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llerlin
@kellerlin
Fri, Mar 30, 2018 9:03 AM
89
21
[燒腦]來想一下好了...「服裝」之於人類...
#人類學 #社會學 #心理學
kellerlin
@kellerlin
Fri, Mar 30, 2018 9:11 AM
Fri, Mar 30, 2018 9:29 AM
【物理功能】
1.禦寒保暖防曬防塵(冬衣、夏服)
2.防禦需求(遮陰布、盔甲、防彈衣)
3.避免髒污、腐蝕(手術服或實驗服)
4.醫療用途(燒傷用彈性衣)
5.特殊環境生存(潛水衣、太空衣)
kellerlin
@kellerlin
Fri, Mar 30, 2018 9:28 AM
【社會功能】
1.戰鬥警告(戰袍、武裝)
2.敵我辨識(各國軍服)
3.工作辨識(工程服、工作服、醫師袍)
4.特殊身分辨識(軍警、學生、囚犯)
5.文化資本展現(貴族、中產階級、時尚)
6.社會文化特質(道德與價值觀、善良風俗秩序)
7.宗教信仰(信徒的服儀規範)
8.代表特殊時間場合(祭典、嘉年華裝扮)
kellerlin
@kellerlin
Fri, Mar 30, 2018 9:46 AM
Fri, Mar 30, 2018 10:46 AM
在人類學裡面,「服裝」作為「物質文化」,是研究原始人類社會組成與互動很重要的一環...服裝代表原料取得的客觀環境、編織能力的技術成熟、花樣與裝飾的發展演變,最終,象徵著權力階級(誰有能力擁有並穿著什麼樣的服裝)、象徵技術文化交流的演進(如樹皮布的製作與風格)、象徵人的生命歷程(親手縫製的有家族圖紋的禮服)、以及宗教信仰或死後世界的投射(巫師服裝、喪服)
kellerlin
@kellerlin
Fri, Mar 30, 2018 10:04 AM
Fri, Mar 30, 2018 10:07 AM
往現代推進一點點,服裝本身,除了社會組成的需求,也開始因應自然環境、社會文化、政治階級,而有地域、時空的分化/特化...也就是
服裝本身即象徵/指涉特定的人事時地物
之使用與創造,所以相對的,就能以服裝為重點器物來研究人類的發展,所謂
考古人類學
即是以器物研究史前史的專門學科/學術專門
kellerlin
@kellerlin
Fri, Mar 30, 2018 10:13 AM
Fri, Mar 30, 2018 10:52 AM
如果再往現代推進,不同族群的服裝演進,不單是物理環境改變,同時也象徵族群變遷與文化交流,最簡單的概念是,在清領時期到日治/據/殖時期,台灣原住民族有些傳統服飾,多少都發現有日式花紋布條點綴、同時一些男性戰服禮袍,也出現台灣沒有的金屬或是其他南島地區的玉飾或貝飾,足以證明跨國海貿或交易活動的頻繁與文化互動(雖然這個證據推論不夠嚴謹...),服裝的差異,甚至演伸出「文化對文化」的概念
kellerlin
@kellerlin
Fri, Mar 30, 2018 10:20 AM
Fri, Mar 30, 2018 10:53 AM
然而一旦進入
文化
的場域,服裝就不只是【物理功能】那麼簡單,不同的材質、不同的顏色、不同的花紋、不同的剪裁、不同的搭配、不同的穿著方式、不同的時空場合,一件衣服就擁有不同的文化象徵意涵,同時,還重疊了不同的【社會功能】,而這個社會功能,就是社會學/文化社會學/藝術人類學的拿手好戲「象徵符號/符號學/
詮釋學
」的戰場惹...(頭痛)
kellerlin
@kellerlin
Fri, Mar 30, 2018 10:22 AM
(飯先)
kellerlin
@kellerlin
Fri, Mar 30, 2018 12:25 PM
(回來)
kellerlin
@kellerlin
Fri, Mar 30, 2018 12:37 PM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就八股了點,
服裝本身就具有政治象徵與經濟象徵
。不管是哪個文化社會的歷史,從部落進展到民族或到現代國家,生產與編織的技術既是國力(發展與保護紡織技術)、也是貨幣(棉、布、帛作為稅收或戰爭賠償),同時衣服顏色與紋樣象徵階級(貴族紫、黃袍),甚至形成了華人文化服制禮儀(《周禮》),規範了華人一生所有樣態應當的穿著...
