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726同意罷免
@haruspring
Wed, Sep 28, 2016 3:25 AM
#book #FarFromTheTree
有一陣子蠻常看到作者安德魯・索羅門(Andrew Solomon)2013年4月TED演講【愛,沒有條件】的分享(畫質不怎樣但中文字幕蠻好的)
Love, no matter what
因此知道了這上下兩冊厚厚的《背離親緣》,基本上就是演講的延伸,然後我決定要分開書摘,因為真的好厚。
新|726同意罷免
@haruspring
Wed, Sep 28, 2016 3:33 AM
「愛,理想上是沒有條件的,在親子關係裡恆久存在,但接受需要時間,總是需要時間。」
新|726同意罷免
@haruspring
Wed, Sep 28, 2016 3:57 AM
我問他們:「你們有遺憾嗎? 你們希望自己的孩子不是唐氏兒嗎? 你們希望從未聽過唐氏症這回事嗎?」
有趣的是這位父親表示 「這個嘛,為了兒子大衛著想,我有遺憾。因為對大衛來說,這個世界的患者之路很難走,我想讓大衛生活得更輕鬆。但我想,如果世上不再有唐氏兒,會是極大的損失。」
新|726同意罷免
@haruspring
Wed, Sep 28, 2016 3:58 AM
「我為這個專案採訪迪倫 • 柯萊柏德的家庭(科倫拜校園慘案的兇手之一)」
迪倫的媽媽說:「事發的時候,我希望自己沒結過婚,沒生過孩子。如果沒去俄亥俄州立大學沒遇見湯姆,就不會有這個孩子,慘案也不會發生了。但是後來我覺得自己太愛孩子,不願意想像沒有他們的生活,我明白他們對別人造成的痛苦,那是無法寬恕的,但我能寬恕他們帶給我的痛苦。」
「所以雖然我明白,如果迪倫從未出生,世界會更好,但是我認定那樣對我並非更好。」
新|726同意罷免
@haruspring
Wed, Sep 28, 2016 3:59 AM
「這些家庭超越極端差異的故事,反映了普世的育兒經驗。有時候你看著孩子,心裡想:『你是從哪裡蹦出來的?』」
新|726同意罷免
@haruspring
Wed, Sep 28, 2016 4:00 AM
「我不是在研究所有可能出錯之處,我研究的是:儘管一切看似出了錯,愛還能夠有多少。」
新|726同意罷免
@haruspring
Wed, Sep 28, 2016 4:00 AM
-以上是影片摘-
新|726同意罷免
@haruspring
Wed, Sep 28, 2016 4:05 AM
愛孩子,就該愛孩子本身,而不是因為能在孩子身上看到最美好的自己。這一點很難做到。愛自己的孩子,其實是種想像力的練習。
新|726同意罷免
@haruspring
Wed, Sep 28, 2016 4:07 AM
七歲那一年,有回母親帶著我和弟弟去鞋店。臨走時,店員問我們想要什麼顏色的氣球,我弟弟要紅色,我要粉紅色。母親反駁我,說我要的並不是粉紅色氣球,還提醒我,我最喜歡的顏色是藍色。我說我真的很想要粉紅色,但在她凌厲的注視之下,我選了藍色。現在我最喜歡的顏色是藍色,但仍是同志,這兩者同時顯示了母親的影響,以及母親的局限。
新|726同意罷免
@haruspring
Wed, Sep 28, 2016 4:11 AM
「這個世界讓他們以為同性慾望很下流,而他們努力想找出如何在這樣的世界立足。學校反映了我們所處的世界。學校不可能是完美的。不是每個老師都心態健全,我們盡可宣判這些老師有罪,但這樣只能緩解症狀,無法治病。問題的根源在於偏狹的社會製造出自厭的人,而這些人做出了不適當的行為。」
師生之間的性關係不為人所接受,是因為當中的權利差距令人分不清這樣的關係究竟是逼迫就範還是你情我願,也常造成無法彌補的創傷。
新|726同意罷免
@haruspring
Wed, Sep 28, 2016 4:11 AM
若一個人的核心自我被視為病態、有罪,他可能難以區分這樣的自我和更嚴重的最新有何差別。
把身分認同視為疾病
,就可能火上添油,讓真正的病變得更兇猛。
新|726同意罷免
@haruspring
Wed, Sep 28, 2016 4:15 AM
疾病和身分的分野受到質疑,這時自我能否確立,網路支持的力量十分重要。現在人的生活在很多方面都是孤獨的,但每個人都能用電腦找到知音,也就是說沒有人會被排除在社會這個家族之外。
