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內底揣趣味(生活中找樂趣)
[轉FB] 過台灣本土感恩節
Part 1
Part 2
Part 3
#原住民 #舊移民 #新移民 #北美原住民 #清教徒 #文化衝突、包容與尊重 #基督教 #地母神 #轉型正義 #豐年祭
生活中找樂趣
世界各地皆有感恩節慶,通常是與農業收獲季節有關。早期人民相信土地母神掌控生產季節,祭祀使她歡欣則豊收有個好冬;反之乾旱飢餓臨至。
生活中找樂趣
這種自然象徵的崇拜各地皆有,在希腊她的名字是Demeter,人們以豬作為祭祀,在羅馬稱為Ceres,今日的穀物(cereal)名稱由此而來,在英國她被稱為死亡或生命之白色女神(White Lady of Death or Life)。.
生活中找樂趣
編按:
Inside Our Lady of Death exorcism - world's fastest growing relig...
這個?不然真的查不太到...
生活中找樂趣
由於現今美國強勢文化的影響,所謂的感恩節成為美國人的專利。深受美國基督教文化影響的台灣教會,我們該如何看待此感恩節及如何營造一個屬於台灣教會,甚至屬於台灣人的感恩季節,將是台灣基督徒信仰情境化的挑戰。
生活中找樂趣
美國感恩節的起源,是與英國宗教改革時的紛爭及宗教自由有關。十七世紀初,英國清教徒支派中的分離派(不承認國家教會)受到政府及國教的壓迫而遷往荷蘭避難,為了長遠生存之計,很多清教徒再乘船渡洋來到沒有國王控制的美洲新大陸定居。
生活中找樂趣
1620年9月,清教徒領袖William Bradford召集102位同伴,搭乘一艘長90英呎、重180噸的木製帆船五月花(MayFlower)號,在海上航行66天後,於11月21日抵達美洲大陸麻薩諸塞(Massachusetts)地區的普利茅斯港(Plymouth)。而這塊清教徒首先所登上的大礁石(後稱普利茅斯石),就成了美洲新英格蘭第一個永久性殖民地的歷史見証。
生活中找樂趣
有意思的是,此次海上航行中死了一人,但也誕生了一名嬰兒,使到達美洲的人數仍是102名。這些清教徒無不衷心感謝上帝的帶領。
生活中找樂趣
對新移民來說,第一年的冬季並不好過。寒冷的天氣再加上物質的缺乏及傳染病的蔓延,一個冬季下來奪走一半人命,歷經千難萬險來到美洲的102位移民,只剩50位。
生活中找樂趣
好在在絕望之時,遠方飛來一群火雞才使新移民絕處逢生。清教徒們認為這是上帝的恩典,如同曠野中的以色列民,上帝降嗎哪、鵪鶉供應他(她)們,同樣在這寒冷、絕望、物質缺乏的冬季,上帝降下火雞養食他(她)們。
生活中找樂趣
第二年春天,原住民印第安人前來協助,不但送來民生物品,也教導新移民如何捕魚、狩獵、耕作及飼養火雞等等。接下來的一年,風調雨順再加上印第安人的協助,果然夏天玉米大豊收,於是新移民與印第安人齊來慶祝感恩。
生活中找樂趣
1623年當時己成為此地區的行政官William Bradford宣佈將在7月30日起有3天的慶祝,而印第安人也帶來火雞分享,於是感恩節成為一個非正式的慶祝節期。
生活中找樂趣
美國獨立革命後,新英格蘭地區開始慶祝感恩節。1789年美國總統華盛頓雖然宣佈11月26日為國家感恩節,感謝上帝賜予美國成為一個獨立自由的國家,然而直到1830年紐約州才把感恩節列為州節日。
生活中找樂趣
爾後,北部幾州也接續跟進。1855年,維吉尼亞州是南部第一個宣佈接納感恩節慶的一州。不過當時各州的感恩節日期不一,後來在一位女性編輯Sarah Josepha Hale的努力下,林肯總統才於1863年修訂11月的最後禮拜四為美國的感恩節。
