokiba
Sun, Jul 1, 2018 3:01 PM
還有最後馬那衛脫衣跳到愛河游泳
被老師接走後只披著一條大浴巾坐在計程車上
只有我在意為什麼沒有把衣服撿回來嗎?XDD
((關注重點老是跟別人不一樣...
他都特意把衣服脫下去才跳下去游泳了
不把衣服撿回來嗎?XDD
不過關於這點有可能是因為他被人撈上來的地點跟他脫衣服跳下去的地點已經差很遠了吧
雷夜。
@RaiyaAokiba
Sun, Jul 1, 2018 3:15 PM
回到劇情本身跟某些細節
雷夜。
@RaiyaAokiba
Sun, Jul 1, 2018 3:21 PM
一開頭的場景是祖孫去摘龍眼
說等父親回來就有龍眼吃
等待的心情從這裡就已經開始自然的展現了
雷夜。
@RaiyaAokiba
Sun, Jul 1, 2018 3:27 PM
馬那衛跟阿嬤因為晚餐內容而起的衝突
其實看著那串互動我覺得
馬那衛是想撒嬌的
他想要的一直都不是那些表面的東西
但是他阿嬤跟父親都不了解
他說他不要吃那些東西或是之後跟父親說他不要鞋子了
都是相同的
而阿嬤...說叫馬那衛搬出去或是滾出家門之類的...
這樣的互動其實真的不是個好模式,但是卻可能是大部份人的互動模式
雖然關心卻說出傷對方的話
看小孩子被這樣對待我都忍不住要搖頭吐槽
雷夜。
@RaiyaAokiba
Sun, Jul 1, 2018 3:45 PM
這是我想吐槽但是是針對角色本身而不是針對劇情安排的其中一項
另一個是老師一開始很兇的對待小孩們的橋段
包括遲到是因為家裡沒時鐘、穿拖鞋是因為父親沒有寄新鞋之類的
還有那個“有什麼問題都可以跟老師說”
這都是騙人的啦!((當下強烈吐槽
“有什麼問題都可以跟老師說”好像出現兩次
第一次我覺得是騙人的
第二次開始可以感受到老師漸漸在真心想要幫助馬那衛了
雷夜。
@RaiyaAokiba
Sun, Jul 1, 2018 3:49 PM
接下來先跳躍一下不照時序記錄一些我還記得的片段
雷夜。
@RaiyaAokiba
Sun, Jul 1, 2018 3:53 PM
「爸爸~高雄有海嗎?」
「當然啊~還有一條叫愛河的,晚上五光十色,在那裏游泳可美了!」
(在這裡大概所有知道愛河水很髒的人都在偷笑吧)
當馬那衛到了台灣本島藉著參賽空檔偷溜出來找爸爸又被爸爸拋下在街上
他獨自到愛河邊脫下衣服跳入水裡
在水裡那不是愛河的景色而是蘭嶼的水底
有礁岩有魚群
還有他的父親跟他一起游泳嬉戲
在現實中他無法實現的幻想用一種美麗而令人鼻酸的方式呈現了
雷夜。
@RaiyaAokiba
Sun, Jul 1, 2018 3:58 PM
順帶 蘭嶼的小孩真的是大海的小孩
隨時跳下去游泳什麼的稀鬆平常
但是在台灣本島會被救援隊打撈XDD
老師問他為什麼要跳下去
他回答“我只是想游泳”的時候
我感受到這樣的文化差異還有那種不知道該怎麼形容的情緒
大概是因為游泳是他日常的一部分
他在傷心的此刻只是很想要就由做一件日常會做的事去紓解這樣的情緒
而且還幻想著稍早狠心開著計程車離開的父親此刻陪著他在水底游泳嬉戲的親密場景
前後對比之下真的是後勁很強的情節
雷夜。
@RaiyaAokiba
Sun, Jul 1, 2018 4:04 PM
阿嬤織的丁字褲
馬那衛的叔叔幫他綁好丁字褲
在後台老師幫馬那衛綁好丁字褲
大概總是會有那麼一些人
在他父親缺席的時候來替代那個角色吧
即使父親不在他也得到了愛
但是他最想要的那個人是誰都替代不了的
不然也不會有後續偷溜去街上找父親的情節
雷夜。
@RaiyaAokiba
Sun, Jul 1, 2018 4:05 PM
『風在,海在,你卻不在...』
說的也是那種等待之人的心情吧
雷夜。
@RaiyaAokiba
Sun, Jul 1, 2018 4:08 PM
『女孩的髮絲是大海的波浪』
女生的舞蹈部分這個意象我很喜歡
有了這個精神含義
就不會只是表面上看到的“一群女孩披頭散髮雙手撫胸大幅度彎腰像瘋婆子一樣狂舞”了
((雖說仍然忍不住覺得...那樣跳舞腰不酸嗎...?
