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原你美
@EEKWGermany
說
Sun, Mar 20, 2016 8:12 AM
188
102
#女權
這是在機上讀的德國明鏡週刊,專題報導很惹眼:《家庭主婦回歸》
講述德國近20年來一直有年輕高學歷女性傾向在家照顧孩子、打理家務的趨勢
「以家居代替職場、圍裙裝代替上班套裝,難道女權運動已經走到了盡頭?」
掰噗~
@baipu
說
Sun, Mar 20, 2016 8:13 AM
才不告訴膩雷~~~
石原你美
@EEKWGermany
Sun, Mar 20, 2016 8:18 AM
文中訪問至少三位年輕媽媽(平均三十出頭),有數學博士、稅務諮詢專家、國民經濟學者等,他們這些新一代的家庭主婦不是性別壓迫下的受害者,常常還有獵人頭公司打電話來徵才,但仍自願留在家裡照顧孩子,「寧可關注發亮的孩子眼睛也不願意在公司盯著電腦螢幕」,頂多參與專案研究。
石原你美
@EEKWGermany
Sun, Mar 20, 2016 8:23 AM
德國國內有一派,反對某些媒體倡議「父母角色對調」,他們稱之為女權運動2.0,想讓女性從超速資本主義中獲得解放。
石原你美
@EEKWGermany
Sun, Mar 20, 2016 8:25 AM
在他們的想法中,女性進入職場並沒有因此得到更大的自由:許多媽媽上班擔心孩子,下班後擔心工作,先生做的家務無法達到自己心中標準,最後更累、家庭關係更惡化,離婚成為單親是難以避免的事
這些媽媽的生活品質比進入職場前更糟糕。
石原你美
@EEKWGermany
Sun, Mar 20, 2016 8:28 AM
「現在的女性主義對女性是帶有敵意的,因為它把職業女性理想化、過份倡導職場對女性的重要。」運動主導者 Alina Bronsky 說,這場2.0運動的中心思想是「我不工作,然而我存在。」
石原你美
@EEKWGermany
Sun, Mar 20, 2016 8:32 AM
但也有另一派對這種反動急得跳腳XDDD 有些女權運動的前輩們氣壞了,說「年輕時的浪漫年老了不能拿來付養老費用。孩子第一句話、第一步走路,比不上你的老人年金重要。Lieber jetzt unromantisch als später arm 」(女人寧可現實點,也不要以後窮)
石原你美
@EEKWGermany
Sun, Mar 20, 2016 8:35 AM
年輕媽媽們的想法則很單純:「只要經濟許可我不用工作,那麼我就會選擇照顧孩子。對我而言,
所謂的女權運動,就是擁有自主決定權
。」
=======
石原你美
@EEKWGermany
Sun, Mar 20, 2016 8:37 AM
文章裡面還有提到,男性如果兼職工作往往有非常大的心理壓力(大環境歧視、害怕被妻子嫌棄、以後進入全職工作有困難等等)
石原你美
@EEKWGermany
Sun, Mar 20, 2016 8:41 AM
網上沒有全文:
Das Comeback der Hausfrau DER SPIEGEL 2016/11
石原你美
@EEKWGermany
Sun, Mar 20, 2016 8:42 AM
不過 Bronsky 有受訪
Schriftstellerin Alina Bronsky: "Sich Hausfrau zu nennen, ha...
石原你美
@EEKWGermany
Sun, Mar 20, 2016 8:45 AM
偷渡:
[出外靠朋友,出醜靠自己] #工作 #平權 「不要誤以為賺錢養家跟照...
- 又在跟作業纏鬥的天 -
@reiha
Sun, Mar 20, 2016 10:23 AM
還滿值得思考的論點嘎....
- 又在跟作業纏鬥的天 -
@reiha
Sun, Mar 20, 2016 10:26 AM
其實我對一直以來檯面上的女權運動也有些疑點......從職場論點來說,感覺很多都是在塑造女強人形象,女人跟男人一樣強,但是事實是同樣職位很多時候女生收入還是比男生少,撇開這點不說..............................."女人要跟男人一樣強"本身就是個......奇怪的論點。
HD-廢人無珠璣
@HD978
Sun, Mar 20, 2016 10:59 AM
美國第二波女性主義運動就是對於第一波採的-「與男性的類似性」作為平等論述基礎的質疑,台灣可能性別運動發展稍晚一些,以後應該會有越來越多的討論吧~
噗首的報導讓我想到「蒙娜麗莎的微笑」這部電影,裡面的女性-職場v.女性-家庭,自主選擇、自由意志探討的橋段,安排得很好
阿雅。
@Ayaya165
Sun, Mar 20, 2016 11:00 AM
我傾向這句「所謂的女權運動,就是擁有自主決定權。」
女權常常容易被人誤會是另外一種父權,而很多女權運動者常常也沒想清楚,自身反而變成另一種「監督家長」的概念,例如「女人被要求穿少一點,男人愛看也比較吸引人,帶動收益。」監督家長就會跳出來說「要求女人穿太少?這是物化女人!」但不,重點應該是「女人想要穿多穿少,應該是女人自己決定」
同樣男人也一樣,理想狀態應該是能讓所有人解放出牢籠中的心靈,能夠自由地做自己。
願妳一世安樂無憂
@Peiling720
Sun, Mar 20, 2016 11:05 AM
擁有自主決定權這句話好極了.....,這才是真正的平等,無關男女而是所有人類,當每個人都可以為自己做選擇做決定,不用被他人左右的時候,這難道不是最平等的時候嗎?
