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馨
@LuChienHsin
Thu, Feb 1, 2018 3:48 PM
Thu, Mar 1, 2018 8:01 PM
6
#2018.2集中
🎥歡迎光臨奇幻城堡/I, Tonya/嘉年華/殘影/郵報:密戰/霓裳魅影
📚我在伊朗長大/三月的獅子漫畫135話/消費觀不同怎麼談戀愛?(原創BL)
🎭NTLive Rosencrantz and Guildenstern Are Dead君臣人子小命嗚呼/NTLive誰怕吳爾芙
鑑馨
@LuChienHsin
Thu, Feb 1, 2018 3:50 PM
Wed, Feb 28, 2018 2:40 PM
🎥歡迎光臨奇幻城堡:
狀況不佳,有看沒有進
倒是最後一段甚至沒上穩定器的iPhone 6s
GoPro
鏡頭⋯⋯去迪士尼樂園玩的自拍影片、虛實切換的邏輯,感覺如果延用先前的Arri Alexa Mini會太過”真實”、變成真正”發生了的”結尾,如此英雄行徑與試圖拯救若是屬實,反而顯得童話化。
Update:在臉書上刷到他人的心得這才猛然驚覺,確實The Florida Project並沒有太過消費弱勢悲情,做得說不定比肯洛區的I, Daniel Blake更好,可與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做比擬。
鑑馨
@LuChienHsin
Thu, Feb 1, 2018 3:50 PM
Thu, Feb 1, 2018 3:53 PM
🎥I, Tonya:
教科書等級,現代寫實傳記電影的樣貌,好萊塢工業藝術已經提升的現狀,分分鐘把歌功頌德式的偉人政戰劇本甩遠到看不見車尾燈。
但這比攻敵必救還讓普羅觀眾追不上啊海樂(仰天
鑑馨
@LuChienHsin
Thu, Feb 1, 2018 3:51 PM
Fri, Feb 2, 2018 7:15 PM
🎥嘉年華:
太具中國特色了,反倒不太能共感。來看看豆瓣上怎麼說⋯⋯
(拍拍
我猜想德國記者跟我想到了一樣的問題:文淇幹嘛不把關鍵影片上傳Youtube、爆料公社甚或是有獎金的蘋果呢?
所以說外國人(包括台灣人)不懂中國吶~
鑑馨
@LuChienHsin
Wed, Feb 7, 2018 1:10 PM
Wed, Feb 7, 2018 1:13 PM
🎭NTLive Rosencrantz and Guildenstern Are Dead君臣人子小命嗚呼:
.等待果陀寫於1948年、品特無人之境寫於1975年、NTLive Rosencrantz and Guildenstern Are Dead則是1966年。存在主義狂嘯而過的六零年代真是驚人⋯⋯這齣戲真是難爆了。
.我們現在又在哪裡?(社會學、哲學、文法到文學的意義上)。
鑑馨
@LuChienHsin
Wed, Feb 7, 2018 8:07 PM
Sun, Feb 11, 2018 6:35 PM
📚我在伊朗長大:
我在伊朗長大(上/...