kellerlin
@kellerlin
Fri, Mar 30, 2018 12:45 PM
Fri, Mar 30, 2018 12:56 PM
從服裝生產與使用(唯物)的歷史來說,本來手作的衣服是給自己穿的,在經濟發展下,變成做衣服拿來賣而非自己使用,因此拿錢請人做衣服/設計衣服本身,就是一種經濟力/政治力的展現,在西方中古時期,變成貴族展現品味、財力與禮儀的競賽,當中產階級興起,這種奢華風就被因襲,才形成當代傅柯所戲謔的「(法國的中產階級為了政治地位學習貴族的歪風使得)服儀(繼續)變成一種規訓」
「服儀是一種規訓」沒錯,但使用傅柯千萬別去脈絡喔,他罵的是法國的世家與紈褲子弟
kellerlin
@kellerlin
Fri, Mar 30, 2018 12:56 PM
Fri, Mar 30, 2018 1:18 PM
後續中產階級興起、工業化革命、現代化全球化的過程,讓人愈來愈不可能自己製作衣服,而勢必要買衣服來穿,服裝的商業化,在物理功能之外,同時產生了對於「時尚」的炒作與「藝術性」的質疑:時尚無可避免的反應資本階級(因為原料跟生產製作都掌握在資本家手中),以致於
所有的流行都由資本家的喜好跟利益決定
;也因為大量生產減損了本真性(inauthenticity),而使得大眾穿著的服裝從規訓中解禁(去神聖/世俗化、常民化)......服裝(時尚)在此變成一種文化資本,同時決定你的階級與社會地位
kellerlin
@kellerlin
Fri, Mar 30, 2018 1:02 PM
Fri, Mar 30, 2018 1:04 PM
這兩者的矛盾,更會因「客體化」、「(不同文化的)他者凝視」而激化,原本作為物理功能的服飾,隨著觀看者的不同,而發展出不同的社會功能與
詮釋
。比方說,原住民族的服飾,一直被主流文化放在客體化(這是文物)的角度,而產生「他者凝視」的解讀問題...如果解釋跟原住民族既有的解釋一致那還好,解釋不一致的時候,往往會產生嚴重的文化扭曲或文化衝突....因為服裝本身,有時候比象徵穿著的人的本身,甚至能活得更久,而更有價值(物質文化層面)
kellerlin
@kellerlin
Fri, Mar 30, 2018 1:18 PM
而在自由詮釋的對立面,就是各行業制服的規範,制服是「服飾與身分的固定象徵」,原本來自「社會分工」的自然發展(物理功能或社會功能之需求),反過來變成敵我辨識、工業化、特殊身分識別的統一管理手段,這種基於管理的需求、或是之前提到的對於時尚(文化資本)的需求,才進入了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的討論範疇,意即「服裝對人的影響」
kellerlin
@kellerlin
Fri, Mar 30, 2018 1:28 PM
有一派社會/心理學(比方劇場理論/俗民方法/符號互動論)認為,人是透過著裝(或戴面具)表演,來扮演在社會中的角色,社會上的其他人,也透過這個著裝演出,來進行互動,整個社會化的過程,就是不斷互動與應映。在這個論點裡面,誰什麼時候在何種場合穿著什麼樣的服飾是合適的,會被視為是社會化的正常人,反之,就被視為社會化不足而需要就醫或再教育。聽起來很驚悚很規訓,但是卻符合大部分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社會化基本,而同時,也允許這個內在社會是個互為主體的動態往復過程(包含解構的動力)
kellerlin
@kellerlin
Fri, Mar 30, 2018 1:36 PM
當衣服同時有心理與社會化的功能,那也就會聯繫到自我價值(自尊)跟對他者的評價,也就是,
穿著本身,既象徵著階級、象徵著權力、也象徵著個人的自尊