((重點錯
雷夜。
@RaiyaAokiba
Sun, Jul 1, 2018 4:09 PM
好喜歡那個只有幾句一直重複的飛魚之歌
達悟族語《飛魚之歌》:
tay yaro libangbang (收穫滿載的飛魚啊)
nani tawaz ni yama (都是我爸爸捕的)
ko tey masarey (我是多麼興奮)
inawey no mangdey doa raraw (願每一天都如此美好)
雷夜。
@RaiyaAokiba
Sun, Jul 1, 2018 4:13 PM
還有一首網路上找不到但是是我這次第一個哭點的一首祈願歌
翻譯大致上是蘭嶼的孩子要出去比賽請保佑他們之類的吧
很溫柔而充滿期盼、希望孩子們有所成就的祝福
前面那麼多應該算是有感的劇情都沒讓我哭出來
這首歌卻讓我哭了
雷夜。
@RaiyaAokiba
Sun, Jul 1, 2018 4:14 PM
飛魚之歌也是
特別是那個歌詞搭配馬那衛等待、渴望父親的那種情境
加成之下威力特強
((都自己在到處聯想...
雷夜。
@RaiyaAokiba
Sun, Jul 1, 2018 4:16 PM
還有一首他們在舞台上表演的曲子也是讓我飆淚
明明就是很溫暖的曲子
可是就是讓我想哭
除了飛魚之歌以外的曲子網路上都還找不到
片尾的曲目名單我還沒看仔細就跑過了
真的如果有出相同版本的BGM我一定要收!
雷夜。
@RaiyaAokiba
Sun, Jul 1, 2018 4:17 PM
這部片的配曲大概真的有某種靈魂或是力量在裡面吧
就是被感動了
雷夜。
@RaiyaAokiba
Sun, Jul 1, 2018 4:24 PM
這部片算是男性角色為主
唯一比較有戲份的女性角色是阿嬤
其次是代課教女孩子們跳舞的那個女生
有點...好像可以感受到男孩子/男性的那種...壓抑...?
連這樣也可以把性別關扯進來的我是否想太多?
但那些男性/男孩的表現跟情緒表達方式
真的無法讓我不去想這件事
雷夜。
@RaiyaAokiba
Sun, Jul 1, 2018 4:26 PM
我有想過如果今天將老師的角色換成女性
故事就不會是這樣進行的了
雷夜。
@RaiyaAokiba
Sun, Jul 1, 2018 4:27 PM
先筆記個我找到的劇情跟歌
明天或之後繼續
雷夜。
@RaiyaAokiba
Sun, Jul 1, 2018 4:27 PM
威秀影城 - VIESHOW CINEMAS
《只有大海知道》電影主題曲:陳建年—海的眼淚
只有大海知道
雷夜。
@RaiyaAokiba
Sun, Jul 1, 2018 4:43 PM
對了 劇中有一些手部動作的特寫
也都很有感
手可以表現/傳達感情大概就是指這件事吧
阿比很混
@raiya
Mon, Jul 2, 2018 2:34 AM
*性別關 --> 性別觀
雷夜。
@RaiyaAokiba
Mon, Jul 2, 2018 3:24 PM
跳痛一下
開頭馬那衛畫腳寄給父親
原本要投到普通信件後來換到限時專送
...只有我想到郵資不一樣這件事嗎?XDD
雷夜。
@RaiyaAokiba
Mon, Jul 2, 2018 3:28 PM
一開始看他畫腳還不知道是為了什麼
後來看到他父親按照他三年級畫的腳size買鞋給他才恍然大悟
不過...這段或許是某種父親關心不足(?)的表現?
