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還沒追上來的人←
[電影歸來][魔女席瑪]

發現一個不小心似乎什麼都會忘光(現在就有點忘了),把能寫的段落寫一寫。
拉線後捏他,這部我真的沒有太多感想,唯爽而已。至於為什麼看步調緩慢的藝術片可以爽成這樣,多少有個人因素在內,但劇情絕對是最大的要素。這個故事我很喜歡,而且我完全跟著劇情走,選擇不看任何可能的「隱喻」——我覺得這就是個魔女的故事,無關青少年成長與自我肯定,更無關父權。我甚至覺得用「突破父權」去說這個故事很不有趣。(雖然看起來就像那樣)(順便他可能也婊了聖經,但這邊的「聖經」約等於「父權」)
但我覺得這的確攸關性傾向的摸索與肯定,雖然那會讓我的結論有所矛盾。但沒關係,我喜歡這個故事。
我喜歡從心而動的惡役,純粹的自私,那種純粹當中甚至包含著純真,因為所謂的「渴求」是那樣一心一意。
人還沒追上來的人←
對這部作品,我有個印象:他明定了一種「好」 與「壞」。那種好壞不是絕對值,畢竟隨著標準與立場不同,好或壞的論調都會跟著改變,但在這部作品裡確實有某種「劃分」:來自父親、來自同儕、來自宗教、來自道德,女主角不斷的被周遭與自己擠壓進「是我不好」的認知裡,但就根本而言,她自己並不這麼覺得。於是,某種程度而言,可以看見她想方設法企圖擺脫「自己有罪」的思考,直到她也論斷了自己的罪,再到確信所謂的渴望不是罪。(那段翻轉真是美到不行,建議所有撐得過緩慢而能被視覺美感抓取的人都進電影院欣賞一下)
人還沒追上來的人←
於是對我而言,這故事的結局代表了女主角拋開所謂的好壞界定,不去在乎旁人/社會/道德所謂的「可以不可以」,放開自我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事物。那彷彿重獲新生,彷彿全世界都在她手裡,只要她想,即使征服世界也只是小事的那種自信,讓我感覺酣暢淋漓,彷彿就要跑起來。
人還沒追上來的人←
想大聲吶喊:你可以征服世界。你可以。
人還沒追上來的人←
但在走到結局之前,故事有許多緩慢壓抑的部份。其實他讓我想起《魔女嘉莉》,在確定女主角是魔女之前,要發生許多很不愉快的事,那是魔女的培養與誕生;而《魔女席瑪》也花了許多功夫歸納罪業,從全然無辜、錯在他人、罪責歸己乃至大悟大徹,從不解、懷疑、確信到認可,每一步都是小心翼翼、實事求是。這種小心會讓無法與女主角同步的觀眾不耐煩,而即使有辦法同步,也可能對現有情報的稀缺感到焦急。但得說:沒有一番寒徹骨,哪有梅花撲鼻香,我自己滿喜歡這種進度的,即使焦急、慌張、憂慮、疑惑,那都是導演給我的,讓我能對這部作品反饋出愛的禮物。
人還沒追上來的人←
想起從最初《八月三十一日,我在奧斯陸》的和緩平淡,之後《記憶乍響》的情緒多於劇情,《魔女席瑪》真是可看性很高的一部作品。(啊但是《奧斯陸》是我對這名導演的初戀,我喜歡那種慢慢沒頂的感覺)

