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zie
#不讀會死 來試試看噗浪讀書會
張亦絢《愛的不久時:南特/巴黎回憶錄》

沒有時間限制,不用每一題都回答,挑自己有興趣的題目回覆即可。
不論是否讀完這本書,都歡迎加入討論,分享你的經驗和想法。
p.s. 我知道這有點可遇不可求,但比起我和大家一對多對話,我更期待這噗變成大家多對多的對話。
suzie
1.
「真正把人與人區分開來的,我認為並不是品味的好壞或寬窄,而是每個人形成品味的方式。」(p. 107)
請聊聊對這段話的想法,並分享自己形成品味的方式。
suzie
2.
「有些電影無疑地我不會說它偉大,但我會說它們是『我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當妳看完妳會對自己說:天啊!我也要活下去。妳很甘心,妳假使沒有煥然一新,妳也打算讓自己再誕生一次。」(pp.103-104)
有哪些作品讓你覺得活著真好?請分享你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作品,和它之所以如此重要的原因。
suzie
3.
小說的副標題點明「回憶錄」,卻在開頭聲明:「小說是小說;人生是人生」
在閱讀《愛的不久時》的過程中,你對本書真實/虛構性有什麼看法呢?
suzie
4.
若將《愛的不久時》濃縮成50字的故事梗概,大概是:「在南特/巴黎,有一個女同和一個異男,談了一場被他們定義為不是戀愛的戀愛。」
小說對於「標籤」和「定義」有相當精彩的書寫,對於書裡書外的各種「標籤」,你有什麼樣的看法呢?
suzie
5.
在《愛的不久時》中,可以看到很多愛/愛的可能性,聊聊你對「愛」的想像吧!
suzie
6.
若你想討論的內容不在導讀題目中,或者閱讀時有特別喜歡、有共鳴的段落或角色,歡迎交流分享。
suzie
=====
suzie
沒有時間限制,也不用每一題都回答,挑自己有興趣的題目回覆即可。
suzie
=====
麋|黃曠合本聲明請見置頂
書不在手邊,可能回答的答案會有誤用原文或理解上的落差,但是看到這本書和張亦絢被提出來討論太興奮了忍不住要回覆

因為答題的字數有點多所以分段發,佔了點位子不好意思。
麋|黃曠合本聲明請見置頂
題目一:
我個人在閱讀時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書裡提出了「品味堅毅」這個有趣的想法,品味不是好與不好,而是對某件事的標準執著不執著、堅不堅定。
關於品味形成,就我自己而言,時常因為自信心不足而質疑自己對於各種事情的判斷。儘管如此在某些方面仍然有自己不能退讓的堅持,比如說挑書、看文章對內容文筆有一定的要求,或對於圖的美感、音樂的編曲很在乎,但又在另一些方面很隨便,一直以來對於自己這種標準不一致的狀況很煩惱,看到這一段文字時真的是醍醐灌頂。
原來我只是在某些方面品味堅毅,某些方面不是,而這樣是很正常的事情,對自己喜歡的事物有所要求並不可恥。
大概會對一個作者感到相知相惜就有點像這樣子:作者用簡練/有趣的文字正巧說出了我心底的感受。她的《永別書》和《愛在不久時》都各有幾個段落,能像這樣引起讀者如我的共鳴。
麋|黃曠合本聲明請見置頂
題目六,其他。
額外提出一個也在書中讓我感覺十分正中紅心的句子。
因為書在遠方老家,只能靠記憶概述,大約在女主角對男方不經意間說出往日舊傷那段,提到在異國時,異鄉人們就像被拔掉了語言,因為無法像母語一樣流利地操縱說話技巧,而特別容易把心中的想法誠實表現出來。
這點在我自己出國求學之後才深深體會到有多精闢,常常在很多說不出話來、或是已經不小心說出不該說的真心話的場合裡,想起這一段文字。失去了語言的武裝,人真的會變得非常脆弱,非常誠實,誠實到自己都感到害怕的程度,因為在同樣場合下若是用母語交流,鐵定能用更婉轉的方式避過去。所以越是熟練的語言,越是一種保護自己的武器。
麋|黃曠合本聲明請見置頂
張亦絢的特色我覺得是在於她用非常直白(而幽默)的論述方式,把原本只能模糊意識到的事情精準地化約出來,我個人是先從書店架上擺的《永別書》一翻開來,看到談小朱與寫作的一段句子,驚為天人之後把她還能找到的作品都買回來看。很感謝噗主挑中這一本書來進行討論,看到的時候想著無論如何也想回一下這個噗,希望沒有太失禮。
suzie
Rinnial_Laurant:
一點也不失禮,感謝你的回覆~~
《愛的不久時》和《永別書》有許多可以互相對照的地方,雖然兩本小說所書寫的議題輕重有別,但有時還是會覺得《永別書》就好像《愛的不久時》的擴寫XD
你分享的段落也是我很喜歡的一段(但我到底哪一段不喜歡?好像沒有XD),我沒有出國的經驗,但高中考試寫英文作文時,也有那種右手被綁起來、只能用最簡單的說法來表達自己的感覺。
麋|黃曠合本聲明請見置頂
after148722: 我是先看完《永別書》才回頭去找《愛在不久時》的,確實有一種看到完整延伸版本與原型比照的感覺xd
外語因為會的詞彙不夠多,常常在對話的時候會有藏不住本心的暴露感,然後看見她形容得如此精準,真的是戳進心坎裡QWQ
其實喜歡的段落還有很多,但是書在老家能記得的實在有限,好期待看見更多討論啊XD
ꌚꂑ|綠的少女#
「…… 整個人連體態都孩子氣起來,軟軟倒在咖啡廳的桌上,歪著頭眼完全是在撒嬌地連問我「妳為什麼這麼說」。我那時手上如果有一根湯匙,一定可以毫不費力地把他舀起來吃掉。」\頁八七。
艸監
1-5回答
6.若你想討論的內容不在導讀題目中,或者閱讀時有特別喜歡、有共鳴的段落或角色,歡迎交流分享。

