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lery
[閱讀筆記] #失落之城Z #TheLostCityofZ
會持續更新,請靜音喔~
Ellery
作者使用的架構非常有趣,不同時代的主角,看似完全斷裂的敘事法,圍繞在一個世紀前的迷,以及後面兩個不同時代,對這個探險衍伸出來的追尋
Ellery
這是本小說,絕對是。但它採用大量的真實記錄、信件、歷史、所有角色都是真人的狀況下,使之也可被分類為遊記、甚或傳記類。
Ellery
Fawcett 本為低階貴族出身以及身為軍人背景,在他對於高等教育和形容社交場合的厭惡感,超級真實。
Ellery
章節與章節之間,巧妙運用時空交錯的方式前進。像是 Fawcett 經過一番掙扎,才想到只有皇家地理協會可以幫助他,下一章現處2005年的男主角就到了協會門口。
Ellery
這本書看的很慢,因為有太多資訊可以筆記,可以慢慢啃食。包含當年代的社會結構,價值觀,以及驅使 Fawcett, 林奇,作者三人的軸心,相異與相似程度,在時代改變下,人是否有所變與不變,都很值得多加琢磨。
Ellery
覺得太精準了。所以記下來 XDDDDDD
追隨 Fawcett 的其中探險家曾把聽過他計畫的人分為以下幾大類:
Ellery
慎重派:
這種行為實在很愚蠢。
Ellery
睿智派:
這種行為實在很愚蠢,不過至少你下次就會學乖了。
Ellery
極度睿智派:
這種行為實在很愚蠢,但沒有表面上聽起來這麼蠢。
Ellery
浪漫派:
如果世界上所有人都願意這樣做,問題都可以被迎刃而解。
Ellery
嫉妒派:
感謝上天,我不必跟這人一起去。
Ellery
或是虛情假意說:喔,我好想和你一起去喔~
Ellery
嚴謹派:你有認識大使館的人嗎?
Ellery
務實派:
開始大談預防接種和槍枝口徑
Ellery
憂天派:
你立好遺囑了嗎?
Ellery
最後一派:
喔,我年輕時早就做過這些了。
並且開始傳授各種奇怪方法。
Ellery
「他們努力工作,只為了繼續奴役自己。」
工業革命對維多利亞社會帶來的影響,擴及到南美因橡膠而暴利淘金的生意,也害死了無數的、追求致富卻只能賣身給企業的工人
Ellery
巴拿馬運河的建造,在岸邊排滿了一副又一副的棺材。
在亞馬遜叢林試圖建造鐵路,過了30年,只完成8公里,起點:無人煙;終點:無人煙。
鐵路公司的員工超過一半因病喪生,或是被印第安人殺死。
作者重述Fawcett的筆下,畫面清晰可見。
Ellery
Fawcett 對亞馬遜叢林的原住民的態度與當時社會截然不同。想與之溝通學習的行為,常被稱為自殺行為。
他提到原本對白人友善的族群也因為橡膠生意為擴展工人數量,被綁架、奴役、任意射殺、強暴婦女和小孩,而對白人造成仇視。
他稱呼那些白人為禽獸。認為印第安族群擁有高智慧和完整的社會結構。
Ellery
電影裡面呈現不出來的是當地環境對人有多惡劣。作者引述其中Fawcett團隊成員的日記,每天都是蟲,醒來所有的行李都爬滿了白蟻,蚊子小到蚊帳根本沒有用,可以穿透衣服在皮膚上產卵的蒼蠅,手掌永遠都是被咬腫的,沒辦法睡覺,……。
每天的日記都是在講蟲。
超過一半以上的成員都得過瘧疾或黃熱病。
失蹤的舵手,一公里外被發現身上插滿46根毒針被殺死。
但 Fawcett 依舊放棄英國的生活,被亞馬遜所吸引,並一再回去。
Ellery
維多利亞時期為繪製世界地圖,犧牲了無數探險家和繪圖師測量師的生命才完成。
中南美洲政府也因為這些專家,能夠建立出正確的國界,而不需要再開戰。最慘烈的一次,喪生其半數國民,所以才委託皇家地理學會幫他們達成這不可能的任務。Fawcett 接手後,不但完成繪製地圖,還提早預定計畫一年的時間。
Ellery
到中期的 Fawcett 因為完成許多不可能的任務,對自己的完美與冀望降臨到他周遭的隊友身上。
這是非常可怕的行徑。
近乎完美的他,認為如果你沒有達到要求,就是懶惰和恐懼,而屈服於恐懼的人,即是懦夫。將自身化為所有探險隊友的標準,除了自己訂下的規範,什麼也看不到。
他忽略了每個人都不一樣,極限各不相同,體能、心智狀態的齊頭式要求,就是許多極其有能力卻易於看不起他人的領導者特質。
Ellery
驕傲,隱藏在血液裡,是個不用學習、最快速的自我摧毀方式。
Ellery
在地獄中,每個人都會面臨到你絕對想不到的自己。而他人的反應,即像是鏡子一般,照耀出每個人的原始面貌。
Fawcett 的高標準來自他的經驗與達成手段,如作者所敘述:每次進到叢林,就有如他的靈魂淨化。
要他放棄、妥協或是為成為累贅的人而拖延,的確不可能。
跟著他的步伐去探險的隊員,也得理解如此的出發點,並抱有一定的覺悟才行。
