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轉]
「所以优秀的教育者是一个懂得尊重自然的人,不能固执己见,自己原先的设想必须随时修定。

看到花园里面长出来的东西有点像样,即使那不是你原来想要的东西,你也要好好培养。

看到某一些看上去像是杂草的东西,下手的时候不能太狠太早,因为有很多美丽的蝴蝶在年轻的时候都是很像毛毛虫。」

教育 可能性 反脆弱
園丁 毛毛蟲
劉仲敬
掰噗~
真是講到我的心坎裡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问:
我最近开始做一个二年级孩子的英语家教,这个年龄的人可塑性是非常大的。

我希望能以类似博雅教育或者说接近母语的自然领会的方式去教授。

想问,若想达到这个教育目的应该如何去教,自己如何提升这方面的修养。」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刘仲敬:
教育是一种类似于园艺的东西。
被教育者所蕴藏的一切可能性都在他自己身上,或者说是上帝赋予的,或者说是大自然赋予的,并不是你这个园丁赋予的。

园丁很容易做的事情就是用自己的偏见一叶障目,看中了自己喜欢的那几种花草,把别的花草砍掉了。
结果是,你想要培养的东西不一定能够搞成,你砍掉的东西却很有把握的被砍掉了。

所以优秀的教育者是一个懂得尊重自然的人,不能固执己见,自己原先的设想必须随时修定。
看到花园里面长出来的东西有点像样,即使那不是你原来想要的东西,你也要好好培养。

看到某一些看上去像是杂草的东西,下手的时候不能太狠太早,因为有很多美丽的蝴蝶在年轻的时候都是很像毛毛虫。」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按说的话什么是教育呢?

教育如果是提供知识的话,那你从出生开始一直到死都在不断接受新的知识,而且你也没有任何理由说印在学校教科书上的那些东西就是真知识,而你从超市售货员或者街坊邻居那里得到的知识就是假知识,显然这是一个势利眼而且极不符合事实的标准,教科书上有很多东西是假的或者没用的,邻居教给你的东西有很多是真的和有用的;

如果教育指的是价值观,那么价值观和价值观之间是没有一个客观的和普世的统一标准的,你最终没有办法说哪一种价值观会比其他的价值观要强,价值观归根结底,追溯到最后,都是要有一个信仰问题,而信仰是具有严重排他性的。

所以我们所说的教育,其实说白了就是这两种成分以不同方式的组合,一部分是价值观,另一部分是知识。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这两种东西通过学校来传授,都不是效率最高或者是最可靠的方式。

实际上你本身就是终生在受教育的,你想要通过学校教育增加你的知识或者是修改你的价值观,那比起你通过经常住医院来改善你的健康状况来说是更加不靠谱、更加不合理的,整个逻辑都是不通的。

它还会造成另一种认知错乱,会使在学校里面待得多的人自以为自己的知识比在学校里面待得少的人要多。」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这一点是绝对不靠谱的,一般情况是恰好相反,因为学校里面的知识来源比起社会上或者是自然界提供的知识来源是更单一一些。

如果一个人因为医院住得多就觉得他比医院住得少的人健康状况要好,或者说它在青春期住过医院,就比在青春期没有住过院的人健康状况要好,这显然是很荒谬的。

这两种现象其实都是一样的,但是大家却只看到医院这方面的荒谬,却看不到学校这方面的荒谬。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如果教育的意思是为了使被教育者幸福,那么最重要的就是:

第一,要有价值观的坚定性和协调性,在这方面,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如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或者是教会教育的;

第二就是提供硬知识,在这方面,学校教育又是远不如职业教育和自我教育的。

它没有坏到那种必须像是纳粹集中营一样不打倒就不行的程度,但是也没有好到像自由主义者吹嘘的那样可以用来改善不公正的社会、创造更美好未来的地步。
RuS@人不是為安逸而生
--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