拿錯腳size買錯鞋,太小了穿不下
另外馬那衛同學的母親寄給兒子的鞋子很好還有氣墊
雖然馬那衛看了很羨慕
但是當他父親帶給他那雙沒有氣墊又太小的鞋子
他在收到的時候還是很開心
絲毫沒有要比較自己的跟同學的鞋
果然是個單純容易滿足的孩子
((或許是收到就很開心了吧
雷夜。
@RaiyaAokiba
Mon, Jul 2, 2018 3:40 PM
另外同學(曾偉達)那個說要把鞋留著過年穿跟把鞋收到櫃子最上層的小片段
可以展現出一雙鞋子在孩子們心目中的份量
鞋子在這部片裡也是個重要的意象
到最後馬那衛哭著跟父親說他不要鞋子了
可是卻說不出他其實想要父親陪他
馬那衛的行為模式前後還滿一致的
跟阿嬤相處還有跟父親相處的時候都一樣
嘴上說著抗拒的話,但是觀眾卻可以讀出他心裡真正想要的東西
雷夜。
@RaiyaAokiba
Mon, Jul 2, 2018 3:41 PM
補個角色介紹
嘖嘖 × 《只有大海知道》首映會集資計畫:一場不分你我的文化尋根之旅
雷夜。
@RaiyaAokiba
Mon, Jul 2, 2018 3:43 PM
片尾又回到了祖孫倆去摘龍眼
跟片頭呼應
但是經歷過中間那段過程
也許摘龍眼的心情不一樣了吧?
還是帶著等待跟思念
但是好像多了其他東西
雷夜。
@RaiyaAokiba
Mon, Jul 2, 2018 3:45 PM
摘龍眼也是片中傳達思念的媒介之一
阿嬤說“我們摘了很多龍眼等爸爸回家就有龍眼吃”
雷夜。
@RaiyaAokiba
Mon, Jul 2, 2018 3:49 PM
話說是不是搭船到蘭嶼都要暈船吐一下
之前在蘭嶼儲存場看到的宣傳短片也是主角下船吐
這片開頭也是老師下船吐
墨鏡掉到海裡 馬那衛直接跳下去撿完全嚇到他了
再次感嘆蘭嶼的小孩真的是大海的小孩
下水那是稀鬆平常的日常
穿著常服就下去了
這點我在東清秘境游泳的時候也有感受到
我跟同伴還特地脫衣或是換穿泳衣
有個小女孩,目測約7-9歲吧
穿著紅色球衣和球褲、拖鞋就直接跳下來玩水
雷夜。
@RaiyaAokiba
Mon, Jul 2, 2018 3:51 PM
那個小女孩的頭髮很長
在水裡游泳的時候飄散開來很美
濕濕的貼在她的臉上也很美
看到片中的“女孩的頭髮是海的波浪”
我終於懂了那是怎麼樣的美
看片的時候有想起那個小女孩跟她的長髮
雷夜。
@RaiyaAokiba
Mon, Jul 2, 2018 3:59 PM
關於老師一開始對於蘭嶼的嫌惡跟不適應
其實在他入住小房間的時候就可以看出來
問有沒有冷氣真的活脫就是個都市人XDD
((那時候我完全以為他只是個去住民宿的觀光客XD
等他摔車後撐著枴杖去學校教書才知道他是老師
一開始兇學生暑假作業沒有寫大概也是為了自己的業績(?)著想吧
這裡同樣也顯示了蘭嶼小孩不太注重功課這件事
然後又因為隔代教養
可能祖父母忙著務農或是家務+教育程度普遍較低
所以也不會盯作業
雷夜。
@RaiyaAokiba
Mon, Jul 2, 2018 4:02 PM
馬那衛的叔叔是個依循傳統安分活著的人
每天造拼板舟、出海等等
馬那衛會去幫忙
之後小孩們要造表演用的拼板舟的時候
馬那衛熟練地對同學們展示如何給船材拋光
那種得意跟自信很耀眼
雷夜。
@RaiyaAokiba
Mon, Jul 2, 2018 4:07 PM
父親到處借錢投資生意
被坑的可能性很大
阿嬤不借錢給兒子
說那筆錢是之後要給孫子去台灣讀書用的
父親說的“我朋友不會騙我”以及對叔叔說的“我不會騙你”
該說是某種人心太單純還是...?
父親叔叔兄弟倆喝酒的那段
也是價值觀衝突的部分
“這樣下去何時才能賺到錢?”