石原你美
@EEKWGermany
Sun, Mar 20, 2016 11:09 AM
對啊這是理想。我們的責任是讓現實不斷向理想靠攏
所以課綱很重要
石原你美
@EEKWGermany
Sun, Mar 20, 2016 11:13 AM
擁有自主權,意思是,(例如)女性或男性決定要在家帶小孩,都不會有人大驚小怪。
意思是,今天男性想穿裙子或女性想穿褲子,都不會有人側目
有些權益(例如女性騎腳踏車、穿褲子)已經實現了,而且現在已經習以為常了,但是還有很多可以繼續努力
石原你美
@EEKWGermany
Sun, Mar 20, 2016 11:14 AM
HD-廢人無珠璣
: 那第三波到底是啥QQ 我先前為了一本傳記找第三波資料
然後就忘了它
石原你美
@EEKWGermany
Sun, Mar 20, 2016 11:23 AM
歪個樓,我昨晚在讀文章,剛好文中有「跨性別專題」廣告出現,文字乍看沒啥問題,但那個影像構成…
總之我貼過來大家感受一下:
石原你美
@EEKWGermany
Sun, Mar 20, 2016 11:25 AM
我第一個想法是:這種長直髮長腿正妹跟跨性別有什麼關係?最好每個跨性別者都長這樣,代表圖不大對吧 XDDD
第二個想法:好,那麼這代表了什麼?男性霸權的呈現?或者其實的確是跨性別者的主流願望?
Jawnlock@藍白倒台灣好
@jawnlock123
說
Sun, Mar 20, 2016 11:25 AM
....關鍵評論真是很有趣的平台ㄟ
石原你美
@EEKWGermany
Sun, Mar 20, 2016 11:26 AM
他有些撰文者很棒,有些不那麼棒 #忠實反應現實
Jawnlock@藍白倒台灣好
@jawnlock123
說
Sun, Mar 20, 2016 11:27 AM
同意,上次看了一篇美隊文章(它竟然也寫起影評),都不知道我們看的是不是同一部片
石原你美
@EEKWGermany
Sun, Mar 20, 2016 11:30 AM
第三個想法是:跨性別者都這麼年輕嗎?這是在歌頌青春嗎?老人不夠吸睛嗎
另外,攢錢想動手術當男生的女子有多少,要不要考慮也做個海報呈現一下,比例失當啊。
跨性別族群很多元,但光看這張圖你覺得它多元嗎?
Jawnlock@藍白倒台灣好
@jawnlock123
說
Sun, Mar 20, 2016 11:31 AM
不過我會思考一下,改用什麼樣的圖片比較適合?(感覺似乎需要平面設計的專業出來幫忙一下
石原你美
@EEKWGermany
Sun, Mar 20, 2016 11:31 AM
(但是這一切還是要等到決定這張圖的責編或是視覺設計出來解釋,我們才能明白他們到底在想什麼
#有沒有人想賭一下
Jawnlock@藍白倒台灣好
@jawnlock123
說
Sun, Mar 20, 2016 11:32 AM
但目前選用的這張圖感覺真的很偏就是了
石原你美
@EEKWGermany
Sun, Mar 20, 2016 11:33 AM
也有可能這是跨性別club真實場景側拍噢,那也是個很有趣的方式,而且能討論的點又不一樣了。
石原你美
@EEKWGermany
Sun, Mar 20, 2016 11:35 AM
我讀過一篇中國老先生用手機app叫男性按摩的紀實報導。大概是去年底的文章,因為接近過年,那種壓抑的孤單淒涼讓我讀了心裡很不好受。按摩師口述,講他平日開uber,另外接按摩case的生活。
石原你美
@EEKWGermany
Sun, Mar 20, 2016 11:37 AM
但我又憑甚麼覺得這報導才是真實人生,而那張跨性別照片不夠反映真實呢?
