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wanted to write about it all. Everything that happens in a moment. The way the flowers look when you carry them in your arms. This towel - how it smells , how it feels... it's thread. All our feelings - yours and mine. The history of it.
在這段畫面運轉時,因為是片頭,所以會跑主演名字、導演等等,而後帶出片名。片名一出現我眼睛放大在內心「哇嗚~」了一陣,《Cezanne et Moi》的「Cezanne」(塞尚)是用油畫寫出來,而「Moi」(左拉)是用一般寫字呈現,簡單帶出這兩個人的職業,超喜歡這樣的表達方式。不過剛剛查了圖片,我有點擔心自己的記憶是不是有錯誤,是整個片名都是由獲愛還是只有塞尚的名字是有油畫呢?可以趕快出DVD讓我證實嗎?
#每天說一件開心的事
朋友約我看了兩部特映,我沒有特別愛畫家的故事(也沒有特別不愛XD),但這兩部「電影」的呈現方式都深得我心……
希望另外兩部場次是我有辦法進場的時間 & 希望能發行DVD。><
I wanted to write about it all.
Everything that happens in a moment.
The way the flowers look when you carry them in your arms.
This towel - how it smells , how it feels...
it's thread.
All our feelings - yours and mine.
The history of it.
結果片尾再度美哭我(雖然很誇張但真的是淚流不止的那種)
塞尚的媽媽讀兒子寫的信,信中說他想畫下風的流動。
片尾一開始是實際的山景,然後由畫面中央慢慢轉化為塞尚的畫,同樣的角度,一幅接著一幅。
這是什麼至理名言
但我忘記他用的動詞是什麼了,只記得我覺得左拉好嗆
有一幕是塞尚在左拉的書房,唸左拉寫的書(對喔就是塞尚唸唸)。本來唸得好好的,口氣很平穩,而且相當投入認真,非常在狀態內……下一秒就突然哭了,我也跟著哭了
媽媽們也有唸唸!
在這段畫面運轉時,因為是片頭,所以會跑主演名字、導演等等,而後帶出片名。片名一出現我眼睛放大在內心「哇嗚~」了一陣,《Cezanne et Moi》的「Cezanne」(塞尚)是用油畫寫出來,而「Moi」(左拉)是用一般寫字呈現,簡單帶出這兩個人的職業,超喜歡這樣的表達方式。不過剛剛查了圖片,我有點擔心自己的記憶是不是有錯誤,是整個片名都是由獲愛還是只有塞尚的名字是有油畫呢?可以趕快出DVD讓我證實嗎?
片頭是她說的畫家的筆v.s.作家的筆,我看到時內心也充滿驚嘆號跟愛心
不要如此地憤世忌俗,雖然他已經離開人世了,但如果,他願意拋開自己的一切,接受世俗的想法來生存,他在歷史上會變得怎樣呢?
但不說歷史地位,只當他是個小人物,我還是覺得塞尚這樣活著蠻好的~做自己想做的事,也承擔隨之而來的後果(包含別人對他的態度)。
而且拋開個人特質活著……怎麼想都很無趣啊。
塞尚認為「線是不存在的,明暗也不存在,只存在色彩之間的對比。物象的體積是從色調準確的相互關係中表現出來」。他的作品大都是他自己藝術思想的體現,表現出結實的幾何體感,忽略物體的質感及造型的準確性,強調厚重、沉穩的體積感,物體之間的整體關係。有時候甚至為了尋求各種關係的和諧而放棄個體的獨立和真實性。
塞尚認為:「畫畫並不意味著盲目地去複製現實,它意味著尋求各種關係的和諧。」從塞尚開始,西方畫家從追求真實地描畫自然,開始轉向表現自我,並開始出現形形色色的形式主義流派,形成現代繪畫的潮流。
這個反差我覺得很有意思
「放棄個體的獨立和真實性」是表面的真實
「轉向表現自我」則是本質的真實
照相機
1839年8月19日法國畫家路易·達蓋爾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照相機,可攜式木箱照相機。
我記得電影也有拍出大家圍觀並讚歎攝影的畫面?