為了什麼要賺錢?又為了賺錢而失去什麼?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
叔叔是個認同與安於島上生活的人而父親在那時候感覺已經是迷失在“賺錢”這件事了
雷夜。
@RaiyaAokiba
Mon, Jul 2, 2018 4:14 PM
為了賺錢拋下兒子
馬那衛畫了邀請卡壓在午睡的父親手下
邀父親去看他在酒吧的表演
當父親出現的時候他的動作是那樣認真賣力
眼神也是一直投向父親跟阿嬤的方向
但是當父親用“船班要來不及”的理由甩開阿嬤離去
阿嬤的眼淚跟馬那衛明顯失去幹勁的動作
那個對比很鮮明
之後正式登台,馬那衛的角色跟台詞就是他自己的故事
“父親不在,誰來教我造船呢?”
雷夜。
@RaiyaAokiba
Tue, Jul 3, 2018 1:15 PM
總之 全片的角色心路歷程變化是有用心刻畫
自然不造作的
可以感受到他們的成長與改變
但又能察覺有些什麼是不變的
雷夜。
@RaiyaAokiba
Tue, Jul 3, 2018 1:18 PM
老師一個個打電話邀請家長們去看孩子們的表演
在台灣表演當天有學生的母親到場
也有馬那衛留下鞋子就跑了的父親
在片裡馬那衛一直都是被父親甩下的角色
父親因為有客人所以拋下他讓他在後頭追著車子跑直到放棄
以及後來的“我哭不出來”
雷夜。
@RaiyaAokiba
Tue, Jul 3, 2018 1:20 PM
服飾
老師手上的手環(?)
表演前老師幫馬那衛穿上丁字褲後那個反覆確認的手部動作
孩子們終於穿上族服並且展現帶著核心精神的舞蹈
太多細節了
得要回頭再次細看才能補充
雷夜。
@RaiyaAokiba
Tue, Jul 3, 2018 1:24 PM
故事其實沒有一個明確的結尾
有好多沒有說完的部分
但是大概就是他們人生還在繼續
所以故事也會繼續下去
有種開放式的、未竟的收尾留給觀眾
雷夜。
@RaiyaAokiba
Tue, Jul 3, 2018 1:25 PM
好吧 因為記憶太零碎
沒辦法好好論述
只好先這樣了...
這幾天一直在loop飛魚之歌XDD
雷夜。
@RaiyaAokiba
Thu, Jul 5, 2018 2:25 PM
接近結尾時
老師跟馬那衛坐在計程車裡
看到高雄好多條路而蘭嶼只有一條路
((剛去完蘭嶼超有感,主要道路真的就那一條,跟車跟不上也不太會迷路XD
不知道“路”算不算有某些象徵意義
可能高雄五光十色很多路很多選擇
而蘭嶼只有一條路
但是...我並不認為他們的未來只有一條路
所以當作“選擇”來解釋應該不太合適
如果是當作“一條路=單純”來解釋的話也許可以?
沒有那麼多條路就沒有那麼多令人迷失的五光十色與誘惑,也不會被父親開著計程車甩在後頭追不上也不知道上哪追
載入新的回覆
劇透下收
因為太容易失憶所以只有跳躍式的片段回憶
完整論述大概要重新看片並且不時暫停吧
好希望之後可以在網路上重看...((不要做違法的事!
剛去過蘭嶼接著看這片,滿多場景都好熟悉
唯一猜錯的是主角馬那衛的爹真的有買鞋給他還送到會場
不是老師游仲勛自掏腰包買給他假裝是他爸送的
好處是沒有強制塞進令人受不了的愛情線
親情跟師生情誼也都很自然
那些令人感傷的議題也都是自然呈現不矯揉造作
沒有刻意的煽情跟狗血橋段
讓我想吐槽的都是針對角色本身的行為
而不是吐槽劇情安排不科學
這還滿難得的
這片我知道有很多點其實可能是我的哭點
但是沒想到實際看的時候
居然是BGM先讓我哭出來
為什麼可以有那麼溫柔有力量的歌呢?
