ᛉ桾ᛉ
@shisarwark
Mon, Jan 29, 2018 3:35 PM
11
4
[血統考據] 發現很可怕的混亂。
因為我媽那邊是恆春人,而從上一次
我的日據時期族譜調查
發現我的曾外祖母是熟番,居於恆春網紗里(位置大概在出火一帶),所以我一直在往平埔馬卡道的方向在查。
人狼君
@wolfsan
說
Mon, Jan 29, 2018 3:35 PM
嗷~~~嗚~~~
機器狼🔜茶會首次出毛!
@KMN_BOT
喜歡
Mon, Jan 29, 2018 3:36 PM
嘿汪 ( • ̀ω•́ )!(裝得很像成熟可靠大哥哥的樣子)
ᛉ桾ᛉ
@shisarwark
Mon, Jan 29, 2018 3:37 PM
但是古名瑯嶠的恆春其實是一個族群很混雜的地帶
瑯嶠是排灣族語的蘭花,指恆春曾是個遍布蘭花的地方,是後來沈葆楨奏請朝廷設縣才改名恆春
Wくん@傘店鳥巢
@woxwerewolf0619
說
Mon, Jan 29, 2018 3:38 PM
這樣不是很清楚嗎??
千野伊嵐
@chinotauku
Mon, Jan 29, 2018 3:38 PM
Mon, Jan 29, 2018 3:38 PM
恭喜!~開始踏上復興馬卡道族之路
奇繁🌻
@as19158
Mon, Jan 29, 2018 3:38 PM
特特也是恆春人 幸會幸會w
ᛉ桾ᛉ
@shisarwark
Mon, Jan 29, 2018 3:39 PM
在這裡有排灣族、聽說有外族移入的卑南族、更有因為「以番治番」政策而移入的馬卡道
賈斯叮-厭世男子的失控實況
@simen60713
Mon, Jan 29, 2018 3:40 PM
可能要在往更上面查了
ᛉ桾ᛉ
@shisarwark
Mon, Jan 29, 2018 3:40 PM
Tue, Dec 4, 2018 12:07 PM
我一直以為 網紗里有個熟番(馬卡道)部落
可是其實這裡根本是超級大雜燴
Wくん@傘店鳥巢
@woxwerewolf0619
說
Mon, Jan 29, 2018 3:40 PM
ᛉ桾ᛉ
: 其實恆春還有荷蘭移民喔
ᛉ桾ᛉ
@shisarwark
Mon, Jan 29, 2018 3:41 PM
要說馬卡道的話,最有可能的是放索社人pangsoya,也是我之前有縮小到的範圍
放索社平埔族人與漢人通婚、或選擇遷徙南移恆春半鳥
ᛉ桾ᛉ
@shisarwark
Mon, Jan 29, 2018 3:42 PM
放索社現今地名是水利村 或者稱 崎峰
ᛉ桾ᛉ
@shisarwark
Mon, Jan 29, 2018 3:43 PM
滿州、恆春一帶的馬卡道族尪姨起乩時必定唸一段咒語「赤山萬金庄,放索開基祖」,暗示著他們的先民可能來自放索,後來滿州長樂村、恆春鼻仔頭的馬卡道族裔甚至帶著老祖神像回到水利村的安瀾宮認祖歸宗,表示回到祖先的原居地
ᛉ桾ᛉ
@shisarwark
Mon, Jan 29, 2018 3:45 PM
however 日治時期在恆春的熟番很可能不只是馬卡道
ᛉ桾ᛉ
@shisarwark
Mon, Jan 29, 2018 3:45 PM
恆春地方原住民部落群,在清代就被列為「歸化番社」,到了日治明治年間越加平地化了,因而改稱「熟蕃」(所謂「已漢化的生蕃」),並將四大社、恆春城及接近平地的滿州鄉納入行使「普通行政法」地區,亦即視同已開化的平地人管理。日人並將豬嘮束社總頭目及射麻里社副總頭目等大地主階層,對於直隸部落群的固有土地權與統治權加以剝奪。
ᛉ桾ᛉ
@shisarwark
Mon, Jan 29, 2018 3:46 PM
↑豬嘮束社 射麻里社是甚麼呢
是
斯卡羅族
(what,我怎麼完全沒聽過)
ᛉ桾ᛉ