若干年前,在台北車站商務印書館(2014年歇業)的二樓店面偶然翻閱了這一套四本、香港三聯書店出版的漫畫,那時片斷的印象只有“哇噻原來阿信有一路紅去伊朗喔?連中東人都在看w”——現在想想自己真是蠢得不可思議、當時幹嘛不買下來呢?現在繁中書絕版、只剩下簡中書,想買也買不到了啦QQ
至於漫畫內容,現在的我初步略知中東近代至現代史,起碼知道以前講人家是“中東人”(並且套以阿拉伯人的想像)很沒常識;這是兩伊戰爭的第一手資料,作者坦率誠實得令人咋舌,作者的父母又開明睿智地連許多歐美已開發國家的父母都趕不上⋯⋯我那時候幹嘛不買啦我是智障嗎QQ
鑑馨
@LuChienHsin
Thu, Feb 8, 2018 10:57 AM
Mon, Feb 12, 2018 9:46 AM
🎥殘影:
.美得不可思議,視覺的饕餮盛宴,目前看過藝術與電影最最緊密結合的一部作品,波蘭的光的質地,色彩之美,構圖之美。
.這部給資訊的方式非常洗鍊簡潔,先前沒看過任何華依達的電影,尚不能理解這是天生的乾脆態度?還是技藝俱臻完善後的信手捻來?想到上個月讀的西炯子《姊姊的婚事》,彼時也對西炯子老師老練的編劇能力自嘆弗如——年長不一定養的成老成洗練,本來單憑字義又會覺得洗練與創意、乾脆等特質相對,但那不是,俗不可耐的說法是以最簡單快速的方式,給你最有效的東西。
.別跟電影計較論述,它從來就不是對等的溝通工具。雖然基於人類思考方式的範疇,”劇情片“向來得申論些東西,但電影的展示/觀看,並不是質詢/答辯的場域。
.最後空無教授屍體的純白病床那幕,我閉上眼,想看看眼中的殘影。
鑑馨
@LuChienHsin
Thu, Feb 8, 2018 3:16 PM
Wed, Feb 28, 2018 1:35 PM
🎭NTLive誰怕吳爾芙:
.房間裏的大象兒子——搭上最近不知為何一直出現的《憂傷大象之歌》,我要腦補誰怕吳爾芙那空無一人的兒子,是多藍最想演的角色(。
.NTLive製作組在片頭提到Edward Albee的那段,讓我很有種衝動,幻想自己邀請Edward Albee來看簡莉穎改寫的《群鬼》。
.一季演三到四個月,一週八場⋯⋯這得支出多少能量啊?什麼嚇死人的體力,演員真不是人。
鑑馨
@LuChienHsin
Sat, Feb 24, 2018 1:31 PM
Sun, Feb 25, 2018 10:38 PM
🎥郵報:密戰:
.比想像中好看非常非常多⋯⋯若干年前看的間諜橋,那時不知道是自己狀態不佳、還沒開眼或者缺乏緣份,總之只覺得該片老態龍鍾、老氣橫秋,連帶折損了我對史蒂芬史匹伯(大概還有湯姆漢克斯)的現時評價,覺得人家江郎才盡早就跟不上時代。今天大概是狀態較好、已經開眼或者緣份到了,真的是、哇喔,史蒂芬史匹伯的鏡頭好好看,相較現在會覺得那是好萊塢老派,但真的好看,人物對戲時不著痕跡實則取鏡角度、剪輯時機都絕妙恰到好處,緊湊穿插的報紙鉛字印刷過程原來可以拍得這麼好看有敘事性,喂資訊的方式是先讓看得見的觀眾看見、然後直球塞讓所有人都看見,如此鋪陳加乘而連綿擴散。雖然那種美國自信、自豪、自傲,議題與價值造神還是挺肉麻
配上激昂的管弦樂配樂
,但畫面是真的真的好看。
鑑馨
@LuChienHsin
Sat, Feb 24, 2018 2:04 PM
Fri, Mar 2, 2018 9:49 AM
