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 ◜❤◝ )╯調
隨意逛逛,讀到了這篇關於貓咪會等門的 WB
然後很突然地,想跟黑鏡第四季的內容聊一聊。
順便推薦一下艾西莫夫,和黑鏡的觀影順序
阿╰( ◜❤◝ )╯調
先說貓咪好了。
雖說一家子的貓養了也十來年,但我一直不是個很能跟寵物連結的人……可能比較自我、總是有事情要做,比起在家裡開工作室的母親,我和寵物陪伴的時間沒有這麼多。
但這篇WB倒讓我想起來,偶爾的偶爾,當我很晚回到家時,打開門,會看見大咪坐在那裡,蹭一下我的腳,才離開。
阿╰( ◜❤◝ )╯調
我現在住的地方,連著工作室坪數頗大,平面有足足50坪、分有至少三個房間、客廳、廚房和陽台跟衛浴等等。
所以貓咪能躲的地方特別多,牠要是喜歡,甚至有個落在樓梯下方三角形的倉庫空間可以去玩,我小的時候就很喜歡躲在那裡睡覺。
阿╰( ◜❤◝ )╯調
說了這些背景,只是想要表達:我知道牠在等我,因為沒有一隻貓,會睡在客人來來去去的玄關的,牠是聽到我開門的聲音才過來的
以前我也是看著牠這樣等著我父親,樓下的鐵門一開,牠認得每個人的腳步聲、記得每個人的氣味。
貓咪並不是個別人說的、那麼不親人的動物,比起狗狗一股腦地往前衝,我反倒更喜歡貓咪這樣更自然的關心方式。
阿╰( ◜❤◝ )╯調
但再深一點的情感,我卻不敢想下去了。
就跟我始終不會讓貓咪天天和我一起睡覺一樣,基於怕牠扯破我的海報或同人誌是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是我知道我終究沒能這麼愛牠。
既然無法回應牠的愛,那我會選擇保持距離,至少在有一天要離開時,我能更理智地判斷怎麼樣對牠比較好。
阿╰( ◜❤◝ )╯調
所以話又說到〈黑鏡〉影集的第四季了,這兩天通勤、放空和上課的空檔,倒是看著看著也被我看完了。
就我個人不喜歡血腥氣味太濃厚的風格來說,第四季最推薦第一集,其次是第四集和第六集……
但和過去的系列不太一樣的事,這季給我一種很濃厚的同理意識帶來的反胃感
阿╰( ◜❤◝ )╯調
早從第一季的黑色幽默、科技的迷思,到後面總聽網評說:"版權賣給Netflix後劇本偏向嘩眾取寵"的聲音。
我確實覺得一集的長度被拉到90分鐘後,沒能像最初那樣更去蕪存菁、簡潔有力;但絕對還是有很棒的劇情,足以支持我願意一直看下去。
但這季的科技處處充滿『人造意識』的殘酷,創造『沒有造成任何實質傷害,卻讓人感到噁心』的氛圍。
阿╰( ◜❤◝ )╯調
若想從上述說的這個焦點去看的話,很建議順序從:
S1-03〈你的完整歷史〉
→S2-01〈馬上回來〉
→S2-02〈白熊〉
→2014耶誕特輯-〈白色聖誕節〉
→S4-01〈聯邦星艦卡里斯特〉
→S4-04〈絞死DJ〉
最後到S4-06〈暗黑博物館〉
阿╰( ◜❤◝ )╯調
之所以會排列這樣的順序,因為是從〈你的完整歷史〉揣測人類建立『記憶讀取系統』開始,連結到〈馬上回來〉裡,用生前的大數據模擬亡者的行為舉止,創造出一個『擬AI裝置』,彷彿這個AI就與自己過世的戀人一般。
目前為止,還不會造成太不適的感覺,我們終究感受到這個擬行為裝置不是真人、讀取記憶會使人產生衝突,但也只是科技發展的副作用?
阿╰( ◜❤◝ )╯調
分水嶺就是〈白熊〉的這一集了,這集是這所有裡最沒有科技感的一集,卻帶出了『公民審判』的議題。
我們是否有權懲罰定罪之人?要如何定罪?給他無止盡的折磨行不行?
那又什麼算是最深折磨呢?
不是身體上的,而是心靈上的絕望、崩潰、無盡。
阿╰( ◜❤◝ )╯調
這種懲罰佐以高端科技後,融合成〈白色聖誕節〉這個讓我作嘔的故事。
作嘔並不是它寫的不好,反之,是因為這個想法太天馬行空了,一旦實踐,我只覺得深深的厭惡與噁心。
裡面提及,人類更進一步發明出『意識複製系統』後,能將某人的意識完美複製,用於家庭服務或警方訊問。
阿╰( ◜❤◝ )╯調
所謂的家庭服務,就是家政祕書,由一個AI核心處理自己一切事務,包含自己喜歡的麵包脆度、咖啡的喜好、行程的安排、舒適的溫度……
但是一個制式的系統,肯定不能完全符合自己的需求。
好吧,那就複製一個自己的意識體吧,讓『它』活在機器裡,幫忙操作所有。
――因為只有你自己,最瞭解自己。
阿╰( ◜❤◝ )╯調
所以這就帶出另一個問題了:意識體有人權嗎?
