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 主
[閒聊]得到出版社大賞後的一些心得
這件事情算是一個很....重的話題。解決策很單純,但是卻很困難,可是算是容易碰到的情境---得不到回覆。
赫蘿★_★
有某台灣老漫畫家做法是,我也給妳擺爛撐到時間到....撐的時間比這位創作者還要久太久得多....坦白說,妳對自己有信心就來比誰命長,因為被簽人約就是高風險的一件事...
館 主
能盡速回覆是一個優良的習慣,同時也是一個基本。
但它並不容易。----特別是要傳遞的是"負面訊息"的時候。
WildDagger
負面訊息也要傳遞的有意義啊
像這狀況我就會很嘔,「無聊」?那是哪裡讓你覺得很無聊?不說的話我要怎麼知道往哪個方向改才對啊。
黑書人
可是我覺得一般得獎作者心臟都很強的 不怕負面訊息 只怕沒消沒息
WildDagger
至少有負面消息(若是正向跟你說如何改進更好)還會覺得自己有被看在眼中吧
月勳🎴
其實在對方回覆速度變慢後,自己心裡就該有個底了,絕對不是沒時間只是不想回。
黑書人
而且我隱約覺得這跟公司上層的方針也有很大關係 編輯感覺就是在逃避責任 既不想對下負責 又不想反抗上級 只好拖拖拖 最後用一句無聊塘塞作家
館 主
總之這個案例來說應該不必太懷疑,事實上就是編輯放置了作家。
我想思考的是,有關於"負面消息"如何以妥善的方式傳遞,以及檢討人為什麼總是會去逃避"報憂"這件事。
館 主
雖然不是出版社,我的稿子也被放置過八九個月,對方結果也沒有處理。我當時就很想說,甚至途中也通知很多次了,如果不想處理跟我說,我自己拿回來自己處理就好了。為什麼寧可放置半年多也連一句拒絕都不肯說,到底是有多難...
館 主
我覺得這真的是人性。有些人就是覺得"我不講你應該也知道我的意思","察覺意思是你的責任,我不敢說,我不想說,所以你應該來正確解讀"。
館 主
人性真的比較難以處理消極面的東西。
比方創作這件事情大家都會著眼於"創造出美好的東西",但是對於倒垃圾這種"消除不好的東西"就沒有人願意去作。
館 主
可是實際上,創作這件事情也有一定的負面物質必須處理。
面對截稿日,想不出點子,公司方針,狗屁上司或同事,白目讀者,沒自知之明的投稿者,面對拖稿的作家,沒社會化經驗的人,訴求曖昧不清的企劃案,低的要死的預算跟高的要命的要求,面對難搞的編輯........也許其實都是互相的。這一切都要有人去處理。才能夠達成創作事業這檔事。
館 主
......哪一件事情,要由誰來負擔呢?
這個能達成,這社會才有辦法各司其職。
館 主
題外.....應該不算題外話,我相信有很多作家是心臟夠大顆的,這種時候我就會講出很直白的感想。......反正最難聽就是兩種"實力不夠繼續練再來"、"這種的我們不要,請找別家更適合的"。
館 主
可是我也碰過,應該算常見吧,我才講第一句感想就說"這是黑歷史了請鞭小力點",這麼怕受傷的人那我也就自然會閉嘴。聽不進去就沒辦法了。
黑書人
恩... 腦中竄過很多想法 , 但或許沒法像館主這麼清楚... 總之大概整理自己的想法是, ''直言''在一定程度上 , 需負擔一定程度的人際風險和承擔對方的負面情緒吧 ,所以大部分人會傾向逃避這一塊, 然後我認為人性在處理事情上會有一定程度上傾向''自私自利'' , 所以合作雙方更需要直接的溝通以減少誤區,並起到煞車的作用 ,但這是理想...。
黑書人
現實是因直言而損失個人利益和黑掉的比例較高(在排除情緒發言的狀況) ,久而久之大部分人會自然去逃避做這件'事 , 而選擇暫時保護自身利益,直到事情惡化到一定程度為止。
館 主
所以才有軟釘子跟搓湯圓這種技能吧。其實直言還蠻不好用的....
ikuybottle
…其實我從頭看完那篇一直有個疑問,窗口只有一個嗎?
ikuybottle
在作者第一次「被放置」的時候,不能跳過原本的編輯直接與其他編輯連絡嗎?(假如有的話)
ikuybottle
「浪費他人的時間成本」這種事也不是作家和編輯間才會發生的事,應該說很常見…只是這真的是需要經驗值才能處理
狼SHIN★
有回應總比不聞不問好...