.電影好看加分不少,整體觀後感又有點像是2015年那部Spotlight《驚爆焦點》(好像是最佳影片,當然郵報相比這片的短板還是在老態龍鍾肉麻造神這塊)。但講真的做就是做錯就是錯,怎麼訴說反省那都還是本位,關於美國利益與價值優先、還有何為美國利益與價值的申論,現在這時代要聽見多元聲音並沒有那麼困難(參照阮越清《同情者》),本位的正當不等同統治全球的正當,我已經不會再有『哇就是美國人能夠這樣自省好棒棒』的心情了。
.和男士坐下時順手解開西裝外套鈕扣(參考《廣告狂人》中的Jon Hamm)對照,與之同等優雅的是梅莉史翠普接起電話前,伸手摘下古董樣碩大華麗的夾式耳環。
鑑馨
@LuChienHsin
Mon, Feb 26, 2018 1:33 PM
Tue, Feb 27, 2018 3:11 AM
📚三月的獅子漫畫135話:
131~136話的二海堂v.s.宗谷一役真是驚人,雖說從小在少年漫畫與部份成人漫畫中已經看過數以百計類似的熱血故事,但能在這麼短的篇幅內如此完整地呈現,同時仍然維持著羽海野老師向來澄澈乾淨的靈魂與不可思議的溫柔。三浦建太郎所言不假,《三月的獅子》確實是最最具有男子氣概的作品。
戀愛的所來之因、所向之果何其眾多,交叉往來之餘其他似是而非的情結不免誤會或曖昧,憧憬、崇拜、自我證明、挑戰、競爭、奪取、敗北、恥辱、嫉妒⋯⋯亦不能祛魅。這話真是性感的要命。
鑑馨
@LuChienHsin
Mon, Feb 26, 2018 2:02 PM
Wed, Feb 28, 2018 2:37 PM
📚消費觀不同怎麼談戀愛?by十步方寒(原創BL):
前陣子追蹤起不讀會死讀書會與BL共筆的噗浪轉噗,因而從後者獲得本文的推薦。先說具啟發性的幾點:一是看了轉噗推薦我才知道現在還有種文叫“大綱文”
整個已知用火
,可說是故事導向的極致吧?這玩意可以完全不需要字筆語言或藝術文化、逸脫形式如靈魂出竅、剝除血肉筋骨,唯一需要緊抓關鍵字或者企劃賣點,而且令人驚訝的是這竟然還行得通?真是“觀眾大多數是憑藉故事的好壞去判斷創作的好壞”一句的最強佐證。其二是因果世事的發展⋯⋯怎麼說呢,如果真寫的承先啟後、連綿迴響,巧合導致誤會誤會導致歧見,階級資本天時地利人和致使你就算坦承以對,許多心事也說不成言語,命運終致分崩離析,寫得這麼緊湊精彩,反而會變得太剛好?太cheesy?太連續劇情節?
鑑馨
@LuChienHsin
Mon, Feb 26, 2018 2:35 PM
Wed, Feb 28, 2018 2:38 PM
想到這不由得得回頭檢視Martin McDonagh的《意外》,二刷時在兩處察覺到那設計得太過剛好,甚至景框讓人看見“出將入相”:女主角被陌生男子威脅、此時自殺警長遺孀進入其工作的紀念品店,恰巧打斷他們;該陌生男子與其同夥剛好進入男配角喝酒的酒吧。之前覺得這是“舞台劇感“,連帶略覺得好笑,演員人手這麼有限?小鎮上就只這幾個人?現在才恍然理解到情節因果真的不可以咬太緊,不要圖著所有角色都是人物、拋出去的線不需一一收回。世事不是這麼運行的,故事或者連續劇倒是。
鑑馨
@LuChienHsin
Mon, Feb 26, 2018 2:36 PM
Tue, Feb 27, 2018 3:33 AM
其三,嗯先說任何分類都是有其目的的,自己先坦承,做這分類的目的自是為了凸顯他我差異⋯⋯這原創BL有段情節,媽呀,個性真是無論如何我都想像不出來:首先是小少爺收到年長伴侶致贈的手錶,結果在生日飯局上當面被朋友揭穿那是假貨,他的年長伴侶被當眾羞辱、氣得將假錶丟了,小少爺急得撲上垃圾桶去翻回那隻錶,結果一幫朋友中暗戀小少爺的一個突然衝出店外,哇呀呀地又吼又叫,拉著跟出去勸的朋友說是他太氣了、看不下去,憑什麼長相帥氣、家裡有錢、圈子裡人氣極高的小少爺要這番給他伴侶糟蹋?
