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倍速@冬馬黨中央政治局常委
在冷戰逐漸形成時,特別是在未能得到未來中國大陸政權的可能支持時,美國隊台灣的戰略地位是相當肯定。1948年11月,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李海(William D. Leahy)在NSC-37號文件中,對台灣得戰略價值的評估為:
三倍速@冬馬黨中央政治局常委
「一、失去戰略價值的中鶻大陸之後,台灣對美國的戰略利益大大提高。台灣能成為暫時空軍戰略基地並且能控制鄰近海運要道。二、若台灣陷入不友好國家之手,在戰時將提高敵人控制介於日本與馬來群島間海域的能力,使敵人得以擴張至琉球及菲律賓。三、若台灣陷於不友好國家之手,將有害於美國及日本對糧食及其他物質的取得,這將決定日本於戰時,對美國究竟是一項資產或累贅」。
三倍速@冬馬黨中央政治局常委
但是在1979年美國與中共建交後,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瓊斯(David Jones)則對台灣的戰略地位做了完全不同的看法:
三倍速@冬馬黨中央政治局常委
「當我們在南韓與共黨有所衝突時,台灣能提供的後勤援助的行動將會有限。在整個東南亞國家裡,菲律賓及泰國對美國有極重要的戰略利益。台灣和其他太平洋國家比起來,其戰略價值遠不重要」。
三倍速@冬馬黨中央政治局常委
上述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的簡單二段看法,充分地反映了同樣是冷戰期間,因為中共關係的改變,也影響到對台灣地位的認知。
三倍速@冬馬黨中央政治局常委
~ 張亞中、孫國祥,《美國的中國政策:圍堵、交往、戰略夥伴》p.57~59
三倍速@冬馬黨中央政治局常委
------------------------------------
三倍速@冬馬黨中央政治局常委
是說Acheson Line也在1950年不是嗎?
載入新的回覆