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kAsk
@DarkAsk
Wed, Apr 18, 2018 4:40 AM
Wed, Apr 18, 2018 5:18 AM
383
181
[雜談]我們正在見證文化斷絕前的掙扎。
不得不上路 60s promo 中字版
以花蓮阿美族里漏部落Sikawasay的生命故事為主題的紀錄片,記錄著逐漸凋零的阿美族文化,紀錄民族音樂學者巴奈.母路,面對外來變遷,與自己作為大學教授及祭師角色衝突的自我追尋。
推薦:不得不上路 | TIEFF
中斷多年! 卡拉魯然部落舉辦立巫儀式
活在當代的巫師,究竟做些什麼?│研之有物 -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研究
憂「巫醫」傳統走入歷史 太魯閣族第8代僅存巫醫將傳承14歲孫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當神秘的女巫遇上人類學家──專訪胡台麗、劉璧榛 │ 研之有物 -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研究
排灣族現代女巫的「成巫之路」:神靈附體完還得去看醫生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Myth
#Rel
DarkAsk
@DarkAsk
Wed, Apr 18, 2018 8:04 AM
Wed, Apr 18, 2018 9:22 AM
聽見安撫心靈的聲音
巴奈.母路是薄薄社的阿美族,和sikawasay(巫師)在20多年前結緣,當時偶然經過里漏部落,聽到了古典優雅而悽悽然的音樂,完全不像是印象中阿美族豐年祭開心的旋律,安撫了她的心靈。因為她來自別的部落,剛開始被拒絕進入祭團,經過20年的磨合、理解和信任,才走到今天。她常常看到阿嬤們在儀式中流淚、互相安慰,為了子孫而當sikawasay。巴奈.母路一直對自己是誰感到困惑,阿嬤給了她答案,也希望好好記錄這僅有的美好。
DarkAsk
@DarkAsk
Wed, Apr 18, 2018 9:22 AM
Wed, Apr 18, 2018 9:27 AM
靈魂的事:從學者到祭師,巴奈·母路為什麼「不得不上路」? – Gillian 金其琪 – Medium
阿美語Sikawasay,字根kawas意為「靈」,si意為擁有及承載,say意為「XX的人」,巴奈·母路決定成為 Sikawasay,就是「擁有神靈的人」。Sikawasay原本是她的民族音樂學田野,從研究者到自己也成為Sikawasay,記者問她何以「下海」,她卻答是「上路」,靈魂的路。
不少老祭師都會說,她們一生都在抗拒成為Sikawasay。「神靈愛我,要我去。我只有去。」巴奈·母路也這樣說。「我們是不得不上路的,有一點天命。」
DarkAsk
@DarkAsk
Wed, Apr 18, 2018 9:28 AM
Wed, Apr 18, 2018 9:33 AM
在巴奈·母路剛剛接觸Sikawasay的20世紀八九十年代,祭師只剩下30多位,再到2012年,已經不足10位。
老祭師們相繼去世,直到今年剩下6個。她還記得和老祭師們一起到曠野做儀式,悼念已故的祭師。大家開始念悼詞,各報姓名,說我們來祭你了。曠野的風太大,巴奈·母路差點站不穩,其中一位老祭師就說:「等我們都死了,就只有一個連風都擋不住的瘦排骨巴奈,來祭我們所有的人。」
「完了,我立刻飆淚,那個眼淚是永恆的。」巴奈·母路說。「這太傷了,你知道前面的人都要走,你知道後面可能都沒人,可你知道你永遠在。那個感覺是非常非常……,」她難過得說不下去。
DarkAsk
@DarkAsk
Wed, Apr 18, 2018 4:02 PM
Wed, Apr 18, 2018 4:25 PM
台灣國際民族...
四月到五月,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在各大學與場所,巡迴播映不同影片,地點與場次詳情請查閱Facebook粉絲團。
無論是《Lmuhuw 言的記憶》或是《不得不上路》等片,都是瞭解文化值得一觀的紀錄。
載入新的回覆
#Myth
#Rel
巴奈.母路是薄薄社的阿美族,和sikawasay(巫師)在20多年前結緣,當時偶然經過里漏部落,聽到了古典優雅而悽悽然的音樂,完全不像是印象中阿美族豐年祭開心的旋律,安撫了她的心靈。因為她來自別的部落,剛開始被拒絕進入祭團,經過20年的磨合、理解和信任,才走到今天。她常常看到阿嬤們在儀式中流淚、互相安慰,為了子孫而當sikawasay。巴奈.母路一直對自己是誰感到困惑,阿嬤給了她答案,也希望好好記錄這僅有的美好。
阿美語Sikawasay,字根kawas意為「靈」,si意為擁有及承載,say意為「XX的人」,巴奈·母路決定成為 Sikawasay,就是「擁有神靈的人」。Sikawasay原本是她的民族音樂學田野,從研究者到自己也成為Sikawasay,記者問她何以「下海」,她卻答是「上路」,靈魂的路。
不少老祭師都會說,她們一生都在抗拒成為Sikawasay。「神靈愛我,要我去。我只有去。」巴奈·母路也這樣說。「我們是不得不上路的,有一點天命。」
老祭師們相繼去世,直到今年剩下6個。她還記得和老祭師們一起到曠野做儀式,悼念已故的祭師。大家開始念悼詞,各報姓名,說我們來祭你了。曠野的風太大,巴奈·母路差點站不穩,其中一位老祭師就說:「等我們都死了,就只有一個連風都擋不住的瘦排骨巴奈,來祭我們所有的人。」
「完了,我立刻飆淚,那個眼淚是永恆的。」巴奈·母路說。「這太傷了,你知道前面的人都要走,你知道後面可能都沒人,可你知道你永遠在。那個感覺是非常非常……,」她難過得說不下去。
四月到五月,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在各大學與場所,巡迴播映不同影片,地點與場次詳情請查閱Facebook粉絲團。
無論是《Lmuhuw 言的記憶》或是《不得不上路》等片,都是瞭解文化值得一觀的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