,這些重疊的特質是無法把一個人從他身上的衣服所剝落下來的,反過來說,一個人的服飾,幾乎等於他自己的自尊與別人對他的評價,無論是否為誤解或是超譯,服裝做為反映資本(有錢沒錢)、反應個體自尊的象徵,本身就非常強烈
kellerlin
@kellerlin
Fri, Mar 30, 2018 1:44 PM
這種強烈是會傷害人的,當衣著本身互為主體的動態往復過程,透過堆疊與結晶化,自然也形成複雜的歷史記憶,有一些特定衣著的象徵被強化而與悲劇歷史做連結,最明顯的例子是戰爭所出現的軍用制服,不管是納粹軍服或是日本陸軍軍服,都能直接勾起當時一整個世代的憤怒與恐懼,因為這個特定服裝象徵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集中營屠殺、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陸軍的殺戮行為,這些服飾也絕沒有別的象徵可以取代,因為「服裝本身即是象徵」,所以「支持這種服飾等於支持屠殺/支持用服裝的象徵傷害別人」
kellerlin
@kellerlin
Fri, Mar 30, 2018 1:46 PM
(默,我會打不完)
kellerlin
@kellerlin
Fri, Mar 30, 2018 1:46 PM
(快轉)
kellerlin
@kellerlin
Fri, Mar 30, 2018 1:56 PM
Fri, Mar 30, 2018 2:00 PM
所以主張穿便服、廢掉制服、替制服去污名化、替學生制服喊冤、衝撞體制、服裝自由
納粹服去污名化
的人,最好真的多想一下,不管是歷史發展或是人類的需求,
服裝/制服是社會的產物,他本身是沒有多少自由的
,要在不自由裡面爭取自由是很浪漫的事情,但是人類活的這麼久...你覺得是因為我打那一長串物理或社會功能的需求?還是倡議者比較天生神力可以解放「既象徵著階級、象徵著權力、也象徵著個人的自尊」這件事......如果說你解到最後發現大家都會回歸原位只是因為你沒搞懂人類基本需求(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你可能要嘔出十斤血了......
#不想寫了,收工
kellerlin
@kellerlin
Fri, Mar 30, 2018 1:57 PM
(從頭到尾亂跳&胡言亂語哈哈)
kellerlin
@kellerlin
Fri, Mar 30, 2018 2:12 PM
Fri, Mar 30, 2018 2:13 PM
因此說回來,依照象徵的結果,「學生制服」不只是象徵「
你是學生
(甚至未成年)」,對別人跟店員而言,是象徵「
這個學校的(所有)學生
」啊......你穿制服去虎●穴R18區買髒本,你以為只是「
你這個學生會買髒本
」,實際上在別人眼裡,就是跟「
這個學校的學生(都)會買髒本
」啊...你一個人背負了其他同學、跟整個學校的象徵好嗎...不買髒本的同學真的不想被你代言啦,不要那麼個人主義獨善其身好嗎...想想你的同學,求你配合店規一下,放過他們吧
kellerlin
@kellerlin
Sat, Mar 31, 2018 2:56 PM
想到繼續補充
宗教信仰的部份,大略有神聖性(神衣、裹屍布)、儀式性(神職服、道袍、婚禮禮服)、規範性(信徒服儀、僧服),甚至是禁忌性(巫服、喪服)。接觸聖人的衣服/布料產生了神聖性信仰,而台灣佛道教與民間信仰的神明,所穿的衣服在神聖性之外,亦凝結了傳統文化與神話故事在內,不只神明衣服象徵被固定,更同時反應/產生了神明的位階差異。同樣的,對服儀的戒律也規範了神職人員、道士、修行者、信徒,透過服裝來展演聖物-儀式-教義-信徒-的關係...比較特別的是禁忌性服飾,某些民族文化中巫師穿著或打扮則(被視為)擁有超自然力量、或是辟邪象徵(保護不受超自然力量傷害)等,以及另一種只有前往死亡國度才能穿著的衣服等,則是一般民眾不會穿著的(禁忌性)...
