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D🌈幻
@serenedark
Sat, Feb 18, 2017 3:29 PM
Sat, Feb 18, 2017 6:28 PM
14
#Arrival #異星入境 #Story_of_your_life #有雷
方才與好友二刷,雖然不及單位學長的五刷,但已看過原作的經驗來談,二刷剛剛好。對比原作,電影就像是小時候讀的經典文學兒童版,易懂、精彩,每每重讀會驚嘆編者如何以簡單的文辭摘要巨作,但也不適宜短時間內反覆重看。(下收對於改編處新增的感想,有雷慎)
ASSD🌈幻
@serenedark
Sat, Feb 18, 2017 3:34 PM
簡單來講,從最開始的電影標題《Arrival》就可以知道它不會是《Story of your life》了,而在最前頭它將Hannah的一生走過一遍,便與原作劃了個距離,或是將原作順敘了一遍,對我而言是很棒的安排,可以讓我從一個故事再走入另一個故事,而彼此間環環相扣。
ASSD🌈幻
@serenedark
Sat, Feb 18, 2017 3:45 PM
Mon, Feb 20, 2017 1:51 AM
關於改編的部分,說穿了大概就是讓觀眾更好理解或是能釋懷,另外也要讓節奏更加有起伏,所以刪改了很多東西。大致上比較明確的更動有:
1.省略理論物理的部分(考慮到觀眾學習新的語言學概念已是種負擔)
2.「豆莢」的出現以及各國的態度(增加與觀眾日常生活較有關的畫面,提升臨場感,拉近作品與觀眾的距離)
3.Hannah的死法以及七足類的目的(「墜崖」與「罕病」,前者比後者更為殘酷,後者至少可以安慰是逃不掉的死亡方式;七足類的目的也基於同樣的理由,人會對於沒有目的的事物感到恐懼,因此導演便給了大家一個理由)
ASSD🌈幻
@serenedark
Sat, Feb 18, 2017 3:59 PM
Mon, Feb 20, 2017 1:52 AM
也因此,電影新增一些要素:
1.Ian的演算帶入「團結的概念」,個人對此演算有些困惑,突然冒一個數字出來說1/12,但最後還是靠Louise一人解決呀,這演算其實就算算錯也沒差。(首刷時我跟阿姨都看不懂,二刷後覺得就算看懂好像也沒意義XD)
2.Hannah的名字和Ian最後說出的「遇見妳」,這些我最喜愛的地方,很棒的剪輯營造出溫柔卻悲傷的氣氛,也是喜愛整部片的最大原因。
3.恐懼,因為有這個情緒,而使一切變得更像我們身邊都會發生的事情了。
ASSD🌈幻
@serenedark
Sat, Feb 18, 2017 4:09 PM
Sat, Feb 18, 2017 4:54 PM
再來會花比多篇幅談加入各國要素的影響。
我:依語言來講,我們用中文學習「七足類語文B」應該更快吧。
阿姨:所以後來不是中國領先?