生活中找樂趣
(編按:不過我記得以前有看過對於感恩節的批評,類似「忽略」或是「美化」之類的。)
生活中找樂趣
11月份的感恩節誠然是美國人的節日,試問台灣的教會為何慶祝?美國人的感恩節與我們住在台灣的人有何相干?除非我們能情境化感恩節的意義於台灣的移民史中,台灣教會或台灣人慶祝感恩節才有意義。
生活中找樂趣
原住民是最早住進台灣的族群,他(她)們各族每年所慶祝的豊年祭典,其實才是台灣真正的感恩節。
生活中找樂趣
原住民心地善良,對後來移居台灣的漢人給予諸多協助,如同印第安人協助英國清教徒移民一般。
生活中找樂趣
清教徒的第一次感恩節是與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一起歡渡,除了感謝上帝外,也感謝心地善良的印第安人。然而後來美洲大陸的開拓史中,來美洲移民的歐陸白種人卻對原住民發動一千多次的戰爭,殘殺印第安人。
生活中找樂趣
漢人移居台灣後也有類似情形,原住民在漢人的欺壓下逐漸遷移山區,爾後漢人也在各個不同時代以不同方式繼續欺侮原住民。
生活中找樂趣
清教徒的感恩節象徵著族群融合,其實台灣人的感恩節也可朝此方向來建立。不管先後從中國大陸移民台灣的漢人,首先應向先到台灣的原住民台灣人道歉,對上一代所行欺壓原住民的惡行悔悟,且常常提醒自己不可重蹈覆轍。
生活中找樂趣
而二次大戰後,因內戰逃來台灣的國民黨也應向所有先到台灣的住民道歉,對自己或上一代所行228及白色恐佈的惡行悔悟,且常常提醒自己及下一代不可歷史重演。
(↑編按:不可能)
然後借由每年原住民所行的豊年祭典,來衍生一個屬於台灣住民及與台灣歷史相連的感恩季節。
生活中找樂趣
漢人事實上沒有發展移民神學,或像清教徒般離開英國,相信上主會引領他(她)們來到美洲大陸建立自已的家園。早期到南洋或隨英國人到美洲大陸興建鐵路的漢人,大多充當勞役,期盼賺錢衣錦還鄉,不但可光宗耀祖也可落葉歸根。
生活中找樂趣
以隨英國人來美洲蓋鐵路的漢人為例來說,1820年到1892年有三十六萬人來新大陸,其間二十多萬人回中國大陸落葉歸根,而留在美洲的漢人也只好蓋中國城象徵性地落葉歸根。
生活中找樂趣
然而漢人移居台灣可以是一個移民神學的開始,英國的清教徒離開英國來到美洲,最大的感恩不就是美國的建立,及族群融合新文化的認同嗎?這對現今住在台灣的我們應有啟發才對。也許營造一個情境化的台灣感恩節,正是台灣的基督徒對台灣住民的見証呢?
生活中找樂趣
每年七、八月間,台灣原住民阿美族會舉行年度最大的「豐年祭典」。阿美族人是以收割粟的日期,來舉行感恩的「豐年祭」。阿美族人原是種植小米的部落社會,每當小米收割之後,各部落會分別舉行慶典,感謝神靈恩惠,這是「豐年祭」的由來。由於「豐收」與「祭儀」有關,一些「禁忌」衍生:如收割期間禁止性愛活動,男子一律夜宿集會所、而刺激性慾的海鲜食物如魚、蟹、貝也是禁止食用。
生活中找樂趣
收割完後的豐年祭典,也是年青男、女藉著舞蹈相互表達愛慕之時。由於阿美族是母系社會,女孩子會主動邀請喜歡的男子跳舞,贈送煙草及檳榔,甚至回家途中向男孩求婚。
生活中找樂趣
「祭」其實有「立約」的意涵,以阿美族「豐年祭」來說,主要是藉著「祭」的慶典來感恩神靈;同時也在祭典中與神靈「立約」,要好好工作,作個有責任、聚落感的阿美族人。由此,祭典也隱含著阿美族人自我「認同」的文化意涵。
生活中找樂趣
台灣排灣族原住民部落也有類似「豐年祭」的「五年祭」重大祭典。「五年祭」也是「祖靈祭」,每五年在排灣族各部落輪流舉行,這顯然與排灣族移動的歷史有關。