⋯⋯真的很厲害、有夠自我中心有夠不給人面子,那個位置的風土民情地方特色一下就彰顯出來了,真的很有參考價值
鑑馨
@LuChienHsin
Mon, Feb 26, 2018 2:56 PM
Mon, Feb 26, 2018 4:17 PM
說完啟發還是得來說說想吐槽的點:
這”跑了四個小時、五萬多步、驚人的十來公里“的角色因為不學好的關係被富爸爸送進解放軍部隊,回到北京混圈前才當過三年兵,年方二十一歲;看這路跑敘述我突然間對台獨戰爭充滿了信心(。
鑑馨
@LuChienHsin
Tue, Feb 27, 2018 7:58 AM
Thu, Mar 1, 2018 5:45 PM
🎥霓裳魅影:
.我想想,差不多在女主角第一次煮毒菇料理害丹尼爾戴路易斯烙賽一整夜以前,我自己看這片的角度都很有問題——在這種女方渴求仰賴男方更多/男方的資源與主導權壓倒性勝出、近似於皇帝/眾多妃子之一的不對等關係裡,我竟然經常覺得女主角任性礙事?經常覺得妳能不能不要歡,乖乖聽話照對方的要求做?這真是做人奴隸仰人鼻息慣了,看到有人反抗挑戰,就會跳出來指責對方「不爽妳可以分手啊」、「他又不是非妳不可」
鑑馨
@LuChienHsin
Tue, Feb 27, 2018 3:33 PM
Fri, Mar 2, 2018 9:55 AM
.以下自我檢討:我自己對於關係(不論對等與否)有兩項標準:一是「以你想要的方式對待你、以我想要的方式被對待」,二是「雙方想給/想拿的各取所需」。但看到本片前三分之一段除了驚覺自己跪著的指責站起來的,也被提醒了一旦事涉”交換“、“交易”,無論是否涉及商品與貨幣,最終必然導致贏者全拿大者恆大——馬克思“交換價值”之類的——站著變蹲下蹲下變跪著跪著變躺平,還要來說服自己「我拿OO換XX、我倆之間其實很公平」。喔對,在此兩規則下贏者全拿的狀態是「你以我想被對待的方式待我、我以我認為你應該要有的樣子要求你(無法忍受早餐的杯盤碰撞聲)」,還有「我交換來的東西比給予的多,並且機遇多多唾手可得能隨意拋棄」。
.所以還是靜下心來,看女主角如何挑戰不對等關係、如何翻轉男主角的遊戲規則,贏得這場愛情與婚姻吧。
鑑馨
@LuChienHsin
Thu, Mar 1, 2018 4:14 PM
Thu, Mar 1, 2018 4:40 PM
.承上,一般坊間常見的言情或BL小說,很常以天災人禍致使任一方受傷的方式,藉此創造危機、重為兩人拉近距離感情;女主角這完全是自己一手創造www真是個魔女www
.兩次提到氣味(男主角在片頭第一次提到母親、姐姐初見女主角時說她“滿室芬芳”),丈量女主角尺寸時提到她是男主角的理想(可聯想到與母親相同),片頭提到母親來臨以及烙賽之夜見到母親幻影——似乎都在暗示母親在女主角身上的投射,進而加強暗示男主角對女主角的依賴,錯以為無法放手?我自己看實在是沒這樣的感覺:/ 從頭到尾都覺得主導權仍在男主角那邊,他能說放就放。
.所以說求婚一段看得我
連帶蜜月時女主角與年輕醫生談笑風生,男主角對潛在競爭對手的嫉妒心,致使男主角心煩意亂、遷怒女主角⋯⋯都看得我
鑑馨
@LuChienHsin
Thu, Mar 1, 2018 4:25 PM
Thu, Mar 1, 2018 5:12 PM
.不能同理不能理解持續擴大,女主角第二次做毒菇炒蛋(還刻意煮得油膩膩男主角最討厭了),結果當著兩人的面男主角明知道那是三小竟然還是吃下去了
所以是、明知自己留不住年輕妻子,這是拿回她的一招嗎?