我:為什麼領先還會搞成這樣?……啊,不過中國人不懂得尊重專業好像也蠻合理的。
ASSD🌈幻
@serenedark
Sat, Feb 18, 2017 4:23 PM
Mon, Feb 20, 2017 1:53 AM
總之,今天二刷後的確發現Louise得到「Offer weapon」時,中國的進度已經到「Use weapon」,而俄羅斯專家所談到的我也覺得比較像討論語言的概念而非團結。
順帶一提,「七足類語文B」的書寫方向是不固定的,這也可能是為何中途會提到請巴勒斯坦專家幫忙的原因,阿拉伯文是雙向文稿。(應該是巴勒斯坦吧?我記憶一向不可靠QQ)
雙向文稿
ASSD🌈幻
@serenedark
Sat, Feb 18, 2017 4:35 PM
Mon, Feb 20, 2017 1:54 AM
當然台灣人也是,加上漢字為語素文字,比起拼音文字,感覺較為接近「七足類語文B」的表意(雖然用表意一詞也不太能確切形容)。在時態時序的運用上,漢字也較為不同。還記得當初看原作時,最為讚嘆其題及七族類可能沒有上下、前後、左右的概念,這剛好與時間相關也與語言和書寫有關,而中英文也有差異。
英文的"before"和"after"對應到中文,會變成一星期「前/後」,「上/下」一週,中文的方向性多了一個,而七足類可能什麼都沒有,這太有趣了。
(中英文時序的方向性已經有許多研究發表了,有興趣的人可以找找)
ASSD🌈幻
@serenedark
Sat, Feb 18, 2017 4:41 PM
Mon, Feb 20, 2017 1:55 AM
順帶一提,大學時很想做關於plurk的研究也與這點有相關,plurk內容的文字是左至右(英文的書寫方式),但河道上的時序卻將過去放在右邊,與一般直覺左邊是過去的概念相反(平時畫時間軸左邊都是過去)。
當時猜測台灣的使用者較多或許是對於這種時序的適應性強(小時候的作業本都是由右寫到左),很有趣吧XD。
ASSD🌈幻
@serenedark
Sat, Feb 18, 2017 4:50 PM
Sat, Feb 18, 2017 4:55 PM
還記得以前收實驗,一個中文系學妹提到:「中文系讀下來,其實對於各種方向的中文排序也沒什麼感覺了。」
就因為這句話讓我更加喜愛中文了,很自由也很有彈性。
也因此我今天可以簡短的將「七足類語文B」大致上的概念講給好友聽。
話說,兩次觀影完都會聽到許多熱烈的討論,或是問題與困惑,因此這部電影真的是不用再加上其他更深或更殘酷的概念了,光是目前的線索就要解釋一陣啦。
ASSD🌈幻
@serenedark
Sat, Feb 18, 2017 4:53 PM
Sat, Feb 18, 2017 5:00 PM
總之,加入中國要素雖然帶有某些刻板既定的印象,以及脫離原著,但由於可以再深入思考各種文字語言與「七足類語文B」的關聯,我是喜歡的。
光是中國的進度快於美國這點,便讓人覺得至少是有想過的安排。
話說,中國當時的專家應該就會使用「七足類語文B」啦,所以他們當時難道是抱著「我們不能出手,要等Louise打電話」的心情看將軍在一旁各種秀下線嗎?
(突然覺得好有畫面,有人要寫嗎?)
ASSD🌈幻
@serenedark
Sat, Feb 18, 2017 5:14 PM
加入中國的部分就先點到這裡,如果還有什麼想法之後再說吧(因為現在腦中只有"我好想學「七族類語文B」"的想法)。
ASSD🌈幻
@serenedark
Sat, Feb 18, 2017 5:31 PM
至於關於命定論、目的論以及自由意志的看法,我很喜歡電影中讓Louise在Ian的告白後說出類似「都忘了你的擁抱有多好」的感嘆,明知道Ian之後會做出不同的事、會離開,但這一刻仍是躲避不掉的美好。
Ian的角色和對Louise的愛在電影中強化了不少,對個人而言「Ian知道Hannah會死而離開」也是導演為了觀眾的安適感找了個理由,因此對我而言它是一部非常溫柔的片。
