ಠ_ಠ
鬱症症候者的時間感是蔓延的。
並且包裹著各種已經不受韁繩控管的情緒熔岩,裡面最龐大的,在憤怒或沮喪或冷感底下,其實是孤寂荒涼。一種孤軍奮戰無援無求任何事情也不會被改變的棄世感。
很想用偷偷說發個,很感謝人生中在這些時候跟自己說了一兩句話的人們,目前雖然算是高功能的隱性症候者,曾經用非常漫長的時間挺過這個過程,但即使生活恢復某種良好的機能與韻律,還是偶爾會在不穩定的時刻裡產生裂縫。
這種裂縫裡面,通常是人生噩夢的總集,不一定是外在而通常是內在感覺;但只要有誰,說了一兩句話,即使無關緊要,讓人知道對面有人在,不會被無法跨越的孤寂吞噬,只要眼淚能掉,這一步就還是能走得過去。

非常感謝,每一位曾經對熟識或不熟識的他人伸出友善的回應之手的人們。其實人有時候需要的不多,一點點就能繼續前行。
你們讓世界因此有溫柔。
謝謝
ಠ_ಠ
有時候人很難體會另一人內在的主觀世界,傷害(甚至是非傷害本意的傷害與糾結)都是因此而生⋯⋯互相了解是難的,可以有外部支持,有一點空間,發展出不一樣的內在視野,通常能有很大的幫忙。

鬱症症候可以說是疾病也可以說那不只是,個人覺得這是關於生命如何與社會互動之後的結果,是一個很龐大很難梳理的總結
不過我一直覺得大部分的人內在都有泥淖般的狀態,差別或許只是在於影響層面至哪的問題(包含身心功能或者社會行為功能)
ಠ_ಠ
只是想藉機分享吧,在這個世界生活有時候是很辛苦的事情,這些辛苦很容易成為惡性輪迴,傳遞給身邊的人,家人熟人或是陌生人或者變成職場上的痛苦。該怎麼說呢,就是一路走來的唯一感想就是大家都很不容易吧,如果說這過程教會了自己什麼,大概就是對世界多點諒解,對自己多點寬容。
ಠ_ಠ
人有時候真的不能拿著別人的行為或者觀點回來折磨自己,雖然這件事情很多時候在我們的社會中已經是潛移默化的狀態,從父母、學校、到同儕、到職場,再教育遞進的過程裡我們成長成了什麼樣的人?內在的思考模式、外在的行為模式,加上天生的個性習氣
ಠ_ಠ
每個人能夠破解某種負向觀點的切入點或許都不同。
有一點力氣的時候才能來給自己信心喊話,以及很多的感謝,生命的難處與重量很多,但是生命被輕輕拿起安放的時候也很多,真的很感謝有力量可以和善待人之人,真的沒有各位這個世界會變得超狂的
ಠ_ಠ
只是想說,希望我們都能成為對自己要求少一點,比較不嚴格一點的人;也變成能夠對世界比較寬和、更加溫柔的人
ಠ_ಠ
然後,有的時候,在生活裡做一些對自己良善的事情,有時候在社會上看起來可能並不是那麼的好與安全(例如離職、轉換跑道、選擇不是比較高薪水的工作或生活方式之類的)

有些時候要相信自己真的很難,會忘記當初被逼的不得不為自己做這樣選擇的時候,會忘記年輕時的不屈不撓,即使得到較好的內在空間,還是會不自覺思考這樣的自己真的對嗎,做了好的決定嗎?
不過後來慢慢恢復一點力氣之後的想法,真心是覺得千萬!千萬不要否定過去的自己
ಠ_ಠ
千萬不要否定了過去的自己的乘耐與選擇的路,過去能做的選擇無論好壞都是一個情況,都是當時的自己盡力的結果了。
千萬不能否定自己,能做的,只有『現在』的選擇。

各種思考中的狀況、現在選擇繼續嗎?現在選擇不繼續嗎?即使需要給自己一點時間,讓情緒熔岩過去,都會是值得的
ಠ_ಠ
情感症候裡面最難的莫過於凝視與等待的過程。這個過程最需要力量,哪怕只是不相干的閒聊一兩句,或者知道了有人在那裡,就有機會度過。

一直覺得自己的鬱症症候裡面有很大的一個模式是我認為不能有他人相助。從小被教導要完美的完成每一件事情,每一件,挑剔與苛刻是家常便飯,出現了反彈或不悅的情感同樣會被否定或責罵。這讓人慢慢的變成一個無法信任環境與他人的人。然後也成為裡面對待自己的標準(當然也許天生個性很要求完美多少也有加重)
但這只是我,很久以後自己才知道,請託別人幫忙一些什麼是沒關係的。
ಠ_ಠ
天不會塌下來。別人也不會覺得你是個爛包。
大概XD
長大後才學會。
但這一切起始相傷也不過都只是被各種循環僵化了的愛。
ಠ_ಠ
用這樣的理解,回頭去看看自己的原生家庭、或者去看看過去經驗的學校、職場,每個人為何會走至如此,為何會有這樣的行為呢?無論裡面有沒有愛,那種了解的寬度會多一點點,也意味著主觀能夠離開一點點了
ಠ_ಠ
總之有一些話沒用偷偷說是不能說的XD
只是想說,如果有很炸,很憂鬱,很疲累的你看到了,真的是辛苦了,一定一定要爭取一點點空間給自己,或者請求幫忙撐出一點空間。

如果有曾經溫柔,有意或無意的伸出援手的你看到了,真的很謝謝你,萍水相逢,一言難盡。
squid210
你的話好溫柔
mantis34
fish900
berry862
謝謝你說了這些
duck508
anonymous真的很謝謝你
ಠ_ಠ
也很謝謝溫柔的你們
turtle26
謝謝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