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i
[閱讀] https://www.facebook.com/leemaushengispigdog/posts/1380764011971981
月前向大家介紹了光現出版的「教出殺人犯」一書,書中道盡撒嬌能量與依賴的重要性,可悲的是有些少年只有手頭資源極度不足的少保官能夠依賴,能夠撒嬌。這個到處喊殺的社會真的病了,而且還病得不輕。
--
節錄李茂生提到的這本書中提及的幾段。

「心中植入愈多價值觀的人,愈無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因為這樣的人無法原諒有人與自己的價值觀「背道而馳」。從小被教育「要有禮貌」的人,看到沒禮貌的人就無法忍受,同時也無法原諒自己做出沒有禮貌的行為;擁有「理所當然的事情不用教就要會做」價值觀的人,看到他人連「理所當然的事情」都做不好時,就會忿忿不平,同時自己做不好時也會厭惡自己。
一個人擁有越多(自認為)正確的價值觀時,就越可能感到活著很辛苦,而做出問題行為。」
🧃CHAi
「任性的人」換個角度看,其實是「很會做人的人」,「任性」換個說法就是「能如實表達自己」,這是與他人建立關係的好方法。雖然逾越「常規」的任性可能是心理上有問題,但是完全不表現出任性的人,在他人眼裡就是一個「無趣的人」。

俏如來覺得自己中了十箭。
俏如來簡直是武林裡的潛在犯罪者啊!
🧃CHAi
「台灣目前的狀況便是如此。肅殺的刑事政策在於表達出不寬容的排除與冷漠的人際關係。在位者狡猾地利用民眾高亢的情緒,除塑造出團結一致的假象外,也圓滑地推託了國家與社會應負擔起的責任。

人是社會動物,生存於人際關係中,必須自小養成遇到困難時率直說出自己的困擾、適度接受他人關懷與協助的態度。作者稱此為依賴他人的撒嬌能量。你要堅強、不要依賴他人、要有自信、努力就會有結果等勵志的對應,其實僅是教導兒童必須隱藏自我原貌與壓抑欲望而已。」(序)
🧃CHAi
『正因為有能放鬆心情的「時間」與「地點」,才能日復一日,努力過日子。然而在少輔院的少年,卻被剝奪了這樣「理所當然的日常」。
更恐怖的是,當少年不再懷疑這種不正常的生活,而認為這是裡所當然時,這在心理學上稱作馴化。簡單來說,就是徹底習慣了這樣的生活。避免曾經犯罪的人再度犯罪的方法,就是建立人與人之間的連結。當感到辛苦或痛苦時,有能夠抱怨的對象是絕對必要的。
阿ᕕ(ᐛ)ᕗ嚴:呀咧呀咧
嗯????嗯?????我很任性但常被人說部會做人欸??????嗯????????????
🧃CHAi
這段關於避免再犯罪的說法,正好呼應了這隻影片
有藥物,影片,科技,FB,遊戲上癮的人,這影片可以幫助到他們(繁體中文)
🧃CHAi
阿ᕕ(ᐛ)ᕗ嚴:呀咧呀咧 : 他這裡講的「很會做人」應該和我們一般所謂的「做人」無關,而是指能夠突顯出自我特色(但可能會討人厭)。
「任性的人」在覺得「你很任性耶!」「怎麼可以這麼任性!」的人眼裡,是不能忍受的。這便是被建築在他大腦裡的價值觀,有人破壞了他的價值觀,就會傾訴於憤怒,到最後甚至可能演變成霸凌。「不可以霸凌別人」的價值觀又會在自己心裡打架,最後討厭起自己,活得越來越痛苦。
🧃CHAi
也可以簡單解釋:任性的人活得比較快樂。
🧃CHAi
不快樂的範例:
🧃CHAi
引用:
「因為我很軟弱。」這是毒品犯罪者最常說的一句話。酒井在提到染上毒品的理由時,強調自己是「一個軟弱的人」。爾後的論點就從「軟弱的人」→「想要更堅強卻不夠堅強」一路展開,這種思考模式乍看之下似乎理所當然,但是從犯罪心理的角度來看,其實很危險。危險的地方在於,這種想法是基於「我很軟弱」,所以試圖成為「堅強的人」

那麼,為什麼試圖成為「堅強的人」是危險的想法呢?所謂要成為「堅強的人」,代表要將價值觀改變為「即使再苦也不示弱」「凡事都要認真做」「要忍耐」。這種價值觀當然也是必要,但是換個角度就會變成再苦也要強裝開朗、有煩惱要獨自面對、有壓力要往心裡吞……不斷給自己壓力。
🥔じんじん薯薯desyo
快讓俏如來加入背骨囝仔聯盟!
阿ᕕ(ᐛ)ᕗ嚴:呀咧呀咧
雖然我喜歡俏哥,但我希望他可以在任性點,我對聖人屬性其實有點反感
🧃CHAi
書中還有提到一點,當孩子受傷時不要問「還好嗎?」這句話會誘導人回答「還好」,可能會使對方壓抑自己的情緒。看到孩子跌倒,不是問他「還好嗎?」而是問「是不是很痛」。當大人問「是不是很痛」,孩子比較容易回答「很痛」;當孩子一臉痛苦,問他「你看起來很痛苦,怎麼了?」,孩子回答」還好」的機率會比問他「還好嗎?」來得小。