Ellery
極地探險家 Murray 的行為看來不恥,但我相信90%的人在同樣的情況下都會是 Murray。
電影中的他,其慘狀只有書中的1%不到。
如果你醒來,發現自己餓到極致,又累又走不動,手上腳上全是蛆,光一個手肘就超過五十隻,精神不崩潰也難。
Ellery
Fawcett 的身體狀況真的好到一種,你只能說是天生神助,就是為了亞馬遜雨林所生的探險家。沒生病,也幾乎不會被蟲大量侵襲,人家全身上百隻,他可能才幾隻之類的,……實在太厲害。
Ellery
看到維多利亞時期,介於進化論與神學衝突之際,他們看到印第安人的推論,包含對方不是人類,而是猿人的亞種之類的學派,或是:為什麼亞當和夏娃的後代怎麼可能會演化成英國紳士與如此低階文化的野蠻人之時,我想到了東方全盛時期,前來取經的傳教士們。
維多利亞時代的人應該也都不記得自己的祖先在三四百年前,曾是別人眼中的野蠻人吧?
Ellery
Fawcett 真的是思想非常突破傳統的人,能夠將自己的教育與固守文化擺放一邊,張大眼睛極力觀察對方的一切,包含語言以及醫學概念,不只是紀錄,還很努力吸收學習,除了倫敦稱的英勇和幸運以外,他本身的開放性態度應該也是決定他能夠一再深入各族群的關鍵點。
Ellery
當然他不可能完全擺脫當時的思維。例如他依舊覺得種族是有區隔的,比較有禮節的印地安人可能膚色就會比較白(或是他下意識會希望這樣的結論符合種族文化論)
Ellery
講到「白印地安人」的起源是來自西班牙艦隊的形容,他們曾在叢林裡遇過又高又白的女戰士。
而這樣的種族極可能來自近東文化,像是以色列或是腓尼基,而數千年的文化的確是有可能讓他們再度於亞馬遜建立起龐大文明。
(當時人普遍認為智力和文明是經由遺傳留下來的,所以高度文明的後代,肯定也能建立高度文明。又黑又矮的人種的後代,就…還在進化繼續掙扎中的意思)
Ellery
維多利亞時期與西班牙航海時期,同樣探險進去禁區,但對於亞馬遜的描述卻是天差地別。
西班牙艦隊留下文獻中,所遇到的偉大文明怎麼會崩壞地如此之快,而完全不留痕跡?
讓我想到說故事的力量,半真半假才是最讓人記憶恆久以及最為人確信的版本。
Ellery
看到 Fawcett 的堅持和電影中一樣,雖然他達成了許多不可能,但對於最終的勝利—也就是探險家的殿堂,始終擦身而過,不免感嘆。
馬丘比丘的發現,更讓他感到著急,對於龐大的古文明城市的找尋也越漸癡狂。
真的很希望他最後是有找到的QQ
不管世人知不知道,希望他自己是有達成最終的成就。
Ellery
科技和傳統,富豪和窮軍人,開化與保留
Fawcett 擔心的對手是如此強大又與他截然不同,在彼此競爭下,亞馬遜叢林的部落也逐漸在這百年因西方帶來的疾病、價值觀、文化,而受到崩壞式的衝擊。
Ellery
忽然很想回頭看 Herzog 的電影《天譴 Aguirre, the wrath of god》
講述西班牙軍瘋狂進入亞馬遜,尋找黃金之城的故事。
拍攝過程也極其狂亂~
Aguirre, Wrath of God (1972) - trailer
Ellery
其實失落之城Z的電影,裡面 Fawcett 遇到邊界劇場的演出與商人的熱情招待,也讓我想到 Herzog 的另一部片,《Fitzcarraldo》
講述一個堅決要在叢林裡蓋起歌劇院,不惜將汽船翻山越嶺尋找河流源頭的男人的故事。
Fitzcarraldo (1982) | Trailer [HD]
Ellery
人性中的癡狂讓 Fawcett 放不下,除了對叢林的熱愛和自制與挑戰,他也極其在乎輿論和社會觀感,無法接受失敗或是被稱「退卻、空手而歸」
對自己的高標準,在書中一開始就有詳細描述他原生家庭的影響,以及維多利亞時期的教育環境造就了這樣的探險家性格。
Ellery
經歷過殘忍的一戰,Fawcett不只是身體上的打擊,心靈層面的受創更嚴重。
兩千萬人的死亡,的確是他回到叢林繼續洗淨心靈的唯一之路QQ
看到他寫:「文明」這個字眼極其荒謬。
印地安人的食人文化在文明戰爭對比下,至少還具有合理的動機。
那種自視甚高的挫敗,在戰爭中更加劇烈。
Ellery
中後段的發展開始和電影有所不同,Fawcett 始終抱著一定要再回到叢林的熱情,是他主動把兒子拉向那個遙遠的國度,而他選擇可以前行的孩子,也一向都是他最寵愛的那位。
˗ˏˋ༽ᵕ ˎˊ˗
一直都很想看Fitzcarraldo和Herzog的片... :'-(
Ellery
˗ˏˋ༽ᵕ ˎˊ˗ : 大~~有時間可以找來看啊!Herzog 早期追尋人類的極致瘋狂面,你一定會愛!(腦粉閉嘴
Ellery
作者在追尋 Fawcett 最後步伐時,看到的不是叢林是大平原的時候,問:森林呢?