kellerlin
@kellerlin
Sat, Mar 31, 2018 3:05 PM
特殊場合的服飾如嘉年華、祭典服飾等,則是為了讓人們逃脫日常、給予狂歡/解放而存在。人們透過特殊的、誇張的服飾或裝扮彌平原有的社會關係,透過服裝的替換扮演另外一個角色,也可說在嘉年華與祭典中眾人進入了一種出神/集體催眠狀態,眾人從享受整體歡愉的狀態進而體驗到「社會(人在社會中/人就是社會)」的概念(好吧我知道這段很ㄎㄧㄤ,但它的簡單意思是,我們只有站在祭典的人群中一起參加祭典,才會感受到這叫做「社會」
就像coser的社交需求一樣
)
kellerlin
@kellerlin
Sat, Mar 31, 2018 3:30 PM
民族服飾的戰場,是隨著全球殖民化而開展,不論是東方主義或是邊陲中心,他者的文化無可避免的變成凝視者的獵奇蒐藏,而反抗凝視的民族服飾復興,雖是以多元主義著手,但同時又是對原有服儀文化去脈絡化的過程...比方提倡漢服本身,是對其他民族或是不同朝代的服儀去脈絡化,
看到過「台南孔廟怎麼穿明朝服裝祭祀」的指責
。而其他像是
MoMA和服活動的文化挪用問題
、或是一直很衰小的原住民族服飾...
其實MoMA爆炸過好幾次
在觀者與文化不對等或是去脈絡的狀況下,民族服飾永遠是藝術展演/博物館不得不面對的超大地雷...
kellerlin
@kellerlin
Wed, May 2, 2018 2:16 AM
Wed, May 2, 2018 2:24 AM
[手動轉]
[靄-ailin] - 美國白人舞會穿旗袍 遭中國網友怒批「文化剽竊」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
地雷變型版
1.原報導中的網友對於文化挪用的抗議,基於我對原民服飾挪用問題的同一要求態度,我覺得其理由正當,而支持當事人者的理由不足
2.改良式旗袍其目的就是作為社交服飾沒錯,但它可不可以跨文化、跨種族使用?其場域限制、解釋疆界與適用範圍在哪?公眾有討論過共識在哪嗎?
3.文化挪用的兩難不是在於玻璃心,而是在於凝視者(們)因服儀脈絡產生的位階差,也就是,認同「這樣穿很棒」的同時,也製造出觀者或穿者的「(族群/民族/國族)優越感」…
西服被亞洲視為現代化,也不過100年
…
4.「這只是衣服」是相當拙劣的辯解,建議不要用啊…
kellerlin
@kellerlin
Thu, May 3, 2018 9:10 AM
Thu, May 3, 2018 9:15 AM
[DQ 地球圖輯隊] 不是中國人不要穿旗袍 - 「這不過是件裙子」 美高中生穿旗袍引爆「文化挪用」論...
討論區(X
我記得有一個很老的現代性戰場叫做原住民穿西裝...
不要再開新戰場了
kellerlin
@kellerlin
Thu, May 3, 2018 9:32 AM
Thu, May 3, 2018 9:32 AM
一般社団法人イマジンワンワールド
加開討論...服飾紋樣上對於文化象徵的轉化與引用/挪用/改造,在文化融合/改造/在創作中,似乎因為有做功課而避開了地雷,我們可以因為結果看起來很美麗、看起來很漂亮,就放行嗎?
那該族群的
認同
呢?族群內部歧異度太高的時候,所謂服儀的認同怎麼處理呢?歷史記憶與歷史事件又該怎麼辦呢?
總不能跟以前一樣玩大和解吧?