大概是歌者把靈魂灌注到歌聲裡了吧
包括文化傳承、隔代教養、等待與被等待的人、資源分配、價值觀衝突等等
最主要是親情,父母到台灣工作只寄錢寄禮物等等回去給小孩
其實這跟東南亞移工到台灣工作產生的狀況應該是類似的
為了家人在外打拚,但小孩其實想要父母的陪伴多於那些禮物
也有離島到台灣讀書的小孩
劇中有一首曲子是留在島上的父親寫來思念女兒的
用達悟語唱的
一開始有翻譯 後來即使沒有翻譯也知道他在重複同一段或是同一句歌詞
那段歌詞應該是表達思念的意思
大概最深刻的思念不是任何花巧的文辭能夠表達的吧
所以濃縮到最後只剩下一句“我想念你”不斷重複
除了親子也有男女朋友
老師的女友最後跟他分手也是意料中的事
當一個人被派到離島 親友會擔心/掛心也是意料中的事
劇中關於老師只有提到他女友
或許是不想另外讓老師的親情部分出來搶戲分散焦點吧
一開始老師只是想要帶隊比賽被記功好調回台灣
而學生們只學了舞蹈的形態動作卻沒有學到舞蹈的精神
寧可穿內褲上台也不想穿丁字褲
還是另一名達悟族老師當場脫褲露出丁字褲
才讓小孩們不甘不願的換上丁字褲
這裡其實還有另一個點是關於教育的點
因為一開始老師其實也不是認真想要教這些小孩
所以用的都是粗暴、強迫、命令的方式,口氣也很兇
直到後來是真心為小孩們付出
這種轉變在劇情中安排的很自然但又不致於讓人忽略,表現的方式也不狗血不刪情,就是自然流露而已
這裡我也看到了老人和小孩之間的連結建立
老人們唱歌跳舞的時候很有活力,或許是因為得到認同感跟滿足感吧
對於要如何重新連結一個社會的老人跟小孩
這是一個方法
同時也進行了文化的傳承
在這之後學生們的舞蹈與歌聲終於獲得了內在的精神
變得更生動也帶上了某種之前沒有的靈魂或是核心信仰
劇中馬那衛一開始跟阿嬤起衝突說他想吃排骨麵、雞排、熱狗
不想吃阿嬤準備的芋頭跟魚(達悟族的傳統食物)
我覺得這就是一種文化衝突的表現
以及之後馬那衛跑到海邊生悶氣而阿嬤帶著炒飯出來找他
大概算是某種妥協吧
以及到後來馬那衛在阿嬤給他準備了麵的時候
主動說他想吃芋頭跟魚
那大概像是一種對於傳統文化的認同的表現吧
在蘭嶼騎過車就知道
那種騎法在那個路段真的會衝出去落海
老師撐著拐杖包著紗布到不用拐杖到拆敷料的過程也是暗示時間的推移
之後老師小腿上的傷疤這種小細節我很欣賞
因為這讓劇情前後連貫,而非像某些動漫劇情,這秒受傷下一秒滿血復活不留傷疤
被老師接走後只披著一條大浴巾坐在計程車上
只有我在意為什麼沒有把衣服撿回來嗎?XDD
((關注重點老是跟別人不一樣...
他都特意把衣服脫下去才跳下去游泳了
不把衣服撿回來嗎?XDD
不過關於這點有可能是因為他被人撈上來的地點跟他脫衣服跳下去的地點已經差很遠了吧
說等父親回來就有龍眼吃
等待的心情從這裡就已經開始自然的展現了
其實看著那串互動我覺得
馬那衛是想撒嬌的
他想要的一直都不是那些表面的東西
但是他阿嬤跟父親都不了解
他說他不要吃那些東西或是之後跟父親說他不要鞋子了
都是相同的
而阿嬤...說叫馬那衛搬出去或是滾出家門之類的...
