瀝青檸檬◆
@asphaltlemon
正在
Sun, May 27, 2018 6:44 AM
128
37
#口述歷史訪談的做法
ಠ_ಠ - 其實我曾經去認識過「受到年金改革而生活大受打擊的公務家庭」,於是找了朋友引薦,想去認識一下那...
看完之後覺得這樣的訪談沒有問出任何訪談者想要的東西也是理所當然的。
我不知道噗主是用什麼學科背景去做口訪,但是說真的
我認為「口訪」是問不出任何「事實」或「真相」的。
口訪能問到的只有主觀的「經驗」而已。
瀝青檸檬◆
@asphaltlemon
說
Sun, May 27, 2018 6:45 AM
我不能說是個知道怎麼做口述訪談的人,但同事投入口述歷史訪談的田野調查與史料研究挖掘已經近十年,基於好奇心會向他請教,我不敢說我很懂最懂,請對我的說法抱持懷疑,如同我們對受訪者提供的資訊需抱持懷疑是類似的道理。
瀝青檸檬◆
@asphaltlemon
說
Sun, May 27, 2018 6:45 AM
1.事前的調查與研究才是口訪最重要的部分。
瀝青檸檬◆
@asphaltlemon
說
Sun, May 27, 2018 6:46 AM
噗文裡提到:「你至少要告訴我你的生活影響如何,你到底會損失多少錢,你過去的工作以及人生才能寫。再說,既然要說是國家的承諾,好歹你也讓我看一下你當年公職考試和你工作的內容吧?」
瀝青檸檬◆
@asphaltlemon
說
Sun, May 27, 2018 6:46 AM
其實,
噗主問的這些問題,都是可以透過事前資料調查與研究查出來的。
以年改來說,噗主應要先做的、最重要的工作是全面了解年改的沿革、公務員的人事制度等等,這個工作非常龐大、耗時、辛苦,但是絕對是不可或缺的事前工作,而且噗主很幸運的是,這些東西都有留下白紙黑字,只是要不要去查清楚而已。
瀝青檸檬◆
@asphaltlemon
說
Sun, May 27, 2018 6:46 AM
Sun, May 27, 2018 7:13 AM
能不能做好這種最樸素、無聊、需要長時間扎實打基礎的工作才是把研究做好的關鍵,也才是能否在其他同領域研究者(同業)中脫穎而出的關鍵。
瀝青檸檬◆
@asphaltlemon
說
Sun, May 27, 2018 6:46 AM
而不是一開始就殺到受訪者家裡期望能挖到什麼八卦。
瀝青檸檬◆
@asphaltlemon
說
Sun, May 27, 2018 6:47 AM
因為
唯有做過這些事前工作,訪問者才能以多重的角度重塑受訪者所活過的時代,幫助他們回想過去的經驗與人生。
瀝青檸檬◆
@asphaltlemon
說
Sun, May 27, 2018 6:47 AM
例如噗主在訪談前就已經知道對方是高公局退休的公務員,也知道「他的人生最後15年都在辦公室裏面簽署各種文件,前10年則是政府單位的管理者」,有這些資訊其實就可以查出這幾十年受訪者經歷過哪些公務員人事薪資政策的變革,不是嗎?
瀝青檸檬◆
@asphaltlemon
說
Sun, May 27, 2018 6:47 AM
2.用事前查好的背景知識或先行研究來問受訪者
瀝青檸檬◆
@asphaltlemon
說
Sun, May 27, 2018 6:48 AM
當然,即使事前都已經查好,到了現場還是要明知故問地再問一次受訪者「在哪裡工作?工作多久?工作內容是什麼?什麼時候升任主管?」等等。一邊問一邊觀察受訪者對這些問題已經過去經驗的感想。
瀝青檸檬◆
@asphaltlemon
說
Sun, May 27, 2018 6:48 AM
用事前已經調查過的背景知識去問受訪者,才能解讀出受訪者的謊言/記憶與資料不符的地方,然後再問受訪者這些矛盾
,之後自己再把受訪者提供的資訊去與法規條文做比對,看是相同或是不同,然後該如何解釋這些相同或不同。
瀝青檸檬◆
@asphaltlemon
說
Sun, May 27, 2018 6:48 AM
受訪者的「證言」有時會提供自己做事前調查時沒查到的死角,那就是回去再去翻資料,或者與其他受訪者的證言做比對。
瀝青檸檬◆
@asphaltlemon
說
Sun, May 27, 2018 6:48 AM
噗文裡提到:「我會希望問的是「18%存了多少錢」「每個月可以領多少錢」「希望能怎麼辦」可是我去問的兩三個人連他們以前的工作地點都說不清楚阿」
瀝青檸檬◆
@asphaltlemon
說
Sun, May 27, 2018 6:49 AM
對,所以事前的準備才如此重要,
說不清楚是非常常有的事情
,有時是因為記憶模糊,有時是因為受訪者不想說,不能因為「受訪者沒有說/沒有回答」就直接認為「受訪者說不清楚」。
瀝青檸檬◆
@asphaltlemon
說
Sun, May 27, 2018 6:49 AM
如果他不想說,那大概需要多跑幾次和對方交心才能問出什麼,或者訪問者如果找到其他類似經驗的受訪者時,從其他受訪者處得到的資訊也可以拿來問,例如:我之前也訪問過一個在XXX工作的公務員,他告訴我OOOXXX,您也有過類似的經驗嗎?
