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皆娑婆 三千鴉殺浮屠之影
@surname_chikamui
說
Thu, Jun 7, 2018 4:26 PM
Thu, Jun 7, 2018 4:32 PM
2
#歷史文物 #古蹟 #火車鐵道博物館 #台北機廠
臺北機廠文史守護聯盟
【北廠嘩嘿噴】落實北廠轉型規劃,請文化部盡速共商「臺北機廠鐵道博物館公民參與平台」
北廠開門!公民培力,參與「臺北機廠」文資轉型第一步
臺北機廠活化轉型國家鐵道博物館園區實施計畫-來監督-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
吾皆娑婆 三千鴉殺浮屠之影
@surname_chikamui
說
Thu, Jun 7, 2018 4:26 PM
Thu, Jun 7, 2018 4:27 PM
近日查詢政府採購資訊,發現北廠大禮堂和員工餐廳內部將改裝成「中繼庫房」,並得拆除內部增建隔間,以設立文物典藏與相關展示設施。連結:
SSO AND DS@Login
這個訊息在關心的社群/社區之間引發了一些討論,這幾天我們讀了標案內文,也有一些想法,以下,僅就搶救時期、及去年入廠辦理公民培力行動的經驗,提出幾點建議,希望文化部能盡快公開與關心社群進行溝通:
吾皆娑婆 三千鴉殺浮屠之影
@surname_chikamui
說
Thu, Jun 7, 2018 4:27 PM
一、就標案本身重新開放討論,避免誤傷大禮堂的空間意義
我們在標案中讀到,籌備處允許拆除增建隔間、天花板,將大禮堂空間「用好用滿」,這讓人擔心:程序上,國定古蹟內裝隔間的拆除,是否至少該送文資審議會討論?又,天花板和增建隔間亦有它過往服務空間使用的脈落意義,該視為多餘的存在而貿然拆除嗎?中繼庫房的設置若影響大禮堂開闊、明亮的建築本色,民眾會不會難以體會曾有員工在裡面吃飯、打球、集會的感覺?綜上,中繼庫房,能否在北廠內另循其他設置地點?
吾皆娑婆 三千鴉殺浮屠之影
@surname_chikamui
說
Thu, Jun 7, 2018 4:27 PM
並且,哪些物件應挪移至中繼庫房、哪些留在遠地的,更能生動訴說其在原場址的故事,也加亟待釐清;文物材質、類型各有所異,木料、金屬、漆料的保存方式,又是否能單就一處「中繼庫房」妥善維護之?
我們認為,針對中繼庫房設置,籌備處應公開說明、開放討論、重新擬定標案的方向才是。
吾皆娑婆 三千鴉殺浮屠之影
@surname_chikamui
說
Thu, Jun 7, 2018 4:27 PM
二、缺乏博物館整體性規劃,恐怕才是產生「庫房爭議」的原因
但,上述關於「開放討論」的建議,僅是解決眼前問題的權宜之計。正本清源之道,還是得盡速啟動鐵道博物館具指導原則性的整體規劃,才能找到空間使用的方向感。
吾皆娑婆 三千鴉殺浮屠之影
@surname_chikamui
說
Thu, Jun 7, 2018 4:27 PM
許,「中繼庫房」的初衷是希望集中保管散落四處的文物、避免遺失或損壞,同時也考量民眾得以觀賞而附加了展示功能。但缺乏上位規劃而個案式進行短線空間的改造,也可能傷害大禮堂之於北廠的歷史意義、減損它能服務博物館功能的長遠可能性。
吾皆娑婆 三千鴉殺浮屠之影
@surname_chikamui
說
Thu, Jun 7, 2018 4:27 PM
文資局雖曾委託中原大學擬定北廠建物的修復再利用計畫,但計畫終究必須回歸「國家級鐵道博物館」的立館精神及規劃方向來決定進度,才能讓老建物更有效結合各項技術、承載博物館該有的內涵。一旦缺乏整體立館精神的規劃,將無法確認其承接的典藏、研究、展示、推廣方向,以及對應上述功能需求之軟硬體該如何建置;如此一來,「轉型」也可能淪為「有體無魂」的物質空間修建,不僅丟失文化資產本身的精神與定位,也忘卻曾經為誰保存、為何及如何再利用的核心命題。
吾皆娑婆 三千鴉殺浮屠之影
@surname_chikamui
說
Thu, Jun 7, 2018 4:27 PM