這樣的互動其實真的不是個好模式,但是卻可能是大部份人的互動模式
雖然關心卻說出傷對方的話
看小孩子被這樣對待我都忍不住要搖頭吐槽
另一個是老師一開始很兇的對待小孩們的橋段
包括遲到是因為家裡沒時鐘、穿拖鞋是因為父親沒有寄新鞋之類的
還有那個“有什麼問題都可以跟老師說”
這都是騙人的啦!((當下強烈吐槽
“有什麼問題都可以跟老師說”好像出現兩次
第一次我覺得是騙人的
第二次開始可以感受到老師漸漸在真心想要幫助馬那衛了
「當然啊~還有一條叫愛河的,晚上五光十色,在那裏游泳可美了!」
(在這裡大概所有知道愛河水很髒的人都在偷笑吧)
當馬那衛到了台灣本島藉著參賽空檔偷溜出來找爸爸又被爸爸拋下在街上
他獨自到愛河邊脫下衣服跳入水裡
在水裡那不是愛河的景色而是蘭嶼的水底
有礁岩有魚群
還有他的父親跟他一起游泳嬉戲
在現實中他無法實現的幻想用一種美麗而令人鼻酸的方式呈現了
隨時跳下去游泳什麼的稀鬆平常
但是在台灣本島會被救援隊打撈XDD
老師問他為什麼要跳下去
他回答“我只是想游泳”的時候
我感受到這樣的文化差異還有那種不知道該怎麼形容的情緒
大概是因為游泳是他日常的一部分
他在傷心的此刻只是很想要就由做一件日常會做的事去紓解這樣的情緒
而且還幻想著稍早狠心開著計程車離開的父親此刻陪著他在水底游泳嬉戲的親密場景
前後對比之下真的是後勁很強的情節
馬那衛的叔叔幫他綁好丁字褲
在後台老師幫馬那衛綁好丁字褲
大概總是會有那麼一些人
在他父親缺席的時候來替代那個角色吧
即使父親不在他也得到了愛
但是他最想要的那個人是誰都替代不了的
不然也不會有後續偷溜去街上找父親的情節
說的也是那種等待之人的心情吧
女生的舞蹈部分這個意象我很喜歡
有了這個精神含義
就不會只是表面上看到的“一群女孩披頭散髮雙手撫胸大幅度彎腰像瘋婆子一樣狂舞”了
((雖說仍然忍不住覺得...那樣跳舞腰不酸嗎...?
((重點錯
達悟族語《飛魚之歌》:
tay yaro libangbang (收穫滿載的飛魚啊)
nani tawaz ni yama (都是我爸爸捕的)
ko tey masarey (我是多麼興奮)
inawey no mangdey doa raraw (願每一天都如此美好)
翻譯大致上是蘭嶼的孩子要出去比賽請保佑他們之類的吧
很溫柔而充滿期盼、希望孩子們有所成就的祝福
前面那麼多應該算是有感的劇情都沒讓我哭出來
這首歌卻讓我哭了
特別是那個歌詞搭配馬那衛等待、渴望父親的那種情境
加成之下威力特強
((都自己在到處聯想...
明明就是很溫暖的曲子
可是就是讓我想哭
除了飛魚之歌以外的曲子網路上都還找不到
片尾的曲目名單我還沒看仔細就跑過了
真的如果有出相同版本的BGM我一定要收!
就是被感動了
唯一比較有戲份的女性角色是阿嬤
其次是代課教女孩子們跳舞的那個女生
有點...好像可以感受到男孩子/男性的那種...壓抑...?
連這樣也可以把性別關扯進來的我是否想太多?
但那些男性/男孩的表現跟情緒表達方式
真的無法讓我不去想這件事
故事就不會是這樣進行的了
明天或之後繼續
也都很有感
手可以表現/傳達感情大概就是指這件事吧
開頭馬那衛畫腳寄給父親
原本要投到普通信件後來換到限時專送
...只有我想到郵資不一樣這件事嗎?XDD
後來看到他父親按照他三年級畫的腳size買鞋給他才恍然大悟
不過...這段或許是某種父親關心不足(?)的表現?
拿錯腳size買錯鞋,太小了穿不下
另外馬那衛同學的母親寄給兒子的鞋子很好還有氣墊
雖然馬那衛看了很羨慕
但是當他父親帶給他那雙沒有氣墊又太小的鞋子
他在收到的時候還是很開心
絲毫沒有要比較自己的跟同學的鞋
果然是個單純容易滿足的孩子
((或許是收到就很開心了吧
可以展現出一雙鞋子在孩子們心目中的份量
鞋子在這部片裡也是個重要的意象
到最後馬那衛哭著跟父親說他不要鞋子了
可是卻說不出他其實想要父親陪他
馬那衛的行為模式前後還滿一致的
跟阿嬤相處還有跟父親相處的時候都一樣
嘴上說著抗拒的話,但是觀眾卻可以讀出他心裡真正想要的東西
跟片頭呼應
但是經歷過中間那段過程
也許摘龍眼的心情不一樣了吧?