@shisarwark
Mon, Jan 29, 2018 3:47 PM
斯卡羅族
大約300多年前,一群卑南族知本社族人南遷進入瑯嶠,並與當地的排灣族武裝衝突。由於擁有強大的組織與武力且又善於使用咒語,當地的排灣族與別族墾民皆紛紛臣服,並以「斯卡羅(乘轎者)」稱呼這一支外族。這一支卑南族稱霸恆春半島後,逐漸成為擁有原始土地權的統治階層,形成卑南族當頭目統治排灣族庶民的貴族社會。這一支卑南族後來與當地人口多數的排灣族人通婚,漸漸融入並排灣化。
ᛉ桾ᛉ
@shisarwark
Mon, Jan 29, 2018 3:47 PM
斯卡羅可分為四大主社,分別為:豬朥束社、射麻里社、貓仔社以及龍鑾社。
ᛉ桾ᛉ
@shisarwark
Mon, Jan 29, 2018 3:49 PM
其實最讓我在意的關鍵在於日治時期把恆春的原住民族通通劃分為熟番
意思是也很可能混了 斯卡羅族 排灣族 卑南族 流亡來的馬卡道
我的天老鵝
ᛉ桾ᛉ
@shisarwark
Mon, Jan 29, 2018 3:49 PM
那現在我重新聚焦回到我外曾祖母的居住地 網紗里夏番地
ᛉ桾ᛉ
@shisarwark
Mon, Jan 29, 2018 3:51 PM
感覺最有可能的是找到斯卡羅族裡的四大社之一
貓仔社
Lja cjligul家系,即三股頭目,其本社是貓仔社(Savaruk),位於貓仔坑,亦即恆春城東北方,網紗溪源流,今恆春鎮仁壽里,統率部分的八瑤社、四林格社及竹社。
ᛉ桾ᛉ
@shisarwark
Mon, Jan 29, 2018 3:52 PM
↑ 貓仔坑為現今恆春仁壽里,距離網紗里已經超級近了
ᛉ桾ᛉ
@shisarwark
Mon, Jan 29, 2018 3:54 PM
是說......
我只是想在畫名片的時候把我的獸設確定跟我的自我族群認同綁定,可是怎麼越找越難啊QQ
ᛉ桾ᛉ
@shisarwark
Mon, Jan 29, 2018 3:56 PM
斯卡羅被劃分為「瑯嶠歸化十八社生番」(清乾隆29年《鳳山縣志》)
清代就被列為「歸化番社」,到了日治明治年間越加平地化了,因而改稱「熟蕃」
所以我外曾祖母真的有可能其實是斯卡羅耶
好複雜RRRRR
ᛉ桾ᛉ
@shisarwark
Mon, Jan 29, 2018 3:57 PM
到了斯卡羅族這裡資料就已經超少了
只找到一個老師 劉還月老師有寫相關的書籍
ᛉ桾ᛉ
@shisarwark
Mon, Jan 29, 2018 3:59 PM
結果我的名片到現在都還沒畫
ᛉ桾ᛉ
@shisarwark
Mon, Jan 29, 2018 4:01 PM
維基也是這樣寫的
台灣清治時期,斯卡羅被稱為「瑯嶠歸化十八社生番」[3],一般簡之為「瑯嶠下十八社」。斯卡羅於清代被歸類為「生番」,然而已經逐漸漢化。日治時期明治年間,斯卡羅已更加漢化、平地化,因此被台灣總督府歸類為「熟番」,視同平地人管理。
千野伊嵐
@chinotauku
Mon, Jan 29, 2018 4:01 PM
Mon, Jan 29, 2018 4:03 PM
斯卡羅族 → 請參閱 巴代 的 作品 《檳榔.陶珠.小女巫 斯卡羅人》、《巫旅》
ᛉ桾ᛉ
@shisarwark
Mon, Jan 29, 2018 4:01 PM
那我覺得就地緣關係上來說 我的外曾祖母更可能是斯卡羅的人 至少比放所社流徙而來更精確了
ᛉ桾ᛉ
@shisarwark
Mon, Jan 29, 2018 4:03 PM
chinoatuku
: 剛剛我一搜也找到了XD 一開始我是順著馬卡道 恆春這條線找下來的 難怪會沒看到這本
ᛉ桾ᛉ
@shisarwark
Mon, Jan 29, 2018 4:03 PM
琅嶠十八社與斯卡&...