以上種種告訴我們:
#批判性思考,從自我懷疑開始
追星魔法師・歸歸
@yurustone
Sun, Mar 20, 2016 12:02 PM
我也不太懂那張照片
他內文有像是封面故事的段落嗎
HD-廢人無珠璣
@HD978
Sun, Mar 20, 2016 12:18 PM
石原你美
: 我記得第三波是起源於認為過往的女性主義過於普同化女性這個群體("西方中產階級白人女性主義"),轉而強調女性個體經驗的差異,多重身份、多元文化、交織性等等。
HD-廢人無珠璣
@HD978
Sun, Mar 20, 2016 12:22 PM
我覺得也許這些照片、經驗故事傳遞出的都是部分的真實,只是報導者的圖像選用、文字表達,會傳遞出不同的價值觀。
政治瘋狗鄉愿戀童癖都被爆菊
@kd2321
說
Sun, Mar 20, 2016 12:27 PM
我覺得問題其實是出在於,如果女性選擇當全職主婦,如何保證收入來源? 依賴男性已經被證明是不明智的,家暴、委曲求全都是這樣來的
政治瘋狗鄉愿戀童癖都被爆菊
@kd2321
說
Sun, Mar 20, 2016 12:28 PM
照顧小孩經常是成為全職主婦的理由,但是提倡生小孩的經常是那些旁觀者與傳統觀念,而養孩子是件非常花錢、耗精力、需要專業不是女性生完自動就會變成育兒專家的事
政治瘋狗鄉愿戀童癖都被爆菊
@kd2321
說
Sun, Mar 20, 2016 12:30 PM
因此個人不建議女性在擁有經濟基礎前生孩子(已經生的也應提供相應育兒、重回職場的協助,避免他們因依賴男性收入淪為受暴者)。另外提倡丈夫也可以帶小孩做家事(個人希望推全職主夫)。
政治瘋狗鄉愿戀童癖都被爆菊
@kd2321
說
Sun, Mar 20, 2016 12:30 PM
而女性在職場上的低薪、低聲譽、低技術的問題,也已經有人提出職場性別區隔、垂直區隔是父x體制的特徵之一
政治瘋狗鄉愿戀童癖都被爆菊
@kd2321
說
Sun, Mar 20, 2016 12:31 PM
垂直分隔(同性別集中在同行業中的某個階層,如:工廠中女性集中在底層流水線,董事會與管理階層中則幾乎全都是男性,存在的誇張性別比例)
平行分隔(同 性別不成比例的集中在不同行業,如:女性絕大多數集中在服務業、男性絕大多數集中在傳產)
政治瘋狗鄉愿戀童癖都被爆菊
@kd2321
說
Sun, Mar 20, 2016 12:33 PM
蠟燭兩頭燒的問題,仍應歸咎於父x體制,而不是女性權益運動,是,在早期運動中的確過高的理想化了「職業婦女」的腳色,因為它們經常同時仍被要求為家庭犧牲、仍然必須做家務、帶小孩,反而更加疲累
政治瘋狗鄉愿戀童癖都被爆菊
@kd2321
說
Sun, Mar 20, 2016 12:34 PM
能夠使用托育服務解決問題的職業婦女,僅限於中產階級以上受過大學教育能夠獲得專業職位的女性,但這些人畢竟是少數,也因此受到批評:自由主義女性主義提倡的女性權益,使用托育服務、家務外包之類的都是花錢的事,只有中產女性能夠取得這些
政治瘋狗鄉愿戀童癖都被爆菊
@kd2321
說
Sun, Mar 20, 2016 12:36 PM
女人想要穿多穿少,應該是女人自己決定沒錯,女性也有權選擇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應該是在沒有外力阻斷其他可能性的情況下,自由的選擇,在呆丸這麼保守、有嚴重的校內外性別分工、垂直分隔、平行分隔的情況下,談甚麼自由呢......
政治瘋狗鄉愿戀童癖都被爆菊
@kd2321
說
Sun, Mar 20, 2016 12:37 PM
談到穿多少,呆丸女性連胖一點都會被說不該露的不要露,在海外倒是"我想露就露,管你愛不愛看",這麼保守的風氣,哪裏自主呀?
艾爾康迪遜
@ERAJI_er
Sun, Mar 20, 2016 12:40 PM
>>常常還有獵人頭公司打電話來徵才
>>頂多參與專案研究
這兩點會不會也是科技進步後,對「女權(主要是工作權)樣貌」的影響呢?
過去要兼顧「人在家中顧兒」、「心在公司操盤」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最多只有語音(電話),而資方也沒有太多有效率的方式可以知道雇用決定是不是賭對了
艾爾康迪遜
@ERAJI_er
Sun, Mar 20, 2016 12:43 PM
但現在要隔空操作的方式變多(從非即時的電郵、呼叫型的通訊軟體到即時的視訊),資料也不是非得在特定場所才能取得(除非要做大型3D要跑工作台?),人才跟雇主都不用「從一而終」,「我可以在我需要的時候投入工作與抽身」變成了「所以我現在經濟無虞時顧小孩是最有效率選項」,也算是時代造成的變化......?