——我真是超級無法同理人物行為啊,看著知道這在幹嘛但完全無法同理,至少在我經驗裡一般被背叛又佔有慾十足的丈夫是不會這麼做的。
鑑馨
@LuChienHsin
Thu, Mar 1, 2018 4:44 PM
Thu, Mar 1, 2018 6:47 PM
.撇開行為層面的明知道他們在做什麼、為什麼這麼做,卻無法同理本片人物的行徑,扞格不入無法共感⋯⋯另外在觀眾與人物建立連結,移情或代入男女主角character的層面上,我也實在無法代入這對男女呢,尤其目睹肥胖富婆(哪有啊明明就還好)被群眾與社會集體霸凌、自我傷害一段,這兩人難以忍受的點竟然是藝術作品受辱?還強入人家臥房扒掉人家花錢買下、物權早就在人家那邊的禮服?藝術家求道與大眾媚俗是一回事啦,做人金甲係恩湯阿內(搖頭
.不過就算是討厭人物,要能理解他們行為,設身處地想像他會怎麼做還是辦得到的。對於本片人物行徑如此不能同理,不是因為人物性格惹人厭惡;問題還是出在一個遊戲規則之下,我實在不懂男主角為何主動繳械投降
鑑馨
@LuChienHsin
Thu, Mar 1, 2018 4:51 PM
Thu, Mar 1, 2018 5:15 PM
.我最愛逛的ptt marvel二板:ptt marriage,應該可以找到更多更驚悚的婚姻愛情故事(。
.與其說男主角很早之前就死了,不如說他總是繆思換過繆思、女人換過女人,母親形象的仿品一再更換,藉此無盡地回溯、重訪童年,想從為母親縫製再嫁婚紗的初衷汲取創作靈感與能量。
載入新的回覆
🎥歡迎光臨奇幻城堡/I, Tonya/嘉年華/殘影/郵報:密戰/霓裳魅影
📚我在伊朗長大/三月的獅子漫畫135話/消費觀不同怎麼談戀愛?(原創BL)
🎭NTLive Rosencrantz and Guildenstern Are Dead君臣人子小命嗚呼/NTLive誰怕吳爾芙
狀況不佳,有看沒有進
倒是最後一段甚至沒上穩定器的iPhone 6s
GoPro鏡頭⋯⋯去迪士尼樂園玩的自拍影片、虛實切換的邏輯,感覺如果延用先前的Arri Alexa Mini會太過”真實”、變成真正”發生了的”結尾,如此英雄行徑與試圖拯救若是屬實,反而顯得童話化。Update:在臉書上刷到他人的心得這才猛然驚覺,確實The Florida Project並沒有太過消費弱勢悲情,做得說不定比肯洛區的I, Daniel Blake更好,可與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做比擬。
教科書等級,現代寫實傳記電影的樣貌,好萊塢工業藝術已經提升的現狀,分分鐘把歌功頌德式的偉人政戰劇本甩遠到看不見車尾燈。
但這比攻敵必救還讓普羅觀眾追不上啊海樂(仰天
太具中國特色了,反倒不太能共感。來看看豆瓣上怎麼說⋯⋯
(拍拍
我猜想德國記者跟我想到了一樣的問題:文淇幹嘛不把關鍵影片上傳Youtube、爆料公社甚或是有獎金的蘋果呢?
所以說外國人(包括台灣人)不懂中國吶~
.等待果陀寫於1948年、品特無人之境寫於1975年、NTLive Rosencrantz and Guildenstern Are Dead則是1966年。存在主義狂嘯而過的六零年代真是驚人⋯⋯這齣戲真是難爆了。
.我們現在又在哪裡?(社會學、哲學、文法到文學的意義上)。
我在伊朗長大(上/...