《愛的不久時》跟《永別書》有些元素有所重疊,想知道其他讀者閱讀如果兩部作品都有閱讀過,是否會認為閱讀上的先後順序會影響對作品的想法?
我個人先看了《永別書》才看了《愛的不久時》,所以我看《永別書》之前完全無法預料到會是這麼沉重的「爆炸」,看完《愛的不久時》後,看到裡面也出現了「爆炸」,雖然驚訝但很快速就接受了。
覺得如果閱讀順序是順著出版日期看的話,《永別書》前面一層層堆疊要引出最終的大「爆炸」似乎會失去一點戲劇感。(不是說那行為就正常化了)

想知道大家如果要推薦別人閱讀這兩部作品時,會推薦照出版序閱讀嗎?

最後我好喜歡有子和她的紅大衣
軟嫩的米蟲
1. 作者在這段話後面一段舉Alex為例來解釋,然後再下一段中這麼敘述「並不是說,一個有品味堅毅的人,總是喜歡沒沒無聞或沒人喜歡的東西。而是,儘管他/她會參考任何意見,但他/她一定以自己的判準為最終判準」。我當時覺得她「品味」這個詞比較像在舉實例,乍看下在討論品味,其實是在寫個人對於外物的判斷、喜好,而這項判斷最重要的元素是「自己」。
如作者敘述,「品味」是需要形成的。在組成成分複雜的事物上,需要去積累對於每一種元素的認知,然後才能去總結自己對一個複合物的結論,好比討論一首歌時綜合了歌詞的內涵及元素、歌手的聲音、甚至歌手與他的創作背景等,最後才能總結。(雖然直觀的個人感受其實也符合這樣的判斷,但其實在近代的生活中很難去區分直觀的感受是不是一種綜合元素的結果。)
軟嫩的米蟲
(承上。)
可是我個人被「堅毅」這個詞給困惑到,一個善於改變自己判斷的人算是「堅毅」嗎?在吸收新的認知並接受後所改變的判準,不能算是「堅毅」嗎?雖然我明白這很少見,畢竟支撐個人判準的經驗本身來自日積月累,通常很難隨意地更動。又或者容易更動的個人判準其實並沒有所謂的「品味堅毅」。

