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lery
[電影] #LoAndBehold #WernerHerzog
「網際網路會做夢嗎? Can Internet dream?」
看完紀錄片,印象最深的一句話。

Lo And Behold: Reveries of the Connected World - Off...
Ellery
Herzog一如往常,還是好喜歡他能藉由問問題,去引導出被訪問者不同的層面和想法。
Ellery
從網際網路的誕生、發展過程、到可能具有的未來,將紀錄片分割為幾個章節,如同教科書般,帶觀眾逐漸開闊思維,點到為止的問題和回答,都將觸發更龐大的問號和尋找未知答案的好奇。
Ellery
網際網路的誕生,是我們研發的工具,但何時開始,我們將自己的一切仰賴在這工具上,直到不能沒有它。網際網路的崩壞,是否也終將代表著這一世代人類文明的崩壞?
我們還能回歸到沒有網路的社會嗎? 我們知道沒有網路的社會模式是什麼嗎?
這不是你在家上網或手機沒有訊息這麼簡單的想像。片中學者提到,例如你將會買不到食物,供應商也將會沒有辦法運貨;網路所形成的一切,就是我們現在已知的世界。
Ellery
網路是否剝奪了我們的深層思考能力? 在不斷從網路上擷取的知識,只能單方面索取? 還是能夠引發我們對學習的好奇,進而更加努力去鑽研呢?
Ellery
未來人類是否不需要其他人類的陪伴? 在獲得情感向溫暖的交流中,是否機器人所提供的一切就足以取代這些? 即使我們這一輩無法想像。
Ellery
追求其他星球殖民的可能性當中,我們破壞自己家園的力量遠大於向外尋求救援科技發展的速度。
火星移民這根救命草,是否像片中學者所說的: 只是艘救生艇。而它終將靠岸到何方?
Ellery
很喜歡裡面一個研究者說: 不管政府或是企業想做什麼,網際網路只會不斷自我擴張,而在這樣的擴張當中,人類只能回歸到自我管控,僅此。
Ellery
真心喜歡早期網際網路先驅之一那段專訪,雖然他掙扎了幾十年,依舊沒有人願意聽,也沒有人認為他的想法可行。但如船入水般切開又恢復的概念真的非常棒,複製與貼上的原始軸心也真的很讚,很可惜不符合人類的行為。每段文字出處都將由網路自動提供訊息與出處,光是版權概念大概就會打死99%的網路使用者了。
Ellery
至於網際網路會不會做夢,我個人相信是會的 XDDDDD
片中學者解釋: 夢的層面有兩種,一: 你醒來之後,覺悟到剛剛只是夢。二: 在正常範疇中,出現無法預知也無法理解的訊息錯亂。
目前他們相信,網路正處於第二層,也可以偵測到。只是無從解釋,也無從追蹤罷了。
Ellery
網路世代造成的文明缺口也是個很大的問題。
在文明演進中,歷史學家的所有佐證,信件往來,簽屬文件,都將不復存在。所有的東西都只能記錄在網路上,emails, 通訊軟體,而網路的結束,也代表著在這個世代中,所有的東西都將化為空無。
Ellery
片中關於這點,有個小小的趣聞:
他們提到wikipedia有個機制,專門處理危機的小組。那就是如果有任何災難性的網路崩潰(例如太陽表面電子活動)時,這個小組將會啟動,然後不分日夜將wikipedia上所有資料全部列印成紙本,並且放在專門的地方珍貴地保存起來。
Ellery
這個概念我曾和朋友討論過,例如作家們的書信往來,以往都可以從他們的文字和交友、甚至簽核帳單去看到他在創作過程中的發想,或者是談個小戀愛之類的。但全部用emails之後,可能資訊有,但就缺少了他的性格面(?,生氣的字跡,熱情的字跡? 常拼錯的單字?等等屬於他更貼近於人,更親密的那一塊也隨之消逝了。
Ellery
不管是做對的做錯的,以往不能抹殺的我們的自我(錯字就刪除,看似消失卻永存在非我的記憶體中),現在如同網路水流般,假象地消失在洪流中,讓我們無法面對自己,容易感到焦慮、失落,卻只能不斷重新啟動,不斷在大量資訊中一再重來,但似乎無法再往前走。有時候想想,不管好壞,這也都已經是成為我們這一代必須克服的功課了。
Ellery
小小心得: 看到片中的天文學家,穿著無袖襯衣,兩手臂滿是刺青,這樣的外型並無損她的專業,也無損她的言論重要性與智慧。某方面來說是令人羨慕的。
Ellery
依舊很喜歡Herzog提出看似天馬行空的問題後,那些學者們停頓思考的片刻,喜歡這樣的互動,也喜歡這種刻意留下的剪接空白。這部片只是個提問的開端,就像是網際網路的歷史看似久遠,卻還只在最前端,往後可能還有更寬廣,帶著影響人類更大範圍的未來。
Ellery
本噗同場推薦。
數位資訊的保存和傳統的保存,孰優孰劣? 另一部關於電影界的紀錄片,可以告訴你,現在即使好萊塢拍片大量使用數位攝影機,但保存的部分呢? 光是硬碟,能讓他們放心嗎? 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這部紀錄片拍得超級好!!!
[Ellery] [本日推薦] #SidebySide #基努李維之數位任務 #超爛翻譯片名 以下中文預...
Ellery
喔對,在片中也提到了網路道德這個問題。
我之前有講過,我們硬要說,算是網路啟蒙世代,可能連網路世代都還算不上(或許在下個世紀才能算)。這樣全新的社會模式,沒有人能帶領、教導我們該如何於這個新的社會機制中存活、對應,該如何正確應對進退,該如何面對其中悲傷與快樂。所以我們產生的碰撞也極其之大,流言誹語、網路霸凌,無人管轄之地,蔓延極快,是種無人能敵也無法可管的極度擴張。
在我們這世代還存有"真實世界"和"網路世界",彼此道德規範和人際交流依然在相互磨合。但或許等到真正的"網路世代"產生,那這一切現在產生的問題,也會因應那個未來的社會機制而改變...........吧。
Ellery
筆記: 1859年的Carrington Event。
有紀錄以來最強的太陽風暴,全地球都可以看到極光(包含赤道),當時的電報器還因此起火。即使是黑夜的時區,都亮得如同白天。從閃焰爆發到穿越地球僅17.6小時(一般來說需3-4天)。
根據太陽表面活動,Carrington Event雖然罕見卻不是非正規,所以預計未來也極有可能會發生,而於現今的科技影響層面也會更為劇烈。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