若干年前,在台北車站商務印書館(2014年歇業)的二樓店面偶然翻閱了這一套四本、香港三聯書店出版的漫畫,那時片斷的印象只有“哇噻原來阿信有一路紅去伊朗喔?連中東人都在看w”——現在想想自己真是蠢得不可思議、當時幹嘛不買下來呢?現在繁中書絕版、只剩下簡中書,想買也買不到了啦QQ
至於漫畫內容,現在的我初步略知中東近代至現代史,起碼知道以前講人家是“中東人”(並且套以阿拉伯人的想像)很沒常識;這是兩伊戰爭的第一手資料,作者坦率誠實得令人咋舌,作者的父母又開明睿智地連許多歐美已開發國家的父母都趕不上⋯⋯我那時候幹嘛不買啦我是智障嗎QQ
.美得不可思議,視覺的饕餮盛宴,目前看過藝術與電影最最緊密結合的一部作品,波蘭的光的質地,色彩之美,構圖之美。
.這部給資訊的方式非常洗鍊簡潔,先前沒看過任何華依達的電影,尚不能理解這是天生的乾脆態度?還是技藝俱臻完善後的信手捻來?想到上個月讀的西炯子《姊姊的婚事》,彼時也對西炯子老師老練的編劇能力自嘆弗如——年長不一定養的成老成洗練,本來單憑字義又會覺得洗練與創意、乾脆等特質相對,但那不是,俗不可耐的說法是以最簡單快速的方式,給你最有效的東西。
.別跟電影計較論述,它從來就不是對等的溝通工具。雖然基於人類思考方式的範疇,”劇情片“向來得申論些東西,但電影的展示/觀看,並不是質詢/答辯的場域。
.最後空無教授屍體的純白病床那幕,我閉上眼,想看看眼中的殘影。
.房間裏的大象兒子——搭上最近不知為何一直出現的《憂傷大象之歌》,我要腦補誰怕吳爾芙那空無一人的兒子,是多藍最想演的角色(。
.NTLive製作組在片頭提到Edward Albee的那段,讓我很有種衝動,幻想自己邀請Edward Albee來看簡莉穎改寫的《群鬼》。
.一季演三到四個月,一週八場⋯⋯這得支出多少能量啊?什麼嚇死人的體力,演員真不是人。
.比想像中好看非常非常多⋯⋯若干年前看的間諜橋,那時不知道是自己狀態不佳、還沒開眼或者缺乏緣份,總之只覺得該片老態龍鍾、老氣橫秋,連帶折損了我對史蒂芬史匹伯(大概還有湯姆漢克斯)的現時評價,覺得人家江郎才盡早就跟不上時代。今天大概是狀態較好、已經開眼或者緣份到了,真的是、哇喔,史蒂芬史匹伯的鏡頭好好看,相較現在會覺得那是好萊塢老派,但真的好看,人物對戲時不著痕跡實則取鏡角度、剪輯時機都絕妙恰到好處,緊湊穿插的報紙鉛字印刷過程原來可以拍得這麼好看有敘事性,喂資訊的方式是先讓看得見的觀眾看見、然後直球塞讓所有人都看見,如此鋪陳加乘而連綿擴散。雖然那種美國自信、自豪、自傲,議題與價值造神還是挺肉麻
配上激昂的管弦樂配樂,但畫面是真的真的好看。.和男士坐下時順手解開西裝外套鈕扣(參考《廣告狂人》中的Jon Hamm)對照,與之同等優雅的是梅莉史翠普接起電話前,伸手摘下古董樣碩大華麗的夾式耳環。
131~136話的二海堂v.s.宗谷一役真是驚人,雖說從小在少年漫畫與部份成人漫畫中已經看過數以百計類似的熱血故事,但能在這麼短的篇幅內如此完整地呈現,同時仍然維持著羽海野老師向來澄澈乾淨的靈魂與不可思議的溫柔。三浦建太郎所言不假,《三月的獅子》確實是最最具有男子氣概的作品。