生活中找樂趣
相傳排灣族祖先為了避荒,將七個子女分開各自謀生,約定每五年,長者必須手持竹竿,帶領全族大小回原鄉團聚祭祖,一來感謝祖靈保佑族人外出討生平安,一來大家回鄉團聚,增進族群團結共識,於是有了五年祭的雛型。「五年祭」也可說是結合排灣族各種祭典而成:如祭豐收、祭狩獵或祖靈祭等等。排灣族人深信他(她)們的祖靈群居於大武山,祖靈也會來回巡視山中遠近不同的部落,保護各地族人年年豐收,過著好日子。
生活中找樂趣
另外,分布於大霸尖山的賽夏族人也有類似「感思節」的「矮靈祭」。賽夏族人與蘭嶼的達悟族人(不到三千人)皆是人口較少的原住民族群,約四千七百人(1995年統計),居住地現分布於新竹縣五峰鄉、苗栗縣泰安鄉和南庄鄉、中港溪上游的南河及後龍溪上源的八卦力溪流域等等。
生活中找樂趣
「矮靈祭」是塞夏族人的大祭典,背後有一動感人心的故事。相傳很久很久以前,在大隘村茅圃部落對面的山谷中,住著身高不到三尺的taai矮人族,隔著河谷與塞夏族人為鄰。矮人曾教導塞夏族人農耕及歌舞祭儀,因此塞夏族人在每年收成後會準備豐盛酒菜(類似火鷄)宴請矮人,並邀請矮人同慶感恩祭儀。不料,在一回的「感恩節」中,因一名塞夏族婦女遭到矮人調戲污辱,而演變成悲劇收場。
生活中找樂趣
塞夏族人設計報復,導致矮人悉數墜入深谷,只有二個老矮人逃過一劫。老矮人在得知事情真相後雖原諒了塞夏族人,却不願再呆在傷心之地。離去之前,老矮人將傳授給塞夏族人的農耕知識編成祭歌,囑咐塞夏族人遵行此祭儀,不然必受咒詛,殼物欠收。於是,塞夏族人為了平息矮人的詛咒,求得他(她)們的原諒,而有了收穫後的「矮靈祭」。
生活中找樂趣
林衡立在<塞夏族矮靈祭歌詞>一文,指出塞夏族矮靈祭的歌謠在台灣原住民的歌謠中,佔有獨特地位。它是塞夏族人的共同記憶與歷史意識,藉著歌舞宴食,一方面提醒塞夏族人一次痛苦而刻骨鉻心的異文化(矮人教導及咒詛)接觸經驗;另一方面也呈現塞夏族人最終如何在歌舞、宴食、祭儀中,轉化接受外來文化的衝擊,並將之導向正面的「矮靈守護」信仰,使塞夏族人在往後一連串的文化遞變中知道採取何種因應方式,使族人避開咒詛,走向祝福、有盼望的未來。
生活中找樂趣
試想:美國的感恩節與台灣人民有何刻骨鉻心的異文化接觸經驗?台灣應該有台灣自己的「感恩節」經驗,它的故事應該是與這塊土地人民的抉擇有關,有的也許類似美國感恩節的「移民故事」,有的也許類似塞夏族人的故事,將「咒詛」、「欠缺」經由樂觀的頌讚、歌舞及宴食,轉化為「祝福」及「豐收」。
生活中找樂趣
原住民的「豐年祭」是台灣本土最美善、富有文化及宗教意涵的「感恩節」。而且,其中的宴食、飲酒同慶也充滿著「回報」、「感恩」意涵。因此,台灣教會實可設計一個以「感恩」為主題,以台灣原住民故事為內容的「感恩節」聖餐禮拜。
生活中找樂趣
在禮拜中,經由同領杯、酒,經由講述原住民的悲傷故事及樂觀豁達人生,平地教會可向原住民教會道歉,悔悟過去及現今所有欺壓原住民的作為及想法,並在主前誓言「族群共和」,分享扶助;並為保留原住民的文化文生機來與原住民攜手努力。
生活中找樂趣
=引用結束=
SWN002:藍的,蛋雕
火雞的部分我記得是杜撰的,歐洲民族傳統上(基督教入侵前),在秋天的收穫/豐年祭以及冬天的冬至祭典,原本就有吃火雞的傳統
生活中找樂趣
SWN002:藍的,蛋雕 : 吃雞應該是有,但火雞我記得是北美開始有殖民後才傳回去的,因為火雞是北美特有種。
SWN002:藍的,蛋雕
啊,忘記這點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