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w
@ABOW
Tue, Dec 13, 2016 2:19 PM
12
3
不填印量調查的理由是什麼呢?
[來源]
剛趁下課時間滑了一下這匿名噗的內容,說真的這是個連作品內容考據都很隨意的時期,一個表單調查所獲得的資訊量也是非常的隨性的。
大概就跟去填什麼百貨公司產品購買調查一樣隨性。
ABow
@ABOW
Tue, Dec 13, 2016 2:22 PM
雖然參與同人是從讀者然後突然變成作者,也從以前的多數預購(還只要給指定編號就可以領書的時期)變成多數預定...到現在多數印調,變成多數"購買意願調查"....
ABow
@ABOW
Tue, Dec 13, 2016 2:23 PM
從以上的演變,好啦~沒所謂進化或退化的區分,單純就是消費行為驅使這樣的轉變
ABow
@ABOW
Tue, Dec 13, 2016 2:24 PM
現在買書印書都太方便:所以消費與創作方也都方便了
ABow
@ABOW
Tue, Dec 13, 2016 2:25 PM
再來就是大家都看很開了(所謂隨緣機制)
ABow
@ABOW
Tue, Dec 13, 2016 2:26 PM
其次就是生產力越來越搶"時效性",消費也是搶"爆衝能力"
ABow
@ABOW
Tue, Dec 13, 2016 2:29 PM
很慶幸的,以前用開預購(布袋戲時期)、預定都非常安定,沒讓我碰到那種與事實不符的狀況,少數幾位那種忘了領本但事後都還會聯絡並且完成結案的狀況都還比計算不良率還更低...
ABow
@ABOW
Tue, Dec 13, 2016 2:30 PM
到近期這一兩年的幾本刊物,說真的不是不信任讀者數據,而是不信任自己到底能不能如期產出
ABow
@ABOW
Tue, Dec 13, 2016 2:32 PM
這算是我對自己要求不能有羊與狼的狀況發生....與其承擔天窗風險,不如真的確認成冊後安心妥當的發工商還更OK
ABow
@ABOW
Tue, Dec 13, 2016 2:33 PM
再來印多印少,好吧!
我真心認為就是跟印無料一樣了........." 看你自己爽印多少就多少"
ABow
@ABOW
Tue, Dec 13, 2016 2:35 PM
真的就是印務變簡單了,不像過去電話過去詢價就跟買考試報名表一樣會戰戰兢兢的
ABow
@ABOW
Tue, Dec 13, 2016 2:37 PM
所以就會成有趣的循環:
印多少是多少,現在主題熱潮都不長←(沒有再印←→買不到有機會等二輪)→再等不到可以颯爽PASS→因為還有很多肉跟餅可以吃
ABow
@ABOW
Tue, Dec 13, 2016 2:39 PM
就讀者來說,有好吃的就OK!印多少量是多少成本基本上本來就是作者自己的內部作業規劃
ABow
@ABOW
Tue, Dec 13, 2016 2:40 PM
寫到這就會很有趣的又回到最前面所說的...
作者要做印務規劃→所以開設各類調查→是準確使用?參考依據?→會後各種哀嚎
ABow
@ABOW
Tue, Dec 13, 2016 2:41 PM
堆書這東西是很考驗作者的。
有時間、空間、親情的三方壓力 (噴笑
ABow
@ABOW
Tue, Dec 13, 2016 2:42 PM
先別把金錢撇進來,哪個東西不花錢呢?