ASSD🌈幻
@serenedark
Sat, Feb 18, 2017 5:38 PM
而個人對於自由意志與命定論的想法,其實跟原著差不多,所以大家快去看原著吧!可以看原文最好,因為會有許多情節都與敘述的時態有關,所以原文會更有感覺唷!(完全就是推坑)
嗯,這一噗還沒討論到畫面、配樂以及節奏,不過先說到這吧,剩下的等我與學長討論完一開始的長鏡頭是直升機還是空拍機再說XD。
ASSD🌈幻
@serenedark
Sun, Feb 19, 2017 10:48 AM
發呆發一個下午就是會出現腦洞,總覺得Louise出書後世界會出現「反對宇宙語言組織」呀!試想若一個已習得宇宙語言者發現自己未來會愛上該組織成員,這種情感與價值觀的衝擊好像挺美味的。XD
ASSD🌈幻
@serenedark
Mon, Feb 20, 2017 4:46 AM
Mon, Feb 20, 2017 4:46 AM
突然又想到中國方跟七足類玩麻將這件事。
「如果我只給你榔頭...」
「那麼其他一切都是釘子」
雖然電影中Louise是以競爭作為解釋並舉西洋棋為例,但實際上麻將的用途多很多,因為我一開始看到中國方使用麻將時,第一個想法是:「這招挺聰明的。」
ASSD🌈幻
@serenedark
Mon, Feb 20, 2017 4:59 AM
Mon, Feb 20, 2017 5:12 AM
簡單來講,玩麻將可以探知對方是否有一些基本的知識概念與能力:短期記憶、工作記憶、前瞻式記憶、序列、計劃與執行、分類、不同的計數(筒子和索子代表點與線的計數,萬子則是文字記述)、方位、花牌中亦有四季與花卉概念。
至於競爭,若人類方遇到輸贏沒有表露出情緒,或是無論輸贏都很開心表示玩得經驗很愉快,七足類雖會得到競爭的概念,但對於結果卻不會執著,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危險,就像在玩遊戲,遊戲的輸贏也不是那麼重要呀XD。
ASSD🌈幻
@serenedark
Mon, Feb 20, 2017 5:05 AM
不過這個概念套入非線性時間,會變成牌桌上四家都知道接下來各家會出什麼牌,但還是選擇出目前手上這張牌,這種輸贏早已既定,但仍繼續遊戲的感覺好微妙呀。試想,若中國學者是在中途習得「七足類語言B」,整個受衝擊的程度一定很大吧!一直在玩知道結果的遊戲。
(糟糕,怎麼這一串看下來中國方都好有趣呀!)
ASSD🌈幻
@serenedark
Mon, Feb 20, 2017 5:07 AM
Mon, Feb 20, 2017 5:08 AM
順帶補充:
【養生】打麻將,抗腦退化
打麻將真的可以訓練認知唷。XD
這一串好像已經漸漸脫離Arrival電影主軸了。(望)
ASSD🌈幻
@serenedark
Wed, Mar 8, 2017 3:27 PM
剛爬了一下電影版,發現這篇寫得很仔細、精彩的解釋。
[討論] 《異星入境》與相關的語言學迷思 (有雷)
ASSD🌈幻
@serenedark
Wed, Mar 8, 2017 3:43 PM
它整體論調悲觀了些,但也或許我被神經可塑性綁架了,所以想法樂觀許多。
大概是受個人認知基模影響,我在電影中其實沒有意識到語言學被切割成只有人文,甚至Louise會多國語言的設定,我設想成將軍想要一個可以翻譯、實際運用與學習語言的人手,而非僅會理論的語文學家。順帶一提,也是因為會多國語言的設定,讓我可以接受Louise能學會七足類語言,因為雙語者的大腦與只會單一語言的人不同,而Louise會不只兩種便表示她有一顆超強大的大腦(羨慕)。
【TED-Ed】雙語腦的好處 (The benefits of a bilingual brain - ...