對孩子要用讓他們容易察覺自己情緒的問法,只要能把痛苦、難過發洩出來,心裡就會比較輕鬆。
🧃CHAi
其實啊看很多觀眾對俏哥做得不夠好的責罵大概能感受到,台灣家庭和學校教育裡希望孩子們都能做到最好,「你明明可以的,你為什麼做不到」、「你做得不夠好所以才害其他人這麼慘」、「你是教授的學生,你這樣不是害他丟臉嗎?(鑄心失敗)」。有時候我們不期待自己受到這樣的壓抑,可是又容易用同樣的標準去看待他人。
🧃CHAi
俏如來訂購了100隻玄之玄。
🧃CHAi
任性的人有時確實很有人格魅力。


藏ㄟ:衝瞎!
🥔じんじん薯薯desyo
看看那位黑白郎君
Yang [iûⁿ--ê]
"逆我者生"打字幕的惡搞藏e?
🧃CHAi
他就是任性! 不管怎樣都要生
🧃CHAi
🥔じんじん薯薯desyo : 世上最快樂的男人。
阿ᕕ(ᐛ)ᕗ嚴:呀咧呀咧
哈哈哈哈哈哈!!!!!!!!!!!!!!!!
阿ᕕ(ᐛ)ᕗ嚴:呀咧呀咧
超任性wwwwwwwwwwwwww
🧃CHAi
哥哥包容他
今天要什麼pose,哥哥都包容他
🥔じんじん薯薯desyo
藏ㄟ不是都還來不及任性,艷文就動起來了嗎
阿ᕕ(ᐛ)ᕗ嚴:呀咧呀咧
豔文對中原群俠都好好好,對弟弟就好任性wwwwwww
🧃CHAi
我之前讀到一篇文章,說群眾在遇到如隨機殺人這類型的嚴重犯罪案件時,其無法釋放的悲傷、恐慌和許多不可解釋的情緒,最終會藉由憤怒暴發出來,訴諸於更強大的仇恨,將罪行冠在一個「人」、一個「身份」上,就以為可以解決問題。
這本書或許也是希望社會環境類似日本的台灣(「肅殺的刑事政策在於表達出不寬容的排除與冷漠的人際關係。在位者狡猾地利用民眾高亢的情緒,除塑造出團結一致的假象外,也圓滑地推託了國家與社會應負擔起的責任。」)可以讓群眾有更多思考的空間。
🧃CHAi
我這麼認真在討論犯罪,你們在研究史藏的愛情!這樣可以嗎!
🧃CHAi
豔文也需要一個發洩的出口好ㄇ
阿ᕕ(ᐛ)ᕗ嚴:呀咧呀咧
我們也是很嚴肅的在討論阿文對弟弟犯罪的事情啊
🧃CHAi
愛不是犯罪,這是合意性交 (banana_rock)
阿ᕕ(ᐛ)ᕗ嚴:呀咧呀咧
前提是藏ㄟ是心甘情願的話
貓一枚.人生斷捨離
剛剛回家聽到我妹因為考不好在哭,然後我爸就說不可以哭
🧃CHAi
貓一枚.人生斷捨離 : 我之前也遇過一個學生,大考壓力太大,在課堂上爆哭扔考卷,哭完後又默默寫完考卷,擦乾眼淚等到眼睛不紅了才下樓。因為他爸爸告誡他:「只有失敗者才會哭。」
聽得我張口結舌
可以再多睡一下嗎?
我以為所謂的任性是不尊重其他人只管自己的價值觀跟需求的意思耶
可以再多睡一下嗎?
我可以理解噗頭那段的意思,但後面粗體的部分就感覺應該不能用任性來形容
Daisy
可以再多睡一下嗎? : 任性並不是只有我們常以為的那個意思。
可以再多睡一下嗎?
Daisy : 所以你聽過這種用法嗎?老實講我不太懂這噗裡的用法
可以再多睡一下嗎?
應該是說無法定義到底是什麼意思
Daisy
可以再多睡一下嗎? : 任性有「順性自然,不故作姿態」的意思,符合了此處的用法。
至於我們現在常用的「放縱性情任意而為」,其實本意也不總是作負面解。
🧃CHAi
作者應該是想強調,不要總是嘗試要做個「乖孩子」,偶爾任性表達出自我內心不被「規矩」限定的想法,是釋放內心壓力的一種好方法。比如說,我其實討厭這樣做,但是因為怕被認為「在耍任性」,而不得不勉強自己去做。
作者也有強調,通常男性在「耍任性」上會比女性更不擅長,來自於深植心底必須要「做個男子漢」的價值觀,對「任性」感到丟臉。但是長期下來,這種逼迫自己不能忠實面對自我想法的壓抑,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可以再多睡一下嗎?
Daisy : 原來是這樣,但就算是做正面意思也無法跟會做人同等就是了我覺得
可以再多睡一下嗎?
Anyway, 我懂這噗的意思,抱歉離題了
🧃CHAi
這本書是翻譯過來的,我猜他原文應該是「わがまま」,有自我中心、不考量他人而行動的意思,作者要去重新定義的是不逾越常軌(犯罪)的「任性」,其實是必須存在的,與其在面對其他任性卻又可以和他人相處融洽的人時,湧起強烈嫉妒,厭惡該人又厭惡自己,在不真正造成他人嚴重傷害下的任性是可以被允許的。
以這本書的立場來說,他比較著重在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因為有能真實接受我們的人,我們(孩子)才能培養出自信。
而受刑人許多從小缺乏愛,沒有人願意接受「真實的自己」,毫無自信,又覺得被其他人發現自己自卑是一件很丟臉的事,反而更加逞強這樣。
同溫層中毒者
> 我猜他原文應該是「わがまま」,有自我中心、不考量他人而行動的意思
想到日本社會很多潛規則,不讀空氣會被集體排斥。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