戀愛的所來之因、所向之果何其眾多,交叉往來之餘其他似是而非的情結不免誤會或曖昧,憧憬、崇拜、自我證明、挑戰、競爭、奪取、敗北、恥辱、嫉妒⋯⋯亦不能祛魅。這話真是性感的要命。
前陣子追蹤起不讀會死讀書會與BL共筆的噗浪轉噗,因而從後者獲得本文的推薦。先說具啟發性的幾點:一是看了轉噗推薦我才知道現在還有種文叫“大綱文”
整個已知用火,可說是故事導向的極致吧?這玩意可以完全不需要字筆語言或藝術文化、逸脫形式如靈魂出竅、剝除血肉筋骨,唯一需要緊抓關鍵字或者企劃賣點,而且令人驚訝的是這竟然還行得通?真是“觀眾大多數是憑藉故事的好壞去判斷創作的好壞”一句的最強佐證。其二是因果世事的發展⋯⋯怎麼說呢,如果真寫的承先啟後、連綿迴響,巧合導致誤會誤會導致歧見,階級資本天時地利人和致使你就算坦承以對,許多心事也說不成言語,命運終致分崩離析,寫得這麼緊湊精彩,反而會變得太剛好?太cheesy?太連續劇情節?⋯⋯真的很厲害、有夠自我中心有夠不給人面子,那個位置的風土民情地方特色一下就彰顯出來了,真的很有參考價值
這”跑了四個小時、五萬多步、驚人的十來公里“的角色因為不學好的關係被富爸爸送進解放軍部隊,回到北京混圈前才當過三年兵,年方二十一歲;看這路跑敘述我突然間對台獨戰爭充滿了信心(。
.我想想,差不多在女主角第一次煮毒菇料理害丹尼爾戴路易斯烙賽一整夜以前,我自己看這片的角度都很有問題——在這種女方渴求仰賴男方更多/男方的資源與主導權壓倒性勝出、近似於皇帝/眾多妃子之一的不對等關係裡,我竟然經常覺得女主角任性礙事?經常覺得妳能不能不要歡,乖乖聽話照對方的要求做?這真是做人奴隸仰人鼻息慣了,看到有人反抗挑戰,就會跳出來指責對方「不爽妳可以分手啊」、「他又不是非妳不可」
.所以還是靜下心來,看女主角如何挑戰不對等關係、如何翻轉男主角的遊戲規則,贏得這場愛情與婚姻吧。
.兩次提到氣味(男主角在片頭第一次提到母親、姐姐初見女主角時說她“滿室芬芳”),丈量女主角尺寸時提到她是男主角的理想(可聯想到與母親相同),片頭提到母親來臨以及烙賽之夜見到母親幻影——似乎都在暗示母親在女主角身上的投射,進而加強暗示男主角對女主角的依賴,錯以為無法放手?我自己看實在是沒這樣的感覺:/ 從頭到尾都覺得主導權仍在男主角那邊,他能說放就放。
.所以說求婚一段看得我
連帶蜜月時女主角與年輕醫生談笑風生,男主角對潛在競爭對手的嫉妒心,致使男主角心煩意亂、遷怒女主角⋯⋯都看得我
——我真是超級無法同理人物行為啊,看著知道這在幹嘛但完全無法同理,至少在我經驗裡一般被背叛又佔有慾十足的丈夫是不會這麼做的。
.不過就算是討厭人物,要能理解他們行為,設身處地想像他會怎麼做還是辦得到的。對於本片人物行徑如此不能同理,不是因為人物性格惹人厭惡;問題還是出在一個遊戲規則之下,我實在不懂男主角為何主動繳械投降
.與其說男主角很早之前就死了,不如說他總是繆思換過繆思、女人換過女人,母親形象的仿品一再更換,藉此無盡地回溯、重訪童年,想從為母親縫製再嫁婚紗的初衷汲取創作靈感與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