我個人形成品味的方式是堆疊生活經驗,像一塊海綿一樣,在真正開始形成喜好前先全盤接受,包括接受別人好與壞的評論,再去思考自己會下怎樣的評論。久而久之,判準與品味會慢慢生長而茁壯。
軟嫩的米蟲
2. 我本身並不覺得生命中有不可或缺的作品一事,畢竟錯過了那就錯過了,長到現在的一生失去了某個作品,那些不算是現在的一生了。但最近一本讓我覺得活著真好的書是賴香吟的《其後それから》,因為有些困住我的情感、我破碎的敘述能力與需要被訴說的疼痛,在讀完這本書後才獲得放下一些事的勇氣。
軟嫩的米蟲
3. 我相信即便是個人自傳也有其虛構的部分。我認為在事物的本質到個人認知間,本身至少就經過了一道轉譯,然後從認知到傳達出去之間又是重重轉譯。小說家在作品裡傳達著自己想傳達的事物,寫下來的是「想要被讀者看到的部分」,更多的是沒寫出來、不願寫出來。
我曾經問過一個友人會不會在我死後想知道一些他不曾知道的我的事,他回我「不想」,因為「我認為妳願意告訴我的事那是妳希望我知道的事,妳沒告訴我的事可能是妳不希望我知道的事,所以『不想』也『不需要』知道。」
所以我認為即便是一本聲稱虛構的書,也未必沒有真實的成分。《愛的不久時》的作者決定去區隔小說與人生,即便作品中自承是回憶錄,也不過是作者想要讓人看見的部分,其中未必沒有虛構的成分在,也未必沒有真實的部分。
軟嫩的米蟲
4. 我覺得「標籤」是資訊、知識增加的產物,提供一個快速篩選的方式,久而久之到現代反變成了一種認識的方式,好像失去了標籤就無法去認識他者一樣,藉此去篩掉「不感興趣」的事物。
5. 我傾向於去感受愛,不去想像愛。因為「想像」本身具有侷限性,如果超出了個人的想像,就會變得難以判定;但感受在還沒死掉的階段,有時候可以承受連自己都想像不到的事物。
suzie
艸監 : 我可以把連結的部份直接貼到這噗嗎?這樣畢竟一目了然。

(6.)我的閱讀順序是:
201509《愛的不久時》
201512《永別書》
201802《永別書》
201804《愛的不久時》

但因為我是個記憶力蠻不好的人,所以第一次看《永別書》時,我好像已經忘了《愛的不久時》的細節,只記得自己特別喜歡的部份……(大概吧,至少我不記得當時有這次這麼震驚)。
但不要說兩書的關聯了,就連我重讀《永別書》,都不記得兩次爆炸的確切細節是什麼……
所以這題,我的狀況可能沒有任何參考價值,可能要請其他人來回答。
suzie
ꌚꂑ|綠的少女# : 我也很喜歡這段耶!! Alex真是超級可愛~~~~~
suzie
軟嫩的米蟲 :
(1.)
一個善於改變自己改變自己判斷的人算是「堅毅」嗎?
雖然跟品味無關,但我有個類似的問題:一個有主見的人,有沒有可能同時也是個容易受到他人影響的人?(因為我一直以為有自己的想法就等於不容易受人影響,但後來才發現我誤會了,這兩者之間未必是等號)

(6.)
你的回答讓我想了一下,有可能是這個題目不夠準確……
不過,這題回答想像未發生過的 & 感受已發生過的都可以~
艸監
after148722: 等等,我有點搞不清楚這裡的「連結」是指suzie的閱讀紀錄噗,還是我的回答paste,如果是paste,當初是怕占太多版面,結果竟然弄巧成拙嗎
其實我讀完作品有在河道上搜尋看過其他人的心得,也包括你的(更或者說我會積極地去找《愛的不久時》來看,仔細一想應該是被河道上太多噗明/暗示XD)
但不知道為什麼看到的心得裡,普遍大家都不會提到「童年陰影」的部分
suzie
艸監 :
我說的連結是指你的paste~~但但但,不用在意啦,單純是因為我用手機操作,如果內容都在同一噗,我回覆時上下捲動就看得到,但如果是外連的連結就變成要切換視窗,只是因為這個原因XDD