ASSD🌈幻
@serenedark
Wed, Mar 8, 2017 3:56 PM
Wed, Mar 8, 2017 3:58 PM
我的論述是由於自己過去的學習全是po文者列出語言學自然領域的子學科,所以相對樂觀許多。
像是在「語言相對論」(Linguistic Relativity)提到大腦側化 (lateralizaion) 的例子,便是一個證明語言可造成神經網絡迴路有所差異的實例,再加入神經可塑性的概念,或許真有可能練得成一條新的迴路。
那麼為什麼研究做出來差異那麼小呢?因為練習與訓練的量不夠多,要生成一條新的神經迴路或連結,一個概念必須要拆解成許多細小的組件,且每個至少要反覆練習一萬遍以上,我想一般人應該不會做那麼傻而無用的事。
ASSD🌈幻
@serenedark
Wed, Mar 8, 2017 4:45 PM
Thu, Mar 9, 2017 12:09 AM
最後來談談中文,先前有談到中文使用者學習「七族類語文B」較快,雖然這篇文仍是比較悲觀的論述,但也有帶到一些,像是雖然有「內在時間」的「體貌」(aspect) 系統,但比起英文,中文的運用仍是比英語自由,因為語言還涉及到書寫、注意力、視覺搜尋等,目前研究發現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對時間、空間的認知。
ASSD🌈幻
@serenedark
Wed, Mar 8, 2017 4:51 PM
剛翻了一下,大學作專題時最喜愛的一篇paper。
Writing Direction Influences Spatial Cognition
它的受試者分三組:英文使用者、中國人(橫式書寫)以及台灣人。其中的實驗三是使用有連續時間概念的三張圖卡(ex.小孩、中年人以及老人),要求受試者在桌上圓圈內排列。
ASSD🌈幻
@serenedark
Wed, Mar 8, 2017 4:55 PM
可能排列的結果和簡稱:
實驗三結果:
這個實驗的結果很漂亮,會發現台灣組的排法很不一樣。不過這實驗還是受限於樣本數不夠,如果再多一些人可能會更厲害。XD
ASSD🌈幻
@serenedark
Wed, Mar 8, 2017 5:12 PM
而且台灣比較多人用順時針畫圈的排法,所以應該也會覺得電影的「七族類語文B」比較可親吧
(自以為XD)
。
嗯,所以個人的看法還是比較樂觀,像「我到圖書館從公園走。」雖然不符合語法,但仍可以得懂它的意思。再加上神經可塑性這個利器,想法難免也較為正向一些。不過若反向思考,其實要學就要練習好幾十萬次、花好幾十年的時間,一般人根本無法做這沒有效益的事情,以現實條件來說還真的無法完成呢(嘆)。
載入新的回覆
方才與好友二刷,雖然不及單位學長的五刷,但已看過原作的經驗來談,二刷剛剛好。對比原作,電影就像是小時候讀的經典文學兒童版,易懂、精彩,每每重讀會驚嘆編者如何以簡單的文辭摘要巨作,但也不適宜短時間內反覆重看。(下收對於改編處新增的感想,有雷慎)
1.省略理論物理的部分(考慮到觀眾學習新的語言學概念已是種負擔)
2.「豆莢」的出現以及各國的態度(增加與觀眾日常生活較有關的畫面,提升臨場感,拉近作品與觀眾的距離)
3.Hannah的死法以及七足類的目的(「墜崖」與「罕病」,前者比後者更為殘酷,後者至少可以安慰是逃不掉的死亡方式;七足類的目的也基於同樣的理由,人會對於沒有目的的事物感到恐懼,因此導演便給了大家一個理由)
1.Ian的演算帶入「團結的概念」,個人對此演算有些困惑,突然冒一個數字出來說1/12,但最後還是靠Louise一人解決呀,這演算其實就算算錯也沒差。(首刷時我跟阿姨都看不懂,二刷後覺得就算看懂好像也沒意義XD)
2.Hannah的名字和Ian最後說出的「遇見妳」,這些我最喜愛的地方,很棒的剪輯營造出溫柔卻悲傷的氣氛,也是喜愛整部片的最大原因。
3.恐懼,因為有這個情緒,而使一切變得更像我們身邊都會發生的事情了。
我:依語言來講,我們用中文學習「七足類語文B」應該更快吧。
阿姨:所以後來不是中國領先?