還是帶著等待跟思念
但是好像多了其他東西
阿嬤說“我們摘了很多龍眼等爸爸回家就有龍眼吃”
之前在蘭嶼儲存場看到的宣傳短片也是主角下船吐
這片開頭也是老師下船吐
墨鏡掉到海裡 馬那衛直接跳下去撿完全嚇到他了
再次感嘆蘭嶼的小孩真的是大海的小孩
下水那是稀鬆平常的日常
穿著常服就下去了
這點我在東清秘境游泳的時候也有感受到
我跟同伴還特地脫衣或是換穿泳衣
有個小女孩,目測約7-9歲吧
穿著紅色球衣和球褲、拖鞋就直接跳下來玩水
在水裡游泳的時候飄散開來很美
濕濕的貼在她的臉上也很美
看到片中的“女孩的頭髮是海的波浪”
我終於懂了那是怎麼樣的美
看片的時候有想起那個小女孩跟她的長髮
其實在他入住小房間的時候就可以看出來
問有沒有冷氣真的活脫就是個都市人XDD
((那時候我完全以為他只是個去住民宿的觀光客XD
等他摔車後撐著枴杖去學校教書才知道他是老師
一開始兇學生暑假作業沒有寫大概也是為了自己的業績(?)著想吧
這裡同樣也顯示了蘭嶼小孩不太注重功課這件事
然後又因為隔代教養
可能祖父母忙著務農或是家務+教育程度普遍較低
所以也不會盯作業
每天造拼板舟、出海等等
馬那衛會去幫忙
之後小孩們要造表演用的拼板舟的時候
馬那衛熟練地對同學們展示如何給船材拋光
那種得意跟自信很耀眼
被坑的可能性很大
阿嬤不借錢給兒子
說那筆錢是之後要給孫子去台灣讀書用的
父親說的“我朋友不會騙我”以及對叔叔說的“我不會騙你”
該說是某種人心太單純還是...?
父親叔叔兄弟倆喝酒的那段
也是價值觀衝突的部分
“這樣下去何時才能賺到錢?”
為了什麼要賺錢?又為了賺錢而失去什麼?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
叔叔是個認同與安於島上生活的人而父親在那時候感覺已經是迷失在“賺錢”這件事了
馬那衛畫了邀請卡壓在午睡的父親手下
邀父親去看他在酒吧的表演
當父親出現的時候他的動作是那樣認真賣力
眼神也是一直投向父親跟阿嬤的方向
但是當父親用“船班要來不及”的理由甩開阿嬤離去
阿嬤的眼淚跟馬那衛明顯失去幹勁的動作
那個對比很鮮明
之後正式登台,馬那衛的角色跟台詞就是他自己的故事
“父親不在,誰來教我造船呢?”
自然不造作的
可以感受到他們的成長與改變
但又能察覺有些什麼是不變的
在台灣表演當天有學生的母親到場
也有馬那衛留下鞋子就跑了的父親
在片裡馬那衛一直都是被父親甩下的角色
父親因為有客人所以拋下他讓他在後頭追著車子跑直到放棄
以及後來的“我哭不出來”
老師手上的手環(?)
表演前老師幫馬那衛穿上丁字褲後那個反覆確認的手部動作
孩子們終於穿上族服並且展現帶著核心精神的舞蹈
太多細節了
得要回頭再次細看才能補充
有好多沒有說完的部分
但是大概就是他們人生還在繼續
所以故事也會繼續下去
有種開放式的、未竟的收尾留給觀眾
沒辦法好好論述
只好先這樣了...
這幾天一直在loop飛魚之歌XDD
老師跟馬那衛坐在計程車裡
看到高雄好多條路而蘭嶼只有一條路
((剛去完蘭嶼超有感,主要道路真的就那一條,跟車跟不上也不太會迷路XD
不知道“路”算不算有某些象徵意義
可能高雄五光十色很多路很多選擇
而蘭嶼只有一條路
但是...我並不認為他們的未來只有一條路
所以當作“選擇”來解釋應該不太合適
如果是當作“一條路=單純”來解釋的話也許可以?
沒有那麼多條路就沒有那麼多令人迷失的五光十色與誘惑,也不會被父親開著計程車甩在後頭追不上也不知道上哪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