得到的回答:不見了。只有印地安人會尊重森林,白人只會砍樹。
Ellery
曾經將 Fawcett 一行三人吞沒的茂密叢林,如今只剩一望無際的大草原……
Ellery
一直到2005年,都還有印地安人被奴役,而追求平等權益的人,則是被企業大主派人暗殺。
亞馬遜比歐洲還大,過去半世紀失去的叢林比整個法國更大。
農耕作物佔領了森林的位置,破壞了氣候型態,失去自然調節的作用,雨林不再下雨,而是邁向乾旱與沙漠化。
Ellery
Fawcett 失蹤後,看到許多人在追尋他們下落,也相繼失蹤的感覺讓人非常恐慌。就像是恐怖的黑洞,不斷將人吞噬,而且不留蹤跡,也毫無聲音。
Ellery
太多人前去「救援」,預計大概有超過一百人喪生。
巴西政府不堪其擾,還下令得經過申請才能進入,但不管有沒有許可,大家就像是飛蛾撲火一樣,一直往叢林裡去,希望能獲得 Fawcett 一行人的下落。
Ellery
那時候的印第安人已經有很多族群對白人非常熟悉,會利用綁架、俘虜來交換贖金賺取利益。
Ellery
一直到1950年都還不斷有消息傳出,不管是死是活,各種謠言和猜測一大堆,大家都瘋狂地想要知道到底他們去哪了
Ellery
印地安人也知道這項情報非常具有利益關係,而且利用白人的癡迷,從中賺取他們所想要的東西。像是:你想知道嗎?我有證據,拿五千美元來換。
Ellery
想到去年才有朋友的朋友去亞馬遜的度假,聽起來就像是去任何已開發觀光勝地一樣,住在搭建樹上的小木屋旅館之類的……對照書裡大集團放火燒森林,蓋機場,把千年河流源頭的瀑布炸開,截斷水源,蓋水力發電廠,無視下流印第安族群百年用水來源……其實很難講,那種心裡不舒服又無奈的感觸。
Ellery
「我聽過有些傳記作家深深著迷於自己的傳主,因為多年來深入調查對方的生活,致力跟隨他們的每一個腳步,完全沉浸在他們的世界之中,以致陷入了狂亂與絕望的境地。畢竟,就一定的程度而言,我們根本無法了解別人的人生。他們的性格與人生中的經歷,一定是有某些部分是別人無法知道的。」
Ellery
我們想知道的東西根本就沒有答案,唯一的理智是放手,但想追求的東西卻懸掛心頭。
陷入了故事太深,而無法抽離。只有找到自己可以接受的解釋,也許才能停下腳步。
作者形容,自己也知道尋找 Fawcett 已經成為了他心中的 Z 城,沒有人知道它是否存在,還是只是個象徵,亦或是虛幻。
Ellery
最後雖然我們還是不知道 Fawcett 或其他人的下落,但中間獲得的東西其實遠超越這個未知的結局。
在現代考古科技進步下也逐漸符合 Fawcett 的Z城假想,雖然不是金字塔或巨大的馬丘比丘那樣的遺跡,但卻扭轉了美洲的人類史演進學說。
Ellery
以結局來看,電影的收尾於 Fawcett 平靜接受最終命運的那句話,非常棒,應該也是導演/編劇對這位大冒險家的致敬和 closure.
Ellery
最後,書和電影都非常值得一看,很開心我決定分給它多一點的時間~~ 非常值得慢慢體會。推推
Ellery
當然,我還是很想知道Fawcett最後怎麼了wwwwwwwww (別陷入啊!
riley oioi 佛堂餛飩
Ellery : 給我五千塊,我和你說(伸手)(被打)
Ellery
riley oioi 佛堂餛飩 : 如果你是亞馬遜食人族+擁有上校骨骸,我就給你 (準備掏錢
Ellery
Charlie Rose專訪Herzog, 也有講到 Fitzarraldo 為什麼需要耗費五年才拍完,以及它背後的象徵意義是什麼~

Werner Herzog Interview on Charlie Rose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