HD-廢人無珠璣
@HD978
Sun, Mar 20, 2016 12:43 PM
所以現在女性主義對於公私領域的探討,已經從過往的主張女性不能被關在私領域(家庭)中,也應有進入公領域(市場、政治)的機會,轉向討論這種公私區分的概念存在的問題(形成「公」優於「私」的文化)。
HD-廢人無珠璣
@HD978
Sun, Mar 20, 2016 12:44 PM
其實講到家務勞動者的經濟獨立,台灣也有訂定自由處分金制度,本意應該是要讓從事所謂無償愛的勞動之人(通常就是所謂家庭主婦啦)有經濟保障,只不過也面對到一堆把愛金錢化、夫妻雇傭化之類的批評,成為一個看得到但實際上用不了(真的用了還一堆問題)的制度。
只能說,在不平等的社會現實中,只談自由是很空泛的。
政治瘋狗鄉愿戀童癖都被爆菊
@kd2321
說
Sun, Mar 20, 2016 12:44 PM
艾爾康迪遜
: 從根本上反對仍然要求女性負擔家務勞動才是治本的方法
政治瘋狗鄉愿戀童癖都被爆菊
@kd2321
說
Sun, Mar 20, 2016 12:52 PM
我覺得應該提倡要丈夫出錢送全職主婦去上學一 一+ 假設她是一個重要的家庭成員且被視為有一切可能性的全人,就不該犧牲自己的一切卻沒換到任何東西
阿雅。
@Ayaya165
Sun, Mar 20, 2016 1:03 PM
台灣很多地方當然還是很不合理啊,不然怎麼那麼多女人男人想透過學習性別議題、父權議題等,試圖從中去認識到真正自己,並思索如何利用文筆和思維或行動來逐步漸漸改善這樣的環境和社會氛圍。
石原你美
@EEKWGermany
Sun, Mar 20, 2016 1:17 PM
呃,我只能節譯,想知道那篇文章的意思還是建議讀全文…
德國也有提許多家務酬勞建議,也有補助費用(分成直譯父母錢跟孩子錢,都是生小孩之後的補助,但用途不一樣)
另外就是,這篇文章只能算德國新女性部份觀點,不代表它錯,也不代表它主流(或非主流),任何媽媽的決定都是眾多因素考量所作
石原你美
@EEKWGermany
Sun, Mar 20, 2016 1:20 PM
如果讀完全文就可以看到德國女權主義對這個現象也還是心情很複雜的。畢竟女權運動可以說是從德國開始
石原你美
@EEKWGermany
Sun, Mar 20, 2016 1:22 PM
至於
全職主婦是否叫犧牲
?這是另個大議題。
不是人人都適合上班,就像不是每個男生都適合上戰場殺人、或不是每個女人都適合生養孩子。(爛比喻請見諒)
願妳一世安樂無憂
@Peiling720
Sun, Mar 20, 2016 1:22 PM
所以,女性在婚姻中有工作,就不會被家暴? 個人認為不能這樣簡單的二分法。會不會被家暴跟她有沒有工作無關,跟嫁了什麼樣的男人比較有關吧。全世界全職家庭主婦有多少,難道每個都被家暴嗎? 這邏輯有問題。
石原你美
@EEKWGermany
Sun, Mar 20, 2016 1:26 PM
我一點都不反對女性作家務欸,我也不反對男性養孩子。(假設這是個一夫一妻的家庭
重點是一家人就應該共同決定與承擔其後果 <<< 這反而會是我在意的。
願妳一世安樂無憂
@Peiling720
Sun, Mar 20, 2016 1:27 PM
被家暴以後能不能離開那個家暴的男人,也跟她有沒有工作無關。也有不少在職場的女性選擇隱忍不是嗎,跟性格比較有關。
石原你美
@EEKWGermany
Sun, Mar 20, 2016 1:29 PM
我剛好很多女性朋友在德國,很像明鏡描述的狀況:
高學歷(醫生、病理解剖師、歷史碩士),但就是在家顧小孩。他們短期內沒有回到職場的渴望或規劃,跟丈夫的相處與所有家務分攤也(至少看起來)很和諧,不定期有休假(可以自己安排假期出國、探親、一人或與朋友玩樂
目前這就是他們想要的,也很滿意,我覺得這樣就好。
- 又在跟作業纏鬥的天 -
@reiha
Sun, Mar 20, 2016 1:43 PM
重點是一家人就應該共同決定與承擔其後果,不管誰工作誰主家務都一樣,只要是共同決定大家開心就好.................這個社會真正的平權真的是誰想做什麼都可以自由決定不用接受異樣眼光,而不是"誰一定要跟誰一樣"或"誰麼就一定要怎樣",希望哪天"挖喔妳老公幫忙家務,新好男人耶!" 這種話會漸漸消失.......