歷史
19世紀照相術的產生,對繪畫藝術是一個嚴重的挑戰,促使藝術家去尋找新的出路。第一張照片產生於1820年代。至1860六十年代,照相術已經有了很大發展。在此前,繪畫承擔著記錄形象的重要任務,隨著照相術的普及,繪畫藝術已失去了它從前的優勢,當時有些畫家甚至認為無發展前途。這種危機感促使藝術家放棄了照片式的古典畫法,轉而尋找繪畫色彩方面的新途徑。
那種認為樹是綠色的,花是紅色的觀念,只是一定的歷史條件下的認識,在科學發展的十九世紀,它顯然已經過時了。人們認識到哪怕是同一個光源,在清晨和傍晚不同的時間,也會在物體上產生不同的色彩影響。而且物體與光源的距離,受光的角度,物體表面的光潔度等條件均會影響其色彩的變化。光和色之間的關係是極為複雜微妙。這樣,傳統固有色的觀念被徹底打破了。
「妳的膚色一直在變」
臉盲人感到心有戚戚焉(本噗最歪)我下次要說「我有一雙印象派的眼睛」當他們仔細研究了傳統的寫實法則後發現,傳統藝術的再現自然是建立在一個錯誤的觀念之上的。因為傳統繪畫,畫家寫生大都在室內,主要依靠室內光在物體上產生柔和的明暗變化來畫對象。這些畫雖然也有不少微妙的色彩變化,但是這種方法始終是基於固有色的觀點來描寫對象的,因此總的色彩傾向是棕色調。人們也養成了欣賞這種油畫的習慣,以至很少有人細心去研究在外光下會產生怎樣的色彩效果。
雖然各種事物一直在改變、進步或是推翻原本的認知,兩百年後的人看我身處的這個時代,說不定也會蠻慶幸他活在他的當代。
繁體版380(目前買不到)
塞尚書簡全集
Spotify / KKBOX / Amazon
YouTube / iTunes
去圖書館借還書,順便逛了一下藝術類的書櫃,看到這兩頁時差點哭出來TT(把臉埋進書頁之間)
上面連結到編輯推薦中提到:
「編輯推薦2.著名作家左拉以印象派畫家塞尚為原型的小說《杰作》,與名著《娜娜》《小酒店》等20部作品同屬于左拉多卷本長篇巨著《盧貢馬卡爾家族》(1871—1893),一如巴西圣保羅博物館里那幅出自塞尚之手的《左拉與塞尚》,《杰作》在左拉的作品中也很少被人提及,一百余年竟無國人譯介,然而左拉寫塞尚的文字的命運,終究好過被左拉撕毀的那幅塞尚畫左拉的肖像,被忽視的“杰作”于1886年在法國初版后,國內第一個中譯本首次呈獻!」
不知道簡體跟繁體版一不一樣?簡體版沒有譯者資料……
不過博客來頁面上的原編者序看起來很不錯。
繁體v.s.簡體,繁體版好像有擴編?但簡體版2010年出版,繁體版2007。
開本大小也不一樣
繁體15*21
簡體24*18
蘚苔找到塞尚寫給媽媽的信中,我很喜歡的三句話的英文:“I like to paint the fluidity of air, the heat of the sun, the violence of the rocks.”
終於有人po在電影板了~~~(這幾天一直 /塞尚 的蘇西)
拿到預約書了!沒有找到寫給媽媽的信,倒是翻到左拉寫給塞尚的原信。(電影那封一面倒的溫暖跟鼓勵,實際上比較偏向愛之深責之切XD)
[woffy❒] 注意 各位喜歡塞尚與左拉的觀眾們 感謝亞麻租了DV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