我想我真的很可以感受這位導演的敘事,即使是我沒那麼喜歡的《記憶乍響》,我也看得出是怎麼回事,讓我覺得這份愛滿有回報的。(笑)
人還沒追上來的人←
=====
捏他防雷線。
討論一下劇情。
=====
人還沒追上來的人←
講幾個我自己印象深刻的段落。
人還沒追上來的人←
首先是電影從父親舉槍企圖殺死女兒開始。那是故事的前提、導引、開頭,這個段落讓身為觀眾的我判斷出:女主角身上有某種「特殊」,導致「成年、有判斷力」的男人將她劃設為「需要消滅的邪惡存在」;但在畫面中,年幼的女主角的那份純真可愛,與男人的判斷大相逕庭:我們要怎麼認定,像這樣天真的女孩子帶有「罪」?
這一瞬間的矛盾感太美,光是開頭我就被擄獲。之後我致力於尋找電影要表達的「女主角的特殊性」:一開始,我認為「在父親的立場」,那份罪可能是女主角的癲癇症(=魔女),若僅僅因為癲癇而被判罪,女主角多麼可憐啊!
人還沒追上來的人←
與罪相關的敘述,還有偶爾出現的蛇。第一次出現是在女主角的夢裡,蛇纏上一位老太太的脖頸。我認為蛇代表的是罪業與墮落(從我對聖經的粗淺印象),被蛇纏繞脖頸代表的是被罪業束縛,只是此時被纏繞的人不是女主角,後來才知道他暗喻的是「除了女主角以外,還有一個懷罪者」,當女主角的歷練逐漸(重新)萌發,與她接軌的便是她的前輩。這是「魔女」的罪。
第二次出現是在派對中,女主角在迷離間認為自己在與朝思暮想的女角接吻,激起情慾後自慰,蛇在此時進入了她的口中。她的情慾是與女角接吻誘發,我在想,這可能代表「與女角的接吻、並產生情慾」是她心底認定的罪。這是「同性戀」的罪。
人還沒追上來的人←
到此,所謂的「罪」都只是某種意象,不真正存在,直到醫院開始檢查她的癲癇症狀,誘發她的發作,導致她讓那個令她產生情慾、遭受羞辱的女角消失於世。
據此她確認了自己不是癲癇症,是貨真價實的魔女,而有這種認知的也不只她一人,查訪尋到的以為早已身故的在生親祖母,也患有一樣的症狀,被父親用強力的精神病用藥癱瘓隱藏在安養院裡——她的祖母有罪,她讓自己的丈夫消失;她自己也有罪,她讓一個女孩消失,而她沒有辦法把她帶回來。
人還沒追上來的人←
女主角對罪的恐懼,來自於家庭宗教與父親的教養。小時候,父親曾抓著她的手接觸燭火,要她親身體驗「下地獄就這種感覺,而且永不止息」——她的父親以地獄永生的業火恐嚇她,要她避開罪、要她不能犯罪。於是當她真的犯了罪,她便尋求家人的幫助,然後醒悟自己父親的幫助法,就是讓她變得與祖母一樣。
人還沒追上來的人←
「為什麼我不能做自己?」

曾幾何時,她開始這麼想。她想擺脫罪業壓身的痛苦。於是,在夢境裡,她的靈肉渴望讓她的父親遭受業火焚身之刑,入了地獄。待她醒來,察覺自己又重蹈覆轍,她跳進湖裡企圖拯救父親——但在水底下等她的,卻是那位被她奪走存在,奪走她愛戀的女子。那才是她的靈肉真正渴望的東西。

於是回到岸上的她裡解了自己真正渴望的事物——她期盼的不是「無罪」,而是愛。
當她從「無罪」的執念裡離開,接受了自己的魔女身份後,她反而擁有控制能力的能力,可以在自己的驅使下治好母親的殘疾,可以在自己的期盼下讓女角完成她對愛的期待,她擺脫父親對她的約束與詛咒、擺脫了道德對自己的限制,她成為了魔女。
人還沒追上來的人←
我好喜歡她成為魔女後的自信微笑。我喜歡她帶著得意的笑臉,彷彿擁有了全世界。而我還真的希望她能擁有全世界。(征!服!世!界!)
人還沒追上來的人←
--
人還沒追上來的人←
補一個上面插不進去的段落。女主角在確定女角的消失肇因於自己的能力,其實企圖讓女角回來過。在與女角二度會面的泳池裡,她肯定是想著與女角見面吧。於是她下意識使用了能力,卻因為心裡無法接受魔女能力,下沉的她無法跨越禁制,只能拍打壁面而無法「通過」。第二次在水底,為了救父親而釋放能力,穿越壁面後見到的「渴望」正是那名女子。這證明了,只有放開她自己,她才能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
至於要求她放棄慾念的父親,嗯,不要了吧。
人還沒追上來的人←
我就喜歡她這種有點邪惡的地方。於是,基本上我相信,女角對女主角的愛是魔力施作的成果。我其實不太在乎女角在這個故事裡的主體性與自主性,她就是女主角「渴求」的對象,如果女角對女主角的愛有那麼一點真,那就是救贖;如果完全沒有,那也是救贖,只是邪惡了點。畢竟女主角是魔女,魔女勝利了,世界被她征服了,那到底有什麼不可以。
人還沒追上來的人←
=====

捏他結束。
=====
人還沒追上來的人←
重申:建議所有撐得過緩慢而能被視覺美感抓取的人都進電影院欣賞一下。我覺得這是我看過最爽的魔女故事。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