石原你美
@EEKWGermany
Sun, Mar 20, 2016 2:01 PM
覺得是時候把先前噗友貼的文中某一影片轉過來:
Majorité Opprimée 弱勢多數
阿雅。
@Ayaya165
Sun, Mar 20, 2016 2:34 PM
石原你美
: 之前看過這影片,當時覺得他們拍得超好的,很厲害。
政治瘋狗鄉愿戀童癖都被爆菊
@kd2321
說
Sun, Mar 20, 2016 2:48 PM
我的意思是,嫁娶制下的全職主婦100%是犧牲,但是那種夫妻自己到外面住不跟父母同住,共同商量分工的其實屬於個人選擇
政治瘋狗鄉愿戀童癖都被爆菊
@kd2321
說
Sun, Mar 20, 2016 2:49 PM
個人選擇他們自己開心就好
許胖胖嘟嘟
@k24082388
Sun, Mar 20, 2016 2:51 PM
::Plurk Frontpage Promotion::
懶洋洋☆蓮
@milanfang
說
Sun, Mar 20, 2016 4:33 PM
也許我該慶幸自己就生長在沒爺爺沒奶奶沒外公沒外婆
(不是過世就是完全不在乎我家的人)
的家庭裡嗎?至少,我媽從我國小後就再也沒做過家事了XD (大掃除不算) 大部分時間都是我爸在做家務(幾年前),或者我爸拖著我媽做家務(目前),家庭主婦,還真要丈夫是有足夠賺錢能力才有可能做的職業呀~~(感嘆
Minip
@YIHAMYMB
說
Sun, Mar 20, 2016 6:31 PM
話說女性照顧孩子其實是天性(原始生理為繁衍後代),雖然不是應當如此,但當母性爆發的時候,孩子永遠是第一個考慮的順序。高學歷女性選擇家務並不代表女權倒退,而是完全擁有自主權(我贊同),女權又隨著時代前進。
週末睡整天的MG
@materialgl
Sun, Mar 20, 2016 8:38 PM
我覺得主要問題是工業社會裡,在職場工作的人,誰有時間照顧孩子?並不是分工平均就行的,如果兩邊都太忙,就算家事跟照顧小孩的工作平均分配,也沒人有空去照顧小孩。因此女性或男性自願在家照顧孩子,是「事業家庭兼顧基本上不可行」的自然結果。
mangafish
@mangafish
說
Sun, Mar 20, 2016 8:40 PM
我覺得德國⋯就算離婚了,先生太太財產平分,不管離婚的原因。雙方都要負責小孩的扶養費。在這點,台灣的女性是比較弱勢的一群⋯
週末睡整天的MG
@materialgl
Sun, Mar 20, 2016 8:43 PM
也表示了「事業家庭兼顧」其實是沒去執行(也因此沒有發現這根本不可能辦到)的人畫出來的虛幻大餅,而且也表示了這社會並沒有妥善的分工或托兒制度,讓人寧可全心打理家務,也不想事業家庭兩邊奔波把自己累死。
白金斐德利
@Frederika
說
Sun, Mar 20, 2016 8:44 PM
週末睡整天的MG
: 我覺得問題就在事業家庭兼顧基本上不可能這點
白金斐德利
@Frederika
說
Sun, Mar 20, 2016 8:46 PM
那些能選擇做家庭主夫或主婦的人,老實說在經濟上都有優勢,才可能做這種選擇.如果經濟上無法,有可能被迫一人留在家(以德國的稅制跟社會福利制,常常會變成薪水較少的太太留在家裡)
白金斐德利
@Frederika
說
Sun, Mar 20, 2016 8:46 PM
也有想留在家的單親媽媽不能留在家裡(因為沒工作光靠社會福利根本不夠用阿)
白金斐德利
@Frederika
說
Sun, Mar 20, 2016 8:49 PM
職場上也碰過請育嬰假的男同事,還有請到一年的(請更久的女同事碰到不少,但男同事多半是請一兩個月)也可證年輕一代觀念改變不少
週末睡整天的MG
@materialgl
Sun, Mar 20, 2016 9:01 PM
白金斐德利
: 完全贊成。並不是每個家庭都收入夠多讓其中一人待在家打理家務。台灣很多家庭就是小家庭必須夫妻都上班賺錢才夠用,小孩讓祖父母照顧。
NaN
@lessmind
Mon, Mar 21, 2016 1:04 AM
所謂的女權運動,就是擁有自主決定權
這句話在理想的情況下當然是對的,但現實是人的每一個決定可能都不是
完全自主
,當女人因為社會福利制度不足無法提供托育機制,或是因為某些從小被灌輸到大的概念而認為她們才比男性能夠照顧好孩子,甚至男方就是認為孩子是女人的事女方為了孩子有人照顧也只能接受的情況,他們成為家庭主婦還算是自主嗎?
NaN
@lessmind
Mon, Mar 21, 2016 1:10 AM
是不是職業婦女與家暴當然不是絕對關係,但一定程度上經濟能力還是決定了妳遇到時候的反抗能力,沒有謀生能力的情況妳即使逃了,接下來要怎麼生活?養得起孩子嗎?不可能繼續讓他們給父親帶吧?這時候經濟能力會成為關鍵。
NaN
@lessmind
Mon, Mar 21, 2016 1:18 AM
出於自主愛孩子選擇留在家裡同時也能保有經濟能力當然是非常好,但在大多數人還在蠟燭兩頭燒的時候呼籲「留在家裡」,對這些掙扎的人反而會帶來傷害吧?我完全可以想像出現這種話:「明明這些學歷這麼高的人可以在家裡帶孩子也兼顧事業,你爭什麼爭?」
だが断る■情報屋こおり
@koori45
Mon, Mar 21, 2016 2:22 AM
女性照顧孩子其實是天性(X)
女性如果不照顧孩子,男性本來就不顧,那孩子就會餓死,會涉及
遺棄、過失致死、虐待兒童罪等法律
,罪刑最高可以到無期徒刑,只好扛起顧小孩的責任。(理性層面是這樣,感性層面當然是母愛)
だが断る■情報屋こおり
@koori45
Mon, Mar 21, 2016 2:23 AM
為各位複習一下把小孩養死的判例:
8歲童餓死 重8公斤只剩皮 未入學竟沒人理
好狠 9天只餵4麵包
最重恐面臨
無期徒刑
,加上被害人為兩歲幼童,
依《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會加重二分之一刑度。
相關議題可以搜尋一下日本的名詞:「育兒放棄」(父母雙方都懶得養小孩、故意丟著給對方做,結果小孩真的餓死了。)
在小七減肥中的娘娘瓜
@rodcara
Mon, Mar 21, 2016 2:30 AM
如果說情感是付出了心力之後,才會漸漸培養出來。父親相比母親一開始的承擔就少太多太多⋯
だが断る■情報屋こおり
@koori45
Mon, Mar 21, 2016 2:36 AM
女性在婚後保有經濟自主權≠一定不會被家暴,即使被家暴也能自主脫離
女性在婚後保有經濟自主權=即使被家暴也有
能選擇自主脫離的選項
核心概念和上面所說的一樣:
「要確保女性有選擇的權利」
だが断る■情報屋こおり
@koori45
Mon, Mar 21, 2016 2:38 AM
一個受家暴想逃的婦女第一件考量是什麼?