ᛉ桾ᛉ
@shisarwark
Mon, Jan 29, 2018 4:04 PM
[心得] 巴代,《斯卡羅人》
ᛉ桾ᛉ
@shisarwark
Mon, Jan 29, 2018 4:05 PM
看起來這本斯卡羅人比較像是奇幻小說
千野伊嵐
@chinotauku
Mon, Jan 29, 2018 4:06 PM
Mon, Jan 29, 2018 4:07 PM
是卑南族奇幻小說沒錯喔,巴代的田野考據資料是
Daramaw:卑南族大八六九部落的巫覡文化
狼狗傑
@JimHawkins
Mon, Jan 29, 2018 4:06 PM
瑯嶠女巫的後人瓦爾特聽起來就很煞氣
ᛉ桾ᛉ
@shisarwark
Mon, Jan 29, 2018 4:08 PM
與其直接跳去找卑南,斯卡羅被排灣化得好像還比較嚴重,我想先看斯卡羅的專門討論
千野伊嵐
@chinotauku
Mon, Jan 29, 2018 4:10 PM
大八六久就是斯卡羅人的部落,只是被歸類在卑南族
ᛉ桾ᛉ
@shisarwark
Mon, Jan 29, 2018 4:11 PM
300 多年前,卑南族知本社人南遷瑯嶠(恆春一帶),曾與原居於此地的排灣族(如蚊蟀社)發生衝突,由於擁有龐大勢力且擅下咒,當地諸族墾民皆紛紛臣服,以「斯卡羅(乘轎者)」稱呼這一支外族。斯卡羅漸漸成為當地統治階層,並與當地排灣族人通婚,逐漸排灣化,後代認同也漸為排灣族。往後,瑯嶠阿美族人部分回流至臺東,馬卡道及漢族移居斯卡羅頭目家系的地盤,混居、通婚、共同耕作,斯卡羅族權勢式微,加上日本統治時代將恆春地區平地化 ,斯卡羅族及所轄的排灣族、阿美族,一律改稱「熟蕃」。
Wくん@傘店鳥巢
@woxwerewolf0619
Mon, Jan 29, 2018 4:11 PM
整個聽下來,感覺南端的文化流失的超嚴重的
ᛉ桾ᛉ
@shisarwark
Mon, Jan 29, 2018 4:11 PM
chinoatuku
: 那我有空再用高雄圖書館網路借閱XD
千野伊嵐
@chinotauku
Mon, Jan 29, 2018 4:13 PM
ᛉ桾ᛉ
: 好喔,借不到再跟我說,我有收 Daramaw
ᛉ桾ᛉ
@shisarwark
Mon, Jan 29, 2018 4:14 PM
Wくん@傘店鳥巢
: 一團亂QQ
ᛉ桾ᛉ
@shisarwark
Mon, Jan 29, 2018 4:14 PM
在恆春一帶的族群複雜程度,似乎馬卡道、阿美族也成了可能,姓氏同一的「潘」,排灣姓「潘」、平埔也是,恆春阿美亦是。
ᛉ桾ᛉ
@shisarwark
Mon, Jan 29, 2018 4:15 PM
【沒有名字的人】如果有一天,我們拒絕在歷史裡流浪 | Mata Taiwan
ᛉ桾ᛉ
@shisarwark
Mon, Jan 29, 2018 4:17 PM
https://www.facebook.com/nameless.indigenous/photos/a.486703611491614.1073741830.361331277362182/372099782951998/?type=3&theater
原來有臉書專頁
「約束の絆」☆叡叡
@Ray2387ray
Mon, Jan 29, 2018 4:44 PM
太專業了#,腦容量不足#
ᛉ桾ᛉ
@shisarwark
Mon, Jan 29, 2018 4:46 PM
喔對了斯卡羅族傳說是武力和咒術雙高才能入侵成為貴族
這個設定用下去,太蘇了吧
Wくん@傘店鳥巢
@woxwerewolf0619
Mon, Jan 29, 2018 4:47 PM
ᛉ桾ᛉ
: 這什麼高階種族轉職設定
ᛉ桾ᛉ
@shisarwark
Mon, Jan 29, 2018 5:03 PM
整理過思緒後是這樣
已知:我外曾祖母是熟番,居於恆春網紗里(位置大概在出火一帶)
可是恆春地方的熟番其實一團混亂,包含排灣、卑南、馬卡道、阿美,而入侵排灣的卑南在排灣化後,轉變為斯卡羅族。
為何包含了一般認知中的生番要看這個↓
====
恆春地方原住民部落群,在清代就被列為「歸化番社」,到了日治明治年間越加平地化了,因而改稱「熟蕃」(所謂「已漢化的生蕃」),並將四大社、恆春城及接近平地的滿州鄉納入行使「普通行政法」地區,亦即視同已開化的平地人管理。
====
ᛉ桾ᛉ
@shisarwark
Mon, Jan 29, 2018 5:03 PM
