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飯
@Msgero
Fri, Dec 8, 2017 12:50 AM
Fri, Dec 8, 2017 12:54 AM
3
【晨讀-孤獨的冷漠:逃避型依戀障礙的分析與修復】我應該是混和型的逃避型人種。
逃避型的人,不懂如何依賴別人,也不會尋求他人的協助。因為他們認定絕對不能指望別人。他們也不相信別人,認為如果不小心示弱,不是被批評就是引來更糟糕的下場。
因此,當遇到問題或是陷入糾紛時,他們傾向於用自己的力量解決。不擅長與人商量或尋求幫助。結果就是在孤立無援之中孤軍奮戰。
掰噗~
@baipu
說
Fri, Dec 8, 2017 12:50 AM
掰噗秀秀
Mr.Zombie
@MrZombie
說
Fri, Dec 8, 2017 12:50 AM
啊...啊...
亞飯
@Msgero
說
Fri, Dec 8, 2017 12:51 AM
然而,不管能力多好,一個人的力量還是有其限度。壓力超過忍耐的極限或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便會被逼得走投無路,身心俱疲。由於一味忍耐的緣故,這種人很容易突然承受不了打擊。到了這個地步,還是不願意向他人訴苦,只能藉由逃避來保護自己。
如果勉強撐過去了,便會一副什麼問題也沒有的樣子顧左右而言他,這麼一來周圍的人也不會發現異狀。問題是,身體會比心靈先發出警訊,很多人因此經常產生頭痛、腹痛、腹瀉、噁心、心悸、暈眩等症狀。
亞飯
@Msgero
說
Fri, Dec 8, 2017 12:51 AM
近年日漸增加的逃避型中,
很多是小時候受到雙親專制掌控的類型
。這種類型的人,
有無法依賴他人的一面,同時也有過度仰賴父母或配偶的一面,因此難以離開父母自立更生
。
亞飯
@Msgero
說
Fri, Dec 8, 2017 12:52 AM
意義不在於貶低母親的重要性,而是闡明母親的角色應該是成為孩子的安全堡壘,讓孩子能放心到外面冒險,與他人交流。這正是安全堡壘本來應該發揮的作用。
亞飯
@Msgero
說
Fri, Dec 8, 2017 12:54 AM
遭到育兒放棄的逃避型與受到過度掌控的逃避型都是如此。經歷過育兒放棄的人,腦內沒有建立享受人際關係的迴路;曾受過度掌控的人,則因為
擔心再度受到批評或無理的要求,養成了自我防衛的習慣,與人相處總是感到緊張或尷尬不自在。
亞飯
@Msgero
說
Fri, Dec 8, 2017 12:58 AM
在雙親寬容接納中成長的人,能自然而然表達自己的感情或意願。相對地,常遭雙親忽略、否定,或是在雙親強迫接受的價值觀中長大的人,往往有在自我揭露時踩煞車的毛病。愈是想表現自己時,愈會下意識地壓抑,感到極度緊張,說不出話,腦內一片空白。像這樣持續逃避自我展現的機會,久了就會愈來愈無法說出自己的心情與想法。
小孩子小時候真的要很注意這種事情,即使長大了明白了這些道理,下意識的還是直接反應出來。
亞飯
@Msgero
說
Fri, Dec 8, 2017 1:02 AM
請逃避型人「明確表達自己的心情」或「說出自己真正的感覺」時,他們會忽然說不出話來。這類人
往往能頭頭是道地講出許多大道理,唯獨無法說出自己真正的心情
。這種表達方式在工作場合不會遇到大問題,然而一旦面對關係親密的對象時,由於無法與對方分享心情,關係也就難以更進一步。再者,如果不開口說出自己的心情與想法,也沒辦法真正交心。
逃避型的人被搭話時會一時無法反應,也常在重要的時候陷入沉默。因為平常並非隨著情感說話,而是在腦中想好才說出口。說出口的話並非發自真實情感,只是先推測對方的意圖再配合著給出適當的答案
,從思考到開口當然得花上一段時間。
但我現在多多少少有進步一些了啦
亞飯
@Msgero
說
Fri, Dec 8, 2017 1:05 AM
討厭受責任束縛
逃避親密關係,也是因為討厭受到束縛。無法脫離的累贅與沈重的責任令他們感到煩悶和壓力,必須處於隨時能逃出的狀況才會放心。曾遭育兒放棄的逃避型人特別容易出現這種傾向。
就另一種意義來說,曾被過度掌控的逃避型人也會抗拒增加的責任與負荷。對於這種類型的人而言,人生就像拉車的馬,不斷被鞭打著往前走。這類人
在童年快要結束時就已經厭倦受人掌控的生活,長大之後還是認為無論自己做什麼,只要失敗就會遭到斥責,從而養成少做少錯的思考及行為模式。因此,這樣的人也往往怯於挑戰新事物。
沒錯,所以我做什麼都綁手綁腳的,想嘗試新事情的時候第一個反應永遠都是:一定會被罵、一定會被念,大部分也確實都如此,所以一直無法成長。
亞飯
@Msgero
說
Fri, Dec 8, 2017 1:15 AM
逃避性人格類型——強烈害怕被討厭
逃避性人格類型的特徵在於敏感容易受傷,為了盡可能避免失敗與責任而逃避,是最常與逃避型依戀形式合併的人格之一,只是,也有不少逃避性人格者會出現焦慮型依戀形式。
逃避性人格的適應策略是,