首先嚴格來說,它不是人,它是個『數據』。
可是它又確實是個意識體,起初時會跟真人一樣恐懼、保留先前作為自己的回憶,搞不懂自己怎麼會被關在這個小機器內,一下子還要『自己來服務自己』。
阿╰( ◜❤◝ )╯調
就跟我們自己一樣,即使一個再怎麼沒有自信的人,也能保留自己的『意識』,然後藉此與他人分別,認知我之所以是我自己的關鍵。
但一夕之間,我突然變成一個『複製品』,不再是獨立的自我了?這聽起來夠毛骨悚然的。
阿╰( ◜❤◝ )╯調
再者,若意識本質上是數據,那麼它就可以被『操弄』。
就像故事裡的工程師做的那樣,為了讓複製品能夠屈服於自己終其一生要成為服務自己的家政婦的事實,他調整意識體所在環境的時間,一秒鐘等於一週,現實短短幾十秒,意識體就在不能睡、沒有其他人、空無一物的白色房間――長達好幾個月的寧靜裡折磨瘋狂,直到它完全甘願。
阿╰( ◜❤◝ )╯調
之後的幾集就不用多說了,不同的設定裡,把意識體的概念利用到極致,那些駭人的折磨方法光想到就頭皮發麻。
這個不是血腥,但還是令人噁心,有一句影評說得很好,在這個世界裡。
"最害怕的不是死亡,而是沒有死透。"
可是〈白色聖誕節〉裡那位角色說的卻義正詞嚴……
"它們只是數據而已,我們沒有傷害到任何人,不是嗎。"
阿╰( ◜❤◝ )╯調
最後話鋒又回到貓咪。
無論是貓咪、意識體,抑或是我前幾週讀的機器人系列的故事,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都是『同理心』這件事。
以前大學某堂課,討論人為什麼為人、而我們判斷哪些動物有『人性』的基準,其實都在於:牠們是否發展到具有同理心
阿╰( ◜❤◝ )╯調
什麼是同理心?簡單來想,就是別人痛,我看了也覺得痛;別人悲傷,我也會聯想至自己的悲傷,情緒一同被帶動起來。
當我看著貓咪等門的背影,會想告訴牠:"嘿、你知道爸爸永遠不會回來嗎?所以別等了,你再怎麼等也等不到他開鐵門的聲音。"
八公的故事、可魯的故事不也是這種『我們替動物詮釋』的痛,才如此賺人熱淚?
阿╰( ◜❤◝ )╯調
機器人系列也是,一旦它們正子腦內的系統複雜度,能無限接近人類的意識時,那麼機器人的反應,是否就可以被人類『同理』?
這也是我最喜歡艾西莫夫〈雙百人〉這篇故事的原因,我們不會想到,一個機器人願意為人類做到如此地步,它的好奇心讓它想扼殺自己的生命,以換取能同理人類的初心。
阿╰( ◜❤◝ )╯調
〈黑鏡〉系列的這幾部影集也是一樣,我會感到噁心的,就是感到這些意識體是多麼真實,我們怎麼會想要折磨一個與自己的思考水準一致的物體呢,即使它不是生物,它隨時都可以被『刪除』,但光是想到它感受到的痛楚,與我可能在現實中遭遇的痛楚相當,這種同理就讓人很不愉快。
阿╰( ◜❤◝ )╯調
可是,難道影集裡面敘述的事情在現實中不可能發生嗎?我並不這麼覺得。
隨意試想兩個電影經常使用的劇情好了。
1.角色生病過世。
2.角色被活埋。
前者可能發生在各種情況,但後者,經常會更被渲染成『臨死前有多麼痛苦、絕望』。
阿╰( ◜❤◝ )╯調
更具體一點的,假設同樣都是不能預料的死亡,到底是猝死比較讓人接受,還是意外死比較讓人接受?
很駭人的是,其實我們這些被留下的人,最在乎的都是『好不好走』這件事情,腦中會不斷想像『事情發生的前幾秒,他會是什麼感受』。
若中途有所遺憾,也讓在世的人痛不欲生,被愧疚與痛苦的同理掐著消磨生命。
阿╰( ◜❤◝ )╯調
這就是現實中可能發生的同理……
當然,同理不盡然是負面的,但偏偏負面的總比正面的狂喜更令人印象深刻,所以負面的才會具有更大的能量,並轉換為殺傷力。
就我來說,要阻斷這些同理的方法,其實就是:逃避。
阿╰( ◜❤◝ )╯調
不是指全盤方面的逃避,而是很審慎地思量,自己最被這些回憶折磨的是哪一點?刨根般強迫自己面對它後,再與它保持距離。
面對,是為了讓我知道自己害怕的標的到底是誰,不至於茫茫無措,連自己在怕什麼都不知道;
保持距離,則是就此之後,說服自己用新的角度去看待它,然後就let it go吧。
阿╰( ◜❤◝ )╯調
拿貓咪來打比方,比起認知到牠在等門,還不如假裝牠只是在發呆,既然不是每次開門都在的話,那這或許是個隨機事件,就像我們偶爾也想去逗逗貓那樣的心血來潮。
因為如果非要用等門來詮釋的話,反倒是愧疚的壓力會先積壓在心理吧。
而在我無法與貓咪溝通、真的確認牠是什麼心意的情況下,就保持一個不會太近,建立起太親密關係以至於我會太感情用事;但也不會太遠形同陌路的距離。
阿╰( ◜❤◝ )╯調
很多人際上的關係也是如此,不會說到『不敢與人連結太深』這麼戲劇化,但也不會太自作多情,覺得非要每個人以自己為中心那樣不可一世?
中心也不過是個『同理』二字,不要過度詮釋別人的行為,但也不要太不在乎他人的互動。
阿╰( ◜❤◝ )╯調
總之推薦〈黑鏡〉很值得去看一看,每一集不要看劇透是最嚇人的,在我被嚇了這麼多次後,果然S04-01的〈聯邦星艦卡里斯特〉對我來說最具娛樂性,也最嚇人。
把黑色幽默和挑出爭議性話題的份量拿捏得剛剛好,結局也是相對有趣的。
充滿著一堆我一點都不會嚮往的科技,呵呵。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