(頭很痛,我還以為是從放索社遷徙的馬卡道)
根據地緣關係來看的話,斯卡羅族四大社之一的Lja cjligul家系,位在貓仔坑,現今是在恆春鎮仁壽里,網紗溪源流,距離超級近。
嗯...如果考慮這個超級近的地緣關係的話,我的外曾祖母更可能是斯卡羅族耶。
雖然其實整個恆春要說是熟番,那就是每一種都有可能。
然後我累了所以我今天要睡覺了。
「約束の絆」☆叡叡
@Ray2387ray
Mon, Jan 29, 2018 5:12 PM
瓦爾特晚安安(明天繼續加油❤
ᛉ桾ᛉ
@shisarwark
Tue, Jan 30, 2018 2:29 PM
今天考據完
只能知道我曾外祖母最有可能是貓仔社的人
在網路上找來找去也找不到一張圖
頭很痛呀
ᛉ桾ᛉ
@shisarwark
Tue, Jan 30, 2018 2:30 PM
Memo一下參考書目好了,有空可以找找看
移川子之藏,1935,《臺灣高砂族系統所屬の研究》。臺北:臺北帝國大學土俗人種學研究室。
安倍明義,2005,〈彪馬往何處去〉,收錄於楊南郡《臺灣百年曙光:學術開創時代調查實錄》。臺北:南天。
楊南郡,1992,《斯卡羅遺事》。臺北:玉山社。
載入新的回覆
因為我媽那邊是恆春人,而從上一次 我的日據時期族譜調查 發現我的曾外祖母是熟番,居於恆春網紗里(位置大概在出火一帶),所以我一直在往平埔馬卡道的方向在查。
瑯嶠是排灣族語的蘭花,指恆春曾是個遍布蘭花的地方,是後來沈葆楨奏請朝廷設縣才改名恆春
可是其實這裡根本是超級大雜燴
放索社平埔族人與漢人通婚、或選擇遷徙南移恆春半鳥
是 斯卡羅族
(what,我怎麼完全沒聽過)
大約300多年前,一群卑南族知本社族人南遷進入瑯嶠,並與當地的排灣族武裝衝突。由於擁有強大的組織與武力且又善於使用咒語,當地的排灣族與別族墾民皆紛紛臣服,並以「斯卡羅(乘轎者)」稱呼這一支外族。這一支卑南族稱霸恆春半島後,逐漸成為擁有原始土地權的統治階層,形成卑南族當頭目統治排灣族庶民的貴族社會。這一支卑南族後來與當地人口多數的排灣族人通婚,漸漸融入並排灣化。
意思是也很可能混了 斯卡羅族 排灣族 卑南族 流亡來的馬卡道
我的天老鵝
Lja cjligul家系,即三股頭目,其本社是貓仔社(Savaruk),位於貓仔坑,亦即恆春城東北方,網紗溪源流,今恆春鎮仁壽里,統率部分的八瑤社、四林格社及竹社。
我只是想在畫名片的時候把我的獸設確定跟我的自我族群認同綁定,可是怎麼越找越難啊QQ
清代就被列為「歸化番社」,到了日治明治年間越加平地化了,因而改稱「熟蕃」
所以我外曾祖母真的有可能其實是斯卡羅耶
好複雜RRRRR
只找到一個老師 劉還月老師有寫相關的書籍
台灣清治時期,斯卡羅被稱為「瑯嶠歸化十八社生番」[3],一般簡之為「瑯嶠下十八社」。斯卡羅於清代被歸類為「生番」,然而已經逐漸漢化。日治時期明治年間,斯卡羅已更加漢化、平地化,因此被台灣總督府歸類為「熟番」,視同平地人管理。
Daramaw:卑南族大八六九部落的巫覡文化
原來有臉書專頁
這個設定用下去,太蘇了吧
已知:我外曾祖母是熟番,居於恆春網紗里(位置大概在出火一帶)
可是恆春地方的熟番其實一團混亂,包含排灣、卑南、馬卡道、阿美,而入侵排灣的卑南在排灣化後,轉變為斯卡羅族。
為何包含了一般認知中的生番要看這個↓
====
恆春地方原住民部落群,在清代就被列為「歸化番社」,到了日治明治年間越加平地化了,因而改稱「熟蕃」(所謂「已漢化的生蕃」),並將四大社、恆春城及接近平地的滿州鄉納入行使「普通行政法」地區,亦即視同已開化的平地人管理。
====
根據地緣關係來看的話,斯卡羅族四大社之一的Lja cjligul家系,位在貓仔坑,現今是在恆春鎮仁壽里,網紗溪源流,距離超級近。
嗯...如果考慮這個超級近的地緣關係的話,我的外曾祖母更可能是斯卡羅族耶。
雖然其實整個恆春要說是熟番,那就是每一種都有可能。
然後我累了所以我今天要睡覺了。
只能知道我曾外祖母最有可能是貓仔社的人
在網路上找來找去也找不到一張圖
頭很痛呀
移川子之藏,1935,《臺灣高砂族系統所屬の研究》。臺北:臺北帝國大學土俗人種學研究室。
安倍明義,2005,〈彪馬往何處去〉,收錄於楊南郡《臺灣百年曙光:學術開創時代調查實錄》。臺北:南天。
楊南郡,1992,《斯卡羅遺事》。臺北:玉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