如果你能看清自己是誰,你就能找到同類。
新|726同意罷免
@haruspring
Wed, Sep 28, 2016 4:17 AM
某個缺陷究竟是否為父母的錯,在這一點上,社會的看法會深切影響孩子和父母的感受。把責任全歸在父母身上,多半是出於無知,但也同時反映了我們的急切信念:認為命運應該掌握在自己手上。
可惜,這樣的信念並沒有拯救任何人的孩子,反而拖垮了某些人的父母。
這些父母不是被過度的社會公審壓垮,就是在別人還來不及責怪的時候,就急切地自責。
新|726同意罷免
@haruspring
Wed, Sep 28, 2016 4:18 AM
我研究的對象,是接納孩子的家庭,以及這件事情又如何影響孩子接納自己——所有人都一樣,
接納自己的這條路,有部分得通過別人的心。
新|726同意罷免
@haruspring
Wed, Sep 28, 2016 4:20 AM
「
放任別人歧視某個族群,就等於放任他們歧視所有族群。
人與人的關係,如果要以排除我弟弟或是任何人為前提,那我無法接受。我們打的是同一場仗,而我們追求的自由,也是同一種自由。」
新|726同意罷免
@haruspring
Wed, Sep 28, 2016 4:22 AM
在傾聽的陌生人的寬厚故事後,我才明白,
原來我一直要求父母接納我,自己卻不願意接納父母。
美國劇作家賴特曾說,家人割出最深的傷口,也給傷口最溫柔的救護。
父母的干涉我無處可躲
,明白這道理之後,
我就學會把干涉看得比寂寞更重要,並將之稱為愛。
⋯⋯一開始我想了解的是自己,到最後我了解的是父母。
新|726同意罷免
@haruspring
Wed, Sep 28, 2016 4:30 AM
「聲稱要確保『社會體』的生理活力及道德的純淨,也必定將消滅有缺陷的人、墮落及壞的族群。『正常』也以生物和歷史的迫切需求為名目,合理化國家的種族主義。」也因此,「正常」的概念會促使不正常的人把自己看得很無助很不足。傅柯也說
「生命容許出錯」,而錯誤本身就是「人類思考並創造歷史的根源」,於是禁止犯錯就是終止演化。正是因為犯錯,人類才得以走出史前的泥沼。
新|726同意罷免
@haruspring
Wed, Sep 28, 2016 4:52 AM
—
新|726同意罷免
@haruspring
Wed, Sep 28, 2016 6:45 AM
Sat, Feb 22, 2020 7:19 AM
關於身份或者異常這個讓我想了一會兒,我想到了
靈能百分百
@woffymilk - #モブサイコ100 只是想到一些事XD (有漫畫雷)
載入新的回覆
有一陣子蠻常看到作者安德魯・索羅門(Andrew Solomon)2013年4月TED演講【愛,沒有條件】的分享(畫質不怎樣但中文字幕蠻好的)
因此知道了這上下兩冊厚厚的《背離親緣》,基本上就是演講的延伸,然後我決定要分開書摘,因為真的好厚。
有趣的是這位父親表示 「這個嘛,為了兒子大衛著想,我有遺憾。因為對大衛來說,這個世界的患者之路很難走,我想讓大衛生活得更輕鬆。但我想,如果世上不再有唐氏兒,會是極大的損失。」
迪倫的媽媽說:「事發的時候,我希望自己沒結過婚,沒生過孩子。如果沒去俄亥俄州立大學沒遇見湯姆,就不會有這個孩子,慘案也不會發生了。但是後來我覺得自己太愛孩子,不願意想像沒有他們的生活,我明白他們對別人造成的痛苦,那是無法寬恕的,但我能寬恕他們帶給我的痛苦。」
「所以雖然我明白,如果迪倫從未出生,世界會更好,但是我認定那樣對我並非更好。」
師生之間的性關係不為人所接受,是因為當中的權利差距令人分不清這樣的關係究竟是逼迫就範還是你情我願,也常造成無法彌補的創傷。
如果你能看清自己是誰,你就能找到同類。
可惜,這樣的信念並沒有拯救任何人的孩子,反而拖垮了某些人的父母。
這些父母不是被過度的社會公審壓垮,就是在別人還來不及責怪的時候,就急切地自責。
美國劇作家賴特曾說,家人割出最深的傷口,也給傷口最溫柔的救護。父母的干涉我無處可躲,明白這道理之後,我就學會把干涉看得比寂寞更重要,並將之稱為愛。⋯⋯一開始我想了解的是自己,到最後我了解的是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