我:為什麼領先還會搞成這樣?……啊,不過中國人不懂得尊重專業好像也蠻合理的。
順帶一提,「七足類語文B」的書寫方向是不固定的,這也可能是為何中途會提到請巴勒斯坦專家幫忙的原因,阿拉伯文是雙向文稿。(應該是巴勒斯坦吧?我記憶一向不可靠QQ)
雙向文稿
英文的"before"和"after"對應到中文,會變成一星期「前/後」,「上/下」一週,中文的方向性多了一個,而七足類可能什麼都沒有,這太有趣了。
(中英文時序的方向性已經有許多研究發表了,有興趣的人可以找找)
當時猜測台灣的使用者較多或許是對於這種時序的適應性強(小時候的作業本都是由右寫到左),很有趣吧XD。
就因為這句話讓我更加喜愛中文了,很自由也很有彈性。
也因此我今天可以簡短的將「七足類語文B」大致上的概念講給好友聽。
話說,兩次觀影完都會聽到許多熱烈的討論,或是問題與困惑,因此這部電影真的是不用再加上其他更深或更殘酷的概念了,光是目前的線索就要解釋一陣啦。
光是中國的進度快於美國這點,便讓人覺得至少是有想過的安排。
話說,中國當時的專家應該就會使用「七足類語文B」啦,所以他們當時難道是抱著「我們不能出手,要等Louise打電話」的心情看將軍在一旁各種秀下線嗎?
(突然覺得好有畫面,有人要寫嗎?)Ian的角色和對Louise的愛在電影中強化了不少,對個人而言「Ian知道Hannah會死而離開」也是導演為了觀眾的安適感找了個理由,因此對我而言它是一部非常溫柔的片。
嗯,這一噗還沒討論到畫面、配樂以及節奏,不過先說到這吧,剩下的等我與學長討論完一開始的長鏡頭是直升機還是空拍機再說XD。
「如果我只給你榔頭...」
「那麼其他一切都是釘子」
雖然電影中Louise是以競爭作為解釋並舉西洋棋為例,但實際上麻將的用途多很多,因為我一開始看到中國方使用麻將時,第一個想法是:「這招挺聰明的。」
至於競爭,若人類方遇到輸贏沒有表露出情緒,或是無論輸贏都很開心表示玩得經驗很愉快,七足類雖會得到競爭的概念,但對於結果卻不會執著,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危險,就像在玩遊戲,遊戲的輸贏也不是那麼重要呀XD。
(糟糕,怎麼這一串看下來中國方都好有趣呀!)
打麻將真的可以訓練認知唷。XD
這一串好像已經漸漸脫離Arrival電影主軸了。(望)[討論] 《異星入境》與相關的語言學迷思 (有雷)
大概是受個人認知基模影響,我在電影中其實沒有意識到語言學被切割成只有人文,甚至Louise會多國語言的設定,我設想成將軍想要一個可以翻譯、實際運用與學習語言的人手,而非僅會理論的語文學家。順帶一提,也是因為會多國語言的設定,讓我可以接受Louise能學會七足類語言,因為雙語者的大腦與只會單一語言的人不同,而Louise會不只兩種便表示她有一顆超強大的大腦(羨慕)。
像是在「語言相對論」(Linguistic Relativity)提到大腦側化 (lateralizaion) 的例子,便是一個證明語言可造成神經網絡迴路有所差異的實例,再加入神經可塑性的概念,或許真有可能練得成一條新的迴路。
那麼為什麼研究做出來差異那麼小呢?因為練習與訓練的量不夠多,要生成一條新的神經迴路或連結,一個概念必須要拆解成許多細小的組件,且每個至少要反覆練習一萬遍以上,我想一般人應該不會做那麼傻而無用的事。
Writing Direction Influences Spatial Cognition
它的受試者分三組:英文使用者、中國人(橫式書寫)以及台灣人。其中的實驗三是使用有連續時間概念的三張圖卡(ex.小孩、中年人以及老人),要求受試者在桌上圓圈內排列。
實驗三結果:
這個實驗的結果很漂亮,會發現台灣組的排法很不一樣。不過這實驗還是受限於樣本數不夠,如果再多一些人可能會更厲害。XD
(自以為XD)。嗯,所以個人的看法還是比較樂觀,像「我到圖書館從公園走。」雖然不符合語法,但仍可以得懂它的意思。再加上神經可塑性這個利器,想法難免也較為正向一些。不過若反向思考,其實要學就要練習好幾十萬次、花好幾十年的時間,一般人根本無法做這沒有效益的事情,以現實條件來說還真的無法完成呢(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