與其冒著可能痛苦受傷的風險去做什麼,不如消極維持現狀,以避免危險為優先
。這除了原本神經質且強烈焦慮的遺傳特性外,
大多也與父母的過度干涉及批判式教育有關。
遭到霸凌或是因失敗而丟臉的經驗也會加強逃避性人格的傾向。
這類經驗使當事人對人際關係抱持消極的態度,呈現逃避發展親密關係的反應。
亞飯
@Msgero
說
Fri, Dec 8, 2017 1:15 AM
屬於
強烈逃避型依戀形式的逃避性人格,在人際關係上更是消極冷淡,好像什麼事都與自己無關。若是伴隨焦慮型依戀形式的話,則很擅長察言觀色,活在別人臉色之下,強烈需要別人的認同,這類人多半會表現出接下來描述的依賴性人格傾向。
所以我才說我是混和型
亞飯
@Msgero
說
Fri, Dec 8, 2017 1:16 AM
依賴性人格有過度在意對方臉色,一味迎合他人的特徵傾向。
認定自己無法一個人活下去,只得採取悅對方以求庇護的生存策略。(我自己倒是覺得還好)
然而,這樣的結果卻是連對自己有害的人也成為迎合對象,產生遭對方無理要求也無法拒絕的問題。依賴性人格者原本多半顯示為焦慮型依戀形式。不過,小時候在雙親掌控下長大,或是同時遭到育兒放棄和高壓掌控的人,則會同時顯示出逃避型依戀形式。這種情況下,人們難以與他人相處融洽,
老是看別人臉色過活,太在意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導致自己的想法受到壓抑,只能人云亦云,隨波逐流。
另一方面,顯示為焦慮型依戀形式的依賴性人格,則容易產生「強迫關心」的問題。因為太想為配偶或孩子奉獻心力,結果變成控制狂,導致妨礙對方獨自自主的後果。(我爸大概就是這種的)
亞飯
@Msgero
說
Fri, Dec 8, 2017 7:08 AM
-------------------------------------END
載入新的回覆
逃避型的人,不懂如何依賴別人,也不會尋求他人的協助。因為他們認定絕對不能指望別人。他們也不相信別人,認為如果不小心示弱,不是被批評就是引來更糟糕的下場。
因此,當遇到問題或是陷入糾紛時,他們傾向於用自己的力量解決。不擅長與人商量或尋求幫助。結果就是在孤立無援之中孤軍奮戰。
如果勉強撐過去了,便會一副什麼問題也沒有的樣子顧左右而言他,這麼一來周圍的人也不會發現異狀。問題是,身體會比心靈先發出警訊,很多人因此經常產生頭痛、腹痛、腹瀉、噁心、心悸、暈眩等症狀。
小孩子小時候真的要很注意這種事情,即使長大了明白了這些道理,下意識的還是直接反應出來。逃避型的人被搭話時會一時無法反應,也常在重要的時候陷入沉默。因為平常並非隨著情感說話,而是在腦中想好才說出口。說出口的話並非發自真實情感,只是先推測對方的意圖再配合著給出適當的答案,從思考到開口當然得花上一段時間。
但我現在多多少少有進步一些了啦逃避親密關係,也是因為討厭受到束縛。無法脫離的累贅與沈重的責任令他們感到煩悶和壓力,必須處於隨時能逃出的狀況才會放心。曾遭育兒放棄的逃避型人特別容易出現這種傾向。
就另一種意義來說,曾被過度掌控的逃避型人也會抗拒增加的責任與負荷。對於這種類型的人而言,人生就像拉車的馬,不斷被鞭打著往前走。這類人在童年快要結束時就已經厭倦受人掌控的生活,長大之後還是認為無論自己做什麼,只要失敗就會遭到斥責,從而養成少做少錯的思考及行為模式。因此,這樣的人也往往怯於挑戰新事物。
沒錯,所以我做什麼都綁手綁腳的,想嘗試新事情的時候第一個反應永遠都是:一定會被罵、一定會被念,大部分也確實都如此,所以一直無法成長。逃避性人格類型的特徵在於敏感容易受傷,為了盡可能避免失敗與責任而逃避,是最常與逃避型依戀形式合併的人格之一,只是,也有不少逃避性人格者會出現焦慮型依戀形式。
逃避性人格的適應策略是,與其冒著可能痛苦受傷的風險去做什麼,不如消極維持現狀,以避免危險為優先。這除了原本神經質且強烈焦慮的遺傳特性外,大多也與父母的過度干涉及批判式教育有關。
遭到霸凌或是因失敗而丟臉的經驗也會加強逃避性人格的傾向。這類經驗使當事人對人際關係抱持消極的態度,呈現逃避發展親密關係的反應。
所以我才說我是混和型認定自己無法一個人活下去,只得採取悅對方以求庇護的生存策略。(我自己倒是覺得還好)然而,這樣的結果卻是連對自己有害的人也成為迎合對象,產生遭對方無理要求也無法拒絕的問題。依賴性人格者原本多半顯示為焦慮型依戀形式。不過,小時候在雙親掌控下長大,或是同時遭到育兒放棄和高壓掌控的人,則會同時顯示出逃避型依戀形式。這種情況下,人們難以與他人相處融洽,老是看別人臉色過活,太在意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導致自己的想法受到壓抑,只能人云亦云,隨波逐流。另一方面,顯示為焦慮型依戀形式的依賴性人格,則容易產生「強迫關心」的問題。因為太想為配偶或孩子奉獻心力,結果變成控制狂,導致妨礙對方獨自自主的後果。(我爸大概就是這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