會不會是因為「童年陰影」是個大雷?或是……大家還沒準備好要討論這一塊?
艸監
那我自己重貼會不會比較方便?
我有想過「童年陰影」是不是房間裡的大象不能談......
suzie
艸監 : 好!麻煩你了
想想沒準備好要討論所以下意識避開的可能性蠻大的。就像……Alex也曾很婉轉地提過,他有聽過這樣的傳言,但不曉得是不是真的。(突然覺得Alex是否大眾發言代表?!)
艸監
1.「真正把人與人區分開來的,我認為並不是品味的好壞或寬窄,而是每個人形成品味的方式。」(p. 107)
請聊聊對這段話的想法,並分享自己形成品味的方式。

真正把區分開來的是形成品味的方式,
也許可以理解成培養品味的環境跟做出的抉擇會影響一個人的人格,進一步決定一個人與他人的不同。
品味可以藉由許多事物塑造,它可以是指在用品上的堅持,行為上的堅持,對我來說品味是有點接近氣質一樣的概念。
我個人形成品味的方式應該是透過周遭的人事物和各類創作作品經過各種主觀的喜好厭惡後,留下來那些「喜歡、崇仰的情緒」吧。
艸監
2.有哪些作品讓你覺得活著真好?請分享你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作品,和它之所以如此重要的原因。

《skip-快轉》北村薰
少女在一場午睡後,穿越時空成為了40歲的婦人,她失去了一切熟悉的事物,被迫要迅速地成為擁有各種經驗的女人。
每次看到女孩跌跌撞撞地努力要在困境中找出一線生機,慢慢接受了殘酷的事實——一切可能快轉卻無法倒退,就覺得人生其實就是這樣,一眨眼時光飛逝,但是誰都回不了過去。那樣努力在不熟悉的未來奮鬥的女孩閃耀著時間沒有奪走的光芒,她真的好勇敢。
艸監
3.小說的副標題點明「回憶錄」,卻在開頭聲明:「小說是小說;人生是人生」
在閱讀《愛的不久時》的過程中,你對本書真實/虛構性有什麼看法呢?

必須將作者與作品解離,才有辦法用自己的眼睛看作者創造出來的世界。
虛構有時比真實更能夠傳達到心裡。

4.小說對於「標籤」和「定義」有相當精彩的書寫,對於書裡書外的各種「標籤」,你有什麼樣的看法呢?

人們被標籤所困,但標籤其實做了最快速的篩選,省卻很多麻煩。
但如果太信賴標籤,不去真實接觸,那有時候人生會錯過很多標籤無法標記的事物。

5.在《愛的不久時》中,可以看到很多愛/愛的可能性,聊聊你對「愛」的想像吧!

現在的想像很直覺地就是凌晨三點突然驚醒無法再次入眠XD,但愛有很多種,像扭蛋一樣要投幣轉了拆開包裝才知道是什麼。
艸監
6.若你想討論的內容不在導讀題目中,或者閱讀時有特別喜歡、有共鳴的段落或角色,歡迎交流分享。
《愛的不久時》跟《永別書》有些元素有所重疊,想知道其他讀者閱讀如果兩部作品都有閱讀過,是否會認為閱讀上的先後順序會影響對作品的想法?
我個人先看了《永別書》才看了《愛的不久時》,所以我看《永別書》之前完全無法預料到會是這麼沉重的「爆炸」,看完《愛的不久時》後,看到裡面也出現了「爆炸」,雖然驚訝但很快速就接受了。
覺得如果閱讀順序是順著出版日期看的話,《永別書》前面一層層堆疊要引出最終的大「爆炸」似乎會失去一點戲劇感。(不是說那行為就正常化了)
想知道大家如果要推薦別人閱讀這兩部作品時,會推薦照出版序閱讀嗎?
最後我好喜歡有子和她的紅大衣
艸監
after148722: 真的好想學習Alex的待人處事技巧(?
最原始的我就刪掉囉?
suzie
艸監 : 留著好了?前後的對話比較完整。
但是Alex後面的行為(跟女主角說他和誰上床了)讓我覺得……判若兩人?也覺得殖民 v.s. 強弱國的形容/差異蠻駭人的。
艸監
有點忘記殖民 v.s. 強弱國的部分了:-o
但Alex或主角其實都不完美,有可愛的時候也有不是那麼好的時候
但基本上還是可愛居多啦XD
suzie
剛好摘到這一段:

p. 191
Betty或許如Alex所說不是非常優秀,(……)但她和男人間的關係是強國或弱國間的外交——不是完全殖民的。Alex選擇的如果是Betty,我會有輸掉什麼的感覺,但僅止於此,我的靈魂不會感到晦暗、虛無。Sonia代表的,卻是我完全不要進入的領域。
艸監
這一段其實有點女性主義跟父權在心境間的拉扯?
其實在提到Alex並不品味堅毅的時候,是不是也暗示了結局他會順著傳統走?
軟嫩的米蟲
5. 在重新回答第五題前,我想引用成英姝《似笑那樣遠,如吻這樣近》寫的:
  「真奇怪,愛給人的感覺是悲傷而不是快樂。每當我看著他,心裡總是湧起難以言喻的思念之情,我了解在我注視著他的時候,我凝視他越久,發現我失去的越多,而這是我無法彌補,無法改變,無法挽回的事情。」(p.065)
我其實忘記了自己是什麼時候看待世界的時候都覺得有股難以言喻的悲傷,我本以為是因為職場使然,但後來發現自己很早的時候就開始覺得「死別」是我人生中很大的困境。年少的時候會用詞彙有限,無法確切地去描寫出死別在我身上的影響,那種無以言喻就像站在病床前無能為力的挫敗感。長大了,看得多了,發現自己已經沒辦法在看待別人時,不去抱著「這個人總有一天會與我分離」的感慨。
所以我覺得對我來說的愛,就是看著他者時,我內心所湧上的悲傷。
軟嫩的米蟲
題外題:
《永別書:在我不在的時代》2018.04.30
《愛的不久時:南特/巴黎回憶錄》2018.05.08
除非系列書,我個人會將其它書籍都視為獨立作品,所以對我來說,先後閱讀順序大概只影響我對作者寫作手法改變的觀察。看完《永別書》再回頭看《愛的不久時》時,某種層面會感覺到《愛的不久時》是《永別書》的嘗試,因為我個人認為如果沒有藉由《愛的不久時》來爬梳「回憶與傷痛」的過程,也許《永別書》會更難以寫作。
軟嫩的米蟲
至於要說到《愛的不久時》與《永別書》呼應爆炸的點,我個人覺得《愛的不久時》這一段已經稍微提到(p.132):
  我的法文還沒好到可以隨機說謊——我的法文好點之後,我編出一個故事,故事中我有一個過度知識分子傾向並對子女採取放任教育的母親,以此來說服別人我為什麼是一個「家事白癡」,並使別人不要疑心我真實的身世:有個在精神上虐待我的母親,有個在身體上侵犯我的父親,有個不幸喔這是我童年的童謠。
  就在我被這個恐懼壓得快要窒息的時候,我母親又有了天才之舉。她寄給我我父親的照片。我的感覺或反應是什麼,我永遠都不想再去談。我不敢自殺,那種痛苦使妳覺得就算妳死了,它都還會再殺妳一次使妳活過來,繼續折磨妳。
軟嫩的米蟲
偷偷談一下《永別書》。其實我剛開始讀的時候就在思考這讓人讀得很辛苦的句子,作者是本身就是這樣的寫作手法或是有意為之。這是一種讓人要陷入窒息的行文模式,可以從字句中感覺到寫作時的龐雜思緒與思考的斷裂點,就像賴香吟在《其後》中曾經這麼描述:「每個靈魂都是不同的,但痛苦的靈魂之間有嗅覺般的共感。」我自己感覺《永別書》所帶來的閱讀困難,來自於作者想要傳達的意念,並且反映在寫作手法上。所以我看到寫到「爆炸」的時候,反倒可以理解一路看過來的字句為什麼會是那個樣子。
在這點上,我回頭看《愛的不久時》更覺得《永別書》的字句是有意為之。
軟嫩的米蟲
關於Alex,其實我覺得一早就開始寫了很多伏筆,好比在p.033中:
  有一個名字,就像有一個紀念物般,在未來只會徒增傷感。
這段話是描寫Alex想要一個中文名的段落後,作者的解釋。我覺得中間的段落或多或少都有藉由對話來區隔出Alex和「我」的不同,所以結尾如果他們沒有分開,可能對我來說會比較意外。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