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日=w=
Does Love Have a Politics? - The Los Angeles Review of Books
剛看了這篇影評,覺得比許多強調特芮絲和卡蘿多麼百分之百是彼此真愛的感想,有趣多了。
我其實覺得小說中兩人間時有時無的言不由衷、互相試探,在電影中比較沒有拍出來,是滿可惜的。雖然這樣讓電影版變成一個更純愛的故事,但也少了一些獨特的張力。
艾日=w=
或者說,中間的那些內心轉折和起伏進退的關係變化,會讓她們最後選擇了彼此這個結局,顯得更珍貴而難得。
艾日=w=
就像結尾處的派對上出現的、跟特芮絲攀談的女子(吉妮薇‧克萊奈爾),在小說裡有點像是成為了特芮絲在卡蘿之外可能有的另一個選擇,但電影裡她的戲份剩超少(聽說原本有拍但是被剪到剩這樣)。我可以理解電影版的考量可能是不希望在快劇終的時候再旁生枝節,可是現在回去看小說,覺得這個短暫露面的角色也挺重要的──她讓特芮絲的抉擇不僅止是在男人和女人之間選了後者(當然這是比較粗淺的說法),更是在卡蘿和其他人之間,選擇了卡蘿。
艾日=w=
不過因為克萊奈爾在電影版是Carrie Brownstein演的,她的戲份要是長些,我可能也會一直想到Portlandia
艾日=w=
這樣講可能會讓熱愛電影版的觀眾不爽XD,就像Orange大大反感紀大偉在小說解說裡面用勾心鬥角一詞形容女主角們的關係...
但我真的認為這個愛情故事如果不要那麼完美,會更有趣也更深刻。
艾日=w=
補充一下,我一開始看原著小說的時候,也不太能認同書末解說的觀點,但是去年看到紀大偉這篇論文之後
(English abstract) 愛錢來作伙:1970年代台灣文學中的「女同性戀」Lesbianism in Taiwan L...
艾日=w=
就產生了一種「喔,難怪你會這樣看《鹽的代價》~」的豁然開朗感XD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