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
@haruspring
Sat, Mar 5, 2016 12:13 PM
1
#movie #SonofSaul
《索爾之子》(Saul Fia)
《Spotlight》只剩一個位子,臨時改看這片,看得屏息,同時感到沈重憂鬱。
吾友 A 姐問起《索爾之子》跟《神鬼獵人》哪個看起來比較痛?我想……我可以接受大自然傷害人類,野外存活本來就類似一種競爭,相比之下,人類彼此間的惡意和傷害,更讓我害怕憂傷,這就是那種讓我想嘆氣的,更害怕這些發生過的事情是否根本沒有讓我們學到什麼的片吧!
新新
@haruspring
Sun, Mar 6, 2016 8:25 AM
故事的主軸很簡單,集中營裡被挑中成為工作隊的索爾,在日復一日的收集衣服/清潔/焚化/清理灰燼的工作中,他意外遇到了一個孩子,他宣稱那是他的小孩,他要安葬這個索爾之子。
新新
@haruspring
Sun, Mar 6, 2016 8:27 AM
整部片幾乎沒有什麼背景音樂,除了混砸匈牙利、希臘和德語的台詞,而且為了不引起注意幾乎都是氣音或者非常短的詞句,背景傳來的是槍砲聲、德語的咒罵聲,刷洗毒氣室地板的聲音,啟動貨梯的聲音,燃燒焚化的聲音。
新新
@haruspring
Sun, Mar 6, 2016 8:31 AM
鏡頭多數的時間都用一個很近的距離跟著索爾,他多數時間低著頭乖乖地做事,不去從死者的衣物中找值錢的物品,不關注屍體(無論男女),也沒想要起義;除了安葬所以需要一個猶太牧師(拉比)的執念之外,他幾乎沒有什麼引人注意的地方,也沒有表情。
新新
@haruspring
Sun, Mar 6, 2016 8:34 AM
看著索爾執著地帶著一個大概不是他孩子的屍體,拉著一個大概不是拉比的希臘還是哪裡人,一心一意的挖著土,對比他日常工作那一堆一堆多到燒不完的被毒死的猶太人屍體,有的時候應該不是沒感覺,而是不能有感覺.......
沒有什麼比這一切都做的那麼平常、標準流程化更叫人怵目驚心的了。
新新
@haruspring
Sun, Mar 6, 2016 8:36 AM
最後那個笑容,還有唯一色彩鮮艷的男孩子,轉開的鏡頭終於是美麗的樹林,但是槍聲暗示了這些零星的叛變沒有改變世界,數以千計的人就這樣走進了生命最後的毒氣室或者甚至只是一個大坑。唉。
新新
@haruspring
Thu, Mar 31, 2016 5:09 PM
---
新新
@haruspring
Thu, Mar 31, 2016 5:09 PM
【劫難文學納粹篇】房慧真/草莓與灰燼 加害者的日常
新新
@haruspring
Thu, Mar 31, 2016 5:09 PM
【那是一個沒有精神病患的時代】
那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
那是一個倫理的時代,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恩愛。
在奧斯維辛的司令官Rudolf Hoess的妻兒眼中,Rudolf是個愛家的好人,因為捨不得與家人分開,Rudolf攜家帶眷來到波蘭,安家落戶的地點,距離Auschwitz的二號滅絕營 Birkenau不遠。Rudolf上任後不久,Birkenau兩個巨大的焚屍爐隨即啟用,日以繼夜『趕工』。
新新
@haruspring
Thu, Mar 31, 2016 5:10 PM
那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
那是一個重視清潔,社會上不能有任何「污染源」的時代。
1928年未來的黨衛軍頭目希姆萊結婚時,他給妻子的誓詞是:「在我們的家,我們的城堡,我們將遠離所有的骯髒。」
所有的精神病患者,他們說要關起來以進行「治療」。
他們溫文、禮貌、受過良好教育。
他們愛「乾淨」,做事精準有效率,宛如從不誤點的德國列車。
新新
@haruspring
Thu, Mar 31, 2016 5:10 PM
那是一個不再有菜刀、牛排刀、斧頭……此等「野蠻」工具上街砍殺的時代。
那是一個聽華格納,讀歌德、席勒文學作品,也施以毒氣、瓦斯、氰酸鉀的時代。
那是一個沒有精神病患的時代。
如果你傾心於那樣的秩序與文明,想乘著時光機回到那個時代。
但很抱歉,那也是一個容不下黑頭髮黃皮膚的年代。
新新
@haruspring
Thu, Mar 31, 2016 5:10 PM
房慧貞-FB
新新
@haruspring
Thu, Mar 31, 2016 5:11 PM
Diantha Lin
希特勒當年就是以美國一位精神科醫生的著作為聖經,開始做"優生學"為藉口,再屠殺任何"不良"的人... 所以..優生學不可能包括黃皮膚及其他膚色的人..
