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冰
@inckice
Sat, Jul 15, 2017 12:28 PM
Sat, Jul 15, 2017 2:17 PM
68
48
# 解嚴三十週年 #講講
沃草→你是戒嚴時代的誰呢?←
戒嚴時代存活的條件不是消極,積極的避開政治以及敏銳察覺危險才是
正解
,這種處心積慮的消極正如每個玩這
遊戲
的網友,在各種碰壁與死亡下掙扎地找到
通關的路
,抵達
終點
。
這個過程,完美的複製了白色恐怖年代的市井小民看著他人的苦難,縮瑟求生的身影。
大家都當了一回時代的受難者。
墨冰
@inckice
Sat, Jul 15, 2017 12:35 PM
看了不少朋友玩這個互動網頁想找尋那個「正確的生存之路抵達終點」,首先的疑問是:
這個互動網頁是個單純的遊戲嗎?
這個企劃借用了角色扮演的的遊戲性,讓參與者不知不覺想讓自己扮演的角色找到
正確的前進之路
,遊玩者為了地想到達下一個階段做出面對生存的妥協,即便這樣的選擇是違心之論。
墨冰
@inckice
Sat, Jul 15, 2017 12:39 PM
破關
的遊玩者體會到要在這個時代存活「非常困難」,只要做出任何偏離軌道的行為便遭遇牢獄與死亡。部分的玩家感受到與生存妥協的生命荒蕪,「
天啊!這樣也會死!
」是這幾天在網路上最常看見的感嘅。
墨冰
@inckice
Sat, Jul 15, 2017 12:44 PM
那個時代有多荒謬,正如這個角色扮演遊戲中,玩家們到最後開始用盡全力的讓自己存活下來一樣,無意中
開始追求那個正確的方向
,那個統治者與遊戲設計人要你感受到的「正確思想」。
墨冰
@inckice
Sat, Jul 15, 2017 12:48 PM
但其實根本沒有「正確」可言,更沒有真正的成功通關,一但自己破了這局遊戲,回頭一看是這麼長的死亡名單。從那個時代倖存的人民也是如此,玩家跟人民只有一點不同,玩家得知了有多少人挺不過,而真正的倖存者很多只剩下對政治的恐懼與冷感,為了繼續生存。
墨冰
@inckice
Sat, Jul 15, 2017 12:49 PM
我認為,這遊戲起到了一個很重要的「憤怒轉向」機制。
墨冰
@inckice
Sat, Jul 15, 2017 12:55 PM
這個遊戲的主要客群應該不是本來就在歷史、法學、政治、社會、文史哲與轉型正義的人,而是更廣泛對台灣的過去有疑惑與憤怒的觀眾,這些觀眾就像過去的我,對上一代的冷漠憤怒、對偏頗的教課書憤怒,對難以撼動的黨國憤怒。
這種憤怒經常在「點」的層面爆發,也就是看著走過戒嚴的人,對這些人居然消極冷漠感到失望。
墨冰
@inckice
Sat, Jul 15, 2017 12:58 PM
但順著這個遊戲玩下來,觀眾發現了培養出這一批人的時代氛圍荒謬到極點,而自己在角色扮演時追求的終點,回頭一看,自己也變成那樣冷漠的人。
整個結構造就了這批人,從只有「點」的憤怒轉向到了「面」。
墨冰
@inckice
Sat, Jul 15, 2017 1:02 PM
Sat, Jul 15, 2017 1:03 PM
了解問題怎麼形成後,才會有解決的方法。
不是「活下來的都冷漠消極避世」,而是「不這樣做活不下來」,目前社會上這群人處的位置大部分都是管理與有權階層,他們不會也沒必要去檢討這個「讓他們成功生存的方法及體制」,那這件事情,只能我們來。
墨冰
@inckice
Sat, Jul 15, 2017 1:13 PM
以上是解嚴30週年的今天有感而發的碎碎念XD
感謝這幾週報導者、台灣真相與和解促進會的記憶募集與訪談,沃草的遊戲可能做的時候沒想這麼多,但這個遊戲的效果真的很好很好。
一年比一年規模更大、更普及的活動,而非只停留在追思悼念與仇恨對立,真是太好了。
墨冰
@inckice
Sat, Jul 15, 2017 1:13 PM
======================
墨冰
@inckice
Sat, Jul 15, 2017 1:14 PM
F5開放回應
高雄春天吃土節
@Balabalababalabalaba
Sat, Jul 15, 2017 7:33 PM
第一回就死了,嗯,我沒想到種個菜也會出事。而我第二回順利的活下來成爲倖存者,但那些遊戲中的人生選擇讓我覺得不快樂、壓抑和哀傷。縱然我只是想在遊戲中活下來。
lulu_0110
@lulu_0110
說
Sun, Jul 16, 2017 8:22 AM
真的,只是養種種東西就被關好幾年,只能自私不聞不問存活。
載入新的回覆
沃草→你是戒嚴時代的誰呢?←
戒嚴時代存活的條件不是消極,積極的避開政治以及敏銳察覺危險才是正解,這種處心積慮的消極正如每個玩這遊戲的網友,在各種碰壁與死亡下掙扎地找到通關的路,抵達終點。
這個過程,完美的複製了白色恐怖年代的市井小民看著他人的苦難,縮瑟求生的身影。
大家都當了一回時代的受難者。
這個企劃借用了角色扮演的的遊戲性,讓參與者不知不覺想讓自己扮演的角色找到正確的前進之路,遊玩者為了地想到達下一個階段做出面對生存的妥協,即便這樣的選擇是違心之論。
這種憤怒經常在「點」的層面爆發,也就是看著走過戒嚴的人,對這些人居然消極冷漠感到失望。
整個結構造就了這批人,從只有「點」的憤怒轉向到了「面」。
不是「活下來的都冷漠消極避世」,而是「不這樣做活不下來」,目前社會上這群人處的位置大部分都是管理與有權階層,他們不會也沒必要去檢討這個「讓他們成功生存的方法及體制」,那這件事情,只能我們來。
感謝這幾週報導者、台灣真相與和解促進會的記憶募集與訪談,沃草的遊戲可能做的時候沒想這麼多,但這個遊戲的效果真的很好很好。
一年比一年規模更大、更普及的活動,而非只停留在追思悼念與仇恨對立,真是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