「我有沒有錢在外面租房子,取得暫時的避難所?」→
需要錢
第二件考量:「我的避難所會不會被施暴者找上?」→無法投靠熟識的地方
第三件考量:「這段時間我能有最底線的食物活下去嗎?」→
需要錢
第四件考量:「若要帶著孩子逃,這段時間我該怎麼支付孩子的餐費和學費?」→
需要錢
沒有經濟自主權的女性沒有錢逃跑。
迫於生活沒有權利選擇逃跑
,只能忍受家暴。
だが断る■情報屋こおり
@koori45
Mon, Mar 21, 2016 2:46 AM
很多婦女想逃時已是中年婦女,又帶著孩子,沒出去工作所以手邊又沒有錢…
有多少雇主想雇用體力下降又沒有工作經歷的中年婦女?這是很難堪的現實
人到中年,糖尿病、高血壓、腎臟病就常出現,這些病患的體力和身體狀況實在是…有些情況真的無法負荷長工時工作。(易疲倦/暈眩/心悸/,定期請假洗腎/醫院回診)
左邊🌈@Forever
@distresslife
Mon, Mar 21, 2016 2:47 AM
育兒這件事情先不管雙方的觀念看法(講真的這不就是兩邊說好就好的事情嗎?),而是要來看社會可以給予個人多大的幫助以及彈性,讓每一個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做決定,而不是因為環境受限而被迫做決定。
だが断る■情報屋こおり
@koori45
Mon, Mar 21, 2016 2:48 AM
另外一個問題是,很多受虐者會抱持一種「忍一忍,他會改過來的。
反正情況不會更糟了
」的錯誤期待…
就像期待正義會從天上掉下來,期待晚上有個仙女出來變出玻璃鞋和馬車。最後導致了悲劇。
NaN
@lessmind
Mon, Mar 21, 2016 2:49 AM
だが断る■情報屋こおり
: 其實照顧孩子是天性這件事個人覺得有待商榷,前一陣子也有不少討論…
NaN
@lessmind
Mon, Mar 21, 2016 2:50 AM
[人妻LV.1:羅] - [心情] 愛老公 愛不了小孩 就以人類社會...
左邊🌈@Forever
@distresslife
Mon, Mar 21, 2016 2:50 AM
托育服務夠嗎?長照服務夠嗎?
當然這又是另外一個議題了,不過當這兩個社會能夠給予的不足時候,會被迫為了局勢而放棄工作,很多都是女性。
因為⋯⋯薪水比對方低。(這又扯到同工不同酬或是本身就不適合從事社會期待的高薪工作)
NaN
@lessmind
Mon, Mar 21, 2016 2:53 AM
左邊🌈@Forever
: 女性甚至會被教育應該選擇教師公務員這類時間固定容易照顧孩子的工作,而不是像男性一樣被鼓勵追逐事業成就,長此以往自然也會比伴侶低薪或更適合照顧孩子
左邊🌈@Forever
@distresslife
Mon, Mar 21, 2016 2:55 AM
「帶孩子進國會」只是第一步:少子化不是靠「友善職場」就能解決⋯⋯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
底頭有些論點有問題,不過還是可以看看啦,像是「提醒台灣社會的第二件事情是:育兒到底是誰的責任?」這段
NaN
@lessmind
Mon, Mar 21, 2016 2:55 AM
職場上給予有家庭的男性較高薪資以"養家",刻意刁難有家庭的女性因為她們無法“全心投入工作“,也都會造成兩方的待遇差距
左邊🌈@Forever
@distresslife
Mon, Mar 21, 2016 2:57 AM
NaN
: 鼓勵選擇怎樣的工作這點也是一個需要被改善的點⋯⋯
NaN
@lessmind
Mon, Mar 21, 2016 3:00 AM
左邊🌈@Forever
: 就…任重而道遠啊…
だが断る■情報屋こおり
@koori45
Mon, Mar 21, 2016 3:11 AM
有時候並不是資方「刻意」刁難/歧視,而是女性常常
被迫
請假回去應付孩子的突發狀況(例:生病/發燒/狂吐,在學校被同學欺負),又不方便出差、深夜加班或外派,雇主覺得女性配合度很差→FIRE或不錄取
資方認為「我不是歧視妳的性別,只是從這些項目的客觀評分上妳真的表現得比較差」,不過這種觀點還是涉及微歧視,因為被評分的對象不是每個人都同時肩負一個育兒員的副職業。(而這角色經常是女性)
だが断る■情報屋こおり
@koori45
Mon, Mar 21, 2016 3:14 AM
「我不歧視你,也不歧視你的性別。我只歧視要請假處理小孩的人。」
「你不肯外派,所以沒資格升職加薪。」
不只職業女性,單親父母或許在職場也會碰到這種情形…
NaN
@lessmind
Mon, Mar 21, 2016 3:18 AM
だが断る■情報屋こおり
: 或許在有孩子的情況是如此,但女性面試就要先被問未來是否有育兒計畫之類的,不就是因為先預設了女性要照顧孩子的立場嗎?這些不都是
母愛是天性
觀念的結果嗎?