載入新的回覆
#人類學 #社會學 #心理學
1.禦寒保暖防曬防塵(冬衣、夏服)
2.防禦需求(遮陰布、盔甲、防彈衣)
3.避免髒污、腐蝕(手術服或實驗服)
4.醫療用途(燒傷用彈性衣)
5.特殊環境生存(潛水衣、太空衣)
1.戰鬥警告(戰袍、武裝)
2.敵我辨識(各國軍服)
3.工作辨識(工程服、工作服、醫師袍)
4.特殊身分辨識(軍警、學生、囚犯)
5.文化資本展現(貴族、中產階級、時尚)
6.社會文化特質(道德與價值觀、善良風俗秩序)
7.宗教信仰(信徒的服儀規範)
8.代表特殊時間場合(祭典、嘉年華裝扮)
詮釋學」的戰場惹...(頭痛)「服儀是一種規訓」沒錯,但使用傅柯千萬別去脈絡喔,他罵的是法國的世家與紈褲子弟納粹服去污名化的人,最好真的多想一下,不管是歷史發展或是人類的需求,服裝/制服是社會的產物,他本身是沒有多少自由的,要在不自由裡面爭取自由是很浪漫的事情,但是人類活的這麼久...你覺得是因為我打那一長串物理或社會功能的需求?還是倡議者比較天生神力可以解放「既象徵著階級、象徵著權力、也象徵著個人的自尊」這件事......如果說你解到最後發現大家都會回歸原位只是因為你沒搞懂人類基本需求(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你可能要嘔出十斤血了......#不想寫了,收工
宗教信仰的部份,大略有神聖性(神衣、裹屍布)、儀式性(神職服、道袍、婚禮禮服)、規範性(信徒服儀、僧服),甚至是禁忌性(巫服、喪服)。接觸聖人的衣服/布料產生了神聖性信仰,而台灣佛道教與民間信仰的神明,所穿的衣服在神聖性之外,亦凝結了傳統文化與神話故事在內,不只神明衣服象徵被固定,更同時反應/產生了神明的位階差異。同樣的,對服儀的戒律也規範了神職人員、道士、修行者、信徒,透過服裝來展演聖物-儀式-教義-信徒-的關係...比較特別的是禁忌性服飾,某些民族文化中巫師穿著或打扮則(被視為)擁有超自然力量、或是辟邪象徵(保護不受超自然力量傷害)等,以及另一種只有前往死亡國度才能穿著的衣服等,則是一般民眾不會穿著的(禁忌性)...
就像coser的社交需求一樣)看到過「台南孔廟怎麼穿明朝服裝祭祀」的指責。而其他像是MoMA和服活動的文化挪用問題、或是一直很衰小的原住民族服飾...其實MoMA爆炸過好幾次在觀者與文化不對等或是去脈絡的狀況下,民族服飾永遠是藝術展演/博物館不得不面對的超大地雷...1.原報導中的網友對於文化挪用的抗議,基於我對原民服飾挪用問題的同一要求態度,我覺得其理由正當,而支持當事人者的理由不足
2.改良式旗袍其目的就是作為社交服飾沒錯,但它可不可以跨文化、跨種族使用?其場域限制、解釋疆界與適用範圍在哪?公眾有討論過共識在哪嗎?
3.文化挪用的兩難不是在於玻璃心,而是在於凝視者(們)因服儀脈絡產生的位階差,也就是,認同「這樣穿很棒」的同時,也製造出觀者或穿者的「(族群/民族/國族)優越感」…西服被亞洲視為現代化,也不過100年…
4.「這只是衣服」是相當拙劣的辯解,建議不要用啊…
我記得有一個很老的現代性戰場叫做原住民穿西裝...
不要再開新戰場了加開討論...服飾紋樣上對於文化象徵的轉化與引用/挪用/改造,在文化融合/改造/在創作中,似乎因為有做功課而避開了地雷,我們可以因為結果看起來很美麗、看起來很漂亮,就放行嗎?
那該族群的認同呢?族群內部歧異度太高的時候,所謂服儀的認同怎麼處理呢?歷史記憶與歷史事件又該怎麼辦呢?
總不能跟以前一樣玩大和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