他投入了大量的金錢聘請各國的精神科醫生,讓他們進行各種殘忍的研究,當納粹倒了,只有幾個德國精神科醫神受審..其他有名的,都去了歐洲或美國,過著幸福快樂及繼續殘忍的研究.
新新
@haruspring
Thu, Mar 31, 2016 5:12 PM
最近這部片才講到奧斯維辛裡的醫生:
【開眼電影網】謊言迷宮 Labyrinth Of Lies -- @movies http://www.atmovies.com....
新新
@haruspring
Sun, Apr 24, 2016 4:57 AM
--
新新
@haruspring
Sun, Apr 24, 2016 4:57 AM
電影冷知識(2016.3.16- 2016.3.29)@腸光男孩躁鬱症
3/18 是索爾之子
載入新的回覆
《索爾之子》(Saul Fia)
《Spotlight》只剩一個位子,臨時改看這片,看得屏息,同時感到沈重憂鬱。
吾友 A 姐問起《索爾之子》跟《神鬼獵人》哪個看起來比較痛?我想……我可以接受大自然傷害人類,野外存活本來就類似一種競爭,相比之下,人類彼此間的惡意和傷害,更讓我害怕憂傷,這就是那種讓我想嘆氣的,更害怕這些發生過的事情是否根本沒有讓我們學到什麼的片吧!
沒有什麼比這一切都做的那麼平常、標準流程化更叫人怵目驚心的了。
那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
那是一個倫理的時代,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恩愛。
在奧斯維辛的司令官Rudolf Hoess的妻兒眼中,Rudolf是個愛家的好人,因為捨不得與家人分開,Rudolf攜家帶眷來到波蘭,安家落戶的地點,距離Auschwitz的二號滅絕營 Birkenau不遠。Rudolf上任後不久,Birkenau兩個巨大的焚屍爐隨即啟用,日以繼夜『趕工』。
那是一個重視清潔,社會上不能有任何「污染源」的時代。
1928年未來的黨衛軍頭目希姆萊結婚時,他給妻子的誓詞是:「在我們的家,我們的城堡,我們將遠離所有的骯髒。」
所有的精神病患者,他們說要關起來以進行「治療」。
他們溫文、禮貌、受過良好教育。
他們愛「乾淨」,做事精準有效率,宛如從不誤點的德國列車。
那是一個聽華格納,讀歌德、席勒文學作品,也施以毒氣、瓦斯、氰酸鉀的時代。
那是一個沒有精神病患的時代。
如果你傾心於那樣的秩序與文明,想乘著時光機回到那個時代。
但很抱歉,那也是一個容不下黑頭髮黃皮膚的年代。
希特勒當年就是以美國一位精神科醫生的著作為聖經,開始做"優生學"為藉口,再屠殺任何"不良"的人... 所以..優生學不可能包括黃皮膚及其他膚色的人..
他投入了大量的金錢聘請各國的精神科醫生,讓他們進行各種殘忍的研究,當納粹倒了,只有幾個德國精神科醫神受審..其他有名的,都去了歐洲或美國,過著幸福快樂及繼續殘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