だが断る■情報屋こおり
@koori45
Mon, Mar 21, 2016 3:27 AM
NaN
:對,我之前的職場,老闆也是三不五時再問我怎麼不趕快結婚增產報國。
實在很想嗆他:你的孩子又不是你顧的,你當然把生養講得輕鬆!摸著你的良心再跟我說一次!
我也是不支持母愛天性論的,所以上面提出了「被迫說」。
だが断る■情報屋こおり
@koori45
Mon, Mar 21, 2016 3:30 AM
真要說的話,孩子是父親和母親各出一半基因合成出來的東西,兩方都要負照顧和指導課業的責任才對。不該扔給任何一方。
即使有一方不擅長也應該負責部分(努力分數),難道英文不好、大考就可以缺考英文嗎?
即使去了也是零分也是要去啊
だが断る■情報屋こおり
@koori45
Mon, Mar 21, 2016 3:33 AM
主要是出於一個重要的概念:
「因為你把時間投注在你的玫瑰花身上,所以她才會如此重要。」
--安托萬·德·聖-埃克蘇佩里《小王子》
為什麼父親普遍和孩子的親子關係比較薄弱、或對孩子沒有親情感?
因為他們沒有投注時間在孩子上。
投注了,才會有共同的回憶。
當然,也有些父親是被職場剝奪了陪伴孩子的權利…因此我也不會武斷地說「都是男性故意不陪伴小孩的錯」。
所以問題還是出在經濟/勞資體系和托育政策上啊
Minip
@YIHAMYMB
Mon, Mar 21, 2016 9:27 AM
繁衍是天性,要補一句扶強汰弱。沒有生存意志的也不太會有後代,像貓熊這種。只是人類看起來比較殘忍。
だが断る■情報屋こおり
@koori45
Mon, Mar 21, 2016 9:42 AM
繁衍是天性,生了不用養,餓死的個體就是沒競爭力^^
石原你美
@EEKWGermany
Mon, Mar 21, 2016 9:56 AM
台灣職場普遍還有種現象,就是單身僱員沒有家累,所以加班或臨時有額外任務都要應該可以接受(對的,就是有這種邏輯)
而有家累的人(父親或母親)就能(或需要)比較準時或提早離開,因為有家庭、因為要回家煮飯、因為要去接孩子、因為要去看小兒科,etc.
這也是個很微妙的狀況………
載入新的回覆
這是在機上讀的德國明鏡週刊,專題報導很惹眼:《家庭主婦回歸》
講述德國近20年來一直有年輕高學歷女性傾向在家照顧孩子、打理家務的趨勢
「以家居代替職場、圍裙裝代替上班套裝,難道女權運動已經走到了盡頭?」
這些媽媽的生活品質比進入職場前更糟糕。
=======
噗首的報導讓我想到「蒙娜麗莎的微笑」這部電影,裡面的女性-職場v.女性-家庭,自主選擇、自由意志探討的橋段,安排得很好
女權常常容易被人誤會是另外一種父權,而很多女權運動者常常也沒想清楚,自身反而變成另一種「監督家長」的概念,例如「女人被要求穿少一點,男人愛看也比較吸引人,帶動收益。」監督家長就會跳出來說「要求女人穿太少?這是物化女人!」但不,重點應該是「女人想要穿多穿少,應該是女人自己決定」
同樣男人也一樣,理想狀態應該是能讓所有人解放出牢籠中的心靈,能夠自由地做自己。
所以課綱很重要意思是,今天男性想穿裙子或女性想穿褲子,都不會有人側目
有些權益(例如女性騎腳踏車、穿褲子)已經實現了,而且現在已經習以為常了,但是還有很多可以繼續努力
然後就忘了它總之我貼過來大家感受一下:
第二個想法:好,那麼這代表了什麼?男性霸權的呈現?或者其實的確是跨性別者的主流願望?