如今博物館規劃具體遇到何種困難、為何遲遲未見穩定的專業人力投注大方向的工作?期待籌備處能開誠佈公地說明給關心社群了解,避免給外界帶來「閉門造車」的誤解,也避免花錢進行單一、集中式的硬體設計、展示想像,反而誤傷文物與空間的價值。
吾皆娑婆 三千鴉殺浮屠之影
@surname_chikamui
說
Thu, Jun 7, 2018 4:28 PM
三、漫長轉型如何「保溫」?維繫場所精神,請與「社區/社群」培養長久「夥伴關係」。
吾皆娑婆 三千鴉殺浮屠之影
@surname_chikamui
說
Thu, Jun 7, 2018 4:28 PM
北廠的當務之急除了盡快啟動博物館規劃,也應準備好以「民眾參與」作為轉型期的「保溫對策」及「養客之計」。北廠的場所精神,除了動態技術,亦不能忽略北廠之於臺北都市發展歷史的重要性,還應看見在地/社群與北廠長期互動所能持續累積的動能與積極性。
吾皆娑婆 三千鴉殺浮屠之影
@surname_chikamui
說
Thu, Jun 7, 2018 4:28 PM
過去一年籌備處的確辛苦地進行志工培訓、辦理預約導覽,以及吸睛的北廠音樂會,但單次式的活動,很難讓籌備處與公民社會發展出共同討論事務的「夥伴關係」。臺北機廠是由許多不同的民間力量、長時間奔走下而成為全區保存的罕見案例,如何將可貴的民間能量挹注在博物館的轉型期中,將是籌備處工作者應該放在心裡的重要課題,我們實不樂見部長承諾的「全民參與」,只能展現在「進廠人數」,而非「討論/規劃/決策」的品質上。過去林林總總舉辦過的志工培訓、導覽經驗,雖已漸次顯影出北廠作為在地記憶與地方意象的重要角色,但這些經驗要如何累積、茁壯進而匯聚成北廠的區域歷史感,不僅考驗著文化部統合整體規劃思維與個別策展、營運計畫的能力,也關乎夥伴關係的默契培養。
吾皆娑婆 三千鴉殺浮屠之影
@surname_chikamui
說
Thu, Jun 7, 2018 4:28 PM
我們建議,取得國定古蹟光環後的規劃與籌備階段,不應成為加劇北廠與在地疏離感的冷凍劑。籌備處應該開始著手籌劃社會溝通與協作平台的建置,搭起北廠與社區/社群關係的橋樑,開始與不同的關心社群進行協作、再從各個協作方案中累積出「公民參與文化資產轉型」的知識與方法,讓社群/社區參與的機制常規化,請文化部發揮自文建會時期以來,長年累月鍛鍊的社區營造經驗與長處。
吾皆娑婆 三千鴉殺浮屠之影
@surname_chikamui
說
Thu, Jun 7, 2018 4:28 PM
先前的導覽與培訓經驗,儘管短暫、方法單一,卻已能說明社群/社區互動及參與的重要性:非但能逐步挖掘出許多在地居民或職員親屬對北廠及周圍環境的回憶點滴,也在無形之中,累積一群願意陪著北廠博物館一同成長、奮鬥的「鄰居」,直接或間接地,培養開館營運後的票房基礎或志工來源。本此,籌備與規劃階段的夥伴情誼培養,實有助於深化北廠自身的場所精神與歷史厚度,更能從養出「回頭客」的關鍵過程,奠定北廠之文化教育地位。
吾皆娑婆 三千鴉殺浮屠之影
@surname_chikamui
說
Thu, Jun 7, 2018 4:29 PM
具體而言,協作平台應至少具備讓民眾知的權利,匯聚與北廠的相關資訊,放在北廠的入口網站上,方便關心民眾了解北廠的規劃進度、保存及再利用思維。例如,統整標案訊息和相關文件,說明籌備處正在進行哪些工作,而不是讓民眾在爭議發生時,只能從破碎的資訊中去拼湊理解。協作平台亦可積極結合社會與教育資源,如主動規劃北廠教案競賽,引入教育工作者的經驗,讓「文資入課綱」成為有創意的挑戰,而不是單向要求。更積極地來看,倘若中央願意以國定古蹟管理單位的角色「主動出擊」,或許便能有效實現文資法第十二條「為實施文化資產保存教育,主管機關應協調各級教育主管機關督導各級學校於相關課程中為之」的理想,以生動活潑的方式在下一代心中埋下愛護文資的種子,也呼應文化部門人才活力培育及教育部門多元實驗教育的方針;
吾皆娑婆 三千鴉殺浮屠之影
@surname_chikamui
說
Thu, Jun 7, 2018 4:29 PM
同時,連結社區文史研究,促成與北廠週邊的居民口訪與田調,亦可事半功倍地提昇附近社區對北廠的認同,同時也豐富北廠如何牽動區域發展的歷史敘事。