瀝青檸檬◆
@asphaltlemon
說
Sun, May 27, 2018 6:49 AM
口訪經常是一種情緒勞動
,因為受訪者會認為終於有人專程跑這一趟來聽自己說話了,他想說的一定會是他最想說的事情,而不見得是訪談者想知道的事情,但那不代表他想說的話「對訪問者來說沒有用處」,前提是訪問者真的有做好事前的準備工作。
瀝青檸檬◆
@asphaltlemon
說
Sun, May 27, 2018 6:50 AM
3.口訪嚴禁「受訪者沒有照著自己事先寫好的劇本把自己想要的內容說出來所以就放棄受訪者的證言,認為這些證言『沒有用』」
瀝青檸檬◆
@asphaltlemon
說
Sun, May 27, 2018 6:50 AM
正如同上面所說,沒有任何證言是「沒有用」的。
這個世界上沒有「沒有用的證言」,只有「訪問者的事前準備做得還不夠」。
瀝青檸檬◆
@asphaltlemon
說
Sun, May 27, 2018 6:50 AM
我很不客氣地說,在認為任何證言「沒有用」的時候,訪問者最好想清楚自己到底是「想把一件事情研究透徹,把各種面向拼湊在一起」,還是「只是想寫自己已經預設好的東西/只是想證明自己的刻板印象是事實」。
瀝青檸檬◆
@asphaltlemon
說
Sun, May 27, 2018 6:50 AM
Sun, May 27, 2018 7:15 AM
如果是後者,那這就是一種傲慢,因為「訪問者對挖掘問題的各種面像以試圖拼湊出一個研究角度」毫無興趣,只是想證明「自己是對的」。
瀝青檸檬◆
@asphaltlemon
說
Sun, May 27, 2018 6:51 AM
再說一次,這就是傲慢。
瀝青檸檬◆
@asphaltlemon
說
Sun, May 27, 2018 6:51 AM
而且訪問者也沒有像訪問者所聲張的那樣在意「弱勢」,只是在發現對方沒那麼弱勢,想要寫的文章寫不出來之後感到沮喪,再責怪受訪者「最後我就選擇放棄了,我沒辦法在他人
不配合
之下
為他們說話
。」
瀝青檸檬◆
@asphaltlemon
說
Sun, May 27, 2018 6:52 AM
「不配合」和「為他們說話」這兩個地方充滿上對下的傲慢。
瀝青檸檬◆
@asphaltlemon
說
Sun, May 27, 2018 6:52 AM
噗文裡也提及:「我的意思是訪談者要透明誠實才是中立,例如訪問者的背景動機。我的觀點是,任何訪問者都可能因為自己的出身背景環境而有偏差,這時候必須誠實說出來,具體的描述,那才有可能讓讀者自己去判讀。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中立。」
瀝青檸檬◆
@asphaltlemon
說
Sun, May 27, 2018 6:52 AM
「嘿,我知道你有委屈所以我來了,雖然我們第一次見面你我根本不熟悉,但是你要對我完全誠實透明」,從常識來判斷,這真的有可能嗎?
瀝青檸檬◆
@asphaltlemon
說
Sun, May 27, 2018 6:52 AM
就算不說信任問題,「認為受訪者有能力誠實透明地說出任何資訊」更是一種傲慢。這是訪問者在要求受訪者配合自己,而不是訪問者在努力了解受訪者的世界,再說,難道受訪者說了什麼,訪問者就相信什麼寫什麼嗎?
瀝青檸檬◆
@asphaltlemon
說
Sun, May 27, 2018 7:06 AM
推薦一下章魚小姐
naokiuzumoto
的噗
@naokiuzumoto - 從法納那轉過來 :如何進行一次成功的訪談。失敗案例失敗原因一:事前功課沒...
真的很多時候要把一件事情做好,雖然領域不同但做法是很相像的
瀝青檸檬◆
@asphaltlemon
說
Sun, May 27, 2018 7:07 AM
最重要的事情是事前挖掘先行研究和資料,
而不是從受訪者身上挖八卦啊
瀝青檸檬◆
@asphaltlemon
說
Sun, May 27, 2018 7:08 AM
輕重不要放反了,不然就只是折磨自己又浪費時間而已orz
瀝青檸檬◆
@asphaltlemon
說
Sun, May 27, 2018 7:08 AM
==沒了打完拉線==
髒魚觸手(硬度11)
@tacobell0903
說
Sun, May 27, 2018 7:09 AM
OH 這篇更詳細呢,借我改一下噗放噗首
瀝青檸檬◆
@asphaltlemon
說
Sun, May 27, 2018 7:10 AM
naokiuzumoto
: 沒問題請拿去吧,真的要做好一件事情需要付出的努力經常超乎想像,但是把基本功全部練起來往往才是最快又最扎實的進步途徑啊啊啊啊
載入新的回覆
我不知道噗主是用什麼學科背景去做口訪,但是說真的我認為「口訪」是問不出任何「事實」或「真相」的。
口訪能問到的只有主觀的「經驗」而已。
而不是從受訪者身上挖八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