另外,攢錢想動手術當男生的女子有多少,要不要考慮也做個海報呈現一下,比例失當啊。
跨性別族群很多元,但光看這張圖你覺得它多元嗎?
以上種種告訴我們:
#批判性思考,從自我懷疑開始
平行分隔(同 性別不成比例的集中在不同行業,如:女性絕大多數集中在服務業、男性絕大多數集中在傳產)
>>頂多參與專案研究
這兩點會不會也是科技進步後,對「女權(主要是工作權)樣貌」的影響呢?
過去要兼顧「人在家中顧兒」、「心在公司操盤」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最多只有語音(電話),而資方也沒有太多有效率的方式可以知道雇用決定是不是賭對了
只能說,在不平等的社會現實中,只談自由是很空泛的。
另外就是,這篇文章只能算德國新女性部份觀點,不代表它錯,也不代表它主流(或非主流),任何媽媽的決定都是眾多因素考量所作
不是人人都適合上班,就像不是每個男生都適合上戰場殺人、或不是每個女人都適合生養孩子。(爛比喻請見諒)
重點是一家人就應該共同決定與承擔其後果 <<< 這反而會是我在意的。
高學歷(醫生、病理解剖師、歷史碩士),但就是在家顧小孩。他們短期內沒有回到職場的渴望或規劃,跟丈夫的相處與所有家務分攤也(至少看起來)很和諧,不定期有休假(可以自己安排假期出國、探親、一人或與朋友玩樂
目前這就是他們想要的,也很滿意,我覺得這樣就好。
(不是過世就是完全不在乎我家的人)的家庭裡嗎?至少,我媽從我國小後就再也沒做過家事了XD (大掃除不算) 大部分時間都是我爸在做家務(幾年前),或者我爸拖著我媽做家務(目前),家庭主婦,還真要丈夫是有足夠賺錢能力才有可能做的職業呀~~(感嘆女性如果不照顧孩子,男性本來就不顧,那孩子就會餓死,會涉及遺棄、過失致死、虐待兒童罪等法律,罪刑最高可以到無期徒刑,只好扛起顧小孩的責任。(理性層面是這樣,感性層面當然是母愛)
相關議題可以搜尋一下日本的名詞:「育兒放棄」(父母雙方都懶得養小孩、故意丟著給對方做,結果小孩真的餓死了。)
女性在婚後保有經濟自主權=即使被家暴也有能選擇自主脫離的選項
核心概念和上面所說的一樣:「要確保女性有選擇的權利」
「我有沒有錢在外面租房子,取得暫時的避難所?」→需要錢
第二件考量:「我的避難所會不會被施暴者找上?」→無法投靠熟識的地方
第三件考量:「這段時間我能有最底線的食物活下去嗎?」→需要錢
第四件考量:「若要帶著孩子逃,這段時間我該怎麼支付孩子的餐費和學費?」→需要錢
沒有經濟自主權的女性沒有錢逃跑。迫於生活沒有權利選擇逃跑,只能忍受家暴。
有多少雇主想雇用體力下降又沒有工作經歷的中年婦女?這是很難堪的現實
人到中年,糖尿病、高血壓、腎臟病就常出現,這些病患的體力和身體狀況實在是…有些情況真的無法負荷長工時工作。(易疲倦/暈眩/心悸/,定期請假洗腎/醫院回診)
反正情況不會更糟了」的錯誤期待…就像期待正義會從天上掉下來,期待晚上有個仙女出來變出玻璃鞋和馬車。最後導致了悲劇。
當然這又是另外一個議題了,不過當這兩個社會能夠給予的不足時候,會被迫為了局勢而放棄工作,很多都是女性。
因為⋯⋯薪水比對方低。(這又扯到同工不同酬或是本身就不適合從事社會期待的高薪工作)
資方認為「我不是歧視妳的性別,只是從這些項目的客觀評分上妳真的表現得比較差」,不過這種觀點還是涉及微歧視,因為被評分的對象不是每個人都同時肩負一個育兒員的副職業。(而這角色經常是女性)
「我不歧視你,也不歧視你的性別。我只歧視要請假處理小孩的人。」「你不肯外派,所以沒資格升職加薪。」不只職業女性,單親父母或許在職場也會碰到這種情形…
實在很想嗆他:你的孩子又不是你顧的,你當然把生養講得輕鬆!摸著你的良心再跟我說一次!我也是不支持母愛天性論的,所以上面提出了「被迫說」。
即使有一方不擅長也應該負責部分(努力分數),難道英文不好、大考就可以缺考英文嗎?
即使去了也是零分也是要去啊為什麼父親普遍和孩子的親子關係比較薄弱、或對孩子沒有親情感?因為他們沒有投注時間在孩子上。
投注了,才會有共同的回憶。
當然,也有些父親是被職場剝奪了陪伴孩子的權利…因此我也不會武斷地說「都是男性故意不陪伴小孩的錯」。
所以問題還是出在經濟/勞資體系和托育政策上啊而有家累的人(父親或母親)就能(或需要)比較準時或提早離開,因為有家庭、因為要回家煮飯、因為要去接孩子、因為要去看小兒科,etc.
這也是個很微妙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