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RDJ的下睫毛
(沒有Tag) 想聊標籤,不過想先講別的...不如就從「Sunk Cost」說起好了。「Sunk Cost」叫做「沉沒成本」,用在會計上,指的是業已發生或承諾、無法回收的成本支出,如因失誤造成的不可逆的投資。通常在公司停止某種產品生產時,跟那個產品相關的機器設備、原物料、零組件等都會變成沉沒成本。
想當RDJ的下睫毛
一個產品實際被製造出來前,需要經過「發想」、「構思」、「執行」的流程,通常具體雛形製造已是很末端的「執行」步驟,而這通常是「可見度」最高的步驟。而將概念轉化成產品的流程像漏斗,會將不可行、無法繼續的概念濾除;通常,能進入到「具體雛形製造」步驟的,可能只剩十分之一。簡而言之,每一樣你拿在手中的產品,背後代表通常的是無數被放棄掉的創想。
想當RDJ的下睫毛
公司放棄掉產線,那些產線的基礎架構都是可以量化的東西,因此可以計算;但之前投入例如創新的時間與心力,這些質化的東西,因為無法被追朔與紀錄,所以通常就被忽略不計。
想當RDJ的下睫毛
「創作」也是一樣。
想當RDJ的下睫毛
呈現在面前的每一份「作品」,他們的創作者為此做的研究調查、資料搜集、原型構思,可能是花在打字所花費的時間的幾倍。這還只算「直接相關」,其他「間接相關」的,甚至還包括作者過去累積的人生歷練與經驗,因為每部「作品」,都是作者的一部分「化身」。而一份作品之所以會誕生,通常是作者測試與放棄了其他無數種構思、甚至作品的最終成果。
想當RDJ的下睫毛
因此,各種「產品設計」之所以是現在的模樣,背後多多少少均背負了「沉沒成本」—— 那些已投入時間發展但終歸沒被實現的構想。
想當RDJ的下睫毛
因為本業常需要做研究報告,偶爾寫寫文章,對所謂的「沉沒成本」滿有感觸。因為自己了解在做出一份作品前花的時間通常跟實際製作成品的時間不成比例,甚至也有做出來後整份因故無法運用的,那所花的時間就都跟鐵達尼號一樣都「沉沒」了~
想當RDJ的下睫毛
因此我認為,無論產品怎麼設計,在談論到其是否好用、是否受消費者喜愛之前,都需對其之前的付出給予應有的尊重。
想當RDJ的下睫毛
好了,可以講「標籤」了。
想當RDJ的下睫毛
從「設計思維」整體來看,「產品設計」不僅侷限於產品本身,產品透過什麼渠道被傳遞、如何被傳遞,都屬於設計的一部分。
想當RDJ的下睫毛
「標籤」其實也屬於「產品設計」的一部分:有人選擇用「標籤」歸類作品的某部份特質、做出某種主張,也有人選擇不用,因為不希望作品在「被歸類」的情況進行傳遞。「標籤」也是一種包裝,擔負某部分的行銷意圖。消費者有權利反應對產品包裝的意見,但那不代表廠商要因此而改變產品設計,因為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種意見,絕對「改不完」。
想當RDJ的下睫毛
舉個有趣的例子,如果當初賈伯斯先聽消費者的意見,那 iPhone 上應該會跟黑莓機一樣有按鍵,因為當時黑莓機聲勢如日中天,消費者也認為那是他們想要的。
想當RDJ的下睫毛
而讓整個生產環境有利於「創新的嘗試」,是讓所有人都獲益的方法;畢竟容許嘗試,是讓許多創新概念能如雨後春筍不斷冒出的動力,有更多創新概念,也才是孕育更多產品的溫床。
想當RDJ的下睫毛
我有遇過讀者跑去跟作者抗議說他不該這樣、不該那樣,最後作者被騷擾到煩了,直接將作品撤掉、帳號刪掉,從此蒸發。這樣的情況發生,真正蒙受損失的是誰呢?
想當RDJ的下睫毛
「尊重」每個設計概念 ( 從作品內容一直到外部包裝 — 包含是否運用標籤、如何設計標籤 ),是讓創作環境變得更好的第一步。
想當RDJ的下睫毛
更進一步的,是讓自己也成為生產者,主動成為對此環境提出貢獻的一份子,為此我也在努力中。我也在此對我的噗友們、追隨者們,所有正在創作環境中奮鬥、作出貢獻的每個人,為了各位那些可見的、不可見的付出,表達深沈的感謝。
想當RDJ的下睫毛
You deserve resp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