吾皆娑婆 三千鴉殺浮屠之影
@surname_chikamui
說
Thu, Jun 7, 2018 4:30 PM
四、實現北廠的歷史價值,先從認識北廠的搶救史開始
要能夠實現上述的工作精神,或許未來進入臺北機廠工作的人力,都應對北廠的保存過程有基礎了解,認識鐵道迷社群、社區居民、文史/文化社團、教育單位對北廠的期待,才更能將「參與」的精神融入各項工作事務中。
吾皆娑婆 三千鴉殺浮屠之影
@surname_chikamui
說
Thu, Jun 7, 2018 4:30 PM
民間智慧多元且活潑,只要籌備處願意保持開放心態、願意主動發展串連工作,相信會有許多鐵道迷、文史工作者和社區民眾,會迫不及待地貢獻所長,一起為北廠的「保溫」添柴火。如此,北廠也能在現有以「導覽」作為唯一常態參與途徑外,發展出更多元、活潑且具文化底蘊的嘗試,替「國家級鐵道博物館」的轉型打下厚實的民眾認同度。
吾皆娑婆 三千鴉殺浮屠之影
@surname_chikamui
說
Thu, Jun 7, 2018 4:30 PM
【延伸閱讀】
關於這次大禮堂要改裝成中繼倉庫的事情,陸續已經有人發表了一些看法,我們將相關的資訊一併蒐集如下,歡迎大家點閱、參考、轉發、討論:
吾皆娑婆 三千鴉殺浮屠之影
@surname_chikamui
說
Thu, Jun 7, 2018 4:30 PM
1.臺北機廠文史守護聯盟成員於6/2全國文資會議發言/劉雁
Yan Liu
2.從北廠邁向國家級鐵道博物館的坎坷之路看臺灣的文化資產保存悲歌/洪致文
從北廠邁向國家級鐵道博物館的坎坷之路看臺灣的文化資產保存悲歌
3.我們的文化資產值得懂她的人去珍惜/時光土場
我們的文化資產值得懂她的人去珍惜
4.大禮堂相簿連結/2017公民培力行動學員提供
臺北機廠文史...
5.「臺北機廠中繼庫房設置工程委託技術服務」標案文件/文化部
Update your browser to use Google Drive - Google Dri...
6.「臺北機廠中繼庫房設置工程委託技術服務」標案資訊/政府採購網
SSO AND DS@Login
吾皆娑婆 三千鴉殺浮屠之影
@surname_chikamui
說
Thu, Jun 7, 2018 4:33 PM
Thu, Jun 7, 2018 4:33 PM
【文化部】臺北機廠活化轉型國家鐵道博物館園區計畫
【民報】【圖輯】80年歷史台北機廠要開放了!讓公民一同見證修復過程
載入新的回覆
臺北機廠文史守護聯盟
【北廠嘩嘿噴】落實北廠轉型規劃,請文化部盡速共商「臺北機廠鐵道博物館公民參與平台」
我們在標案中讀到,籌備處允許拆除增建隔間、天花板,將大禮堂空間「用好用滿」,這讓人擔心:程序上,國定古蹟內裝隔間的拆除,是否至少該送文資審議會討論?又,天花板和增建隔間亦有它過往服務空間使用的脈落意義,該視為多餘的存在而貿然拆除嗎?中繼庫房的設置若影響大禮堂開闊、明亮的建築本色,民眾會不會難以體會曾有員工在裡面吃飯、打球、集會的感覺?綜上,中繼庫房,能否在北廠內另循其他設置地點?
我們認為,針對中繼庫房設置,籌備處應公開說明、開放討論、重新擬定標案的方向才是。
但,上述關於「開放討論」的建議,僅是解決眼前問題的權宜之計。正本清源之道,還是得盡速啟動鐵道博物館具指導原則性的整體規劃,才能找到空間使用的方向感。
要能夠實現上述的工作精神,或許未來進入臺北機廠工作的人力,都應對北廠的保存過程有基礎了解,認識鐵道迷社群、社區居民、文史/文化社團、教育單位對北廠的期待,才更能將「參與」的精神融入各項工作事務中。
關於這次大禮堂要改裝成中繼倉庫的事情,陸續已經有人發表了一些看法,我們將相關的資訊一併蒐集如下,歡迎大家點閱、參考、轉發、討論:
Update your browser to use Google Drive - Google Dri...
6.「臺北機廠中繼庫房設置工程委託技術服務」標案資訊/政府採購網 SSO AND DS@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