☀林七味☀
ikuybottle : 個人經驗是如果一開始認識一個編輯,中間沒有換人,很可能就只會認識這個人。因為其他編輯有其他業務,如果不是工作上有關聯,實際上就是一點關係都沒有,所以要跳過這個編輯找別人基本上機率頗低...(找了可能也不會理會)
ikuybottle
☀林七味☀ : 所以我才覺得奇怪,普通公司企業有所謂的「工作代理人」的機制,以預防員工休假或臨時不在能夠與客戶廠商有對應窗口…同時也能避免工作過度集中於一人的情況,是出版社生態比較特別嗎…也許也跟簽的合約有關吧…
☀林七味☀
ikuybottle : 我能想到最接近的舉例就是演藝界,就算被簽進經紀公司或唱片公司,除了自己的經紀人之外,不太會知道該公司其他經紀人在忙什麼或帶了什麼藝人,如果跟經紀人有摩擦,理論上也不太可能找其他經紀人幫自己想辦法...可能因為這種情況是個人對公司,不是公司對公司吧...
ナベ@ML6th福岡兩日
自己有過有事電洽出版社遇到責編請假的經驗,幫忙接起電話的人回應就是請我明天再打來,沒有給出轉給代理人或上級的選項
弦上鶯
普通公司的窗口確實有能力處理大量業務。實際上,某人有幹過,早上去出版社刷卡,三小時內打完全部電話,中午後閃人,出去拜訪了~一個星期份量可以三小時內完成。
ikuybottle
☀林七味☀ : 我會想問這個,是因為作者所簽的合約對象是出版社,而不是編輯,出書這件事情應該是上面的人決定的,照理說如果這個窗口沒有回應的話一般來說不是會反應出版社換個窗口問嗎?先不論那編輯的個人工作能力問題,照理說若該出版社真的很在意那作者的話,也會主動盯編輯要求回報作者進度,所以覺得問題恐怕還包含了該公司制度
☀林七味☀
ikuybottle : 可能就是出版社並不是很在意這個作者,所以才給編輯一拖再拖的理由吧⋯
ikuybottle
☀林七味☀ : 嗯…只能想到是合約上的問題了,出版社的編輯與作者的關系這樣看挺麻煩的…
☀林七味☀
講到職務代理的窗口,一般公司可以有代理人或多個窗口,是不是因為處理的是「業務」而不是「人」,所以只要對業務內容有理解的都可以代理?可是像作家或藝人這種,處理的雖然是書或專輯,但裡頭有大量的個人特質(或品牌),感覺不是換個窗口說代理就可以代理的⋯
ikuybottle
☀林七味☀ : 其實也並不一定…就我所知的是公司企業也會因為產品屬性的不同所以交由不同人來專門負責某項目窗口,而非專辦人員也並不一定能知道全部的訊息,事實上某些細節可能結果還是只有那名人員負責,工作代理人算是種緊急/臨時窗口,這也和該公司文化有關,是否會將工作事項的做內部情報釋出
ikuybottle
但是工作代理人的存在,對該公司營運來說還是影響很大的,因為若沒有這部份的預備,除了對外的臨時窗口,某些客戶與廠商的資料可能會被扣住在單一主管手裡,例如說採購,很有可能發生採購從中大量抽成,或是業務主管出走也把大批客戶帶走…這類情況
ikuybottle
☀林七味☀ : 就算是商業,客戶廠商間的信任也是要培養的,有時也不是可以說換就換人的問題,但看該原po作者的情況,像是綁死在一個編輯上,在發生問題的時候也無法解決而他人也無法插手,總覺得這關系很奇異…只能想像是種特殊生態了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