ABow
@ABOW
Tue, Dec 13, 2016 2:42 PM
印書要錢,買書也要錢;
一本是錢,五百本也是錢。
ABow
@ABOW
Tue, Dec 13, 2016 2:46 PM
這些什麼調查的,講到最後都會變成一個非常參考的參考單位
ABow
@ABOW
Tue, Dec 13, 2016 2:46 PM
或是說變成另類的互動管道
ABow
@ABOW
Tue, Dec 13, 2016 2:47 PM
就別提填報少,然後陷入尷尬狀態
ABow
@ABOW
Tue, Dec 13, 2016 2:52 PM
就更別說冷門與原創或新社團作品的創作者了,一切就是現場再研究
ABow
@ABOW
Tue, Dec 13, 2016 2:57 PM
→就消費者來說,是會去乖乖填預定與調查的,雖然調查這東西最後都會變成顧攤太難踏出去就會變成撲空的狀況XDDDDD
ABow
@ABOW
Wed, Dec 14, 2016 1:03 AM
那身為產出方還會不會想做相關調查?
會!怎麼不會?!
這都是規劃/計畫啊!!!排除好做事外,某些程度你也能從另外層面知道每次消費的感性資訊(理性資訊基本上因為不太會問到一堆個資,就用自己的感性去推測消費者吧!),光是一個"場後購買心得分享"這件事情來說,這不就是一個很明確的互動方式嗎?
ABow
@ABOW
Wed, Dec 14, 2016 1:06 AM
不過我要笑很大聲的誠實大聲說,購買心得還真的跟我不搭~對於一直都走歡樂清水方向的本,是否很難有讓人深入去產生迴響...這個我還真不知道,但偶爾又能從朋友那邊收到閱讀剖悉,這...這又該怎麼去判斷到底這次的作品有無真的讓讀者有"打到"的感覺呢?
ABow
@ABOW
Wed, Dec 14, 2016 1:09 AM
就目前而言,可以說是很徹底在執行一直以來跟創作群的朋友長年固定句:一切站在作者爽為前提
🧋東
@bdon
Wed, Dec 14, 2016 1:23 AM
想到我們的貧窮作者陣線
ABow
@ABOW
Wed, Dec 14, 2016 1:28 AM
🧋東
: 其實我都是用欠印刷廠錢的方式,然後不用逛攤我就直接月底吃土\
ABow
@ABOW
Wed, Dec 14, 2016 1:30 AM
社會人士的創作者也跟學生創作者一樣,倒是沒有太多好野人聯盟......當然!擁有高度感應觸手搭配高產值等理想條件,這樣的個人/社團還是有非常多的
ABow
@ABOW
Wed, Dec 14, 2016 3:31 AM
同是作者的螞蟻,其實很多習慣都相似,一起來參考參考
[W.M.] #碎碎 #同人 想發呆那就來講講話好了,昨天有在河道上看...
其實只要有機會跟螞蟻連(混)攤,幾乎都會天南地北的聊很多,包含講創作內容、如何好好關心印務與各主題莫名其妙的設定
載入新的回覆
剛趁下課時間滑了一下這匿名噗的內容,說真的這是個連作品內容考據都很隨意的時期,一個表單調查所獲得的資訊量也是非常的隨性的。
大概就跟去填什麼百貨公司產品購買調查一樣隨性。
我真心認為就是跟印無料一樣了........." 看你自己爽印多少就多少"
印多少是多少,現在主題熱潮都不長←(沒有再印←→買不到有機會等二輪)→再等不到可以颯爽PASS→因為還有很多肉跟餅可以吃
作者要做印務規劃→所以開設各類調查→是準確使用?參考依據?→會後各種哀嚎
有時間、空間、親情的三方壓力 (噴笑
一本是錢,五百本也是錢。
就別提填報少,然後陷入尷尬狀態會!怎麼不會?!
這都是規劃/計畫啊!!!排除好做事外,某些程度你也能從另外層面知道每次消費的感性資訊(理性資訊基本上因為不太會問到一堆個資,就用自己的感性去推測消費者吧!),光是一個"場後購買心得分享"這件事情來說,這不就是一個很明確的互動方式嗎?
[W.M.] #碎碎 #同人 想發呆那就來講講話好了,昨天有在河道上看...
其實只要有機會跟螞蟻連(混)攤,幾乎都會天南地北的聊很多,包含講創作內容、如何好好關心印務與各主題莫名其妙的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